正在阅读:

区块链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如何立好新年“FLAG”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区块链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如何立好新年“FLAG”

区块链到底在金融领域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文|中国电子银行网 陈璐溦

区块链技术至今已发展了十年有余,从技术突破到技术成熟,从监管的大力支持到层出不穷的业务应用落地。下面小编就来详细分析下区块链到底在金融领域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是一系列安全交易的点对点分布式记录。一个区块中存储着不同时间截点的数据,而区块链就意味着多个区块串联构成。而要将区块上链就必须满足四个必要条件,首先必须发生交易。其次,交易必须经过验证,而实际上这项验证工作是由计算机网络完成的。比如当网购时,通过网络确认购买的细节,包括交易的时间、金额和参与者。

第三,被验证的该交易的所有信息必须存储在区块中。例如,交易的金额、交易者的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方式)和商家的数字签名都存储在一个区块中。而在这个区块中可能还有成千上百的交易信息。最后还需要满足每个区块要都有一个散列。也就是说一旦一个区块的所有交易都得到验证,就必须给它一个唯一的、识别代码,称为散列,从而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被赋予散列后,才可以将区块添加到链上。

区块链的分类

就目前来说,市场上有三种类型的区块链,包括私有链、公有链和联盟链。其中,私有链对谁可以参与区块链以及他们可以做什么都有限制,其操作权限仅掌握在一个人或某个组织手中。而公有链代表着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查看区块链的内容,没有人能控制分类账。用户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计算机连接到区块链网络。这样一来,他们的电脑就会收到一个区块链的副本,每当添加新区块时,该副本就会自动更新,有点像新闻提要,每当发布新状态时都会实时更新。

信息来源:《2018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

而联盟链是介于私有链和公有链之间的存在。最主要是依靠联盟内的各个机构或组织形成集体背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决定对公众的开放程度。联盟链是需要注册许可的区块链,又称之许可链(Permissioned Blockchain)。在银行间进行支付、结算、清算的系统就可以采用联盟链的形式,所以联盟链对安全和性能的要求也比公有链高。

2015年R3区块链联盟成立,吸引了包括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全球多家银行的参与。

图片来源:BlockchainNews

2016年,Chinaledger和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成立。ChinaLedger包括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矩阵金融、大连商品交易所等等金融机构。金链盟包括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微众银行等多家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等。

既然这么多家金融机构都参与到联盟链中,他们到底能从中获得什么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区块链的特征/优势

1、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流线型操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可以有效实现内控机制,据埃森哲统计使用该技术能节省70%的潜在财政报告成本、减少30-50%的潜在合规成本、降低50%的潜在集中管理成本(比如KYC)以及50%的潜在业务运营成本,例如清算、结算等。

图片来源:埃森哲

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一项调查显示,金融机构每年花费6000万美元至5亿美元,用于了解客户(KYC)和对客户做尽职调查上。监管通过要求金融机构核实和确定客户背景及身份,从而帮助政府减少洗钱和恐怖主义活动。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允许一个具有相同信息源的金融机构对一个已被其他机构访问并独立验证的客户信息做访问,从而减少不必要重复的KYC过程,间接减少了合规部门的大量支出。

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节省下的成本可开展更多业务或者研发更多金融科技落地应用,从而为企业提升营收或是创造更大的价值,对金融机构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

2、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欺诈和操作风险。

近两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减少欺诈的潜力正受到广泛关注。主要由于区块链使共享、查询和存储数字信息成为可能,具有最大的安全性。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银行通过一个支持区块链的数字标识快速准确地识别个人身份,减少欺诈。

据统计,每年有45%的证券交易所和具有货币转移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遭受经济犯罪。而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其中每个区块都包含一个时间戳,并通过与前一个区块的连接保存一批单独的交易。分布式记账技术可以提供完美的审计追踪路径。

所有交易都是通过加密技术进行的,可以保护整个交易不受任何篡改。因此,通过区块链,银行可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有效避免虚假交易、使用虚假文件或是违规操作。并且其特有的共识机制还可以有效防止参与者之间的勾结。

3、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交易效率。

贸易融资在银行业务中较为繁琐,由于涉及多个国家、并且需要多方参与完成贷款审批,传统方式完成全流程可能需要1到3周的时间,但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显著加快这一过程。2016年9月,英国巴克莱银行就率先借助区块链技术完成了出口贸易结算交易,这次结算仅用了不到4小时。

在近期,纳斯达克(NASDAQ)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ustralian Securities Exchange)已经开始探索区块链在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的集成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使金融业务更经济、更安全、更快捷。因此,在2015-2017年间区块链技术进入爆发式增长期,络绎不绝的区块链业务应用纷纷落地。

2016年银行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阶段(图片来源:埃森哲)

根据埃森哲2016年《区块链技术》报告中对银行业的调研显示,大约四分之三的银行开始对区块链技术产生兴趣,并且处于早期技术研究、战略制定、与其他公司合作进行验证性测试阶段,另外有30%的银行更为激进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已有相应的落地产品或业务。

依据俄罗斯知识产权局发的《区块链专利报告》表示,2018年区块链技术已经不再处于爆发式增长期,而是进入到技术成熟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俄罗斯知识产权局

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最近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5年,10%的GDP将存储在区块链或与区块链相关的技术上。据Gartner,Inc.执行合伙人Thomas Strike表示,到2030年,区块链将创造3.1万亿美元的业务价值。

近4年区块链支持政策梳理(信息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区块链备案服务

截止2019年10月,国家网信办共披露了506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其中,有6家银行备案14项服务。第一批名单中,浙商银行和微众银行榜上有名。第二批中包含工商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和苏宁银行。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几年,国有大行、股份行和部分城商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均有项目落地。2019年上半年银行的金融科技专利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于区块链领域,占比专利总数量的一半以上。

区块链专利申请情况

据德温特创新平台统计,最早的区块链专利申请出现在2013年。2015年以来,专利申请呈爆炸式增长趋势。尽管2017至2019年间的专利尚未完全公布(最大出版时滞通常为18个月),但在2013至2018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已达到285.6%,如下图所示。

近5年区块链专利数及申请数(图片来源:德温特)

在区块链创新方面,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区块链技术的领头羊。如下图所示,截至2018年,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区块链创新分别占全球的62%和22%(合计84%);同时中国(49%)和美国(18%)的专利申请量占区块链专利总数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中美两国不仅是区块链创新的主要来源,也是区块链应用的主要市场。

2018年区块链技术主要创新及专利申请国家分布(图片来源:德温特)

据零壹财经发布的《全球区块链专利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末,我国专利申请数累计1.3万条,占全球总数的53.6%,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有10707条专利是专利属于国内申请,480条获得授权。授权区块链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存储、数据授权、数据共享、数据泄露、身份验证、区块链存证、电子票据、账户安全等等领域。

2016-2019年10月中国区块链技术授权专利增长情况(图片来源《全球区块链专利报告》)

区块链在银行领域的业务应用

区块链具有分布式、不可篡改、高透明和可追溯等特点,能够使信息公开透明、降低监管的成本,构成数字经济时代的信任基石。它的应用前景广阔,是数据权属、价值交换、共享数据和防伪溯源在内的多个领域痛点的理想解决方案。

区块链在跨境支付和大额支付领域应用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流动性更强,透明度更高。

消费者和企业每年在国际上资金转移数大约为千亿美元,这一过程传统上既繁琐又昂贵。传统方式银行转账平均需要3天结算,这不仅仅对消费者来说时间周期长,对银行本身来说也是一场后勤噩梦。

一个简单的银行转账必须绕过一个复杂的中介系统,从代理银行到保管服务,才能到达任何目的地。这两家银行的余额必须在一个广泛网络组成的全球金融体系中进行调节。

图片来源:CB Insight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建立的财务关系的两家银行进行跨境转账将通过世界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发送支付指令,据了解该协会每天为10000家金融机构发送2400万条信息。

它们必须在SWIFT网络中搜索与两家银行都有关系的代理银行,并能以收费方式结算交易。然后通过中介系统处理实际的资金。每个服务提供商都希望在跨境支付中赚取费用,随之增加的就是用户的额外交易成本。另外,在交易中有很大几率存在潜在的交易失败点。60%的B2B支付需要人工干预,每次需要15-20分钟的处理时间。

而每家代理行在始发行和收款行都有不同的分类账,这意味着这些不同的分类账必须在一天结束时进行繁琐的对账工作,不仅费时又费力。

图片来源:CB Insight

相反,银行间区块链可以公开透明地跟踪所有交易,而不是使用SWIFT核对每个金融机构的分类账。这意味着,交易不必依赖托管服务和代理银行网络,而可以直接在公共区块链上结算。这有助于缓解维持全球代理银行网络的高昂成本。据不完全估计,通过提供更好的清算和结算基础设施,区块链创新可以从金融部门削减至少200亿美元的成本。

基于区块链的转账节省了银行的时间和金钱,但消费者也可以从中受益。有了区块链技术,用户可以用手机完成电子转账,转账时间大幅缩短。这使得用户在享受高效服务的同时,支付的服务费用也更少了。

区块链也将在跨境支付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变革。在目前的现实中,支付处理系统中有很多中介机构,但未来区块链最终会消除对其中很多中介机构的需求。

区块链另一个亮眼的应用就是创建智能合约。它会自动执行手动流程,从保险索赔处理,到分发遗嘱内容等等。它减少了人工对账的出错概率和人力成本,减少了潜在的纠纷概率。

这些计算机协议合同可以监控买方何时付款,卖方何时在交易结束时交货。另外,他们不会休假或犯错误。假设智能合约输入的程序是正确的,它可以简单的像买卖双方之间一个冷漠的第三方。

因为区块链可以存储任何类型的数字信息,包括两个或多个当事方输入他们的密钥就可以执行的计算机代码,这个代码可以被编程来创建合同或执行金融交易,一旦达到了一套特定的标准,产品的交付就可能意味着要支付发票或现金。

比如,航班延误索赔,一旦延误时间符合赔付标准,赔偿款将自动划账到投保乘客账户,保单处理十分高效,由于智能合约一旦生成,双方都不可篡改信息,你也无需争论计赔时间等问题。又比如说,你借给亲戚10万块并打了借条,但是亲戚说没钱,赖着不还。智能合约就能有效解决这一现状,双方只需把借款金额、还款时间并且绑定双方银行卡,一旦还款时间到了,借款将自动划拨。

智能合约也可以变得更加复杂。比如与开放银行业务相结合,加密智能合约可以在竞购者的市场中推动自动化的贷款决策。

此外,供应链金融也将受益于区块链技术。例如,通过智能合约和其他自动化金融交易工具,将允许企业在早期通过信用社或其他来源的资金以编程方式融资。这将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用和行政成本,并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注入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同时也使得规模较小的供应商更容易提升资金的流动性和业务发展。

区块链在信息追踪上也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区块链系统提供有关供应链关键点(如信誉、供应商库存水平、采购订单接收和批准、发票接收和批准等)的单一信息来源,可以以较低成本显著提高结算速度。

区块链可以限制欺诈的可能性,最终加快交易速度,并为贷款人和公司提供更大的透明度,使他们能够随时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产品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以及风险敞口是什么。

区块链还会颠覆信任机制,提升金融机构监管的透明度。区块链的堂兄弟“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可以帮助企业围绕数据共享和协作建立更好的管理标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监管和合规成本负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斥。通过使用基于DLT的嵌入式监控,可以有效降低合规费用。

2019年12月,由60家中央银行拥有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发表了一篇“嵌入式监管:如何将监管构建到区块链金融”的论文。该文中阐述了当前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如何演变为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可能。

这种新型的嵌入式监管和当前的“监管科技”(Regtech)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监管科技是监管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帮助监控金融部门,而基于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市场是要取代信任机制。未来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可以依靠经济激励来确保可靠的数据,而不是单纯依赖法律体系和当局的监督。

换句话说,这些分布式账本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控。使用区块链作为监管工具来监控数字资产交易,也就是所谓的 “嵌入式监管”。如果分布式账本内置自动监控功能,则无需收集数据提交给监管机构进行合规审查。

国际清算银行认为,鉴于分布式账本所使用的区块链技术是可信的,以这种方式提取的数据也是可信的,因此不需要通过中间人(第三方)进行数据验证。不过,报告中也强调了,监管机构需要确保市场的经济共识,包括激励措施,这样才足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因此,监管在某种程度上是被金融激励和博弈论所取代。

确保交易的最终性或交易不可撤销是对分类账的信任的一项基本要求。目前,这种信任往往是由中央对手促成的。未来这些机构可能会被提供最终性的可信区块链所取代。这反过来又提出了另一个挑战,因为许多地方法规都规定了对交易对手的要求。

区块链可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之一。

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所具有的“可留痕性”和“可追踪性”,因为交易记录带有时间戳,并且可追溯到每一笔交易的来龙去脉,可以记录所有的历史交易。能够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度和透明度,追求了零售制度系统的便捷高效低成本,且高度安全的特点,既降低了发行、流通和结算成本,还减少了逃漏税等违法行为。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难题

虽然区块链技术有诸多好处,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公有链是谁都可以参与的,所以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是一大挑战。金融机构在使用的区块链技术时需要遵守当今和未来的隐私法,并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共享和存储。

区块链数据的难以篡改特性使得区块链上的数据难以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修改和删除,增加了有害信息上链的监管难度,为信息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另外,区块链的可伸缩性仍是一大难题。在金融领域中无论是使用哪种类型的区块链都需要处理非常大的数据集,因此区块链的可伸缩性是非常重要的。与可伸缩性相伴而来的是交易速度问题以及成本问题。其中,供应链行业将是最先受到与区块链可伸缩性问题相关的一系列故障影响的行业之一。

区块链技术还存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扩展三元悖论。也就是说在区块链系统中,不可能在同一层面、同一时间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拓展性三方同时取得最佳优化,必须以牺牲其他因素去换取某一因素在一个领域上的提升,

除此之外,区块链应用还存在着智能合约漏洞、共识机制和私钥保护、51%算力攻击等等安全隐患。小编不是专家无法解决这么深奥的问题,但希望未来有更多专家发力解决,或是不断融合其他金融科技技术,逐一解决技术难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区块链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如何立好新年“FLAG”

区块链到底在金融领域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文|中国电子银行网 陈璐溦

区块链技术至今已发展了十年有余,从技术突破到技术成熟,从监管的大力支持到层出不穷的业务应用落地。下面小编就来详细分析下区块链到底在金融领域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是一系列安全交易的点对点分布式记录。一个区块中存储着不同时间截点的数据,而区块链就意味着多个区块串联构成。而要将区块上链就必须满足四个必要条件,首先必须发生交易。其次,交易必须经过验证,而实际上这项验证工作是由计算机网络完成的。比如当网购时,通过网络确认购买的细节,包括交易的时间、金额和参与者。

第三,被验证的该交易的所有信息必须存储在区块中。例如,交易的金额、交易者的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方式)和商家的数字签名都存储在一个区块中。而在这个区块中可能还有成千上百的交易信息。最后还需要满足每个区块要都有一个散列。也就是说一旦一个区块的所有交易都得到验证,就必须给它一个唯一的、识别代码,称为散列,从而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被赋予散列后,才可以将区块添加到链上。

区块链的分类

就目前来说,市场上有三种类型的区块链,包括私有链、公有链和联盟链。其中,私有链对谁可以参与区块链以及他们可以做什么都有限制,其操作权限仅掌握在一个人或某个组织手中。而公有链代表着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查看区块链的内容,没有人能控制分类账。用户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计算机连接到区块链网络。这样一来,他们的电脑就会收到一个区块链的副本,每当添加新区块时,该副本就会自动更新,有点像新闻提要,每当发布新状态时都会实时更新。

信息来源:《2018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

而联盟链是介于私有链和公有链之间的存在。最主要是依靠联盟内的各个机构或组织形成集体背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决定对公众的开放程度。联盟链是需要注册许可的区块链,又称之许可链(Permissioned Blockchain)。在银行间进行支付、结算、清算的系统就可以采用联盟链的形式,所以联盟链对安全和性能的要求也比公有链高。

2015年R3区块链联盟成立,吸引了包括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全球多家银行的参与。

图片来源:BlockchainNews

2016年,Chinaledger和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成立。ChinaLedger包括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矩阵金融、大连商品交易所等等金融机构。金链盟包括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微众银行等多家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等。

既然这么多家金融机构都参与到联盟链中,他们到底能从中获得什么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区块链的特征/优势

1、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流线型操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可以有效实现内控机制,据埃森哲统计使用该技术能节省70%的潜在财政报告成本、减少30-50%的潜在合规成本、降低50%的潜在集中管理成本(比如KYC)以及50%的潜在业务运营成本,例如清算、结算等。

图片来源:埃森哲

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一项调查显示,金融机构每年花费6000万美元至5亿美元,用于了解客户(KYC)和对客户做尽职调查上。监管通过要求金融机构核实和确定客户背景及身份,从而帮助政府减少洗钱和恐怖主义活动。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允许一个具有相同信息源的金融机构对一个已被其他机构访问并独立验证的客户信息做访问,从而减少不必要重复的KYC过程,间接减少了合规部门的大量支出。

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节省下的成本可开展更多业务或者研发更多金融科技落地应用,从而为企业提升营收或是创造更大的价值,对金融机构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

2、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欺诈和操作风险。

近两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减少欺诈的潜力正受到广泛关注。主要由于区块链使共享、查询和存储数字信息成为可能,具有最大的安全性。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银行通过一个支持区块链的数字标识快速准确地识别个人身份,减少欺诈。

据统计,每年有45%的证券交易所和具有货币转移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遭受经济犯罪。而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其中每个区块都包含一个时间戳,并通过与前一个区块的连接保存一批单独的交易。分布式记账技术可以提供完美的审计追踪路径。

所有交易都是通过加密技术进行的,可以保护整个交易不受任何篡改。因此,通过区块链,银行可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有效避免虚假交易、使用虚假文件或是违规操作。并且其特有的共识机制还可以有效防止参与者之间的勾结。

3、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交易效率。

贸易融资在银行业务中较为繁琐,由于涉及多个国家、并且需要多方参与完成贷款审批,传统方式完成全流程可能需要1到3周的时间,但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显著加快这一过程。2016年9月,英国巴克莱银行就率先借助区块链技术完成了出口贸易结算交易,这次结算仅用了不到4小时。

在近期,纳斯达克(NASDAQ)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ustralian Securities Exchange)已经开始探索区块链在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的集成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使金融业务更经济、更安全、更快捷。因此,在2015-2017年间区块链技术进入爆发式增长期,络绎不绝的区块链业务应用纷纷落地。

2016年银行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阶段(图片来源:埃森哲)

根据埃森哲2016年《区块链技术》报告中对银行业的调研显示,大约四分之三的银行开始对区块链技术产生兴趣,并且处于早期技术研究、战略制定、与其他公司合作进行验证性测试阶段,另外有30%的银行更为激进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已有相应的落地产品或业务。

依据俄罗斯知识产权局发的《区块链专利报告》表示,2018年区块链技术已经不再处于爆发式增长期,而是进入到技术成熟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俄罗斯知识产权局

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最近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5年,10%的GDP将存储在区块链或与区块链相关的技术上。据Gartner,Inc.执行合伙人Thomas Strike表示,到2030年,区块链将创造3.1万亿美元的业务价值。

近4年区块链支持政策梳理(信息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区块链备案服务

截止2019年10月,国家网信办共披露了506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其中,有6家银行备案14项服务。第一批名单中,浙商银行和微众银行榜上有名。第二批中包含工商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和苏宁银行。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几年,国有大行、股份行和部分城商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均有项目落地。2019年上半年银行的金融科技专利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于区块链领域,占比专利总数量的一半以上。

区块链专利申请情况

据德温特创新平台统计,最早的区块链专利申请出现在2013年。2015年以来,专利申请呈爆炸式增长趋势。尽管2017至2019年间的专利尚未完全公布(最大出版时滞通常为18个月),但在2013至2018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已达到285.6%,如下图所示。

近5年区块链专利数及申请数(图片来源:德温特)

在区块链创新方面,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区块链技术的领头羊。如下图所示,截至2018年,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区块链创新分别占全球的62%和22%(合计84%);同时中国(49%)和美国(18%)的专利申请量占区块链专利总数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中美两国不仅是区块链创新的主要来源,也是区块链应用的主要市场。

2018年区块链技术主要创新及专利申请国家分布(图片来源:德温特)

据零壹财经发布的《全球区块链专利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末,我国专利申请数累计1.3万条,占全球总数的53.6%,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有10707条专利是专利属于国内申请,480条获得授权。授权区块链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存储、数据授权、数据共享、数据泄露、身份验证、区块链存证、电子票据、账户安全等等领域。

2016-2019年10月中国区块链技术授权专利增长情况(图片来源《全球区块链专利报告》)

区块链在银行领域的业务应用

区块链具有分布式、不可篡改、高透明和可追溯等特点,能够使信息公开透明、降低监管的成本,构成数字经济时代的信任基石。它的应用前景广阔,是数据权属、价值交换、共享数据和防伪溯源在内的多个领域痛点的理想解决方案。

区块链在跨境支付和大额支付领域应用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流动性更强,透明度更高。

消费者和企业每年在国际上资金转移数大约为千亿美元,这一过程传统上既繁琐又昂贵。传统方式银行转账平均需要3天结算,这不仅仅对消费者来说时间周期长,对银行本身来说也是一场后勤噩梦。

一个简单的银行转账必须绕过一个复杂的中介系统,从代理银行到保管服务,才能到达任何目的地。这两家银行的余额必须在一个广泛网络组成的全球金融体系中进行调节。

图片来源:CB Insight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建立的财务关系的两家银行进行跨境转账将通过世界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发送支付指令,据了解该协会每天为10000家金融机构发送2400万条信息。

它们必须在SWIFT网络中搜索与两家银行都有关系的代理银行,并能以收费方式结算交易。然后通过中介系统处理实际的资金。每个服务提供商都希望在跨境支付中赚取费用,随之增加的就是用户的额外交易成本。另外,在交易中有很大几率存在潜在的交易失败点。60%的B2B支付需要人工干预,每次需要15-20分钟的处理时间。

而每家代理行在始发行和收款行都有不同的分类账,这意味着这些不同的分类账必须在一天结束时进行繁琐的对账工作,不仅费时又费力。

图片来源:CB Insight

相反,银行间区块链可以公开透明地跟踪所有交易,而不是使用SWIFT核对每个金融机构的分类账。这意味着,交易不必依赖托管服务和代理银行网络,而可以直接在公共区块链上结算。这有助于缓解维持全球代理银行网络的高昂成本。据不完全估计,通过提供更好的清算和结算基础设施,区块链创新可以从金融部门削减至少200亿美元的成本。

基于区块链的转账节省了银行的时间和金钱,但消费者也可以从中受益。有了区块链技术,用户可以用手机完成电子转账,转账时间大幅缩短。这使得用户在享受高效服务的同时,支付的服务费用也更少了。

区块链也将在跨境支付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变革。在目前的现实中,支付处理系统中有很多中介机构,但未来区块链最终会消除对其中很多中介机构的需求。

区块链另一个亮眼的应用就是创建智能合约。它会自动执行手动流程,从保险索赔处理,到分发遗嘱内容等等。它减少了人工对账的出错概率和人力成本,减少了潜在的纠纷概率。

这些计算机协议合同可以监控买方何时付款,卖方何时在交易结束时交货。另外,他们不会休假或犯错误。假设智能合约输入的程序是正确的,它可以简单的像买卖双方之间一个冷漠的第三方。

因为区块链可以存储任何类型的数字信息,包括两个或多个当事方输入他们的密钥就可以执行的计算机代码,这个代码可以被编程来创建合同或执行金融交易,一旦达到了一套特定的标准,产品的交付就可能意味着要支付发票或现金。

比如,航班延误索赔,一旦延误时间符合赔付标准,赔偿款将自动划账到投保乘客账户,保单处理十分高效,由于智能合约一旦生成,双方都不可篡改信息,你也无需争论计赔时间等问题。又比如说,你借给亲戚10万块并打了借条,但是亲戚说没钱,赖着不还。智能合约就能有效解决这一现状,双方只需把借款金额、还款时间并且绑定双方银行卡,一旦还款时间到了,借款将自动划拨。

智能合约也可以变得更加复杂。比如与开放银行业务相结合,加密智能合约可以在竞购者的市场中推动自动化的贷款决策。

此外,供应链金融也将受益于区块链技术。例如,通过智能合约和其他自动化金融交易工具,将允许企业在早期通过信用社或其他来源的资金以编程方式融资。这将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用和行政成本,并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注入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同时也使得规模较小的供应商更容易提升资金的流动性和业务发展。

区块链在信息追踪上也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区块链系统提供有关供应链关键点(如信誉、供应商库存水平、采购订单接收和批准、发票接收和批准等)的单一信息来源,可以以较低成本显著提高结算速度。

区块链可以限制欺诈的可能性,最终加快交易速度,并为贷款人和公司提供更大的透明度,使他们能够随时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产品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以及风险敞口是什么。

区块链还会颠覆信任机制,提升金融机构监管的透明度。区块链的堂兄弟“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可以帮助企业围绕数据共享和协作建立更好的管理标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监管和合规成本负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斥。通过使用基于DLT的嵌入式监控,可以有效降低合规费用。

2019年12月,由60家中央银行拥有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发表了一篇“嵌入式监管:如何将监管构建到区块链金融”的论文。该文中阐述了当前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如何演变为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可能。

这种新型的嵌入式监管和当前的“监管科技”(Regtech)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监管科技是监管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帮助监控金融部门,而基于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市场是要取代信任机制。未来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可以依靠经济激励来确保可靠的数据,而不是单纯依赖法律体系和当局的监督。

换句话说,这些分布式账本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控。使用区块链作为监管工具来监控数字资产交易,也就是所谓的 “嵌入式监管”。如果分布式账本内置自动监控功能,则无需收集数据提交给监管机构进行合规审查。

国际清算银行认为,鉴于分布式账本所使用的区块链技术是可信的,以这种方式提取的数据也是可信的,因此不需要通过中间人(第三方)进行数据验证。不过,报告中也强调了,监管机构需要确保市场的经济共识,包括激励措施,这样才足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因此,监管在某种程度上是被金融激励和博弈论所取代。

确保交易的最终性或交易不可撤销是对分类账的信任的一项基本要求。目前,这种信任往往是由中央对手促成的。未来这些机构可能会被提供最终性的可信区块链所取代。这反过来又提出了另一个挑战,因为许多地方法规都规定了对交易对手的要求。

区块链可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之一。

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所具有的“可留痕性”和“可追踪性”,因为交易记录带有时间戳,并且可追溯到每一笔交易的来龙去脉,可以记录所有的历史交易。能够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度和透明度,追求了零售制度系统的便捷高效低成本,且高度安全的特点,既降低了发行、流通和结算成本,还减少了逃漏税等违法行为。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难题

虽然区块链技术有诸多好处,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公有链是谁都可以参与的,所以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是一大挑战。金融机构在使用的区块链技术时需要遵守当今和未来的隐私法,并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共享和存储。

区块链数据的难以篡改特性使得区块链上的数据难以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修改和删除,增加了有害信息上链的监管难度,为信息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另外,区块链的可伸缩性仍是一大难题。在金融领域中无论是使用哪种类型的区块链都需要处理非常大的数据集,因此区块链的可伸缩性是非常重要的。与可伸缩性相伴而来的是交易速度问题以及成本问题。其中,供应链行业将是最先受到与区块链可伸缩性问题相关的一系列故障影响的行业之一。

区块链技术还存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扩展三元悖论。也就是说在区块链系统中,不可能在同一层面、同一时间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拓展性三方同时取得最佳优化,必须以牺牲其他因素去换取某一因素在一个领域上的提升,

除此之外,区块链应用还存在着智能合约漏洞、共识机制和私钥保护、51%算力攻击等等安全隐患。小编不是专家无法解决这么深奥的问题,但希望未来有更多专家发力解决,或是不断融合其他金融科技技术,逐一解决技术难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