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WeWork举步维艰,它的竞争对手们活的怎么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WeWork举步维艰,它的竞争对手们活的怎么样?

这些公司或许不会重现WeWork的泡沫。

文|硅谷洞察 Chelsea Yang

在过去的2019年,WeWork遭遇了史诗级的大起大落,和波音共同被评为2019年最差美国公司。

最初,WeWork顶着明星创业公司的头号准备IPO,估值一度高达470亿美元;而最终,即便在投资神话日本软银和孙正义的力挽狂澜之下,其估值依然垂直降落到80亿美元。在九个月之内,WeWork的估值蒸发为了最初的零头。2019年9月17号,CEO亚当·诺依曼也不得不被迫辞职。当然离开的不止诺依曼,还有500个技术类员工被裁员(WeWork总共约有1500名技术团队员工)。

在众多的共享空间租赁公司这个市场中,WeWork一直标榜自己是新兴科技类公司,而不是传统玩家。那么在这个早已不是蓝海的市场里,其他玩家都是怎么屹立不倒的呢?除了WeWork,还有哪些新兴玩家?它们未来的路又会怎么走?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目前共享空间市场上,有可能瓜分WeWork丢失的市场的6家公司。

Wework的竞争对手&商业模式

  • IWG

首先来看看总部位于瑞士,成立于1989年,历史最悠久的共享空间租赁公司IWG(以Regus的名字成立),它目前在全球110个国家约3300个地点有办公场所,WeWork的办公地点只有其十分之一,美国是其最大的市场。

相比于WeWork的光速扩张,IWG就像龟兔赛跑赛场上那只缓慢前进的乌龟。IWG用了11年的时间,在2000年才上市。乘着1994年——2000年期间的互联网热潮,IWG将自己的空间售卖给这些如雨后春笋涌出的互联网公司。但是伴随着2000年3月11号的互联网泡沫破裂,IWG也跟随着走上了急速下坡路。在2003年,其美国公司分部宣布了破产。

从这个时候开始,IWG开始了重塑它的商业模式,并且一直沿用至今。IWG旗下有5个共享空间租赁公司,如较为出名的Regus和Spaces。它们都主要是提供短期的租赁场所,重点为租房公司打造一种社区的氛围。相比于WeWork,IWG更重视为租房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租房员工的服务。这一部分对其营业额的贡献占了28%,而WeWork仅为5%。

(图片来自IWG财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 Knotel

今年8月才融资了4亿美元的Knotel,成立于2016年,已进入3个大洲、15个城市,并且计划扩张到30个城市。随着它高速的扩张,获得了市场认可,有望成为独角兽。

Knotel的商业模式中更看重的是长期的利益。首先,其重点发展的客户都是一些非常成熟的大公司,如星巴克和微软,这些公司员工的离职和变动率都小于创业公司,所以能够增加Knotel的利润稳定性。

其次,Knotel的选址地点均位于主要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另外,knotel还弱化和减少了生活类的服务,比如不会为租房企业的员工提供啤酒和咖啡(大部分竞争公司如WeWork都会提供)。通过减少咖啡和啤酒产生的垃圾,办公楼内就会更加干净,以此来节约额外的卫生清洁费用。

  • Industrious

Industrious成立于2013年,至今已经获得了2.2亿美元的融资,在美国超过45个城市建立了90个办公场所,并且计划在明年新增60个地点。跟Knotel不一样的是,Industrious在有新兴科技公司的涌现的中型城市也有办公场地,如达拉斯、凤凰城和亚特兰大等。

Industrious成立之初的商业模式是转租模式,先找到房东租房,然后将房子转租出去。现在Industrious已经转向为跟IWG一样的模式,与房东合作,帮助房东管理房子。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翻修房子的费用和搭建咖啡厅等休息娱乐区域的费用大部分都由房东承担了。Industrious获取5%-7%的办公场所管理费用,并且当Industrious把房子租出去以后,房东还会减少30%-50%的额外房租费用。

虽然在这样的模式下,Industrious收到的利润和竞争者相比较少,但是公司的成本很低,所以边际利润能高达90%。相比较而言,其竞争者的边际利润只有30%。

  • Convene

Convene成立于2009年,目前在美国有28个办公地点,大部分都位于纽约,目前估值为5亿美元。它在2019年了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其CEO Ryan Simonetti表示,主要归功于Convene高质量的客户服务。Convene提供了非常漂亮的办公环境,提供食物和饮料,并且在办公场所引入了很多高科技的元素。

与WeWork不同的是,Convene出租空间的对象都是公司而没有个人。其客户包括Barclay's、安永等。其50%的收入来自收入超过10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公司。

Convene和Industrious、IWG的商业模式类似,也是和房东合作,为租房的公司提供个性周到的管理服务。通过Convene,租房的公司可以订餐、订会议室,甚至Convene还和Eden Health这样的医疗公司合作,来为租房的公司提供大型医疗服务。

  • CommonGrounds

CommonGrounds的总部在加利福利亚,今年获得了1.4亿美元的融资,目前仅有8个工作地点,但其计划将扩张到50个工作点。

CommonGrounds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的是,它和意大利公司Tecno合作,在办公场所安装了一种可移动的墙,这个墙上安装了无限网络、暖气和空调系统。当有租客离开或者进入的时候,通过这面墙,CommonGrounds可以快速地重新构造办公空间。竞争对手通常要用3个月才能将11000平方英尺的工作空间重构出来,而CommonGrounds只需要花14天。

CommonGrounds的重点关注客户也是公司而不是个体创业者。

  • Serendipity Labs

Serendipity Labs在美国有超过35个办公场所,其主打友好的客服路线,并且在不断地扩张与酒店的合作,通过这样的方法,SerendipityLabs能快速地在酒店的周边建立办公场所。

Serendipity Labs的主要客户为大型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在众多地方都有分部,所以Serendipity Labs能够在很多没有成熟市场的地方建立办公场所,如宾夕法尼亚的匹兹堡。

共享办公玩家们的盈亏对比

看起来,在共享空间市场上,目前这些玩家们都各有侧重、各有所长。那么,他们的盈利能力又是如何呢,是否会重蹈WeWork的覆辙?我们收集了以上6个公司的融资情况以及盈利情况来一探究竟。

IWG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美国市场,比如18年,IWG总收入为27.4亿美元,其中大约40%(10.8亿美元)来自于美国。在美国,共享空间租赁集中在纽约地区。达拉斯和北卡莱罗纳地区的发展速度很快,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共享空间扩张速度高达200%。相比之下,费城、芝加哥和迈阿密的发展速度就排在了最后,增长率只有个位数。IWG将近50%的利润都来自美国,导致了它增长时的地理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其未来的扩张和发展。

(图片来源于IWG财报)

Knotel则通过自己请室内设计师,和房东商量装修风格,来降低装修的成本。去年Knotel将小房间的装修成本从2017年的15000美元降低到了3000美元,并且将装修时间从1天缩短到了2小时。但是,目前其成本依然高于利润。2018年1月到7月期间,它的EBITDA亏损为2410万美元,但收入仅为1760万美元。但是Knotel融到的资金却远远高于其他公司,说明资本市场是非常看好Knotel未来的盈利模式的,Knotel宣称自己在2020年期望实现盈利。

如前文提到的,Industrious通过和房东合作来提高边际成本,实现良性的盈利模式循环。其2019年前6个月的现金流已经覆盖了90%的人力以及设备损耗以外的其他间接成本,Industrious声称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将覆盖全部的其他间接成本,并和Knotel一样要在2020年实现盈利。

Convene在去年在D轮中获得了1.52亿美元的投资,强大的融资能力,被认为有望成为WeWork在公司租客这块市场上,最强劲的竞争对手。WeWork在快速的全球扩张中获得了17亿美元的年收入,但是因为WeWork在疯狂扩张的同时也和众多房东签订了租房合同、并且为客户提供了各种租房折扣,加上各种成本,在去年WeWork的净损失额高达9.34亿美元。

Convene通过和房地产公司合作而不是直接租房的,节约了成本。根据Convene公布的数据,它在2018年的收入为7550万美元。Convene称将把获得的大额投资用于扩展和房东的合作以及建立新的办公产所。

CommonGrounds和SerendipityLabs暂时没有公布具体的财报数据,但是从它们的年收入估值可以粗略地看到,CommonGrounds和Serendipity Labs作为很小的创业公司在融资和盈利上都远不及其他几个大公司。

(各公司的财务情况,硅谷洞察制图,版权属于原作者)

截止到2019年第三季度,WeWork的收入相比于2018年同期增长了94%,达到9.34亿美元。但是基于其高额的成本,依然亏损了巨额12.5亿美元。所以目前,公布了具体财报数据的WeWork、Knotel和Industrious,都还依然处于亏损的状态,尤其是WeWork的净损失值尤为庞大。而Knotel和Industrious能否在2020年实现盈利?很快就能揭晓。

(图片来源于Crunchbase,版权属于原作者)

从财报上面我们可以看到,WeWork的竞争对手的盈利模式都是可行的,但是要想向WeWork一样快速扩张,达到470亿量级美元估值的公司,目前依然可能性很小。IWG一直主打稳定的路线,Knotel、Industrious和Convene都在快速融资扩张,但是估值依然不可能超过3位数亿级,其他公司也只是在分得这个市场的一小碗羹,没有突破性的科技和商业模型能让它们成为下一个倒下之前的WeWork。

目前看来,这六家公司的CEO里也没有像WeWork的亚当这样激进地对外宣称过指数爆炸的增长模式,所以在小探看来,这些公司或许不会重现WeWork的泡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WeWork举步维艰,它的竞争对手们活的怎么样?

这些公司或许不会重现WeWork的泡沫。

文|硅谷洞察 Chelsea Yang

在过去的2019年,WeWork遭遇了史诗级的大起大落,和波音共同被评为2019年最差美国公司。

最初,WeWork顶着明星创业公司的头号准备IPO,估值一度高达470亿美元;而最终,即便在投资神话日本软银和孙正义的力挽狂澜之下,其估值依然垂直降落到80亿美元。在九个月之内,WeWork的估值蒸发为了最初的零头。2019年9月17号,CEO亚当·诺依曼也不得不被迫辞职。当然离开的不止诺依曼,还有500个技术类员工被裁员(WeWork总共约有1500名技术团队员工)。

在众多的共享空间租赁公司这个市场中,WeWork一直标榜自己是新兴科技类公司,而不是传统玩家。那么在这个早已不是蓝海的市场里,其他玩家都是怎么屹立不倒的呢?除了WeWork,还有哪些新兴玩家?它们未来的路又会怎么走?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目前共享空间市场上,有可能瓜分WeWork丢失的市场的6家公司。

Wework的竞争对手&商业模式

  • IWG

首先来看看总部位于瑞士,成立于1989年,历史最悠久的共享空间租赁公司IWG(以Regus的名字成立),它目前在全球110个国家约3300个地点有办公场所,WeWork的办公地点只有其十分之一,美国是其最大的市场。

相比于WeWork的光速扩张,IWG就像龟兔赛跑赛场上那只缓慢前进的乌龟。IWG用了11年的时间,在2000年才上市。乘着1994年——2000年期间的互联网热潮,IWG将自己的空间售卖给这些如雨后春笋涌出的互联网公司。但是伴随着2000年3月11号的互联网泡沫破裂,IWG也跟随着走上了急速下坡路。在2003年,其美国公司分部宣布了破产。

从这个时候开始,IWG开始了重塑它的商业模式,并且一直沿用至今。IWG旗下有5个共享空间租赁公司,如较为出名的Regus和Spaces。它们都主要是提供短期的租赁场所,重点为租房公司打造一种社区的氛围。相比于WeWork,IWG更重视为租房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租房员工的服务。这一部分对其营业额的贡献占了28%,而WeWork仅为5%。

(图片来自IWG财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 Knotel

今年8月才融资了4亿美元的Knotel,成立于2016年,已进入3个大洲、15个城市,并且计划扩张到30个城市。随着它高速的扩张,获得了市场认可,有望成为独角兽。

Knotel的商业模式中更看重的是长期的利益。首先,其重点发展的客户都是一些非常成熟的大公司,如星巴克和微软,这些公司员工的离职和变动率都小于创业公司,所以能够增加Knotel的利润稳定性。

其次,Knotel的选址地点均位于主要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另外,knotel还弱化和减少了生活类的服务,比如不会为租房企业的员工提供啤酒和咖啡(大部分竞争公司如WeWork都会提供)。通过减少咖啡和啤酒产生的垃圾,办公楼内就会更加干净,以此来节约额外的卫生清洁费用。

  • Industrious

Industrious成立于2013年,至今已经获得了2.2亿美元的融资,在美国超过45个城市建立了90个办公场所,并且计划在明年新增60个地点。跟Knotel不一样的是,Industrious在有新兴科技公司的涌现的中型城市也有办公场地,如达拉斯、凤凰城和亚特兰大等。

Industrious成立之初的商业模式是转租模式,先找到房东租房,然后将房子转租出去。现在Industrious已经转向为跟IWG一样的模式,与房东合作,帮助房东管理房子。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翻修房子的费用和搭建咖啡厅等休息娱乐区域的费用大部分都由房东承担了。Industrious获取5%-7%的办公场所管理费用,并且当Industrious把房子租出去以后,房东还会减少30%-50%的额外房租费用。

虽然在这样的模式下,Industrious收到的利润和竞争者相比较少,但是公司的成本很低,所以边际利润能高达90%。相比较而言,其竞争者的边际利润只有30%。

  • Convene

Convene成立于2009年,目前在美国有28个办公地点,大部分都位于纽约,目前估值为5亿美元。它在2019年了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其CEO Ryan Simonetti表示,主要归功于Convene高质量的客户服务。Convene提供了非常漂亮的办公环境,提供食物和饮料,并且在办公场所引入了很多高科技的元素。

与WeWork不同的是,Convene出租空间的对象都是公司而没有个人。其客户包括Barclay's、安永等。其50%的收入来自收入超过10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公司。

Convene和Industrious、IWG的商业模式类似,也是和房东合作,为租房的公司提供个性周到的管理服务。通过Convene,租房的公司可以订餐、订会议室,甚至Convene还和Eden Health这样的医疗公司合作,来为租房的公司提供大型医疗服务。

  • CommonGrounds

CommonGrounds的总部在加利福利亚,今年获得了1.4亿美元的融资,目前仅有8个工作地点,但其计划将扩张到50个工作点。

CommonGrounds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的是,它和意大利公司Tecno合作,在办公场所安装了一种可移动的墙,这个墙上安装了无限网络、暖气和空调系统。当有租客离开或者进入的时候,通过这面墙,CommonGrounds可以快速地重新构造办公空间。竞争对手通常要用3个月才能将11000平方英尺的工作空间重构出来,而CommonGrounds只需要花14天。

CommonGrounds的重点关注客户也是公司而不是个体创业者。

  • Serendipity Labs

Serendipity Labs在美国有超过35个办公场所,其主打友好的客服路线,并且在不断地扩张与酒店的合作,通过这样的方法,SerendipityLabs能快速地在酒店的周边建立办公场所。

Serendipity Labs的主要客户为大型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在众多地方都有分部,所以Serendipity Labs能够在很多没有成熟市场的地方建立办公场所,如宾夕法尼亚的匹兹堡。

共享办公玩家们的盈亏对比

看起来,在共享空间市场上,目前这些玩家们都各有侧重、各有所长。那么,他们的盈利能力又是如何呢,是否会重蹈WeWork的覆辙?我们收集了以上6个公司的融资情况以及盈利情况来一探究竟。

IWG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美国市场,比如18年,IWG总收入为27.4亿美元,其中大约40%(10.8亿美元)来自于美国。在美国,共享空间租赁集中在纽约地区。达拉斯和北卡莱罗纳地区的发展速度很快,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共享空间扩张速度高达200%。相比之下,费城、芝加哥和迈阿密的发展速度就排在了最后,增长率只有个位数。IWG将近50%的利润都来自美国,导致了它增长时的地理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其未来的扩张和发展。

(图片来源于IWG财报)

Knotel则通过自己请室内设计师,和房东商量装修风格,来降低装修的成本。去年Knotel将小房间的装修成本从2017年的15000美元降低到了3000美元,并且将装修时间从1天缩短到了2小时。但是,目前其成本依然高于利润。2018年1月到7月期间,它的EBITDA亏损为2410万美元,但收入仅为1760万美元。但是Knotel融到的资金却远远高于其他公司,说明资本市场是非常看好Knotel未来的盈利模式的,Knotel宣称自己在2020年期望实现盈利。

如前文提到的,Industrious通过和房东合作来提高边际成本,实现良性的盈利模式循环。其2019年前6个月的现金流已经覆盖了90%的人力以及设备损耗以外的其他间接成本,Industrious声称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将覆盖全部的其他间接成本,并和Knotel一样要在2020年实现盈利。

Convene在去年在D轮中获得了1.52亿美元的投资,强大的融资能力,被认为有望成为WeWork在公司租客这块市场上,最强劲的竞争对手。WeWork在快速的全球扩张中获得了17亿美元的年收入,但是因为WeWork在疯狂扩张的同时也和众多房东签订了租房合同、并且为客户提供了各种租房折扣,加上各种成本,在去年WeWork的净损失额高达9.34亿美元。

Convene通过和房地产公司合作而不是直接租房的,节约了成本。根据Convene公布的数据,它在2018年的收入为7550万美元。Convene称将把获得的大额投资用于扩展和房东的合作以及建立新的办公产所。

CommonGrounds和SerendipityLabs暂时没有公布具体的财报数据,但是从它们的年收入估值可以粗略地看到,CommonGrounds和Serendipity Labs作为很小的创业公司在融资和盈利上都远不及其他几个大公司。

(各公司的财务情况,硅谷洞察制图,版权属于原作者)

截止到2019年第三季度,WeWork的收入相比于2018年同期增长了94%,达到9.34亿美元。但是基于其高额的成本,依然亏损了巨额12.5亿美元。所以目前,公布了具体财报数据的WeWork、Knotel和Industrious,都还依然处于亏损的状态,尤其是WeWork的净损失值尤为庞大。而Knotel和Industrious能否在2020年实现盈利?很快就能揭晓。

(图片来源于Crunchbase,版权属于原作者)

从财报上面我们可以看到,WeWork的竞争对手的盈利模式都是可行的,但是要想向WeWork一样快速扩张,达到470亿量级美元估值的公司,目前依然可能性很小。IWG一直主打稳定的路线,Knotel、Industrious和Convene都在快速融资扩张,但是估值依然不可能超过3位数亿级,其他公司也只是在分得这个市场的一小碗羹,没有突破性的科技和商业模型能让它们成为下一个倒下之前的WeWork。

目前看来,这六家公司的CEO里也没有像WeWork的亚当这样激进地对外宣称过指数爆炸的增长模式,所以在小探看来,这些公司或许不会重现WeWork的泡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