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戴口罩”的汽车能防病毒?别扯了,负压车才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戴口罩”的汽车能防病毒?别扯了,负压车才是

TA才是车圈抗病毒的“扛把子”。

文|路由社 熊宇翔

编辑|老司机

这两天,“戴口罩的汽车”成为了热点与槽点。围绕“汽车的空气净化器究竟能不能防病毒”,人们还在唇枪舌剑,是非难辨,可能又要等一个官方辟谣了。

但是,有一种车——负压救护车——则是实打实地为对抗传染病病毒而生,虽然它长得和普通的乘用车不太一样,但却是车界抗病毒的扛把子,工信部指定抗疫车型。

疫情期间,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近乎停摆,即使最近几天复工,大家也是瞅着车企工厂转产口罩。而负压救护车的生产线,不仅没有停摆,反而是在疫情期间满负荷输出。

它可能是抗疫期间贡献最大的车,或许,也是销量最好的车。

大年三十、初一,国内多家商用车生产厂商陆续接到国家工信部下达的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随即,相关车企开始抽调生产工人与工程师紧急复工。

此时,不少车企员工已经进入休假状态,但疫情紧急,他们立即放弃休假,重返工作岗位。绝大多数接到生产任务的车企大年初一复工,初二即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原本,一台负压救护车的制造分为基底车生产、车内改装、检测等步骤,正常的生产周期约为20-30天,其中改装环节尤其耗费时间。为了节约时间,车企在这次紧急生产任务前多调配熟练工人负责高难度环节。

在厂房外 ,大量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对车上医疗设施和负压设备的供应也提出了挑战 。车企们纷纷主动出击,要么专人蹲点盯梢设备供应商的生产情况,要么自家派车直接负责物流。

通过堆积人力物力的饱和式生产,相关车企甚至把负压救护车的生产时间压缩到了10天或者更短。最早在2月1日,江铃福特生产的2台负压救护车便率先发往疫区。2月3日,这一数字上升到20辆。到2月6日,除江铃福特,大通、华晨、奇瑞、宇通、福田均有相当数量的负压救护车交付抗疫使用。

除了车企主动向医疗机构捐赠一部分负压救护车,各地严峻的抗疫形势,也切实催生了更多的订单。其中江铃与福田均报告收到各类救护车订单超过1000台,华晨也有超过200台的救护车订单。

事实上,正式复工日期到来后,整个汽车工业因为疫情影响仍处于低速运转的状态,但负压救护车的生产线,不仅提早复工,而且一直处于火力全开的状态,它们成为了车企抗疫中最马不停蹄的产线。

严格来说,负压救护车属于特种车辆,平时需求量并不大。但在传染病防治期间,传统的救护车不能提供有效的防护,患者在封闭狭小的车厢里打喷嚏、咳嗽甚至只是普通的呼吸,都会让无数的病毒弥漫在其中,对同乘的医护人员造成巨大的威胁。

这便是负压救护车发挥作用之时。

这主要归功于负压救护车上搭载的负压设备,它安装在救护舱的前侧,通过不断排风制造压差,使得患者所处的内侧区域,比医护人员所处的车尾区域压强低上数十Pa,由此可以形成持续不断的、由车尾流向排风口的气流,防止病毒在空气中四处飘荡,沾染医护人员。

这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在靠近车头的部分安装了两个抽风机,从而人为地在车内制造了只会从后向前流动的微风(当然,事实上远比这复杂,比如还需要考虑车体的封闭以及避免形成涡流等各种问题)。为了防止外界污染,在“抽风机”处,通常还集成了过滤装置,在气流排向大气前会经过多级过滤,将病毒截留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车内负压的一级防护下,还有第二级防护——车内会安置定向空气导管(类似于呼吸面罩,有些车型会搭载将整个人裹起来的密封气囊)来引导病患呼吸气流,让其呼出气体也能定向、被过滤。如果没有这层防护,病患只要打一个喷嚏,时速超过200公里的气流就会裹挟着充满病毒的飞沫,瞬间逆风而行,抵达医护人员面前。

此外,负压救护车内通常还会标配紫外线灯以及臭氧发生器,两者具有无视病毒种类的消毒能力,可以进一步保障车内环境的洁净。

事实上,负压救护车上的这一整套防护措施,与传染病医院的配置并无二致。近期建成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为了防止病毒传播,也将病患的居住区域抽成了负压区,保证气流始终从空气洁净的区域流向病房。同样,全球各地的病毒研究所,内部皆是负压,还会根据危险等级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压差。

而相关的技术在小型化后被安置于救护车上,成为人类对抗传染病的重要工具。

结语:

其实,负压救护车并不是新物种,在2003年非典期间,就已经有它的身影。那时国内传染病防治体系尚不健全,负压救护车也只在国内很少大城市才有,并且依赖进口。

非典之后,各车企对负压救护车进行本土生产攻关,相继掌握技术、推出产品。尽管在十余年中,它们并不为大众熟知。但关键时刻,中国日益壮大的汽车工业,为负压救护车的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让它们得以发挥作用。

路由社获悉,数家主要的负压救护车生产车企均表示,在负压设备能保证正常供应的情况下,月产能可保证在1000台以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戴口罩”的汽车能防病毒?别扯了,负压车才是

TA才是车圈抗病毒的“扛把子”。

文|路由社 熊宇翔

编辑|老司机

这两天,“戴口罩的汽车”成为了热点与槽点。围绕“汽车的空气净化器究竟能不能防病毒”,人们还在唇枪舌剑,是非难辨,可能又要等一个官方辟谣了。

但是,有一种车——负压救护车——则是实打实地为对抗传染病病毒而生,虽然它长得和普通的乘用车不太一样,但却是车界抗病毒的扛把子,工信部指定抗疫车型。

疫情期间,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近乎停摆,即使最近几天复工,大家也是瞅着车企工厂转产口罩。而负压救护车的生产线,不仅没有停摆,反而是在疫情期间满负荷输出。

它可能是抗疫期间贡献最大的车,或许,也是销量最好的车。

大年三十、初一,国内多家商用车生产厂商陆续接到国家工信部下达的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随即,相关车企开始抽调生产工人与工程师紧急复工。

此时,不少车企员工已经进入休假状态,但疫情紧急,他们立即放弃休假,重返工作岗位。绝大多数接到生产任务的车企大年初一复工,初二即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原本,一台负压救护车的制造分为基底车生产、车内改装、检测等步骤,正常的生产周期约为20-30天,其中改装环节尤其耗费时间。为了节约时间,车企在这次紧急生产任务前多调配熟练工人负责高难度环节。

在厂房外 ,大量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对车上医疗设施和负压设备的供应也提出了挑战 。车企们纷纷主动出击,要么专人蹲点盯梢设备供应商的生产情况,要么自家派车直接负责物流。

通过堆积人力物力的饱和式生产,相关车企甚至把负压救护车的生产时间压缩到了10天或者更短。最早在2月1日,江铃福特生产的2台负压救护车便率先发往疫区。2月3日,这一数字上升到20辆。到2月6日,除江铃福特,大通、华晨、奇瑞、宇通、福田均有相当数量的负压救护车交付抗疫使用。

除了车企主动向医疗机构捐赠一部分负压救护车,各地严峻的抗疫形势,也切实催生了更多的订单。其中江铃与福田均报告收到各类救护车订单超过1000台,华晨也有超过200台的救护车订单。

事实上,正式复工日期到来后,整个汽车工业因为疫情影响仍处于低速运转的状态,但负压救护车的生产线,不仅提早复工,而且一直处于火力全开的状态,它们成为了车企抗疫中最马不停蹄的产线。

严格来说,负压救护车属于特种车辆,平时需求量并不大。但在传染病防治期间,传统的救护车不能提供有效的防护,患者在封闭狭小的车厢里打喷嚏、咳嗽甚至只是普通的呼吸,都会让无数的病毒弥漫在其中,对同乘的医护人员造成巨大的威胁。

这便是负压救护车发挥作用之时。

这主要归功于负压救护车上搭载的负压设备,它安装在救护舱的前侧,通过不断排风制造压差,使得患者所处的内侧区域,比医护人员所处的车尾区域压强低上数十Pa,由此可以形成持续不断的、由车尾流向排风口的气流,防止病毒在空气中四处飘荡,沾染医护人员。

这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在靠近车头的部分安装了两个抽风机,从而人为地在车内制造了只会从后向前流动的微风(当然,事实上远比这复杂,比如还需要考虑车体的封闭以及避免形成涡流等各种问题)。为了防止外界污染,在“抽风机”处,通常还集成了过滤装置,在气流排向大气前会经过多级过滤,将病毒截留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车内负压的一级防护下,还有第二级防护——车内会安置定向空气导管(类似于呼吸面罩,有些车型会搭载将整个人裹起来的密封气囊)来引导病患呼吸气流,让其呼出气体也能定向、被过滤。如果没有这层防护,病患只要打一个喷嚏,时速超过200公里的气流就会裹挟着充满病毒的飞沫,瞬间逆风而行,抵达医护人员面前。

此外,负压救护车内通常还会标配紫外线灯以及臭氧发生器,两者具有无视病毒种类的消毒能力,可以进一步保障车内环境的洁净。

事实上,负压救护车上的这一整套防护措施,与传染病医院的配置并无二致。近期建成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为了防止病毒传播,也将病患的居住区域抽成了负压区,保证气流始终从空气洁净的区域流向病房。同样,全球各地的病毒研究所,内部皆是负压,还会根据危险等级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压差。

而相关的技术在小型化后被安置于救护车上,成为人类对抗传染病的重要工具。

结语:

其实,负压救护车并不是新物种,在2003年非典期间,就已经有它的身影。那时国内传染病防治体系尚不健全,负压救护车也只在国内很少大城市才有,并且依赖进口。

非典之后,各车企对负压救护车进行本土生产攻关,相继掌握技术、推出产品。尽管在十余年中,它们并不为大众熟知。但关键时刻,中国日益壮大的汽车工业,为负压救护车的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让它们得以发挥作用。

路由社获悉,数家主要的负压救护车生产车企均表示,在负压设备能保证正常供应的情况下,月产能可保证在1000台以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