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有个数】我们到底要不要担心“米篮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有个数】我们到底要不要担心“米篮子”?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纷纷收紧“粮袋子”。中国目前粮食产量充足、库存充裕,短时间内不必担心口粮问题。分析师指出,和粮食相比,进口依赖度更高的大豆更值得警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辛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粮食出口大国纷纷收紧“粮袋子”,“粮荒”成为最近的热门话题。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粮食够吃吗?

疫情下多国限制粮食出口

最近一段时间,越南、柬埔寨、埃及等多个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以保障本国供应充足。

比如,越南从3月24日零点开始,禁止大米产品以任何形式出口。柬埔寨从4月5日起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埃及自3月28日起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

此外,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了小麦粉、胡萝卜、糖和土豆的出口,塞尔维亚已停止葵花籽油等货品出口。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预计4月至5月就会出现粮食供应危机。

显然,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除防疫以外关注的头等大事,那么我们需要“屯粮”吗?

主粮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从产量来看,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农业部相关信息分析,2020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夏粮苗情长势好于常年,丰收在望;早稻种植面积扩大,增产有基础,秋粮收购价格提前确定、不断提高。疫情期间,国家持续出台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粮食丰收是大概率事件。

从消费来看,据商务部数据,中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截至去年末,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4月2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在网上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此外,从数据来看,中国粮食进口量近两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国际市场对中国粮食供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大豆进口是隐忧

尽管我们不用太担心口粮不足的问题,但分析师指出,大豆是目前需要警惕的一个关键变量。作为中国主要大豆进口国的美国,目前疫情仍然处于焦灼阶段,疫情将给美国大豆出口带来多大影响尚不可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695万吨,创2005年以来新高,较上年增加125万吨。与此同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进口大豆8859万吨,这意味着我国大豆自给率不到2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Wind,界面新闻整理

分析师表示,如果大豆进口受到影响,大豆进口难的压力就会传导到价格上,而这又会给饲料企业和养猪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唐建伟指出,大豆在中国的主要用途有三种:一是直接制成豆制品食用,二是用来榨成食用油,三是榨油后剩下的豆粕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材料。因此大豆如果涨价,将通过三条渠道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是大豆——豆制品——CPI;二是大豆——豆油——食用油——CPI;三是大豆——豆粕——饲料——畜肉类——CPI。

对于大豆可能出现的短缺问题,唐建伟表示,除了继续扩大播种面积,以及多元化进口来源地,还要在榨油等环节使用替代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大豆进口短缺可能造成的涨价影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有个数】我们到底要不要担心“米篮子”?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纷纷收紧“粮袋子”。中国目前粮食产量充足、库存充裕,短时间内不必担心口粮问题。分析师指出,和粮食相比,进口依赖度更高的大豆更值得警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辛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粮食出口大国纷纷收紧“粮袋子”,“粮荒”成为最近的热门话题。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粮食够吃吗?

疫情下多国限制粮食出口

最近一段时间,越南、柬埔寨、埃及等多个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以保障本国供应充足。

比如,越南从3月24日零点开始,禁止大米产品以任何形式出口。柬埔寨从4月5日起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埃及自3月28日起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

此外,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了小麦粉、胡萝卜、糖和土豆的出口,塞尔维亚已停止葵花籽油等货品出口。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预计4月至5月就会出现粮食供应危机。

显然,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除防疫以外关注的头等大事,那么我们需要“屯粮”吗?

主粮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从产量来看,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农业部相关信息分析,2020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夏粮苗情长势好于常年,丰收在望;早稻种植面积扩大,增产有基础,秋粮收购价格提前确定、不断提高。疫情期间,国家持续出台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粮食丰收是大概率事件。

从消费来看,据商务部数据,中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截至去年末,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4月2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在网上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此外,从数据来看,中国粮食进口量近两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国际市场对中国粮食供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大豆进口是隐忧

尽管我们不用太担心口粮不足的问题,但分析师指出,大豆是目前需要警惕的一个关键变量。作为中国主要大豆进口国的美国,目前疫情仍然处于焦灼阶段,疫情将给美国大豆出口带来多大影响尚不可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695万吨,创2005年以来新高,较上年增加125万吨。与此同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进口大豆8859万吨,这意味着我国大豆自给率不到2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Wind,界面新闻整理

分析师表示,如果大豆进口受到影响,大豆进口难的压力就会传导到价格上,而这又会给饲料企业和养猪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唐建伟指出,大豆在中国的主要用途有三种:一是直接制成豆制品食用,二是用来榨成食用油,三是榨油后剩下的豆粕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材料。因此大豆如果涨价,将通过三条渠道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是大豆——豆制品——CPI;二是大豆——豆油——食用油——CPI;三是大豆——豆粕——饲料——畜肉类——CPI。

对于大豆可能出现的短缺问题,唐建伟表示,除了继续扩大播种面积,以及多元化进口来源地,还要在榨油等环节使用替代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大豆进口短缺可能造成的涨价影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