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透视这个“五一”特别的数据,我们发现这几个新特点、新趋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透视这个“五一”特别的数据,我们发现这几个新特点、新趋势

短线游在未来一段时间依旧将是主流。如何有效引流,并保持强劲竞争力?这对短线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短线旅游服务商提出了挑战。

图片来源:Pexels

文|执惠旅游

“五一”小长假结束,各地旅游数据逐步披露。

执惠梳理发现,截至5月7日,已有20多个省(市区)公布了“五一”假期旅游相关数据,其中旅游接待人次超过千万以上的有广东、河南、贵州、湖南、甘肃、山东、陕西、江西、福建9个省,另广东、湖南、江西三省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其中江西以153.83亿元的收入暂列首位,湖南紧随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五一”期间,湖北省共接待游客735.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3亿元,人均花费约333.4元。

另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同时,各省市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为去年同期50%以下居多。

整体来看,“五一”给不少文旅企业/目的地带来一波回血,但更多的复原可能还需等到“十一”。

与往年相比,这是一个特别的“五一”。而透过已公布的“五一”数据,不少新特点、新趋势也显露出来,将在更长久时间影响文旅肌体。

江西、贵州旅游人次突出,北京上海不愧高消费城市

综合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来看,今年“五一”江西、贵州旅游表现较为亮眼。

江西2895.41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153.83亿元的旅游收入均位列全国已公布省(市区)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第一位置。这一成绩的取得应与消费券的发放有密切关联。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4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累计发放18.4万张电子消费券,另江西省各政府部门累计发放消费券(含文旅消费等)、补贴金额超过3亿元,均用于支持开展促销活动。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多地逐步认识到了电子消费券对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五一”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工作。据统计,“五一”期间,全国至少有68个城市宣布启动消费券发放工作,其中广东、山东两省至少有8个城市进行了消费券发放,范围涉及餐饮、百货零售、住宿、旅游、汽车、家电和文娱等多个行业。

贵州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在旅游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其中红色旅游是其一。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贵州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309.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80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51.9%、47.7%,分别位列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榜单第二、第四位置。红色旅游方面,“五一”期间,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毛主席旧居、红军遵义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景区等数十个红色旅游景区游客量达到了最大限制容量。

近几年,红色旅游已成为文旅业态新锐,在市场需求、产品打造呈现等方面,在国内多个区域乃至全国范围都渐显蓬勃之势。在政策、需求等因素推动下,这一细分领域的潜在发展空间还在被拓展,贵州作为拥有较好红色旅游资源的省份,未来有更多可能性。

此外,广东单客消费实力较强,五一期间接待游客1816.5万人次,实现了103.6亿元的旅游收入,人均消费超过570元。而北京受疫情冲击明显,游客接待量仅为463.3万人次,旅游收入为41.8亿元,但客单价突出,达到人均902元。上海更为突出,游客接待量707万人次,旅游收入95亿元,人均消费超过1343元,对比下,妥妥的强消费实力。

线上游成新亮点,“云旅游”受追捧

疫情防控期间,受地理空间、出行检测、个人心理制约等多因素影响,今年“五一”线上游受到了市场青睐,成为今年“五一”旅游的新亮点。

从今年“五一”的消费数据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省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为去年同期50%以下居多,仅有较少省份达到或超过了去年同期50%以上。此外,线上旅游新业态不断增长,亮点较为明显。

5月6日,抖音发布的《2020年五一抖音数据报告》指出,“五一”期间,“云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热门选择,抖音平台上的旅游相关视频获赞超过4.7亿次。

5月7日,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和高德地图联合发布的《2020年五一假期出行总结报告》显示,今年“五一”期间,云旅游成为用户“出行”新选择,5月1日快手平台的旅游短视频作品数对比今年清明首日上升45%。

据统计,五一期间,各地博物馆共推出2000余项网上展览,众多5A级景区也开辟了线上游览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在网上传播,“云旅游”项目也纷纷上线。据了解,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最美江城致敬抗疫英雄”活动,导游通过视频直播带领广大网友在湖北各大景点进行“云旅游”。

在线旅游的火热现象不是偶然现象,一方面得益于疫情的“助推”,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与普及,可以预计的是,通过此次疫情的“推波助澜”,在线旅游产品将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在线旅游产品将受到市场追捧。

“五一”带来一波回血,文旅复苏还需时日

受疫情冲击,除了在线旅游,周边游也成为今年“五一”新亮点。

经过近几个月的“限足”, 基于疫情的影响及其不确定状态的存在,“五一”期间不少人对出行有了更为紧迫的需求,以短平快为特点的周边游、本地游、乡村游等短线旅游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短线旅游成了拉动消费的新引擎,受到了市场青睐。

据悉,全国多地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体验。甘肃推出了以室外旅游为主的九大主题旅游产品,探索丝路风情,品尝陇原乡愁。湖南多个景区推出了“非遗节目单”,通道皇都侗文化村推出了民族体育竞技、侗族非遗乐器体验等活动。济南推出了绿水青山生态游、快乐泉城亲子游等四大主题、60多项文化和旅游休闲活动。

此外,江苏启动了 “水韵江苏·又见美好”江苏人游江苏主题游活动,发布省内30条“治愈系”精品旅游线路,涉及全省13个地市,涵盖世界遗产、A级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等,陆续开展曲艺进景区、非遗文化进景区、园林实景演出等。

总体来看,疫情局势处于总体可控与好转状态,其对今年“五一”文旅复苏提供了基本的环境空间。然而,可以看到的是,疫情出现反转的情况还存在,尽管多数企业复工复产基本实现,但还面临较大压力,文旅及大型公共活动等依旧受到较大限制,全国公共场所的人流管控还在继续。

截至目前,全国多家A级景区还没有完全放开,国内长线旅游依旧处于冷却状态。

短线游在未来一段时间依旧将是主流。如何有效引流,并保持强劲竞争力?这对短线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短线旅游服务商提出了挑战。

据业内人士推测,文旅行业的真正复苏时间初步预计为今年“十一”,具体时间还要视疫情的控制程度而定,依旧面临很多不可控因素。

对于各大旅游服务商及旅游目的地来说,今年“五一”期间只是实现短暂回血,如何通过这次回血继续蓄积实力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接下来如何走更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透视这个“五一”特别的数据,我们发现这几个新特点、新趋势

短线游在未来一段时间依旧将是主流。如何有效引流,并保持强劲竞争力?这对短线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短线旅游服务商提出了挑战。

图片来源:Pexels

文|执惠旅游

“五一”小长假结束,各地旅游数据逐步披露。

执惠梳理发现,截至5月7日,已有20多个省(市区)公布了“五一”假期旅游相关数据,其中旅游接待人次超过千万以上的有广东、河南、贵州、湖南、甘肃、山东、陕西、江西、福建9个省,另广东、湖南、江西三省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其中江西以153.83亿元的收入暂列首位,湖南紧随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五一”期间,湖北省共接待游客735.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3亿元,人均花费约333.4元。

另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同时,各省市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为去年同期50%以下居多。

整体来看,“五一”给不少文旅企业/目的地带来一波回血,但更多的复原可能还需等到“十一”。

与往年相比,这是一个特别的“五一”。而透过已公布的“五一”数据,不少新特点、新趋势也显露出来,将在更长久时间影响文旅肌体。

江西、贵州旅游人次突出,北京上海不愧高消费城市

综合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来看,今年“五一”江西、贵州旅游表现较为亮眼。

江西2895.41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153.83亿元的旅游收入均位列全国已公布省(市区)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第一位置。这一成绩的取得应与消费券的发放有密切关联。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4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累计发放18.4万张电子消费券,另江西省各政府部门累计发放消费券(含文旅消费等)、补贴金额超过3亿元,均用于支持开展促销活动。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多地逐步认识到了电子消费券对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五一”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工作。据统计,“五一”期间,全国至少有68个城市宣布启动消费券发放工作,其中广东、山东两省至少有8个城市进行了消费券发放,范围涉及餐饮、百货零售、住宿、旅游、汽车、家电和文娱等多个行业。

贵州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在旅游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其中红色旅游是其一。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贵州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309.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80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51.9%、47.7%,分别位列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榜单第二、第四位置。红色旅游方面,“五一”期间,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毛主席旧居、红军遵义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景区等数十个红色旅游景区游客量达到了最大限制容量。

近几年,红色旅游已成为文旅业态新锐,在市场需求、产品打造呈现等方面,在国内多个区域乃至全国范围都渐显蓬勃之势。在政策、需求等因素推动下,这一细分领域的潜在发展空间还在被拓展,贵州作为拥有较好红色旅游资源的省份,未来有更多可能性。

此外,广东单客消费实力较强,五一期间接待游客1816.5万人次,实现了103.6亿元的旅游收入,人均消费超过570元。而北京受疫情冲击明显,游客接待量仅为463.3万人次,旅游收入为41.8亿元,但客单价突出,达到人均902元。上海更为突出,游客接待量707万人次,旅游收入95亿元,人均消费超过1343元,对比下,妥妥的强消费实力。

线上游成新亮点,“云旅游”受追捧

疫情防控期间,受地理空间、出行检测、个人心理制约等多因素影响,今年“五一”线上游受到了市场青睐,成为今年“五一”旅游的新亮点。

从今年“五一”的消费数据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省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为去年同期50%以下居多,仅有较少省份达到或超过了去年同期50%以上。此外,线上旅游新业态不断增长,亮点较为明显。

5月6日,抖音发布的《2020年五一抖音数据报告》指出,“五一”期间,“云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热门选择,抖音平台上的旅游相关视频获赞超过4.7亿次。

5月7日,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和高德地图联合发布的《2020年五一假期出行总结报告》显示,今年“五一”期间,云旅游成为用户“出行”新选择,5月1日快手平台的旅游短视频作品数对比今年清明首日上升45%。

据统计,五一期间,各地博物馆共推出2000余项网上展览,众多5A级景区也开辟了线上游览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在网上传播,“云旅游”项目也纷纷上线。据了解,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最美江城致敬抗疫英雄”活动,导游通过视频直播带领广大网友在湖北各大景点进行“云旅游”。

在线旅游的火热现象不是偶然现象,一方面得益于疫情的“助推”,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与普及,可以预计的是,通过此次疫情的“推波助澜”,在线旅游产品将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在线旅游产品将受到市场追捧。

“五一”带来一波回血,文旅复苏还需时日

受疫情冲击,除了在线旅游,周边游也成为今年“五一”新亮点。

经过近几个月的“限足”, 基于疫情的影响及其不确定状态的存在,“五一”期间不少人对出行有了更为紧迫的需求,以短平快为特点的周边游、本地游、乡村游等短线旅游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短线旅游成了拉动消费的新引擎,受到了市场青睐。

据悉,全国多地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体验。甘肃推出了以室外旅游为主的九大主题旅游产品,探索丝路风情,品尝陇原乡愁。湖南多个景区推出了“非遗节目单”,通道皇都侗文化村推出了民族体育竞技、侗族非遗乐器体验等活动。济南推出了绿水青山生态游、快乐泉城亲子游等四大主题、60多项文化和旅游休闲活动。

此外,江苏启动了 “水韵江苏·又见美好”江苏人游江苏主题游活动,发布省内30条“治愈系”精品旅游线路,涉及全省13个地市,涵盖世界遗产、A级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等,陆续开展曲艺进景区、非遗文化进景区、园林实景演出等。

总体来看,疫情局势处于总体可控与好转状态,其对今年“五一”文旅复苏提供了基本的环境空间。然而,可以看到的是,疫情出现反转的情况还存在,尽管多数企业复工复产基本实现,但还面临较大压力,文旅及大型公共活动等依旧受到较大限制,全国公共场所的人流管控还在继续。

截至目前,全国多家A级景区还没有完全放开,国内长线旅游依旧处于冷却状态。

短线游在未来一段时间依旧将是主流。如何有效引流,并保持强劲竞争力?这对短线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短线旅游服务商提出了挑战。

据业内人士推测,文旅行业的真正复苏时间初步预计为今年“十一”,具体时间还要视疫情的控制程度而定,依旧面临很多不可控因素。

对于各大旅游服务商及旅游目的地来说,今年“五一”期间只是实现短暂回血,如何通过这次回血继续蓄积实力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接下来如何走更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