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欲撼动中日韩三足鼎立,欧洲动力电池反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欲撼动中日韩三足鼎立,欧洲动力电池反攻

欧洲动力电池行业已觉醒,一场崭新的较量战即将打响。

文|BusinessCars

本以为动力电池的天下已被韩系、日系、中国系所霸占,没想到欧洲系动力电池企业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欧洲本土市场火力全开,一场有关新一轮动力电池的”车轮战”拉开序幕。

在动力电池领域,日韩中三国常年盘踞排行榜前三,这样三足鼎立的格局显然不能轻易打破。相比之下,欧洲市场的动力电池行业显得行动缓慢且布局滞后,习惯于慵懒生活的欧洲国家,几乎没有太多想要奋起直追的想法,但长期依赖于亚洲动力电池企业的欧洲市场,却因为日渐攀升的纯电车型需求量而发现改变。

如今,一场崭新的较量战即将打响,欧洲动力电池行业已觉醒。

爆发小宇宙

5月19日,欧洲投资银行发布消息称,“将在2020年内对欧洲电池联盟(EBA)的项目投入10亿欧元。”

这是继上个月,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公司宣布已完成10亿美元股权融资,将建设欧洲本土第一家大型锂离子电池Gigafactory生产工厂后有一个有关于欧洲动力电池的喜讯。

想来也是,一直落后于亚洲动力电池的欧洲市场在锂电池年产能布局规划上少得可怜,不及中国市场10/1的年产能让欧洲市场过度依赖于亚洲系的进口,虽然在此之前,并没有显示太多的市场不平衡因素,但随着新冠病毒全球化蔓延,导致欧洲车企供应链被迫断裂,采购也随机变得困难,“自救”成为了当下欧洲车企必须完善的先决条件。

一向敏锐市场风向的大众汽车便是“自救”中的先发部队。

2019年3月,大众汽车宣布将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合作成立欧洲电池联盟,即EBU。旨在为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提供资金。

大众身先士卒的拔起欧洲市场动力电池的高地,不仅仅为了减少对亚洲系动力电池的过分依赖,更主要的原因是来自日益增长的欧洲纯电市场。

大众汽车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大众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危机之中,原因是因为目前我们不能独立生产电动车电池,可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主要的零部件(约占生产成本的40%),既有制约又有推动。”

“欧洲电池联盟成立就是要联合研究活动将涵盖从原材料,电池技术到电池回收的整个价值链。主要目标是积累更广泛的电池生产技术。”

换言之,减少成本开支,提高生产效率,不过度依赖外国配件供应商,形成属于自己完善的电池生产链是高效推广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有力手段之一。

显然大众这一举措,引来了不少同盟的支持。一向喜欢拉帮结派的欧洲国家又迎来了一次“大和谐”,欧洲各国表示积极支持。

就在EBU正式成立后不久,德国政府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用于本国电池生产、法国也计划投资7.5亿欧元;紧接着以波兰、意大利、芬兰、比利时、瑞典、斯洛伐克、西班牙等9国为首建立的欧洲第二个电池产业联盟成立,宝马、巴斯夫与瓦尔塔等均有参与该项目。

至此,欧洲大部分国家都被圈定在了欧洲本土动力电池发展的联盟中,在全球动力电池的版图里,欧洲系毅然崛起,这股看似还没成气候的欧洲势力,却正在慢慢撼动以韩系、日系、中国系三足鼎立的格局。

纯电市场小高潮

谁能料想到,在疫情局势并不乐观的欧洲市场,却迎来了纯电车型注册的小高潮。

据相关数据统计,尽管受疫情影响,欧洲市场汽车销量减半,但纯电动车市场却迎来了登记量激增23%的喜讯。

今年第一季度,欧洲纯电动车注册量增至58%,达到13万辆,竟然赶超同期中国市场的7.7万辆。其中,德国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为26,030辆,同比增长63%;法国达25,950辆,增长146%;英国则为18,256辆,增长204%。

不仅是英法德这些纯电车型主销国家,在西欧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等纯电车型和插混车型总注册量已超过2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的注册量同比增长56%,增至12.6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万万没想到,疫情期间的欧洲各国,纯电动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销量增长态势。

正是在这样的增速下,将电池生产掌握在自己手里,显然尤为重要。

而当疫情来临,全球汽车供应链、零部件物流供给不足之时,欧洲纯电市场的增量也让车企们如同负重爬坡,使不上劲儿的供应链很有可能让欧洲纯电市场陷入困局。

如今看来,大众汽车的前瞻性和敏锐程度极佳,在全球电动化的趋势下,欧洲市场必然要启动本土化的动力电池配套生产,这样完善的链接也在无形中加快了欧洲市场的电动化节奏,这方习惯了传统的欧洲大陆,也将因为电动化格局正在重新破土。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按照欧洲新能源市场目前增量的趋势看,早前欧盟制定的碳排放最新规定有望达成目标。”

在欧盟的规定中,到2021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必须将平均每辆车每公里碳排放量118.5克降至95克,若有不达标部分将面临每辆车每克95欧元的罚款;到2030年将该标准进一步缩紧至每公里75克的碳排放。

在严苛的碳排放量法规之下,欧洲各国车企们只能卖力发展纯电车型。而欧洲各国民众对于纯电车型的接受度也让车企们看见了曙光。

据数据统计,2019年欧洲市场电动汽车销量55.7万辆,同比上升45%.特斯拉的攻占也给本土车企带去了推动力,而欧洲各国紧锣密鼓的基础充电站的布局建立又给民众购买纯电车型带去了便利性。

有机构预测,未来10年,欧洲电动汽车复合增速将达28%,动力锂电池需求复合增速将达34%。预计到2030年,德国电动汽车数量将达到700万-1000万辆。

而纯电车型的增量也给电池市场带去了不可预测的需求点。欧盟委员会表示,“到2030年,欧洲市场对电池的需求将可能达到400GWh,相当于当前需求水平的15倍;到2025年,欧盟电池电芯市场的市值或将高达25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

这样肉眼可见的有效利益,也让欧洲车企们对于建立自己本土化的电池工厂有了愈来愈大的野心和动力。

只是不要忘记,在动力电池行业中,目前的大佬们还是盘踞在亚洲地区的中日韩三国,他们的“触脚”也逐渐准备伸向这片待完善的欧洲大陆。

动力市场的竞争

5月6日,韩国调研机构发布动力电池报告显示,LG化学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过中国宁德时代、日本松下,荣登榜首。

LG化学能够问鼎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不仅仅是因为劲敌宁德时代受国内疫情影响,新能源车型销量下滑而导致装机量减少,更多的来自于LG化学井然有序地海外布局。

当下,LG化学已分别在美国密歇根、韩国梧仓、波兰弗罗茨瓦夫及中国南京建有四家电池厂,合作的车企名单中不仅有特斯拉,还有大众、奥迪、捷豹等欧洲客户,而宁德时代则过分依赖于国内自主品牌,相对局限性的宁德时代会在疫情大前提下痛失领先地位也在情理之中。

在目前获知的信息中,LG化学打算扩大波兰弗罗茨瓦夫工厂产能规划,并计划在2020年全年,全球动力锂电池生产能力扩大到100GWh。

很显然,比起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合作,LG化学的成功各国着眼于全球市场,这一点上宁德时代的“国际化脚步”有些缓慢了。

不过据悉,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预计于2021年投产,2022年的产能将达到14GWh,到2029年产能将达到70GWh。

无疑,LG化学这支韩系代表在欧洲市场的快速扩张也给欧洲本土电池厂商带去压力和动力。

对于本土电池厂商而言,起步的自己如同刚学会走路的幼童,如何快速有效实现欧洲市场纯电车型的电池供应链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但LG化学这支身经百战的军团却早已“攻城占地”,虽然韩系电池企业的到来,加速了欧洲本土市场的进化,但对垒和博弈,似乎又成为欧洲本土电池厂商必须经历的劫难,竞争是一定的,只是不知道在实力悬殊的条件下,欧洲系将以怎样的形式迎战韩系的战书。

尽管电池行业将这份欧洲本土化电池生产视为“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新基建”,并给予希望地将其看作是带动欧洲电动产业全新格局的风向标,但“全新”便意味着需求更多时间的培养和融合,需要更多市场力的支持。

加速,成为了欧洲系对抗外来电池厂商的取胜之道;而加速也将成为欧洲电动产业完成自定目标的唯一出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欲撼动中日韩三足鼎立,欧洲动力电池反攻

欧洲动力电池行业已觉醒,一场崭新的较量战即将打响。

文|BusinessCars

本以为动力电池的天下已被韩系、日系、中国系所霸占,没想到欧洲系动力电池企业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欧洲本土市场火力全开,一场有关新一轮动力电池的”车轮战”拉开序幕。

在动力电池领域,日韩中三国常年盘踞排行榜前三,这样三足鼎立的格局显然不能轻易打破。相比之下,欧洲市场的动力电池行业显得行动缓慢且布局滞后,习惯于慵懒生活的欧洲国家,几乎没有太多想要奋起直追的想法,但长期依赖于亚洲动力电池企业的欧洲市场,却因为日渐攀升的纯电车型需求量而发现改变。

如今,一场崭新的较量战即将打响,欧洲动力电池行业已觉醒。

爆发小宇宙

5月19日,欧洲投资银行发布消息称,“将在2020年内对欧洲电池联盟(EBA)的项目投入10亿欧元。”

这是继上个月,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公司宣布已完成10亿美元股权融资,将建设欧洲本土第一家大型锂离子电池Gigafactory生产工厂后有一个有关于欧洲动力电池的喜讯。

想来也是,一直落后于亚洲动力电池的欧洲市场在锂电池年产能布局规划上少得可怜,不及中国市场10/1的年产能让欧洲市场过度依赖于亚洲系的进口,虽然在此之前,并没有显示太多的市场不平衡因素,但随着新冠病毒全球化蔓延,导致欧洲车企供应链被迫断裂,采购也随机变得困难,“自救”成为了当下欧洲车企必须完善的先决条件。

一向敏锐市场风向的大众汽车便是“自救”中的先发部队。

2019年3月,大众汽车宣布将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合作成立欧洲电池联盟,即EBU。旨在为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提供资金。

大众身先士卒的拔起欧洲市场动力电池的高地,不仅仅为了减少对亚洲系动力电池的过分依赖,更主要的原因是来自日益增长的欧洲纯电市场。

大众汽车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大众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危机之中,原因是因为目前我们不能独立生产电动车电池,可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主要的零部件(约占生产成本的40%),既有制约又有推动。”

“欧洲电池联盟成立就是要联合研究活动将涵盖从原材料,电池技术到电池回收的整个价值链。主要目标是积累更广泛的电池生产技术。”

换言之,减少成本开支,提高生产效率,不过度依赖外国配件供应商,形成属于自己完善的电池生产链是高效推广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有力手段之一。

显然大众这一举措,引来了不少同盟的支持。一向喜欢拉帮结派的欧洲国家又迎来了一次“大和谐”,欧洲各国表示积极支持。

就在EBU正式成立后不久,德国政府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用于本国电池生产、法国也计划投资7.5亿欧元;紧接着以波兰、意大利、芬兰、比利时、瑞典、斯洛伐克、西班牙等9国为首建立的欧洲第二个电池产业联盟成立,宝马、巴斯夫与瓦尔塔等均有参与该项目。

至此,欧洲大部分国家都被圈定在了欧洲本土动力电池发展的联盟中,在全球动力电池的版图里,欧洲系毅然崛起,这股看似还没成气候的欧洲势力,却正在慢慢撼动以韩系、日系、中国系三足鼎立的格局。

纯电市场小高潮

谁能料想到,在疫情局势并不乐观的欧洲市场,却迎来了纯电车型注册的小高潮。

据相关数据统计,尽管受疫情影响,欧洲市场汽车销量减半,但纯电动车市场却迎来了登记量激增23%的喜讯。

今年第一季度,欧洲纯电动车注册量增至58%,达到13万辆,竟然赶超同期中国市场的7.7万辆。其中,德国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为26,030辆,同比增长63%;法国达25,950辆,增长146%;英国则为18,256辆,增长204%。

不仅是英法德这些纯电车型主销国家,在西欧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等纯电车型和插混车型总注册量已超过2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的注册量同比增长56%,增至12.6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万万没想到,疫情期间的欧洲各国,纯电动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销量增长态势。

正是在这样的增速下,将电池生产掌握在自己手里,显然尤为重要。

而当疫情来临,全球汽车供应链、零部件物流供给不足之时,欧洲纯电市场的增量也让车企们如同负重爬坡,使不上劲儿的供应链很有可能让欧洲纯电市场陷入困局。

如今看来,大众汽车的前瞻性和敏锐程度极佳,在全球电动化的趋势下,欧洲市场必然要启动本土化的动力电池配套生产,这样完善的链接也在无形中加快了欧洲市场的电动化节奏,这方习惯了传统的欧洲大陆,也将因为电动化格局正在重新破土。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按照欧洲新能源市场目前增量的趋势看,早前欧盟制定的碳排放最新规定有望达成目标。”

在欧盟的规定中,到2021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必须将平均每辆车每公里碳排放量118.5克降至95克,若有不达标部分将面临每辆车每克95欧元的罚款;到2030年将该标准进一步缩紧至每公里75克的碳排放。

在严苛的碳排放量法规之下,欧洲各国车企们只能卖力发展纯电车型。而欧洲各国民众对于纯电车型的接受度也让车企们看见了曙光。

据数据统计,2019年欧洲市场电动汽车销量55.7万辆,同比上升45%.特斯拉的攻占也给本土车企带去了推动力,而欧洲各国紧锣密鼓的基础充电站的布局建立又给民众购买纯电车型带去了便利性。

有机构预测,未来10年,欧洲电动汽车复合增速将达28%,动力锂电池需求复合增速将达34%。预计到2030年,德国电动汽车数量将达到700万-1000万辆。

而纯电车型的增量也给电池市场带去了不可预测的需求点。欧盟委员会表示,“到2030年,欧洲市场对电池的需求将可能达到400GWh,相当于当前需求水平的15倍;到2025年,欧盟电池电芯市场的市值或将高达25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

这样肉眼可见的有效利益,也让欧洲车企们对于建立自己本土化的电池工厂有了愈来愈大的野心和动力。

只是不要忘记,在动力电池行业中,目前的大佬们还是盘踞在亚洲地区的中日韩三国,他们的“触脚”也逐渐准备伸向这片待完善的欧洲大陆。

动力市场的竞争

5月6日,韩国调研机构发布动力电池报告显示,LG化学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过中国宁德时代、日本松下,荣登榜首。

LG化学能够问鼎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不仅仅是因为劲敌宁德时代受国内疫情影响,新能源车型销量下滑而导致装机量减少,更多的来自于LG化学井然有序地海外布局。

当下,LG化学已分别在美国密歇根、韩国梧仓、波兰弗罗茨瓦夫及中国南京建有四家电池厂,合作的车企名单中不仅有特斯拉,还有大众、奥迪、捷豹等欧洲客户,而宁德时代则过分依赖于国内自主品牌,相对局限性的宁德时代会在疫情大前提下痛失领先地位也在情理之中。

在目前获知的信息中,LG化学打算扩大波兰弗罗茨瓦夫工厂产能规划,并计划在2020年全年,全球动力锂电池生产能力扩大到100GWh。

很显然,比起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合作,LG化学的成功各国着眼于全球市场,这一点上宁德时代的“国际化脚步”有些缓慢了。

不过据悉,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预计于2021年投产,2022年的产能将达到14GWh,到2029年产能将达到70GWh。

无疑,LG化学这支韩系代表在欧洲市场的快速扩张也给欧洲本土电池厂商带去压力和动力。

对于本土电池厂商而言,起步的自己如同刚学会走路的幼童,如何快速有效实现欧洲市场纯电车型的电池供应链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但LG化学这支身经百战的军团却早已“攻城占地”,虽然韩系电池企业的到来,加速了欧洲本土市场的进化,但对垒和博弈,似乎又成为欧洲本土电池厂商必须经历的劫难,竞争是一定的,只是不知道在实力悬殊的条件下,欧洲系将以怎样的形式迎战韩系的战书。

尽管电池行业将这份欧洲本土化电池生产视为“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新基建”,并给予希望地将其看作是带动欧洲电动产业全新格局的风向标,但“全新”便意味着需求更多时间的培养和融合,需要更多市场力的支持。

加速,成为了欧洲系对抗外来电池厂商的取胜之道;而加速也将成为欧洲电动产业完成自定目标的唯一出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