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舱内布局首次公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舱内布局首次公开

来聚焦中国航天,上个月完成太空飞行并成功返回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目前正在进行各项技术测试,那么返回舱现在是什么样子?状态如何呢?

来聚焦中国航天,上个月完成太空飞行并成功返回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目前正在进行各项技术测试,那么返回舱现在是什么样子?状态如何呢?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独家获得授权,近距离对返回舱进行了探访。尤其是返回舱舱内的布局也是首次对外公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这里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总装测试厂房,在我身后的就是刚刚回来不久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我们看到它现在的状态跟它刚返回地球时的状态已经完全不同了,中间这部分防热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它经过严重烧蚀后的痕迹,而上下两部分非密封舱的防热材料已经被取掉了,我们可以看到它里面携带的各种关键设备和零部件都非常完好,这也直接证明了我们这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所要验证的高速再入防热技术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经受住了近三千度的高温考验,返回舱外层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新防热材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兼具载人和载货两种功能。密封舱内右侧是为了验证飞船载货能力而设计的货架和货包,此次搭载了近千种实验物品,是我国飞船历次搭载品种最多、重量最大的一次。舱体的左侧则是未来航天员的生活区,包括了可折叠的餐桌板以及独立的卫生间。通过开舱后检测,返回舱内饰表面状态和固定状态良好,实现了对返回舱分区设计的目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总体总装副主任设计师 田政:将来的航天员整个的工作区是不包括咱们右手这次载货验证而设计的货架和货包的,里边的体积大概有13个立方米这么大,是比咱们以前的飞船的空间是要大一些的。按照我们的规划,这里边是可以坐6到7个航天员。

揭秘首次航天器在轨泄漏碰撞定位试验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飞行过程中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返回舱在5月29日进行了开舱,各项试验设备也被纷纷取出,一个个试验成果也陆续出炉。其中,在此次试验船飞行过程中,我国进行了首次航天器在轨泄漏碰撞定位试验,这项技术将为我国后续的空间站、载人飞船等大型航天器的在轨飞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宇宙中存在很多高速运动的微小碎片,一旦与航天器发生碰撞,可能造成航天器损坏、甚至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此次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搭载的航天器在轨泄漏碰撞检测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到碎片的撞击。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航天器密封检漏副主任工程师 綦磊:这次在轨试验是5月6日零时开的机,一共进行了47个小时,采集了22组数据,进行了15次泄漏碰撞试验,我们在6月1号拿到了载荷的数据,第一时间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发现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碰撞泄漏检测系统可实时监测载人飞船舱壁内的微弱声信号。碎片碰撞及舱体气体泄漏会产生声波,系统根据声波到达各传感器的时间差,计算碰撞或泄漏位置;根据声波能量大小判断碰撞及泄漏程度。

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这里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器碰撞与泄漏实验室,大家看在我身旁这个扇形的金属板实际上是与我们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船体结构完全一致的一块金属件,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当航天器发生外部碰撞的时候,碰撞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首先通过设备发射出能量较高的激光脉冲,再经过透镜的多次折射,最终照射在金属板附近安装有铝箔的装置上。激光照射铝箔,就会产生微小的铝碎片,而这个碎片将以7000米每秒的速度撞向金属板,这样就能够模拟飞船外壁受到太空碎片高速撞击的场景。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航天器密封检漏副主任工程师 綦磊:这是我们实时接收到的碰撞的信号,我们进行一个实时地处理,可以得到定位的结果。这个图上画的扇形是跟我们真实的板子是完全一致的。三条双曲线相交的位置就是我们可以得到的碰撞的位置,这个跟刚才我们实验的点位也是相一致的。

据介绍,航天器在轨泄漏碰撞检测系统就好比为飞船搭建了一套人体皮肤上的神经系统,在受到撞击和损伤之后,可实时感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将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航天器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千兆级数据传输大幅提升航天器智能水平

此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还搭载了一套“时间触发以太网星载原型系统”,这个系统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实际上就是科研人员此次在试验船上搭建了一套千兆级的高速智慧网络,将飞船上各个系统联通起来进行统一控制。有了这样的网络系统,将大幅提高我国航天器的智能化水平,未来我国的航天员在空间站或者飞船当中将能享受到智能家居一样的服务。

返回舱开舱后,研制人员对“时间触发以太网星载原型系统”设备进行了回收,并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该系统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多核宇航级处理器芯片和多任务实时网络操作系统,实现了试验船各系统及部件间的高实时、高可靠、高稳定数据的传输。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先进计算与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主任 刘波:原来的我们的飞船上用的是总线,它的带宽大概在1兆bps(比特每秒)它的数据通信速率,那么现在我们用的这套新的网络系统的话可以到1000兆,那么实际上性能大概提高1000倍。

网络速度千倍级的提高,使得飞船系统间的通信效率大幅提升,在我国未来的航天器内部,通过该网络将各个关键设备和传感器进行高速互联,计算机就可以进行统一的决策和控制,相当于建立了一套高速局域网。比如以前控制屏幕需要一个遥控器、控制空调又需要另一个遥控器。而采用这套高速网络,将实现只需一个控制器就可以控制所有的设备,形成类似智能家居的智能航天器信息体系。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先进计算与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主任 刘波:以前的话宇航员他可能要挨个去操作不同的设备,那么现在的话通过网络,就像家里面的智能家居一样,我只要有一个智能的终端,不仅可以设定温度,可以调整功能,可以改变模式,这样的话可以给航天员在轨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性,也为航天设备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带来极大的好处。

(原题为《独家视频​!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舱内布局首次公开》)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独家视频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舱内布局首次公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舱内布局首次公开

来聚焦中国航天,上个月完成太空飞行并成功返回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目前正在进行各项技术测试,那么返回舱现在是什么样子?状态如何呢?

来聚焦中国航天,上个月完成太空飞行并成功返回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目前正在进行各项技术测试,那么返回舱现在是什么样子?状态如何呢?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独家获得授权,近距离对返回舱进行了探访。尤其是返回舱舱内的布局也是首次对外公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这里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总装测试厂房,在我身后的就是刚刚回来不久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我们看到它现在的状态跟它刚返回地球时的状态已经完全不同了,中间这部分防热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它经过严重烧蚀后的痕迹,而上下两部分非密封舱的防热材料已经被取掉了,我们可以看到它里面携带的各种关键设备和零部件都非常完好,这也直接证明了我们这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所要验证的高速再入防热技术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经受住了近三千度的高温考验,返回舱外层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新防热材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兼具载人和载货两种功能。密封舱内右侧是为了验证飞船载货能力而设计的货架和货包,此次搭载了近千种实验物品,是我国飞船历次搭载品种最多、重量最大的一次。舱体的左侧则是未来航天员的生活区,包括了可折叠的餐桌板以及独立的卫生间。通过开舱后检测,返回舱内饰表面状态和固定状态良好,实现了对返回舱分区设计的目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总体总装副主任设计师 田政:将来的航天员整个的工作区是不包括咱们右手这次载货验证而设计的货架和货包的,里边的体积大概有13个立方米这么大,是比咱们以前的飞船的空间是要大一些的。按照我们的规划,这里边是可以坐6到7个航天员。

揭秘首次航天器在轨泄漏碰撞定位试验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飞行过程中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返回舱在5月29日进行了开舱,各项试验设备也被纷纷取出,一个个试验成果也陆续出炉。其中,在此次试验船飞行过程中,我国进行了首次航天器在轨泄漏碰撞定位试验,这项技术将为我国后续的空间站、载人飞船等大型航天器的在轨飞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宇宙中存在很多高速运动的微小碎片,一旦与航天器发生碰撞,可能造成航天器损坏、甚至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此次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搭载的航天器在轨泄漏碰撞检测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到碎片的撞击。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航天器密封检漏副主任工程师 綦磊:这次在轨试验是5月6日零时开的机,一共进行了47个小时,采集了22组数据,进行了15次泄漏碰撞试验,我们在6月1号拿到了载荷的数据,第一时间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发现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碰撞泄漏检测系统可实时监测载人飞船舱壁内的微弱声信号。碎片碰撞及舱体气体泄漏会产生声波,系统根据声波到达各传感器的时间差,计算碰撞或泄漏位置;根据声波能量大小判断碰撞及泄漏程度。

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这里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器碰撞与泄漏实验室,大家看在我身旁这个扇形的金属板实际上是与我们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船体结构完全一致的一块金属件,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当航天器发生外部碰撞的时候,碰撞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首先通过设备发射出能量较高的激光脉冲,再经过透镜的多次折射,最终照射在金属板附近安装有铝箔的装置上。激光照射铝箔,就会产生微小的铝碎片,而这个碎片将以7000米每秒的速度撞向金属板,这样就能够模拟飞船外壁受到太空碎片高速撞击的场景。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航天器密封检漏副主任工程师 綦磊:这是我们实时接收到的碰撞的信号,我们进行一个实时地处理,可以得到定位的结果。这个图上画的扇形是跟我们真实的板子是完全一致的。三条双曲线相交的位置就是我们可以得到的碰撞的位置,这个跟刚才我们实验的点位也是相一致的。

据介绍,航天器在轨泄漏碰撞检测系统就好比为飞船搭建了一套人体皮肤上的神经系统,在受到撞击和损伤之后,可实时感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将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航天器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千兆级数据传输大幅提升航天器智能水平

此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还搭载了一套“时间触发以太网星载原型系统”,这个系统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实际上就是科研人员此次在试验船上搭建了一套千兆级的高速智慧网络,将飞船上各个系统联通起来进行统一控制。有了这样的网络系统,将大幅提高我国航天器的智能化水平,未来我国的航天员在空间站或者飞船当中将能享受到智能家居一样的服务。

返回舱开舱后,研制人员对“时间触发以太网星载原型系统”设备进行了回收,并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该系统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多核宇航级处理器芯片和多任务实时网络操作系统,实现了试验船各系统及部件间的高实时、高可靠、高稳定数据的传输。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先进计算与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主任 刘波:原来的我们的飞船上用的是总线,它的带宽大概在1兆bps(比特每秒)它的数据通信速率,那么现在我们用的这套新的网络系统的话可以到1000兆,那么实际上性能大概提高1000倍。

网络速度千倍级的提高,使得飞船系统间的通信效率大幅提升,在我国未来的航天器内部,通过该网络将各个关键设备和传感器进行高速互联,计算机就可以进行统一的决策和控制,相当于建立了一套高速局域网。比如以前控制屏幕需要一个遥控器、控制空调又需要另一个遥控器。而采用这套高速网络,将实现只需一个控制器就可以控制所有的设备,形成类似智能家居的智能航天器信息体系。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先进计算与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主任 刘波:以前的话宇航员他可能要挨个去操作不同的设备,那么现在的话通过网络,就像家里面的智能家居一样,我只要有一个智能的终端,不仅可以设定温度,可以调整功能,可以改变模式,这样的话可以给航天员在轨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性,也为航天设备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带来极大的好处。

(原题为《独家视频​!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舱内布局首次公开》)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独家视频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舱内布局首次公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