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垃圾分类一周年:居民区达标率超90%,基本建成全程分类体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垃圾分类一周年:居民区达标率超90%,基本建成全程分类体系

据今年上半年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结果显示,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2日,上海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透露,《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一年来,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步入法治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上海市民积极履行分类义务,大多数居民已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垃圾分类实效显著提升。

邓建平表示,垃圾分类微信查询平台提供服务2946万余次。据今年上半年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结果显示,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

今年6月份,上海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86万余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分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目标,即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吨/日、增长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吨/日、增长38.5%,干垃圾处置量15518.2吨/日、下降19.8%。

上海已经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全程分类体系。

邓建平表示,数据显示,上海已经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道路废物箱设置数量优化调整至4.1万余个;累计配置湿垃圾车1537辆、干垃圾车3077辆、有害垃圾车99辆、可回收物回收车239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5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到24350吨/日。

如今,上海正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上海也已经基本形成社会宣传动员体系。

其中,“十”是指上海成立了16支区级志愿者服务分队53支街道(乡镇)志愿者服务队。

“百”是指上海聘任市、区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940名,135个街镇申报创建成为示范街镇。

“千”是指垃圾分类及《条例》宣传覆盖5800个居住区(村),6千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垃圾分类实效测评。

“万”是指上海举办了《条例》集中培训1.6万余场次,完成居住区入户宣传980余万次。

此外,上海垃圾分类配套制度规范也日趋究善。

邓建平透露,上海此前发布了《贯彻(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及44件《条例》配套文件,包括宾馆餐饮服务单位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餐具用品目录,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办法、湿垃圾农业资源化利用标准等,让垃圾分类都有标准可依。

垃圾分类的执法检查实现常态化,上海市、区相关部门均依法开展监督检查组织执法行动。

邓建平透露,《条例》实施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门检查旅游住宿企业10786家,责令整改146家,行政处罚1家;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餐饮服务提供者12.7万家,责令整改276家,行政处罚39家;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检查15.2万余次,教育劝阻59856起,责令整改38739起,行政处罚9585件,其中单位7472件、个人2113件。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投放的便利性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强化投放主体责任,让垃圾分类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邓建平介绍道,具体来说,上海将继续坚持高标准推进垃圾分类,力争让居住区(村)和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5%,示范街镇达到85%以上。

同时,上海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清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推进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回收完成6000个可回收物服务点、170座中转站和10座集散场标准化审核。培育一批功能型资源化利用项目,确保低价值可回收物出路稳定实现全覆盖回收、全品种利用、全口径统计。

此外,上海还将加快处置能力建设,新增干垃圾焚烧能力200吨/日,干垃圾焚烧总能力达到21300吨/日;新增湿垃圾集中处置能力1450吨/日、就地处理能力500吨/日,湿垃圾处理总能力达到7000吨/。邓建平说,“预计今年年底,上海可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不仅如此,上海还将结合土壤污染治理和化肥减量工作,研究制定湿垃圾利用产品推广政策;全面实施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政策,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垃圾分类一周年:居民区达标率超90%,基本建成全程分类体系

据今年上半年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结果显示,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2日,上海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透露,《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一年来,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步入法治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上海市民积极履行分类义务,大多数居民已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垃圾分类实效显著提升。

邓建平表示,垃圾分类微信查询平台提供服务2946万余次。据今年上半年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结果显示,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

今年6月份,上海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86万余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分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目标,即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吨/日、增长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吨/日、增长38.5%,干垃圾处置量15518.2吨/日、下降19.8%。

上海已经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全程分类体系。

邓建平表示,数据显示,上海已经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道路废物箱设置数量优化调整至4.1万余个;累计配置湿垃圾车1537辆、干垃圾车3077辆、有害垃圾车99辆、可回收物回收车239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5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到24350吨/日。

如今,上海正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上海也已经基本形成社会宣传动员体系。

其中,“十”是指上海成立了16支区级志愿者服务分队53支街道(乡镇)志愿者服务队。

“百”是指上海聘任市、区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940名,135个街镇申报创建成为示范街镇。

“千”是指垃圾分类及《条例》宣传覆盖5800个居住区(村),6千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垃圾分类实效测评。

“万”是指上海举办了《条例》集中培训1.6万余场次,完成居住区入户宣传980余万次。

此外,上海垃圾分类配套制度规范也日趋究善。

邓建平透露,上海此前发布了《贯彻(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及44件《条例》配套文件,包括宾馆餐饮服务单位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餐具用品目录,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办法、湿垃圾农业资源化利用标准等,让垃圾分类都有标准可依。

垃圾分类的执法检查实现常态化,上海市、区相关部门均依法开展监督检查组织执法行动。

邓建平透露,《条例》实施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门检查旅游住宿企业10786家,责令整改146家,行政处罚1家;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餐饮服务提供者12.7万家,责令整改276家,行政处罚39家;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检查15.2万余次,教育劝阻59856起,责令整改38739起,行政处罚9585件,其中单位7472件、个人2113件。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投放的便利性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强化投放主体责任,让垃圾分类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邓建平介绍道,具体来说,上海将继续坚持高标准推进垃圾分类,力争让居住区(村)和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5%,示范街镇达到85%以上。

同时,上海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清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推进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回收完成6000个可回收物服务点、170座中转站和10座集散场标准化审核。培育一批功能型资源化利用项目,确保低价值可回收物出路稳定实现全覆盖回收、全品种利用、全口径统计。

此外,上海还将加快处置能力建设,新增干垃圾焚烧能力200吨/日,干垃圾焚烧总能力达到21300吨/日;新增湿垃圾集中处置能力1450吨/日、就地处理能力500吨/日,湿垃圾处理总能力达到7000吨/。邓建平说,“预计今年年底,上海可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不仅如此,上海还将结合土壤污染治理和化肥减量工作,研究制定湿垃圾利用产品推广政策;全面实施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政策,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