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聂辉华:我们怎样在一个风险社会里做出最优决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聂辉华:我们怎样在一个风险社会里做出最优决策?

世界已经发生改变了,我们的决策规则也要改变,如果墨守成规的话,我们可能会犯很多错误。

图片来源:Pixabay

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  聂辉华

一直以来,大家对后疫情时代或者疫情本身做了很多讨论,但是对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是比较缺乏的。我今天讲的叫做“大白鲨经济学”,我想提出一个思考,那就是关于后疫情时代,我们怎么在一个风险社会里做出最优决策。世界已经发生改变了,我们的决策规则也要改变,如果墨守成规的话,我们可能会犯很多错误。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听说过“马尔萨斯陷阱”。马尔萨斯原本是一个英国的牧师,当时根据他的观察,人口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按照算术级增长的,即人口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生存所需资源的增加速度。这导致世界上资源不够,于是会通过某种方式使一些人口被消灭掉,比如说大规模的疾病、战争、地震自然灾害等等。总而言之,人口的发展速度不能超过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在当时是正确的,但现在看非常错误。

因为马尔萨斯陷阱的基本假设建立在农业经济时代,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技术进步,也没有快速的生产力变化,所以人口才受到严重限制。纵观整个世界经济史,假设人类社会上只有一件事值得纪念,那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前,人的技术增长极为缓慢,还导致了东西方的大分流。所以在工业革命时代,人口增长不用受那么大的限制。

我举这个例子是说,如果我们把常态式的一些决策规则运用到非常大的世界里,我们很可能会犯错误。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什么是常态事件,什么是非常态事件。我们大多数时候经历的世界可以称为常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平稳运行、缓慢变化、没有什么巨大的外部冲击。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照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来做决策。比方说你有稳定的偏好、长远的预期,你可以做10年、20年甚至30年的规划,你可以做出非常理性的决策。你的目标一个是最大化效益,一个是最大化利润。在常态中,世界像一个平静的海洋,风平浪静。

但我认为,从今年开始,世界可能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我们现在相当于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虽然在总的历史上尺度并不长,但是它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在这样一个动荡的不安的充满风险的社会里,你的偏好是不稳定的,可能会经常改变目标。关键是你不会再做长远的决策,必须看中短期,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选择风险规避,甚至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在主流经济学看来是非理性的行为。

在这样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黑天鹅”,第二是“灰犀牛”,第三是“大白鲨”。所谓的“黑天鹅”就是说这种事件非常罕见,破坏力很强,概率很低。“灰犀牛”是大概率会发生,但现在不会发生,比方说地球变暖、环境污染,或者珍稀动物的逐渐濒临灭绝。

我今天要讲的是第三种,“大白鲨”。大家想象一下,在一片平静的海洋里有一只大白鲨,它一直在这里,但是你不知道它在海洋的哪个地方。你现在要做决策,比如要不要下海捕鱼?如果不去捕鱼,你就可能饿死;但如果下海捕鱼,轻者会受伤,重者会被咬死。请问你现在怎么办?这个例子有点像是我们现在的世界,我们要做很多决策,但是决策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你不做决策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大白鲨”是一个世界,有了“大白鲨”是另外一个世界。

这跟“黑天鹅”不一样,“黑天鹅”是根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所以没有办法做准备。也不是“灰犀牛”,“灰犀牛”是知道这个事情会发生,只是它现在不会发生,所以也可以不慌不忙地生活。但是“大白鲨”事件不是这样,你知道它随时可能发生,可是又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也不知道它以什么方式发生。那么在这样一个的世界里,你怎么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所以我们很多方面要抛弃过去经济学的一些理念。我接下来要讲几个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确保生存第一,而不是利润第一。经济学告诉你,如果你是个生产者,你追求最大化利润,如果你是个消费者,你追求最大化效用,但是我现在告诉你,在一个非常的世界里,生存是第一。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是一个企业家,你要买股票,一个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另一个股票是低风险低收益的,你会买哪个?在常态世界这很简单,期望报酬的话肯定是选高风险项目。但如果在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你选了低风险项目,你至少能保证自己活下去。所以这个时候决策原则不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生存第一。这在博弈论里叫做“最大最小”原则,意思是说做决策不是选哪个收益最大,而是选在所有可能损失的情况下,哪个成本最小。这就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讲的,“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二个法则是永远都要有“备胎”,而不是孤注一掷。这个话跟传统理论也不一样,因为传统理论一定会告诉你,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学术研究表明,几乎70%的多元化的并购都是失败的,应该在某一个领域做深做大做强。但如果在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这样做可能就完蛋了。

举个例子,汽车行业因为疫情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跨界进入口罩市场,现在据说日产量高达500万个,已经占全国口罩生产量的1/4。这是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的企业,居然转型成为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而且拿到了美国加州10亿美元的订单。我觉得不管这次能不能赚大钱,至少它能够挺过去。所以大家发现,如果遵从过去的观念是很危险的。在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有的时候改换赛道,比在原来的赛道上成为冠军更加重要,因为原来的赛道尽头说不定就是万丈深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训。

第三个法则是掌握核心技术,而不是完全分工合作。如果大家了解国际贸易,就会知道在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比如说中国适合生产衬衫,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美国适合生产飞机,因为美国的资本技术发达,所以中国拿衬衫去换美国的飞机没有问题。但如果你在生活中这么干很可能陷入困境。

例如在疫情期间,据说美国奶农每天要倒掉1400万公升的牛奶,这是巨大的浪费。过去我们在中小学的教科书里都写过,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资本家要把牛奶倒掉,人为制造短缺,以便恢复的时候还能够把牛奶以高价卖出去。但现在不是这样,现在倒牛奶不是因为没有需求,而是因为中间的供应链太长,与其花巨大的代价把东西送到消费者门口,还不如自己低成本倒掉,这就是分工导致的巨大代价。

过去我们认为分工是很好的,但现在发现不是这样,这样的话可能很危险。对比鲜明的是,中国有些企业一开始就搞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整合,比如说现代牧业、伊利股份。这种情况下,他们反而能够挺过这一关。这就是又一个相反的案例。

第四个法则是更加重视短期,而不是重视长远。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所有人的预期都被扰乱了,不要试图再想做一个非常长远的打算。在一个常态世界里,你可以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规划。但是在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我觉得人们不应该想这么长远,你应该想的是三五年内你应该干什么。

第五个法则是少借贷多储蓄,而不是“贴现未来”。经济学里面有个假设叫做永久收入假说,如果你知道你未来的收入会增加,那么你可以现在就花以后的钱,这样的话你现在就可以提高你的消费。但是在非常态的世界里不能这么干,因为未来随时可能会断裂,你根本不知道未来的现金流能支撑多久,未来的预期是不稳定的,这个时候借钱消费、提前消费、透支未来就是很危险的。

第六个法则,如果经济是平稳的,一般来说,竞争会使得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找到最优的价格就等于把所有的信息都掌握了。但是在一个不充分的世界里,价格不再是唯一有用的信息,甚至价格本身是扰乱决策的信息。所以不能只看价格,要自己去花很多时间去分析信息,每一个人的决策所需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换句话说,现在信息高度不对称,需要小心决策。

第七个法则是尽量瞄准刚需。大家可能听说过“长尾理论”,比如你卖书,中国有3000个县,哪怕一个县有1个人买你的书,那么卖出3000本书你也能收回成本。但是在非常态的世界里,大家要压缩支出。如果你生产的还是小众产品,试图借助长尾理论,觉得自己通过互联网能把全国的需求集聚起来从而收回成本,这是很危险的,这就要明确到你业务的定位。

最重要的是,哪怕疫情过去了,我仍然觉得未来会充满各种变数,我们要直面变化,应对更大的不确定性,要学会在更大的背景下怎么做出决策。

来源:公众号

原标题:聂辉华:我们怎样在一个风险社会里做出最优决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聂辉华:我们怎样在一个风险社会里做出最优决策?

世界已经发生改变了,我们的决策规则也要改变,如果墨守成规的话,我们可能会犯很多错误。

图片来源:Pixabay

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  聂辉华

一直以来,大家对后疫情时代或者疫情本身做了很多讨论,但是对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是比较缺乏的。我今天讲的叫做“大白鲨经济学”,我想提出一个思考,那就是关于后疫情时代,我们怎么在一个风险社会里做出最优决策。世界已经发生改变了,我们的决策规则也要改变,如果墨守成规的话,我们可能会犯很多错误。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听说过“马尔萨斯陷阱”。马尔萨斯原本是一个英国的牧师,当时根据他的观察,人口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按照算术级增长的,即人口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生存所需资源的增加速度。这导致世界上资源不够,于是会通过某种方式使一些人口被消灭掉,比如说大规模的疾病、战争、地震自然灾害等等。总而言之,人口的发展速度不能超过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在当时是正确的,但现在看非常错误。

因为马尔萨斯陷阱的基本假设建立在农业经济时代,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技术进步,也没有快速的生产力变化,所以人口才受到严重限制。纵观整个世界经济史,假设人类社会上只有一件事值得纪念,那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前,人的技术增长极为缓慢,还导致了东西方的大分流。所以在工业革命时代,人口增长不用受那么大的限制。

我举这个例子是说,如果我们把常态式的一些决策规则运用到非常大的世界里,我们很可能会犯错误。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什么是常态事件,什么是非常态事件。我们大多数时候经历的世界可以称为常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平稳运行、缓慢变化、没有什么巨大的外部冲击。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照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来做决策。比方说你有稳定的偏好、长远的预期,你可以做10年、20年甚至30年的规划,你可以做出非常理性的决策。你的目标一个是最大化效益,一个是最大化利润。在常态中,世界像一个平静的海洋,风平浪静。

但我认为,从今年开始,世界可能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我们现在相当于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虽然在总的历史上尺度并不长,但是它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在这样一个动荡的不安的充满风险的社会里,你的偏好是不稳定的,可能会经常改变目标。关键是你不会再做长远的决策,必须看中短期,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选择风险规避,甚至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在主流经济学看来是非理性的行为。

在这样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黑天鹅”,第二是“灰犀牛”,第三是“大白鲨”。所谓的“黑天鹅”就是说这种事件非常罕见,破坏力很强,概率很低。“灰犀牛”是大概率会发生,但现在不会发生,比方说地球变暖、环境污染,或者珍稀动物的逐渐濒临灭绝。

我今天要讲的是第三种,“大白鲨”。大家想象一下,在一片平静的海洋里有一只大白鲨,它一直在这里,但是你不知道它在海洋的哪个地方。你现在要做决策,比如要不要下海捕鱼?如果不去捕鱼,你就可能饿死;但如果下海捕鱼,轻者会受伤,重者会被咬死。请问你现在怎么办?这个例子有点像是我们现在的世界,我们要做很多决策,但是决策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你不做决策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大白鲨”是一个世界,有了“大白鲨”是另外一个世界。

这跟“黑天鹅”不一样,“黑天鹅”是根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所以没有办法做准备。也不是“灰犀牛”,“灰犀牛”是知道这个事情会发生,只是它现在不会发生,所以也可以不慌不忙地生活。但是“大白鲨”事件不是这样,你知道它随时可能发生,可是又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也不知道它以什么方式发生。那么在这样一个的世界里,你怎么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所以我们很多方面要抛弃过去经济学的一些理念。我接下来要讲几个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确保生存第一,而不是利润第一。经济学告诉你,如果你是个生产者,你追求最大化利润,如果你是个消费者,你追求最大化效用,但是我现在告诉你,在一个非常的世界里,生存是第一。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是一个企业家,你要买股票,一个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另一个股票是低风险低收益的,你会买哪个?在常态世界这很简单,期望报酬的话肯定是选高风险项目。但如果在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你选了低风险项目,你至少能保证自己活下去。所以这个时候决策原则不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生存第一。这在博弈论里叫做“最大最小”原则,意思是说做决策不是选哪个收益最大,而是选在所有可能损失的情况下,哪个成本最小。这就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讲的,“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二个法则是永远都要有“备胎”,而不是孤注一掷。这个话跟传统理论也不一样,因为传统理论一定会告诉你,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学术研究表明,几乎70%的多元化的并购都是失败的,应该在某一个领域做深做大做强。但如果在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这样做可能就完蛋了。

举个例子,汽车行业因为疫情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跨界进入口罩市场,现在据说日产量高达500万个,已经占全国口罩生产量的1/4。这是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的企业,居然转型成为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而且拿到了美国加州10亿美元的订单。我觉得不管这次能不能赚大钱,至少它能够挺过去。所以大家发现,如果遵从过去的观念是很危险的。在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有的时候改换赛道,比在原来的赛道上成为冠军更加重要,因为原来的赛道尽头说不定就是万丈深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训。

第三个法则是掌握核心技术,而不是完全分工合作。如果大家了解国际贸易,就会知道在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比如说中国适合生产衬衫,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美国适合生产飞机,因为美国的资本技术发达,所以中国拿衬衫去换美国的飞机没有问题。但如果你在生活中这么干很可能陷入困境。

例如在疫情期间,据说美国奶农每天要倒掉1400万公升的牛奶,这是巨大的浪费。过去我们在中小学的教科书里都写过,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资本家要把牛奶倒掉,人为制造短缺,以便恢复的时候还能够把牛奶以高价卖出去。但现在不是这样,现在倒牛奶不是因为没有需求,而是因为中间的供应链太长,与其花巨大的代价把东西送到消费者门口,还不如自己低成本倒掉,这就是分工导致的巨大代价。

过去我们认为分工是很好的,但现在发现不是这样,这样的话可能很危险。对比鲜明的是,中国有些企业一开始就搞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整合,比如说现代牧业、伊利股份。这种情况下,他们反而能够挺过这一关。这就是又一个相反的案例。

第四个法则是更加重视短期,而不是重视长远。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所有人的预期都被扰乱了,不要试图再想做一个非常长远的打算。在一个常态世界里,你可以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规划。但是在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我觉得人们不应该想这么长远,你应该想的是三五年内你应该干什么。

第五个法则是少借贷多储蓄,而不是“贴现未来”。经济学里面有个假设叫做永久收入假说,如果你知道你未来的收入会增加,那么你可以现在就花以后的钱,这样的话你现在就可以提高你的消费。但是在非常态的世界里不能这么干,因为未来随时可能会断裂,你根本不知道未来的现金流能支撑多久,未来的预期是不稳定的,这个时候借钱消费、提前消费、透支未来就是很危险的。

第六个法则,如果经济是平稳的,一般来说,竞争会使得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找到最优的价格就等于把所有的信息都掌握了。但是在一个不充分的世界里,价格不再是唯一有用的信息,甚至价格本身是扰乱决策的信息。所以不能只看价格,要自己去花很多时间去分析信息,每一个人的决策所需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换句话说,现在信息高度不对称,需要小心决策。

第七个法则是尽量瞄准刚需。大家可能听说过“长尾理论”,比如你卖书,中国有3000个县,哪怕一个县有1个人买你的书,那么卖出3000本书你也能收回成本。但是在非常态的世界里,大家要压缩支出。如果你生产的还是小众产品,试图借助长尾理论,觉得自己通过互联网能把全国的需求集聚起来从而收回成本,这是很危险的,这就要明确到你业务的定位。

最重要的是,哪怕疫情过去了,我仍然觉得未来会充满各种变数,我们要直面变化,应对更大的不确定性,要学会在更大的背景下怎么做出决策。

来源:公众号

原标题:聂辉华:我们怎样在一个风险社会里做出最优决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