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走出去”的青岛,到底要学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走出去”的青岛,到底要学什么?

走出去,对标先进城市,广泛学习先进经验,青岛选择了深圳与上海,这是两座站在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也是与青岛颇具渊源的城市。

文|王丹青

青岛正在越来越频繁地“走出去”。

与“打开大门”办会不同,在一场场走出城市面向世界的“青岛推介会”之外,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多次带队前往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走访名企、机构,4批青岛干部也先后奔赴深圳、上海“实训”。

“走出去”的青岛人背后,或许可以描绘出一座城市走出去的路径,展现出这座城市对“开放”的新诠释:不但要打开大门吸引人才与产业要素,更要走出大门,主动学习先进经验,同时邀请更多优质资源投资青岛。

从被开放选择,到主动选择开放

临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赋予一座城市丰富物产资源的同时,也“附赠”一条有别于内陆的城市通道。相较于修筑公路的探索,航海技术早已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中有所收获。当货船与邮轮从港口驶离,也代表着城市间交流的开启——我们称之为“开放”。

1897年,港口开埠揭开了青岛开放的序幕;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青岛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时至今日,我们更容易理解航运在青岛对外开放中所扮演的角色,航运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最早的金融业与服务业机构,也让贸易从城市间的货物转运升级为国与国之间的产业交流。

从这一角度来说,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一个港口城市,一直以来就承担着对外开放的重要角色;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功能的转变,青岛不再满足于“港口”角色。

如果将全国经济版图按照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三大板块划分,以上海为引领的长三角地区早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以深圳为引领的珠三角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创新的前沿和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黄河流域或者说北方地区,从目前来看仍缺乏经济引领城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曾对界面山东表示,北方的发展的不足是因为开放的不足。

而开放,是可以用来倒逼改革的力量。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活跃经济发展。在这样一条环环相扣的发展路径中,每个元素都无可替代。

站在更大格局观察青岛所处的位置,总书记要求青岛“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青岛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是着眼中国经济发展大局的战略谋划。

这是青岛的“荣光”,亦是发展的重任。

这是青岛为何如此看重“开放”的原因,也是青岛迫切寻找新的开放路径的初衷。

走出去,对标先进城市,广泛学习先进经验,青岛选择了深圳与上海,这是两座站在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也是与青岛颇具渊源的城市。

而青岛走出去的方式也值得关注,截至今年7月,4批青岛干部先后前往深圳及上海“实训”,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而是深入企业、机构,亲身体验这两座城市的开放环境。

“走出去”的青岛想要学什么?

去年以来,王清宪曾在多个场合阐释青岛要向深圳学什么:

学赶深圳人,学习他们思想解放、理念超前,始终保持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在干事创业上敢闯敢试、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学赶深圳的市场化改革,认识市场、尊重市场、利用市场,从政府到企业,都始终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动摇不停步;学赶深圳的法治化改革,改革需要敢闯敢试,但必须有规则意识,在改革的框架之内、规则之内、法律之内进行;学赶深圳的营商环境,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的肖焰恒曾作为青岛市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在100天的体悟实训生活中,深刻感受深圳的创新环境。据肖焰恒介绍,他在深圳时的办公地点正处于深圳市金融聚集地,而周边密集的创投机构和活跃的金融环境令他深感良好的创投环境的重要性。

在体悟实训中亲身感受深圳的开放环境、创新环境、营商环境,是前往深圳体悟实训的青岛干部的重大收获,而如果说青岛学赶深圳,大多围绕着城市发展的精神文化层面展开,那么此次青岛选派51名干部到上海实训,目标则更为聚焦,即现代服务业:

通过现代服务业这个窗口,透视上海改革发展全貌,体悟开放真谛,汲取创新力量,感受包容魅力,助推青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打造北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7月13日,这51名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在结束了为期12天的集中培训后,正式进入实训阶段。据了解,此次实训的企业、协会包括上海浦发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复星集团、分众传媒、益海嘉里、上海期货交易所、杉杉集团、张江高科、启迪之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促进会等18家单位,均是在上海、全国乃至世界能叫得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协会单位,涉及金融、航运、贸易、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诸多细分领域。

专业实训干部李兴华、刘华伟到复星集团报道首日,就被拉入工作群参与了第三届“进博会”的筹备会议,深刻感受到复星集团高效的“战时机制”。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拥有成功经验的产业又何止现代服务业,但对青岛来说,现代服务业广泛的产业渗透性及优秀的辐射能力,令其成为青岛乃至山东省目前来说最需要的发展引擎。

一边是学习深圳开放与改革的城市精神,一边是取经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走出去”的青岛,又该如何将这两者完美融合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源动力?

“走出去”的青岛,期待一个更具活力的新未来!

回顾青岛学赶深圳的一年多时间,“三化一型”干部队伍与“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是青岛此次“走出去”收获的重要成果——从2019年至今,前往深圳体悟实训的青岛干部为青岛带来126个深圳企业的投资合作项目,到位资金323.8亿元,而更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也让青岛在城市竞争中更具优势,在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青岛在城市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1位。

不仅如此,“走出去”的青岛还收获了更多投资者的“真金白银”: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比上年提升13.7个百分点,一举摆脱了2017年7.4%、2018年7.9%的低增长,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列全国35个大城市第一位。

而这些,都成为青岛此次聚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青岛称之为“发展生态”。对现代服务业来说,青岛需要提供适宜的阳光、土壤、雨露,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带雨林,包括做好“双招双引”,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优质招商平台,聚齐生产要素;强化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布局等。

此外,去年以来,青岛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贸易、金融将成为下一步青岛取经上海的重点领域,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以贸易推动航运,以金融推动贸易,大力提升青岛在航运、贸易、金融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作为制造业强市,青岛从未掩饰早期错过信息化浪潮的遗憾,也在今日奋起直追,在互联网下半场——工业互联网中抢抓机遇,以全球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的青岛海尔卡奥斯平台领先“一个身位”。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信息化的本质正是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

对青岛来说,以现代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重点是打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立足青岛制造业场景丰富的优势,依托青岛海尔卡奥斯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用户连接融合,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把5G、人工智能、区块链、创投风投等新业态结合起来,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据介绍,目前,山东已有4.8万多家、青岛已有2.7万多家企业正在使用海尔卡奥斯平台赋能。

“我们由衷希望更多的上海企业走进青岛,更多的年轻创业者走进青岛,与青岛一起,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塑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为建设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携手努力!”

7月8日下午举行的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上,王清宪向上海企业家发出邀请,展现出这座城市愈加开放的胸怀。

而不断走出青岛的青岛干部,则代表着这座城市主动求变、主动开放的姿态。而随着青岛与上海现代服务业的交流与互动,一个更加清晰的新未来正慢慢浮现:曾依靠制造业比肩上海、天津的青岛,期待着现代服务业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崭新的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走出去”的青岛,到底要学什么?

走出去,对标先进城市,广泛学习先进经验,青岛选择了深圳与上海,这是两座站在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也是与青岛颇具渊源的城市。

文|王丹青

青岛正在越来越频繁地“走出去”。

与“打开大门”办会不同,在一场场走出城市面向世界的“青岛推介会”之外,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多次带队前往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走访名企、机构,4批青岛干部也先后奔赴深圳、上海“实训”。

“走出去”的青岛人背后,或许可以描绘出一座城市走出去的路径,展现出这座城市对“开放”的新诠释:不但要打开大门吸引人才与产业要素,更要走出大门,主动学习先进经验,同时邀请更多优质资源投资青岛。

从被开放选择,到主动选择开放

临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赋予一座城市丰富物产资源的同时,也“附赠”一条有别于内陆的城市通道。相较于修筑公路的探索,航海技术早已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中有所收获。当货船与邮轮从港口驶离,也代表着城市间交流的开启——我们称之为“开放”。

1897年,港口开埠揭开了青岛开放的序幕;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青岛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时至今日,我们更容易理解航运在青岛对外开放中所扮演的角色,航运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最早的金融业与服务业机构,也让贸易从城市间的货物转运升级为国与国之间的产业交流。

从这一角度来说,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一个港口城市,一直以来就承担着对外开放的重要角色;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功能的转变,青岛不再满足于“港口”角色。

如果将全国经济版图按照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三大板块划分,以上海为引领的长三角地区早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以深圳为引领的珠三角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创新的前沿和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黄河流域或者说北方地区,从目前来看仍缺乏经济引领城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曾对界面山东表示,北方的发展的不足是因为开放的不足。

而开放,是可以用来倒逼改革的力量。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活跃经济发展。在这样一条环环相扣的发展路径中,每个元素都无可替代。

站在更大格局观察青岛所处的位置,总书记要求青岛“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青岛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是着眼中国经济发展大局的战略谋划。

这是青岛的“荣光”,亦是发展的重任。

这是青岛为何如此看重“开放”的原因,也是青岛迫切寻找新的开放路径的初衷。

走出去,对标先进城市,广泛学习先进经验,青岛选择了深圳与上海,这是两座站在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也是与青岛颇具渊源的城市。

而青岛走出去的方式也值得关注,截至今年7月,4批青岛干部先后前往深圳及上海“实训”,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而是深入企业、机构,亲身体验这两座城市的开放环境。

“走出去”的青岛想要学什么?

去年以来,王清宪曾在多个场合阐释青岛要向深圳学什么:

学赶深圳人,学习他们思想解放、理念超前,始终保持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在干事创业上敢闯敢试、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学赶深圳的市场化改革,认识市场、尊重市场、利用市场,从政府到企业,都始终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动摇不停步;学赶深圳的法治化改革,改革需要敢闯敢试,但必须有规则意识,在改革的框架之内、规则之内、法律之内进行;学赶深圳的营商环境,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的肖焰恒曾作为青岛市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在100天的体悟实训生活中,深刻感受深圳的创新环境。据肖焰恒介绍,他在深圳时的办公地点正处于深圳市金融聚集地,而周边密集的创投机构和活跃的金融环境令他深感良好的创投环境的重要性。

在体悟实训中亲身感受深圳的开放环境、创新环境、营商环境,是前往深圳体悟实训的青岛干部的重大收获,而如果说青岛学赶深圳,大多围绕着城市发展的精神文化层面展开,那么此次青岛选派51名干部到上海实训,目标则更为聚焦,即现代服务业:

通过现代服务业这个窗口,透视上海改革发展全貌,体悟开放真谛,汲取创新力量,感受包容魅力,助推青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打造北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7月13日,这51名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在结束了为期12天的集中培训后,正式进入实训阶段。据了解,此次实训的企业、协会包括上海浦发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复星集团、分众传媒、益海嘉里、上海期货交易所、杉杉集团、张江高科、启迪之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促进会等18家单位,均是在上海、全国乃至世界能叫得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协会单位,涉及金融、航运、贸易、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诸多细分领域。

专业实训干部李兴华、刘华伟到复星集团报道首日,就被拉入工作群参与了第三届“进博会”的筹备会议,深刻感受到复星集团高效的“战时机制”。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拥有成功经验的产业又何止现代服务业,但对青岛来说,现代服务业广泛的产业渗透性及优秀的辐射能力,令其成为青岛乃至山东省目前来说最需要的发展引擎。

一边是学习深圳开放与改革的城市精神,一边是取经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走出去”的青岛,又该如何将这两者完美融合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源动力?

“走出去”的青岛,期待一个更具活力的新未来!

回顾青岛学赶深圳的一年多时间,“三化一型”干部队伍与“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是青岛此次“走出去”收获的重要成果——从2019年至今,前往深圳体悟实训的青岛干部为青岛带来126个深圳企业的投资合作项目,到位资金323.8亿元,而更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也让青岛在城市竞争中更具优势,在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青岛在城市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1位。

不仅如此,“走出去”的青岛还收获了更多投资者的“真金白银”: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比上年提升13.7个百分点,一举摆脱了2017年7.4%、2018年7.9%的低增长,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列全国35个大城市第一位。

而这些,都成为青岛此次聚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青岛称之为“发展生态”。对现代服务业来说,青岛需要提供适宜的阳光、土壤、雨露,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带雨林,包括做好“双招双引”,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优质招商平台,聚齐生产要素;强化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布局等。

此外,去年以来,青岛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贸易、金融将成为下一步青岛取经上海的重点领域,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以贸易推动航运,以金融推动贸易,大力提升青岛在航运、贸易、金融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作为制造业强市,青岛从未掩饰早期错过信息化浪潮的遗憾,也在今日奋起直追,在互联网下半场——工业互联网中抢抓机遇,以全球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的青岛海尔卡奥斯平台领先“一个身位”。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信息化的本质正是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

对青岛来说,以现代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重点是打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立足青岛制造业场景丰富的优势,依托青岛海尔卡奥斯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用户连接融合,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把5G、人工智能、区块链、创投风投等新业态结合起来,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据介绍,目前,山东已有4.8万多家、青岛已有2.7万多家企业正在使用海尔卡奥斯平台赋能。

“我们由衷希望更多的上海企业走进青岛,更多的年轻创业者走进青岛,与青岛一起,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塑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为建设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携手努力!”

7月8日下午举行的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上,王清宪向上海企业家发出邀请,展现出这座城市愈加开放的胸怀。

而不断走出青岛的青岛干部,则代表着这座城市主动求变、主动开放的姿态。而随着青岛与上海现代服务业的交流与互动,一个更加清晰的新未来正慢慢浮现:曾依靠制造业比肩上海、天津的青岛,期待着现代服务业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崭新的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