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章俊:今年中国GDP增速或达3%,三大动力驱动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章俊:今年中国GDP增速或达3%,三大动力驱动增长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章俊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GDP增速可能达到3%左右。他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长动力将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出口韧性逐步增强、消费补偿性回升。

2020年4月17日,河南郑州,市民在超市采购物品。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聂琳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章俊日前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2020年全年,中国GDP增速可能达到3%左右。下半年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出口韧性逐步增强、消费补偿性回升。

国家统计局周四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2%,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0.3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GDP同比下降1.6%。 

章俊表示,净出口贡献增加、基建和地产投资好转、消费有所修复,是推动中国经济在二季度表现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在国内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确定的情况下,下半年货币政策进行“救急式”宽松的必要性减弱,更大可能是在凸显政策灵活性的基础上,围绕“总量适度,相机抉择”展开。

以下是经界面新闻整理编辑的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第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且比市场预期的2.9%高出0.3个百分点,您认为二季度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章俊:二季度GDP增速超预期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增加。目前疫情在中国已经率先得到控制,而且复工复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鉴于中国自身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供应链冲击的能力较强。因此,即便疫情导致全球需求下降,但对中国供给的依赖度可能会反而上升,中国出口增长对GDP形成支撑。

第二,基建和地产投资好转。一方面,商品房销售的好转带动地产投资的修复,房地产投资具有较高韧性。另一方面,6月基建投资单月增长6.8%(5月8.3%,4月2.3%),对经济增长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未来随着降水的减少,各地一方面会加快基建施工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因洪水受灾而新增灾后重建的基建投资,从两方面助推基建投资在未来几个月的增长。

第三,消费有所修复。在各地推出各类消费刺激政策的情况下,消费券、汽车等消费品的定向刺激政策,推动前期下滑的可选消费企稳回升,居民补偿性消费有所增加。但截至目前,社会零售消费增速仍处在负增长区间,考虑到就业与收入的下滑将对居民消费预期形成压制,消费反弹力度仍将较为有限,无法对二季度GDP增长形成主要拉动。

界面新闻: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复苏最为明显,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变化由一季度的-9.6%上升到4.7%,变化幅度14.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只有7.1个百分点。接下去如何提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或者说消费会呈现什么样的复苏路径?

章俊:可能会出现的复苏路径是:首先,第三产业“补短板”,通过增加供给来加速修复。目前一部分消费新热点集中在民生和科技领域,预计政策将会加强以供给侧改革稳需求,增加养老、托幼、健康和5G等领域的优质供给,推动各行业消费效率和消费动能的提升。

其次,推动传统消费和新兴消费融合。汽车、5G、健康分别代表不同领域的消费,预计政策层将会继续推动不同行业的消费融合,通过大大降低传统消费模式中的时间与空间成本,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此外,定向加码减税降费政策。在疫情影响下,政策层有较大概率对特定行业增加减税降费力度,降低资本支出对企业经营利润带来的压力,推动企业扩产,提高居民消费潜能。

界面新闻:您认为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达到多少?有哪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章俊:我们认为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3%左右。当前外部风险可能是主要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鉴于目前还无法对治愈者复阳、无症状感染者,以及病毒本身变异等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全球经济重启过程中依然存在巨大风险,可能会存在疫情重新抬头的可能。近几周美国部分州在短暂的经济重启后再度宣布关闭,日本也面临着感染人数迅速增加的局面,未来全球经济是否能重回复苏尚待观察。

第二,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影响推升避险情绪。不排除特朗普政府出于选情的考虑,在政治层面更加极端。政治层面趋于极端会反映在经济政策层面,因此特朗普政俯可能会在贸易管控、行业准入等方面制造更多摩擦和设置更多障碍。这些都会显著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第三,中期来看,随着各国政府在持续增大货币财政刺激力度,特别是财政刺激对经济提振效果会相对明显,此前的通缩将在下半年转变为低通胀。若考虑到疫情后期通胀的低基数效应,那么明年的通胀压力将会较为明显,这可能推动全球央行开始考虑货币政策正常化。货币政策正常化意味着货币刺激力度在边际上收紧,全球市场将会因此受到一定冲击。

界面新闻:下半年,您认为中国经济会有哪些看点,哪些因素会成为增长的动力?

章俊:以下三方面可能成为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动力。第一,“两新一重”是下半年的重点。此前政策层表态称希望专项债“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在二季度专项债大规模发行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明显加强,新基建也有望在特别国债及其他政策支撑下,推动产业转型,对冲海外疫情对我国产业链的冲击,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第二,中国出口韧性逐步增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鉴于中国自身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供应链冲击的能力较强。在海外各国复工进度不及中国、且其他新兴国家同样深陷疫情泥潭的情况下,即便疫情导致全球需求下降,但对中国供给的依赖度可能会反而上升。

第二,消费补偿性回升。随着疫情后期各行业复工复产协同效应增加,叠加居民居家隔离的要求解除,线上线下消费均有望逐步回升。同时考虑到各地推出消费券,以及汽车等消费品的定向刺激政策,前期下滑的可选消费有望回升,居民补偿性消费可能出现增加。

界面新闻:近期受洪水影响,物价有抬头迹象,您对下半年的货币政策的看法是什么?

章俊:在国内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确定的情况下,下半年货币政策进行“救急式”宽松的必要性减弱,更大可能是在凸显政策灵活性的基础上,围绕“总量适度,相机抉择”展开。

“总量适度”既意味着要保证一定的货币投放,也意味着金融市场流动性最为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政策将更倾向于精准的结构性调整。一方面,央行此前指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往往和社会信用收缩交织共振,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这意味着未来会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防范社会信用收缩和经济下行压力之间形成恶性循环的风险。

另一方面,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提到,要“提高政策直达性”,通过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银行减少收费等渠道实现金融机构让利,更好的增强中小企业的资金获得感。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也会使未来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性逐渐减弱,预计年内降准降息、其他传统政策的推出频率将低于市场此前预期。

此外,“相机抉择”则是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目前全球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现了经济重启后期的疫情二次反弹。如若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对中国形成拖累,则我国央行可以在相机抉择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政策布局,及时防范潜在风险、降低市场波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章俊:今年中国GDP增速或达3%,三大动力驱动增长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章俊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GDP增速可能达到3%左右。他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长动力将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出口韧性逐步增强、消费补偿性回升。

2020年4月17日,河南郑州,市民在超市采购物品。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聂琳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章俊日前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2020年全年,中国GDP增速可能达到3%左右。下半年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出口韧性逐步增强、消费补偿性回升。

国家统计局周四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2%,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0.3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GDP同比下降1.6%。 

章俊表示,净出口贡献增加、基建和地产投资好转、消费有所修复,是推动中国经济在二季度表现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在国内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确定的情况下,下半年货币政策进行“救急式”宽松的必要性减弱,更大可能是在凸显政策灵活性的基础上,围绕“总量适度,相机抉择”展开。

以下是经界面新闻整理编辑的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第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且比市场预期的2.9%高出0.3个百分点,您认为二季度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章俊:二季度GDP增速超预期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增加。目前疫情在中国已经率先得到控制,而且复工复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鉴于中国自身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供应链冲击的能力较强。因此,即便疫情导致全球需求下降,但对中国供给的依赖度可能会反而上升,中国出口增长对GDP形成支撑。

第二,基建和地产投资好转。一方面,商品房销售的好转带动地产投资的修复,房地产投资具有较高韧性。另一方面,6月基建投资单月增长6.8%(5月8.3%,4月2.3%),对经济增长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未来随着降水的减少,各地一方面会加快基建施工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因洪水受灾而新增灾后重建的基建投资,从两方面助推基建投资在未来几个月的增长。

第三,消费有所修复。在各地推出各类消费刺激政策的情况下,消费券、汽车等消费品的定向刺激政策,推动前期下滑的可选消费企稳回升,居民补偿性消费有所增加。但截至目前,社会零售消费增速仍处在负增长区间,考虑到就业与收入的下滑将对居民消费预期形成压制,消费反弹力度仍将较为有限,无法对二季度GDP增长形成主要拉动。

界面新闻: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复苏最为明显,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变化由一季度的-9.6%上升到4.7%,变化幅度14.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只有7.1个百分点。接下去如何提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或者说消费会呈现什么样的复苏路径?

章俊:可能会出现的复苏路径是:首先,第三产业“补短板”,通过增加供给来加速修复。目前一部分消费新热点集中在民生和科技领域,预计政策将会加强以供给侧改革稳需求,增加养老、托幼、健康和5G等领域的优质供给,推动各行业消费效率和消费动能的提升。

其次,推动传统消费和新兴消费融合。汽车、5G、健康分别代表不同领域的消费,预计政策层将会继续推动不同行业的消费融合,通过大大降低传统消费模式中的时间与空间成本,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此外,定向加码减税降费政策。在疫情影响下,政策层有较大概率对特定行业增加减税降费力度,降低资本支出对企业经营利润带来的压力,推动企业扩产,提高居民消费潜能。

界面新闻:您认为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达到多少?有哪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章俊:我们认为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3%左右。当前外部风险可能是主要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鉴于目前还无法对治愈者复阳、无症状感染者,以及病毒本身变异等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全球经济重启过程中依然存在巨大风险,可能会存在疫情重新抬头的可能。近几周美国部分州在短暂的经济重启后再度宣布关闭,日本也面临着感染人数迅速增加的局面,未来全球经济是否能重回复苏尚待观察。

第二,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影响推升避险情绪。不排除特朗普政府出于选情的考虑,在政治层面更加极端。政治层面趋于极端会反映在经济政策层面,因此特朗普政俯可能会在贸易管控、行业准入等方面制造更多摩擦和设置更多障碍。这些都会显著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第三,中期来看,随着各国政府在持续增大货币财政刺激力度,特别是财政刺激对经济提振效果会相对明显,此前的通缩将在下半年转变为低通胀。若考虑到疫情后期通胀的低基数效应,那么明年的通胀压力将会较为明显,这可能推动全球央行开始考虑货币政策正常化。货币政策正常化意味着货币刺激力度在边际上收紧,全球市场将会因此受到一定冲击。

界面新闻:下半年,您认为中国经济会有哪些看点,哪些因素会成为增长的动力?

章俊:以下三方面可能成为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动力。第一,“两新一重”是下半年的重点。此前政策层表态称希望专项债“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在二季度专项债大规模发行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明显加强,新基建也有望在特别国债及其他政策支撑下,推动产业转型,对冲海外疫情对我国产业链的冲击,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第二,中国出口韧性逐步增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鉴于中国自身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供应链冲击的能力较强。在海外各国复工进度不及中国、且其他新兴国家同样深陷疫情泥潭的情况下,即便疫情导致全球需求下降,但对中国供给的依赖度可能会反而上升。

第二,消费补偿性回升。随着疫情后期各行业复工复产协同效应增加,叠加居民居家隔离的要求解除,线上线下消费均有望逐步回升。同时考虑到各地推出消费券,以及汽车等消费品的定向刺激政策,前期下滑的可选消费有望回升,居民补偿性消费可能出现增加。

界面新闻:近期受洪水影响,物价有抬头迹象,您对下半年的货币政策的看法是什么?

章俊:在国内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确定的情况下,下半年货币政策进行“救急式”宽松的必要性减弱,更大可能是在凸显政策灵活性的基础上,围绕“总量适度,相机抉择”展开。

“总量适度”既意味着要保证一定的货币投放,也意味着金融市场流动性最为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政策将更倾向于精准的结构性调整。一方面,央行此前指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往往和社会信用收缩交织共振,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这意味着未来会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防范社会信用收缩和经济下行压力之间形成恶性循环的风险。

另一方面,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提到,要“提高政策直达性”,通过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银行减少收费等渠道实现金融机构让利,更好的增强中小企业的资金获得感。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也会使未来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性逐渐减弱,预计年内降准降息、其他传统政策的推出频率将低于市场此前预期。

此外,“相机抉择”则是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目前全球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现了经济重启后期的疫情二次反弹。如若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对中国形成拖累,则我国央行可以在相机抉择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政策布局,及时防范潜在风险、降低市场波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