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敌手、救星、还是……?银行半年报中竟有这些反转剧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敌手、救星、还是……?银行半年报中竟有这些反转剧情

科技之于银行,先是从故事中的敌手反转成为救星,如今又演变成并肩作战的默契拍档。

文|中国电子银行网 汪晨

9月1日,平安银行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在深圳召开。

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侃侃而谈,两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他一人就讲了一小时。

与常见的念数据、谈未来的领导发言不同,谢永林的讲话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以科技为主角展开的“寻宝故事”,既活跃了现场气氛,又点面兼顾地铺开了一幅科技发展全景画卷。

翻阅刚刚出炉的上市银行中报,我们也可以从中寻觅各家银行科技发展的足迹,并绘制出一幅通过科技手段“扬帆远航”,最终发掘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红利的“藏宝图”,这将是属于银行业的一段“传奇故事”。

“英雄救美”:疫情之下科技如何盘活零售业务

官方和权威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19年末国内银行业总资产达290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2019年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突破220万亿。

另据清华大学数据显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自2010年以来扶摇直上,截至2018年末,从6498亿增长到84537亿,占境内贷款比重提升了4倍。

这些数据揭示了为何大零售转型成为银行业的主旋律、必答题。

提到大零售,必然绕不开该领域头号“优等生”招商银行。半年报的发布更加夯实了招行“零售之王”的地位: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零售AUM(客户管理总资产)增量7692亿元,增速10.26%,总量达8.26万亿元。不算“降维打击”的国有大行,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二的平安银行零售AUM也仅仅超过2万亿。

招行副行长王良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谈到,零售AUM规模给招商银行未来手续费收入,包括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零售非利息净收入258.17亿元,占总营收17.4%,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42.48亿元。

招商银行副行长汪建中则认为,招行近几年积累下的零售业务优势,主要归因于较强的线上化经营能力。招商银行两三年前提出的零售银行转型,在内部也称为零售银行3.0数字化转型。

半年报显示,招行正以App月活跃用户(MAU)为“北极星”指标,重塑零售金融数字化体系。从数字化获客与数字化经营两个方面看,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29亿户,借记卡数字化获客占比19.71%;“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达9842.37万户,信用卡数字化获客占比达62.48%。同时“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月活跃用户(MAU)在疫情冲击下仍保持较强韧性,达9891.5万户。从服务边界和服务效能两个维度看,“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中15个场景MAU超千万,同时“招商银行”App理财投资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0.2%,理财投资客户数同比增长29.49%,总客户数665.62万户占全行理财投资客户数的93.17%。

中信银行也交出了零售收入贡献占比翻倍的半年报成绩。

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2万亿元,零售客户数达到1.06亿户,位于全国股份制银行第二名;零售业务营收在中信银行整体营收占比已达38%,大大高于转型之前的19%。”

据中信银行业务总监吕天贵介绍,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上半年更加聚焦零售客户的服务体验,通过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专业化和综合化“五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业绩的持续稳健增长。

中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手机银行月活用户(MAU)达到1085.01万户,同比增长17.32%,手机银行业务替代率达到81.7%;两大APP“中信银行”、“动卡空间”月活用户合计较上年末增长15%。

关于中信银行零售转型,李庆萍总结道:“从零售业务的客户数、管理资产规模、营收占比、电子银行替代率等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中信银行零售转型效果已经呈现,未来也将不断提供场景化、专业化、线上化、智能化、协同化能力,打造有温度的零售银行服务。”

曾经互联网金融正是从零售这一口岸“登陆”,凭借科技、场景等优势蚕食银行的业务版图。

如今科技与银行深度“联姻”,在银行零售业务遭遇“黑天鹅”袭击之时,也正是科技成为力挽狂澜的“救星”,帮助银行平稳度过2020年非同一般的起承转合。

“柳暗花明”:科技如何提振对公业务发展动力

不过,一季度受疫情“黑天鹅”影响,银行零售业务受到不小的冲击。部分银行开始重新权衡零售和对公业务构成,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3月下旬曾表示:“过去大家都对零售业务充满信心,但本次疫情显示并非零售占比越高越好,疫情的出现令招商银行有机会反思零售业务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的适当性。”

《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指出,随着近年对公存量不良包袱减轻,对公资源投放回暖,领先银行已经开始复盘对公业务战略。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银行对公信贷投放创下历史新高,市场空间广阔。

长久以来,与零售业务相比,对公业务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发展相对较慢。但一些意识更先进、嗅觉更灵敏、体制更灵活的银行,正在不断加速试水科技在对公板块的赋能实践。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指出:“越是一时落后,科技引入后取得的效果就会越明显。所以平安银行对公业务一直强调使用科技力量,实现从获客到经营,从风险到管理全面科技升级。”

过去几年,平安银行对公业务虽然提出“做精做深”战略,但为优先支持大零售转型,对公业务发力并不明显。今年受疫情影响,在保持“3+2+1”策略基础上,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再度发力。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正深度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手段驱动对公业务创新。

在政务金融领域,上半年平安银行新上线政府金融类平台82个,累计达652个;

在移动端生态建设上,平安银行正在打造“口袋财务App”的全面升级版——“数字口袋”,截至6月末,口袋财务App累计注册开通企业客户达46.6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9.7%;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平安银行通过供应链应收账款云服务平台,累计为525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上半年累计交易量239.41亿元,同比增长38.9%;

在资金同业业务方面,平安银行以科技为驱动,构建“1个智慧资金系统平台”,以开放的形式和资金同业“行e通”系统相连,6月末,“行e通”平台累计合作客户2258户,同业机构销售业务量4009.89亿元,同比增长72.5%。

谢永林也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布局科技就是布局未来,未来三年,我们在业务上的目标就是要重塑资产负债表,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平安银行有信心在新的三年,借助集团科技优势,依托现有科技能力,在下一个发展周期中稳健起飞,兑现承诺,把平安银行的科技属性、科技特色越做越鲜明。”

另一方面,科技也可以成为银行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纽带。光大云缴费是光大银行的明星金融科技产品,也是为数不多完全由银行机构打造的爆款金融科技产品。在光大银行的业务版图中,云缴费不仅仅是个缴费的通道,也是光大银行与政府机构、大中型国企与事业单位、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中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云缴费累计接入项目8654项,2020年上半年接入1451项,比上年末增长20.14%;累计输出机构495家,上半年新增80家,同比增长40.35%;近三年累计缴费用户5.57亿户;服务活跃用户2.85亿户,同比增长20.01%;缴费笔数8.21亿笔,同比增长14.63%;云缴费直联客户1982.3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1.59%;直联客户月活用户254.02万户,同比增长253.37%;实现中间业务收入2.74 亿元,同比增长47.96%。

如今光大云缴费已经实现平台化,并整合金融、生活和服务,形成了规模化生态圈。拜科技赋能所赐,云缴费平台已成为光大银行“线上光大”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杀手锏。

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银行业受到来自科技行业的巨大挑战,同时数字化又给银行业脱胎换骨、高效发展带来无穷动力。科技之于银行,先是从故事中的敌手反转成为救星,如今又演变成并肩作战的默契拍档。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剧情百转千回,如何用科技把银行故事继续讲下去,这将是银行业新的使命,也是新的机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平安银行

4.3k
  • 年报强催化,银行股重回上涨主力,银行ETF(512800)近5日合计吸金近2亿元
  • 直击平安银行业绩发布会:组织架构调整有何进展?零售业务利润占比为何下降?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敌手、救星、还是……?银行半年报中竟有这些反转剧情

科技之于银行,先是从故事中的敌手反转成为救星,如今又演变成并肩作战的默契拍档。

文|中国电子银行网 汪晨

9月1日,平安银行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在深圳召开。

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侃侃而谈,两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他一人就讲了一小时。

与常见的念数据、谈未来的领导发言不同,谢永林的讲话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以科技为主角展开的“寻宝故事”,既活跃了现场气氛,又点面兼顾地铺开了一幅科技发展全景画卷。

翻阅刚刚出炉的上市银行中报,我们也可以从中寻觅各家银行科技发展的足迹,并绘制出一幅通过科技手段“扬帆远航”,最终发掘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红利的“藏宝图”,这将是属于银行业的一段“传奇故事”。

“英雄救美”:疫情之下科技如何盘活零售业务

官方和权威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19年末国内银行业总资产达290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2019年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突破220万亿。

另据清华大学数据显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自2010年以来扶摇直上,截至2018年末,从6498亿增长到84537亿,占境内贷款比重提升了4倍。

这些数据揭示了为何大零售转型成为银行业的主旋律、必答题。

提到大零售,必然绕不开该领域头号“优等生”招商银行。半年报的发布更加夯实了招行“零售之王”的地位: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零售AUM(客户管理总资产)增量7692亿元,增速10.26%,总量达8.26万亿元。不算“降维打击”的国有大行,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二的平安银行零售AUM也仅仅超过2万亿。

招行副行长王良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谈到,零售AUM规模给招商银行未来手续费收入,包括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零售非利息净收入258.17亿元,占总营收17.4%,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42.48亿元。

招商银行副行长汪建中则认为,招行近几年积累下的零售业务优势,主要归因于较强的线上化经营能力。招商银行两三年前提出的零售银行转型,在内部也称为零售银行3.0数字化转型。

半年报显示,招行正以App月活跃用户(MAU)为“北极星”指标,重塑零售金融数字化体系。从数字化获客与数字化经营两个方面看,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29亿户,借记卡数字化获客占比19.71%;“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达9842.37万户,信用卡数字化获客占比达62.48%。同时“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月活跃用户(MAU)在疫情冲击下仍保持较强韧性,达9891.5万户。从服务边界和服务效能两个维度看,“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中15个场景MAU超千万,同时“招商银行”App理财投资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0.2%,理财投资客户数同比增长29.49%,总客户数665.62万户占全行理财投资客户数的93.17%。

中信银行也交出了零售收入贡献占比翻倍的半年报成绩。

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2万亿元,零售客户数达到1.06亿户,位于全国股份制银行第二名;零售业务营收在中信银行整体营收占比已达38%,大大高于转型之前的19%。”

据中信银行业务总监吕天贵介绍,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上半年更加聚焦零售客户的服务体验,通过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专业化和综合化“五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业绩的持续稳健增长。

中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手机银行月活用户(MAU)达到1085.01万户,同比增长17.32%,手机银行业务替代率达到81.7%;两大APP“中信银行”、“动卡空间”月活用户合计较上年末增长15%。

关于中信银行零售转型,李庆萍总结道:“从零售业务的客户数、管理资产规模、营收占比、电子银行替代率等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中信银行零售转型效果已经呈现,未来也将不断提供场景化、专业化、线上化、智能化、协同化能力,打造有温度的零售银行服务。”

曾经互联网金融正是从零售这一口岸“登陆”,凭借科技、场景等优势蚕食银行的业务版图。

如今科技与银行深度“联姻”,在银行零售业务遭遇“黑天鹅”袭击之时,也正是科技成为力挽狂澜的“救星”,帮助银行平稳度过2020年非同一般的起承转合。

“柳暗花明”:科技如何提振对公业务发展动力

不过,一季度受疫情“黑天鹅”影响,银行零售业务受到不小的冲击。部分银行开始重新权衡零售和对公业务构成,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3月下旬曾表示:“过去大家都对零售业务充满信心,但本次疫情显示并非零售占比越高越好,疫情的出现令招商银行有机会反思零售业务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的适当性。”

《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指出,随着近年对公存量不良包袱减轻,对公资源投放回暖,领先银行已经开始复盘对公业务战略。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银行对公信贷投放创下历史新高,市场空间广阔。

长久以来,与零售业务相比,对公业务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发展相对较慢。但一些意识更先进、嗅觉更灵敏、体制更灵活的银行,正在不断加速试水科技在对公板块的赋能实践。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指出:“越是一时落后,科技引入后取得的效果就会越明显。所以平安银行对公业务一直强调使用科技力量,实现从获客到经营,从风险到管理全面科技升级。”

过去几年,平安银行对公业务虽然提出“做精做深”战略,但为优先支持大零售转型,对公业务发力并不明显。今年受疫情影响,在保持“3+2+1”策略基础上,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再度发力。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正深度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手段驱动对公业务创新。

在政务金融领域,上半年平安银行新上线政府金融类平台82个,累计达652个;

在移动端生态建设上,平安银行正在打造“口袋财务App”的全面升级版——“数字口袋”,截至6月末,口袋财务App累计注册开通企业客户达46.6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9.7%;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平安银行通过供应链应收账款云服务平台,累计为525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上半年累计交易量239.41亿元,同比增长38.9%;

在资金同业业务方面,平安银行以科技为驱动,构建“1个智慧资金系统平台”,以开放的形式和资金同业“行e通”系统相连,6月末,“行e通”平台累计合作客户2258户,同业机构销售业务量4009.89亿元,同比增长72.5%。

谢永林也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布局科技就是布局未来,未来三年,我们在业务上的目标就是要重塑资产负债表,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平安银行有信心在新的三年,借助集团科技优势,依托现有科技能力,在下一个发展周期中稳健起飞,兑现承诺,把平安银行的科技属性、科技特色越做越鲜明。”

另一方面,科技也可以成为银行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纽带。光大云缴费是光大银行的明星金融科技产品,也是为数不多完全由银行机构打造的爆款金融科技产品。在光大银行的业务版图中,云缴费不仅仅是个缴费的通道,也是光大银行与政府机构、大中型国企与事业单位、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中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云缴费累计接入项目8654项,2020年上半年接入1451项,比上年末增长20.14%;累计输出机构495家,上半年新增80家,同比增长40.35%;近三年累计缴费用户5.57亿户;服务活跃用户2.85亿户,同比增长20.01%;缴费笔数8.21亿笔,同比增长14.63%;云缴费直联客户1982.3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1.59%;直联客户月活用户254.02万户,同比增长253.37%;实现中间业务收入2.74 亿元,同比增长47.96%。

如今光大云缴费已经实现平台化,并整合金融、生活和服务,形成了规模化生态圈。拜科技赋能所赐,云缴费平台已成为光大银行“线上光大”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杀手锏。

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银行业受到来自科技行业的巨大挑战,同时数字化又给银行业脱胎换骨、高效发展带来无穷动力。科技之于银行,先是从故事中的敌手反转成为救星,如今又演变成并肩作战的默契拍档。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剧情百转千回,如何用科技把银行故事继续讲下去,这将是银行业新的使命,也是新的机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