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兰娟: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兰娟: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

作为中国传染病防控领域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李兰娟院士从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角度出发,在2020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论坛上,做出以“科学防控疫情,护卫人民健康”为核心的主题报告。

文 | 罗荷心  

2020年9月21日,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四川绵阳开幕。开幕仪式后,2020中国科技城创新发展论坛在绵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正式开启了此次科技博览会的篇章。此次主论坛围绕“科技远见与创新动能”主题,邀请到国内各行业领军人物共六位,聚焦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分析产业发展方向和科技发展趋势,与参会嘉宾进行了高级别、深层次的报告和分享。

聚焦疫情,科学抗“疫”带来全新启示

去年十二月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流行的新冠肺炎,是全人类当下共同面对的艰难战役。在疫情时代艰难险重的情况之下,中国国内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系统科学的策略举措、精准有力的执行落实,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目前,我国在抗击疫情已经取得了的阶段性胜利,经济社会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国民日常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

处于全球性危机的宏观局势下,浙江大学教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疫情期间多次参与各种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中国传染病防控领域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李兰娟院士从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角度出发,做出以“科学防控疫情,护卫人民健康”为核心的主题报告。

图片来源:苏家仪/摄

李兰娟院士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在过去对传染病的学习与研究中,她总结道,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三大要素。而这正是国内医疗科院人员将三大要素与科技发展进行双向结合,成为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战役成败的关键因素。

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算法不断进化,科技助力传染源筛查监控

李兰娟院士指出,在疫情期间,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协同运行,全国范围内快速建立集“寻、管、研、服”为一体的疫情风险检测与大数据平台。以数据库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人群轨迹识别和风险检测,确定高危人群分布,分析散落各地的“隐性传染源”,对高危人群及时采取以极其密接人群进行重点监控防控,有效遏制疫情传播扩散,同时帮助各级组织制定防疫政策,助力政府联防联控。在北京新发地疫情初期二十余天内,人工智能技术在与大数据平台的运用为北京市找到500余名高危的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为防止疫情大规模二次蔓延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救治危重病人,加速开拓新型疫情干预治疗策略

在报告中,李兰娟院士详细说明了科学技术发展在肺炎诊治、药物研发、恢复期治疗和疫苗临床研究几个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疫情最严重的年初,李兰娟院士及其医疗团队采用“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进入武汉,将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抗疫技术,迅速运用到危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去,阻断新冠细胞因子风暴,大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一次次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

她提到,在疫情暴发初期,医学研究人员利用冷冻电镜断层扫描和子断层重构技术分析新冠全病毒三维结构,揭示新冠肺炎发病机制,为临床干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中国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为国际前沿的传染病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临床研究人员人员还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加入大数据基因分析技术,科技与医疗的融合成功将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到半小时,大力提升诊断效率,有效防止来病毒变异产生的漏检。

通过科学抗疫和治疗的手段,李兰娟院士所在的医疗团队在武汉的防控和救治取得2个月中,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死亡”。

新基建支持科技防疫,为后疫情时代保驾护航

李兰娟院士表示,新基建如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协同合作,发挥科技信息技术,创新深度应用,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上下已经开通十三万个5G基站,全力保障战“疫”通信需要,给抗“疫”一线的科研人员提供信息化支持,实现了医疗资源深度共享,为科学防疫取得突破性成果奠定基础。在复工复产阶段,视频会议、无线对讲、城市级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在后疫情时代常态化发展方向,为后疫情时代抗击疫情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苏家仪/摄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剪影。这场与疫情的战斗,体现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体现出中华民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展现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美好生活携手同行,和衷共济的道义担当。从始至终,科技工作在国内防疫过程中得到彻底、全面的贯彻,是这次科学防控的关键,为国内疫情控制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供坚实的保障。

李兰娟院士在报告的最后说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中国科学家们出了新的号令。在这场全人类同病毒抗争的殊死较量中,中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的重大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我们要将北斗精神与抗疫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兰娟: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

作为中国传染病防控领域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李兰娟院士从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角度出发,在2020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论坛上,做出以“科学防控疫情,护卫人民健康”为核心的主题报告。

文 | 罗荷心  

2020年9月21日,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四川绵阳开幕。开幕仪式后,2020中国科技城创新发展论坛在绵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正式开启了此次科技博览会的篇章。此次主论坛围绕“科技远见与创新动能”主题,邀请到国内各行业领军人物共六位,聚焦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分析产业发展方向和科技发展趋势,与参会嘉宾进行了高级别、深层次的报告和分享。

聚焦疫情,科学抗“疫”带来全新启示

去年十二月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流行的新冠肺炎,是全人类当下共同面对的艰难战役。在疫情时代艰难险重的情况之下,中国国内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系统科学的策略举措、精准有力的执行落实,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目前,我国在抗击疫情已经取得了的阶段性胜利,经济社会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国民日常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

处于全球性危机的宏观局势下,浙江大学教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疫情期间多次参与各种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中国传染病防控领域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李兰娟院士从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角度出发,做出以“科学防控疫情,护卫人民健康”为核心的主题报告。

图片来源:苏家仪/摄

李兰娟院士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在过去对传染病的学习与研究中,她总结道,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三大要素。而这正是国内医疗科院人员将三大要素与科技发展进行双向结合,成为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战役成败的关键因素。

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算法不断进化,科技助力传染源筛查监控

李兰娟院士指出,在疫情期间,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协同运行,全国范围内快速建立集“寻、管、研、服”为一体的疫情风险检测与大数据平台。以数据库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人群轨迹识别和风险检测,确定高危人群分布,分析散落各地的“隐性传染源”,对高危人群及时采取以极其密接人群进行重点监控防控,有效遏制疫情传播扩散,同时帮助各级组织制定防疫政策,助力政府联防联控。在北京新发地疫情初期二十余天内,人工智能技术在与大数据平台的运用为北京市找到500余名高危的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为防止疫情大规模二次蔓延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救治危重病人,加速开拓新型疫情干预治疗策略

在报告中,李兰娟院士详细说明了科学技术发展在肺炎诊治、药物研发、恢复期治疗和疫苗临床研究几个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疫情最严重的年初,李兰娟院士及其医疗团队采用“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进入武汉,将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抗疫技术,迅速运用到危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去,阻断新冠细胞因子风暴,大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一次次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

她提到,在疫情暴发初期,医学研究人员利用冷冻电镜断层扫描和子断层重构技术分析新冠全病毒三维结构,揭示新冠肺炎发病机制,为临床干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中国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为国际前沿的传染病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临床研究人员人员还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加入大数据基因分析技术,科技与医疗的融合成功将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到半小时,大力提升诊断效率,有效防止来病毒变异产生的漏检。

通过科学抗疫和治疗的手段,李兰娟院士所在的医疗团队在武汉的防控和救治取得2个月中,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死亡”。

新基建支持科技防疫,为后疫情时代保驾护航

李兰娟院士表示,新基建如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协同合作,发挥科技信息技术,创新深度应用,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上下已经开通十三万个5G基站,全力保障战“疫”通信需要,给抗“疫”一线的科研人员提供信息化支持,实现了医疗资源深度共享,为科学防疫取得突破性成果奠定基础。在复工复产阶段,视频会议、无线对讲、城市级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在后疫情时代常态化发展方向,为后疫情时代抗击疫情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苏家仪/摄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剪影。这场与疫情的战斗,体现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体现出中华民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展现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美好生活携手同行,和衷共济的道义担当。从始至终,科技工作在国内防疫过程中得到彻底、全面的贯彻,是这次科学防控的关键,为国内疫情控制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供坚实的保障。

李兰娟院士在报告的最后说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中国科学家们出了新的号令。在这场全人类同病毒抗争的殊死较量中,中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的重大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我们要将北斗精神与抗疫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