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永丰银行(中国)林祺翔:以账户体系为突破点,让科技赋能“送上家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永丰银行(中国)林祺翔:以账户体系为突破点,让科技赋能“送上家门”

无论行业的差别有多大,支付体系和账户体系的原理都是基本相同的。

文|中国电子银行网 王煊

前言:

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使银行服务形态产生了巨大变革。如何打好数字化转型攻坚战,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未央网联合中国电子银行网共同发起“银行家谈创新”专题报道,并由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机构,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疫情给银行带来的改变。

永丰银行(中国)电子科技部总经理林祺翔接受中国电子银行网专访

近日,永丰银行(中国)电子科技部总经理林祺翔在“2020中国数字金融生态论坛”期间接受了中国电子银行网“银行家谈创新”栏目的专访。永丰银行(中国)成立于2014年,是台湾永丰商业银行在大陆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其总部设于江苏南京。

拥有23年银行工作经历的林祺翔先后在台湾和香港的银行工作过,如今作为一家台资银行电子科技部的掌门人,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对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

中小银行数字生态建设第一步:数据治理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演进,场景金融等数字化金融新业态成为银行业纷纷加码的新热点,林祺翔认为中小银行在构建自己的数字生态时,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数据治理。

他认为,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谁拿到数据越多,数据越精准,谁的影响力就会越强。对于银行来说,营销和风控是十分重要的,而数据对这两个环节的影响又是最直接的,数据精准,获客服务才能做得好,数据全面,风控才能做得好。在这个过程中,他建议银行要逐步搭建自己的“数字中台”,或是形成完善的数字服务体系,这对于中小银行在建立数字生态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精准获客的前提是找准自身定位

受今年疫情的影响,银行业纷纷把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网络化、移动化的线上渠道的重要性也逐步凸显,抖音直播带货、手机银行等各种自营平台成为银行线上获客的重要渠道。

面对这股流量风潮,林祺翔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小银行通过选择流量平台和自营平台来获客没有错,但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银行对自身业务发展的定位要准确,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存款还是放款,又或是中间业务,以此来寻找对应的平台合作。这样吸引的客群才是相对精准的,如果只根据流量的指标来选择平台合作,吸引到的客群较为分散,也会有洗钱的风险。

同时,他也不建议中小银行花费很大的精力来经营自营平台,类似于手机银行APP。他举了个例子,当你翻开自己的手机,看看平均使用前十名APP是什么,答案就很清晰了,相信不会有银行的APP。当然,林祺翔也谈到,自营平台还是要建,不过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应该把精力和目光放到更远的地方。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突破两大障碍

随着银行的竞争进入智能时代,“不差钱”的大银行通过大手笔的科技投入,数字化转型风生水起,而中小银行却面临既烧不起钱,又找不到方向,在逐渐萎缩的市场份额面前,焦虑丛生,如何突破这一困境,成为中小银行面前的难题。

永丰银行作为一家有台资基因的中小银行,在内地的品牌知名度较低,这对于业务开展会有一定的阻碍。在林祺翔看来,比起品牌知名度,首先更应解决的则是科技力量的投入,科技是数字时代下银行发展的核心基础,但科技的投入不会很快带来显性的效益。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给董事会和高管灌输这个概念,不断地提升科技预算,因为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只有科技力量强大了,后面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才会好。

在科技投入上,林祺翔特别强调了科技人员的占比,他认为这是衡量一个银行科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不管是前台、中台,还是产品运维销售都要配备相应的科技人员。其中,新型银行的配置大约在40-50%、大型的银行的配置在5%—8%,中小银行的配置是10%—15%。

在品牌经营上,林祺翔认为每个银行都有自身的DNA,一定要根据自身DNA来锁定好客群,就像永丰银行是一家台资银行,其客户群主要是台资相关企业或是境外客户居多,所以首先要向这类人群做好品牌经营,再逐步扩大。

找准突破点,把科技赋能“送上家门”

多年来,银行业纷纷聚焦大零售发展战略,推动零售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随着近年对公存量不良包袱减轻,对公资源投放回暖,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银行对公信贷投放创下历史新高,银行对公业务迎来发展新机遇。

林祺翔认为中小银行在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中一方面还是要做好自身定位,另一方面要进行科技服务的延伸。中小银行的DNA决定了其在对公业务服务的对象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相对科技能力不足。如果银行能够对中小企业进行科技能力输出,把服务延伸,帮助它们把科技的力量嵌入到业务中去,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让企业感受到智能化的服务,增强了客户粘性。

在这个过程中,林祺翔认为科技赋能企业的支付体系和账户体系是一个突破点,因为无论行业的差别有多大,支付体系和账户体系的原理都是基本相同的。

比薪酬更重要的是成长平台

银行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科技力量的投入,还是组织、文化、团队建设的全面变革。很多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会遇到“高薪能请来人才却买不来忠诚度”的尴尬困境。

面对这个问题,林祺翔很骄傲地谈到自己的团队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快七年的时间里,部门离职率甚低。除了薪酬和地域性之外,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给人才不断成长的平台,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要把团队目标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形成和谐、有冲劲的团队文化。他也鼓励员工尽可能的走出去,多与同业交流,吸收好的创意和想法。

同时,还要有容错机制,鼓励员工把遇到的问题、犯下的错误主动讲出来,并及时改正,犯错没关系,只要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就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永丰银行(中国)林祺翔:以账户体系为突破点,让科技赋能“送上家门”

无论行业的差别有多大,支付体系和账户体系的原理都是基本相同的。

文|中国电子银行网 王煊

前言:

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使银行服务形态产生了巨大变革。如何打好数字化转型攻坚战,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未央网联合中国电子银行网共同发起“银行家谈创新”专题报道,并由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机构,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疫情给银行带来的改变。

永丰银行(中国)电子科技部总经理林祺翔接受中国电子银行网专访

近日,永丰银行(中国)电子科技部总经理林祺翔在“2020中国数字金融生态论坛”期间接受了中国电子银行网“银行家谈创新”栏目的专访。永丰银行(中国)成立于2014年,是台湾永丰商业银行在大陆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其总部设于江苏南京。

拥有23年银行工作经历的林祺翔先后在台湾和香港的银行工作过,如今作为一家台资银行电子科技部的掌门人,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对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

中小银行数字生态建设第一步:数据治理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演进,场景金融等数字化金融新业态成为银行业纷纷加码的新热点,林祺翔认为中小银行在构建自己的数字生态时,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数据治理。

他认为,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谁拿到数据越多,数据越精准,谁的影响力就会越强。对于银行来说,营销和风控是十分重要的,而数据对这两个环节的影响又是最直接的,数据精准,获客服务才能做得好,数据全面,风控才能做得好。在这个过程中,他建议银行要逐步搭建自己的“数字中台”,或是形成完善的数字服务体系,这对于中小银行在建立数字生态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精准获客的前提是找准自身定位

受今年疫情的影响,银行业纷纷把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网络化、移动化的线上渠道的重要性也逐步凸显,抖音直播带货、手机银行等各种自营平台成为银行线上获客的重要渠道。

面对这股流量风潮,林祺翔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小银行通过选择流量平台和自营平台来获客没有错,但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银行对自身业务发展的定位要准确,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存款还是放款,又或是中间业务,以此来寻找对应的平台合作。这样吸引的客群才是相对精准的,如果只根据流量的指标来选择平台合作,吸引到的客群较为分散,也会有洗钱的风险。

同时,他也不建议中小银行花费很大的精力来经营自营平台,类似于手机银行APP。他举了个例子,当你翻开自己的手机,看看平均使用前十名APP是什么,答案就很清晰了,相信不会有银行的APP。当然,林祺翔也谈到,自营平台还是要建,不过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应该把精力和目光放到更远的地方。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突破两大障碍

随着银行的竞争进入智能时代,“不差钱”的大银行通过大手笔的科技投入,数字化转型风生水起,而中小银行却面临既烧不起钱,又找不到方向,在逐渐萎缩的市场份额面前,焦虑丛生,如何突破这一困境,成为中小银行面前的难题。

永丰银行作为一家有台资基因的中小银行,在内地的品牌知名度较低,这对于业务开展会有一定的阻碍。在林祺翔看来,比起品牌知名度,首先更应解决的则是科技力量的投入,科技是数字时代下银行发展的核心基础,但科技的投入不会很快带来显性的效益。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给董事会和高管灌输这个概念,不断地提升科技预算,因为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只有科技力量强大了,后面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才会好。

在科技投入上,林祺翔特别强调了科技人员的占比,他认为这是衡量一个银行科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不管是前台、中台,还是产品运维销售都要配备相应的科技人员。其中,新型银行的配置大约在40-50%、大型的银行的配置在5%—8%,中小银行的配置是10%—15%。

在品牌经营上,林祺翔认为每个银行都有自身的DNA,一定要根据自身DNA来锁定好客群,就像永丰银行是一家台资银行,其客户群主要是台资相关企业或是境外客户居多,所以首先要向这类人群做好品牌经营,再逐步扩大。

找准突破点,把科技赋能“送上家门”

多年来,银行业纷纷聚焦大零售发展战略,推动零售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随着近年对公存量不良包袱减轻,对公资源投放回暖,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银行对公信贷投放创下历史新高,银行对公业务迎来发展新机遇。

林祺翔认为中小银行在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中一方面还是要做好自身定位,另一方面要进行科技服务的延伸。中小银行的DNA决定了其在对公业务服务的对象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相对科技能力不足。如果银行能够对中小企业进行科技能力输出,把服务延伸,帮助它们把科技的力量嵌入到业务中去,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让企业感受到智能化的服务,增强了客户粘性。

在这个过程中,林祺翔认为科技赋能企业的支付体系和账户体系是一个突破点,因为无论行业的差别有多大,支付体系和账户体系的原理都是基本相同的。

比薪酬更重要的是成长平台

银行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科技力量的投入,还是组织、文化、团队建设的全面变革。很多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会遇到“高薪能请来人才却买不来忠诚度”的尴尬困境。

面对这个问题,林祺翔很骄傲地谈到自己的团队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快七年的时间里,部门离职率甚低。除了薪酬和地域性之外,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给人才不断成长的平台,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要把团队目标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形成和谐、有冲劲的团队文化。他也鼓励员工尽可能的走出去,多与同业交流,吸收好的创意和想法。

同时,还要有容错机制,鼓励员工把遇到的问题、犯下的错误主动讲出来,并及时改正,犯错没关系,只要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就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