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评论】推广人工智能可以破解乡村教师编制不足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推广人工智能可以破解乡村教师编制不足吗?

解决乡村教师建设这一教育短板,必须踏踏实实地增加教育投入,而非走发展人工智能的“捷径”。

图片来源:图虫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11月20-21日,教育部在宁夏石嘴山市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暨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场推进会。

会议指出,要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破解教师编制不足、师资质量不高不均衡等瓶颈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扶贫实效。

乡村地区花钱搞人工智能(在线)教育,而不着力解决教师编制问题,以为给乡村学生提供了在线教育资源,就不需要按规定配足教师,这会误导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

发展乡村教育,解决乡村教师建设这一教育短板问题,必须踏踏实实地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师足额配备,而非走发展人工智能的“捷径”。

今年9月由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发挥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作用,深化师范生培养课程改革,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加强县域内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这一《意见》并没有把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作用,与解决乡村教师编制不足联系起来,而是作为提升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乡村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线教育,把在线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与以此解决乡村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是两码事。前者是丰富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后者则是强调人工智能+教育对教师的替代作用,似乎用了人工智能+教育,就可以不配足教师。

破解乡村教师编制不足,不能以人工智能+教育来替代乡村教师,这一思路是必须警惕的。

在乡村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弥补教师不足这一思路,存在两方面问题。

其一,教育不是把教育资源送到学生身边,就会起到教育效果。人工智能技术、在线教育在乡村教育中使用,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种以为只要连上网络,给孩子一块屏幕,就可让乡村孩子获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的想法,是违背基本的教育规律的。按照这一思路,给每个乡村孩子发一个IPAD,在IPAD中装上由名师录制的从一年级到12年级的所有课程,让家长督促孩子每天看这些课程,就完成教育了。如果教育就这么简单,城市为何还有那么严重的择校热呢?

教育是有感情和灵魂的事业。在预测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公认最不能替代的职业之一。今年上半年,为防控疫情,各地都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这也让社会对在线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线教育不可能替代传统的线下教育,只能是线下教育的补充。在线教育的知识教育效果,很难达到线上教育的水平,而且,除知识教育之外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是很难通过在线教育实现的。

其二,在乡村教育中推广、使用人工智能,是出于教育,还是出于生意?需要注意的是,为打动乡村地区政府部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有一些机构在推广人工智能+教育时,“直击”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关切”,一是宣称在线教育助推教育公平,让孩子获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无视教学需要个性化、需要师生互动;二是为地方政府部门节省配备教师的经费“着想”,宣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破解教师编制不足的难题。众所周知,我国乡村地区学校的教师编制不足,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导致要么缺编(不按教学需要额定编制),要么有编不补(虽然有编制,却不补足,而使用编外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告诉他们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就不需要解决编制问题,还可展示乡村教育现代化,地方政府是会把经费用到这方面,而绕开发展乡村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问题的。

在乡村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线教育,这当然没有问题。但不能以此替代解决乡村教师问题,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必须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才能起到作用。否则,离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广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会成为摆设和形象工程,无助于扩大教育公平与提高质量。

前不久,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539号建议的答复内容。针对其中“全省统筹盘活教师事业编制存量,优先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的建议,教育部表示将会同相关部委,督促、指导各地统筹盘活教师事业编制存量,优先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逐步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师资紧缺问题。踏踏实实解决乡村教师紧缺问题,这才是对乡村教育负责的态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评论】推广人工智能可以破解乡村教师编制不足吗?

解决乡村教师建设这一教育短板,必须踏踏实实地增加教育投入,而非走发展人工智能的“捷径”。

图片来源:图虫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11月20-21日,教育部在宁夏石嘴山市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暨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场推进会。

会议指出,要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破解教师编制不足、师资质量不高不均衡等瓶颈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扶贫实效。

乡村地区花钱搞人工智能(在线)教育,而不着力解决教师编制问题,以为给乡村学生提供了在线教育资源,就不需要按规定配足教师,这会误导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

发展乡村教育,解决乡村教师建设这一教育短板问题,必须踏踏实实地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师足额配备,而非走发展人工智能的“捷径”。

今年9月由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发挥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作用,深化师范生培养课程改革,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加强县域内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这一《意见》并没有把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作用,与解决乡村教师编制不足联系起来,而是作为提升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乡村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线教育,把在线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与以此解决乡村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是两码事。前者是丰富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后者则是强调人工智能+教育对教师的替代作用,似乎用了人工智能+教育,就可以不配足教师。

破解乡村教师编制不足,不能以人工智能+教育来替代乡村教师,这一思路是必须警惕的。

在乡村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弥补教师不足这一思路,存在两方面问题。

其一,教育不是把教育资源送到学生身边,就会起到教育效果。人工智能技术、在线教育在乡村教育中使用,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种以为只要连上网络,给孩子一块屏幕,就可让乡村孩子获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的想法,是违背基本的教育规律的。按照这一思路,给每个乡村孩子发一个IPAD,在IPAD中装上由名师录制的从一年级到12年级的所有课程,让家长督促孩子每天看这些课程,就完成教育了。如果教育就这么简单,城市为何还有那么严重的择校热呢?

教育是有感情和灵魂的事业。在预测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公认最不能替代的职业之一。今年上半年,为防控疫情,各地都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这也让社会对在线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线教育不可能替代传统的线下教育,只能是线下教育的补充。在线教育的知识教育效果,很难达到线上教育的水平,而且,除知识教育之外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是很难通过在线教育实现的。

其二,在乡村教育中推广、使用人工智能,是出于教育,还是出于生意?需要注意的是,为打动乡村地区政府部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有一些机构在推广人工智能+教育时,“直击”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关切”,一是宣称在线教育助推教育公平,让孩子获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无视教学需要个性化、需要师生互动;二是为地方政府部门节省配备教师的经费“着想”,宣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破解教师编制不足的难题。众所周知,我国乡村地区学校的教师编制不足,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导致要么缺编(不按教学需要额定编制),要么有编不补(虽然有编制,却不补足,而使用编外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告诉他们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就不需要解决编制问题,还可展示乡村教育现代化,地方政府是会把经费用到这方面,而绕开发展乡村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问题的。

在乡村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线教育,这当然没有问题。但不能以此替代解决乡村教师问题,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必须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才能起到作用。否则,离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广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会成为摆设和形象工程,无助于扩大教育公平与提高质量。

前不久,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539号建议的答复内容。针对其中“全省统筹盘活教师事业编制存量,优先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的建议,教育部表示将会同相关部委,督促、指导各地统筹盘活教师事业编制存量,优先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逐步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师资紧缺问题。踏踏实实解决乡村教师紧缺问题,这才是对乡村教育负责的态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