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造车新势力市值狂奔,传统汽车厂商该学习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造车新势力市值狂奔,传统汽车厂商该学习什么?

市场对造车新势力们的股票追捧,其逻辑似乎是在套用当年智能手机超越功能手机的逻辑套路,将新能源汽车视作是与iPhone类似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将传统燃油车视为是“塞班操作系统”。

文|邻章

造车新势力再度上演市值暴涨神话。

截至周一美股收盘,造车新势力们再度迎来市值飙涨模式,其中引领今年汽车板块飞涨的特斯拉,股价上涨6.15%,中概股造车新势力们涨幅更大,其中蔚来大涨13.1%,理想汽车大涨14.48%,小鹏汽车涨幅更是高达33.98%,股价首次站上70美元。数据显示,中概股三兄弟昨夜市值累计增长265亿美元,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 

这是本月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的第二次市值暴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传统豪强们,其市值表现一直不温不火。

几乎可以说,造车新势力们的市值上涨有多火热,那么传统汽车豪强们的市值表现就有多么的落寞。

对此,许多人认为这属于虚火旺盛和资本泡沫,已经脱离了汽车产业的基本面,毕竟于汽车市场而言,产品销量应当是其后续故事的支撑点,但纵观造车新势力,除开特斯拉在产品销量上形成了销量数十万台的较大规模,余下造车新势力厂商虽然产品同比销量增幅巨大,但整体规模依旧较小。

这成为了业界不太认可造车新势力们市值疯狂飙升的原因所在。

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资本市场为什么会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如此追捧,作为传统巨头们,面对造车新势力,又该学习什么?

在我看来,市场对造车新势力们的股票追捧,其逻辑似乎是在套用当年智能手机超越功能手机的逻辑套路,将新能源汽车视作是与iPhone类似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将传统燃油车视为是“塞班操作系统”。

回望当年苹果公司市值超越诺基亚时,我们能够发现,这件事情发生在2008年,这是苹果公司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二年。

但若以智能手机销量来衡量,那么当时苹果公司iPhone智能手机销量不及诺基亚的十分之一,但业界已经认定智能手机的发展潜力,属于未来;而诺基亚虽然在功能机销量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却并不能代表时代发展方向。

如今,这套逻辑被应用在了汽车市场,所以我们看到造车新势力们虽然产品销量寥寥(相对而言),但在市值上却可以超越多数汽车工业巨头,虽然汽车这种长周期与手机这种类快销品有着本质区别。

那么于传统汽车巨头们而言,面对新能源汽车在市值上的来势汹汹,又要学习什么?

个人浅薄认为:传统豪强们最应该向造车新势力们学习的,或许就是摆脱自己的舒适区,对现有主业(燃油车)和代表未来发展的电动产品进行更好的资源分配,特别是进一步加强软件系统工程能力。

如我们所见,其实对于新能源大趋势,传统汽车巨头们并非没有觉察或是没有动作,相反,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推出了各种长远的产品规划。

早在2016年,大众计划公布了在2025年之前基于全新的MEB电动平台推出30款车型的计划;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也计划到2025年,实现25%以上的销量为纯电动车型,到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型将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奥迪同样计划在2025 年之前,其电动车的产量会占总产量的25%-35%;宝马也计划到2025年前将推出9款新电动汽车,到2030年底销售超过7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

但问题则在于,他们虽有长远的电动产品规划,却其当下他们推出的纯电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并不是特别好,特别是对于当下电动车型而言颇为重要的整车OTA升级上,当下市场一些巨头推出的电动产品,却不支持整车OTA,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其仅有电动化的躯壳,却没有电动化时代应有的“灵魂”,似乎可以说是在为了“电动而电动”,也或正因如此,他们的电动化产品销量才会被造车新势力特别是被特斯拉碾压。

这种表现,使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怀疑这些燃油车巨头们的电动时代,究竟是真的具备产品转型决心和打造产品实力,特别是软件工程能力。

毕竟从其它产业的过往历史来看,在行业赛道转换之际,往往会发生大型企业因历史包袱太重而无法全力冲刺、最后被市场后进者所赶超的情况。

所以在此现实下,传统汽车巨头们要做的或许是进一步对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进行市场定位、产能划分与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向市场展现出转型决心和产品竞争力。

邻章【微信号:ZLxgic,公众号:TMT3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造车新势力市值狂奔,传统汽车厂商该学习什么?

市场对造车新势力们的股票追捧,其逻辑似乎是在套用当年智能手机超越功能手机的逻辑套路,将新能源汽车视作是与iPhone类似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将传统燃油车视为是“塞班操作系统”。

文|邻章

造车新势力再度上演市值暴涨神话。

截至周一美股收盘,造车新势力们再度迎来市值飙涨模式,其中引领今年汽车板块飞涨的特斯拉,股价上涨6.15%,中概股造车新势力们涨幅更大,其中蔚来大涨13.1%,理想汽车大涨14.48%,小鹏汽车涨幅更是高达33.98%,股价首次站上70美元。数据显示,中概股三兄弟昨夜市值累计增长265亿美元,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 

这是本月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的第二次市值暴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传统豪强们,其市值表现一直不温不火。

几乎可以说,造车新势力们的市值上涨有多火热,那么传统汽车豪强们的市值表现就有多么的落寞。

对此,许多人认为这属于虚火旺盛和资本泡沫,已经脱离了汽车产业的基本面,毕竟于汽车市场而言,产品销量应当是其后续故事的支撑点,但纵观造车新势力,除开特斯拉在产品销量上形成了销量数十万台的较大规模,余下造车新势力厂商虽然产品同比销量增幅巨大,但整体规模依旧较小。

这成为了业界不太认可造车新势力们市值疯狂飙升的原因所在。

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资本市场为什么会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如此追捧,作为传统巨头们,面对造车新势力,又该学习什么?

在我看来,市场对造车新势力们的股票追捧,其逻辑似乎是在套用当年智能手机超越功能手机的逻辑套路,将新能源汽车视作是与iPhone类似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将传统燃油车视为是“塞班操作系统”。

回望当年苹果公司市值超越诺基亚时,我们能够发现,这件事情发生在2008年,这是苹果公司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二年。

但若以智能手机销量来衡量,那么当时苹果公司iPhone智能手机销量不及诺基亚的十分之一,但业界已经认定智能手机的发展潜力,属于未来;而诺基亚虽然在功能机销量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却并不能代表时代发展方向。

如今,这套逻辑被应用在了汽车市场,所以我们看到造车新势力们虽然产品销量寥寥(相对而言),但在市值上却可以超越多数汽车工业巨头,虽然汽车这种长周期与手机这种类快销品有着本质区别。

那么于传统汽车巨头们而言,面对新能源汽车在市值上的来势汹汹,又要学习什么?

个人浅薄认为:传统豪强们最应该向造车新势力们学习的,或许就是摆脱自己的舒适区,对现有主业(燃油车)和代表未来发展的电动产品进行更好的资源分配,特别是进一步加强软件系统工程能力。

如我们所见,其实对于新能源大趋势,传统汽车巨头们并非没有觉察或是没有动作,相反,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推出了各种长远的产品规划。

早在2016年,大众计划公布了在2025年之前基于全新的MEB电动平台推出30款车型的计划;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也计划到2025年,实现25%以上的销量为纯电动车型,到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型将占全球销量的50%以上;奥迪同样计划在2025 年之前,其电动车的产量会占总产量的25%-35%;宝马也计划到2025年前将推出9款新电动汽车,到2030年底销售超过7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

但问题则在于,他们虽有长远的电动产品规划,却其当下他们推出的纯电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并不是特别好,特别是对于当下电动车型而言颇为重要的整车OTA升级上,当下市场一些巨头推出的电动产品,却不支持整车OTA,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其仅有电动化的躯壳,却没有电动化时代应有的“灵魂”,似乎可以说是在为了“电动而电动”,也或正因如此,他们的电动化产品销量才会被造车新势力特别是被特斯拉碾压。

这种表现,使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怀疑这些燃油车巨头们的电动时代,究竟是真的具备产品转型决心和打造产品实力,特别是软件工程能力。

毕竟从其它产业的过往历史来看,在行业赛道转换之际,往往会发生大型企业因历史包袱太重而无法全力冲刺、最后被市场后进者所赶超的情况。

所以在此现实下,传统汽车巨头们要做的或许是进一步对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进行市场定位、产能划分与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向市场展现出转型决心和产品竞争力。

邻章【微信号:ZLxgic,公众号:TMT3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