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第二产业用电量4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第二产业用电量4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去年中国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4%,呈现40年来首次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仅为0.5%,增速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电力数据的权威发布机构——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在《2016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指出,2015年,中国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4%,这是40年来首次负增长。

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部门,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用电量低迷,反映出第二产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

第二产业用电量的下降,也造成了全社会用电量的低速增长。2015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55万亿千瓦,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

中电联表示,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导致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的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9.3%和6.7%,两行业用电下降合计下拉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3个百分点,是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电力供需则呈现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富余的态势。中电联在分析201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状况时指出,去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8694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电网公司全年完成电网投资4603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电源投资4091亿元、同比增长11.0%。

2015年,全国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创年度投产规模历史新高。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969小时、同比降低349小时,已连续三年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比分别比2010年提高8.1和8.3个百分点,电力供应结构逐年优化。

电力供应主要特点之一是全年水电投资同口径同比下降17%,已连续两年下降,设备利用小时保持较高水平,预计未来几年水电新增规模较小。

二是并网风电、太阳能装机及发电量快速增长,尤其是风电,受2016年初风电上网电价调整预期影响,2015年基建新增并网风电装机再创新高,年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3亿千瓦。“十二五”时期风电爆发式增长,累计净增容量近1亿千瓦。

在考虑常年气温水平的情况下,中电联预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略高于2015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

预测报告指出,2016年,宏观经济增速总体将呈现稳中缓降态势,总体判断用电需求仍较低迷。但受低基数等因素影响,预计拉低2015年用电量增长的建材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降幅,将在2016年将收窄。加上受经济转型驱动的,信息消费、光伏扶贫、城镇化发展等因素也会继续拉动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

气温变化将是影响电量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在电量低速增长情况下,如果气温波动较大,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的影响程度可能达到1个百分点左右。

此外,工商业销售电价下调以及电力用户直接交易,降低了用电企业生产成本,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增加电力消费。部分地区推行电能替代既能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也能促进电力消费增长。

2015年,核电投产规模也创年度新高,发电量高速增长。全年净增核电机组600万千瓦,年底核电装机容量2608万千瓦、同比增长29.9%。“十二五”时期,核电装机容量净增1526万千瓦、年均增长19.2%。

火电装机虽有大规模投产,但发电量连续两年负增长,利用小时创1969年以来的年度最低值4329小时,同比降低410小时。全年净增火电装机7202万千瓦(其中煤电5186万千瓦),为2009年以来年度投产最多的一年,全口径发电量同比下降2.3%,已连续两年负增长。

对于2016年的电力供应形势,中电联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52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16.1亿千瓦、同比增长6.5%左右,其中水电3.3亿千瓦、核电3450万千瓦、并网风电1.5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57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36%左右。

中电联在综合平衡分析后预计,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其中,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较多,华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省份富裕,华中、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多个省份富余。

按照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2%的中值测算,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000小时左右,将继续创新低。

能源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如何消化现有过剩的电力,是中国电力行业面临的新任务。中电联建议,要严格控制电源新开工规模,合理压缩投产规模,同时提高调峰电源比重,优先开工水电和核电项目,另外还需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外送电通道建设以及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

对于目前还普遍存在的“弃风”、“弃光”、“弃水”问题,中电联表示,一方面要强化电力统一规划,真正做到各类电源之间、电源电网之间相协调,区域布局及项目与消纳市场、配套电网以及调峰电源相统筹;另一方面要调整新能源发电发展思路,风电和光伏发电发展应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鼓励中东部地区分散、分布式开发。

中电联还建议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采取综合性解决措施:一是建设跨区跨省通道,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市场;二是优化系统调度运行,提高跨省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在更大范围内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三是建立系统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或辅助服务市场,调动各类机组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积极性;四是加快实施电能替代,采取灵活电价机制等手段挖掘需求侧潜力,实现电力增供扩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第二产业用电量4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去年中国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4%,呈现40年来首次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仅为0.5%,增速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电力数据的权威发布机构——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在《2016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指出,2015年,中国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4%,这是40年来首次负增长。

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部门,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用电量低迷,反映出第二产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

第二产业用电量的下降,也造成了全社会用电量的低速增长。2015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55万亿千瓦,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

中电联表示,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导致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的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9.3%和6.7%,两行业用电下降合计下拉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3个百分点,是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电力供需则呈现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富余的态势。中电联在分析201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状况时指出,去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8694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电网公司全年完成电网投资4603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电源投资4091亿元、同比增长11.0%。

2015年,全国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创年度投产规模历史新高。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969小时、同比降低349小时,已连续三年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比分别比2010年提高8.1和8.3个百分点,电力供应结构逐年优化。

电力供应主要特点之一是全年水电投资同口径同比下降17%,已连续两年下降,设备利用小时保持较高水平,预计未来几年水电新增规模较小。

二是并网风电、太阳能装机及发电量快速增长,尤其是风电,受2016年初风电上网电价调整预期影响,2015年基建新增并网风电装机再创新高,年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3亿千瓦。“十二五”时期风电爆发式增长,累计净增容量近1亿千瓦。

在考虑常年气温水平的情况下,中电联预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略高于2015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

预测报告指出,2016年,宏观经济增速总体将呈现稳中缓降态势,总体判断用电需求仍较低迷。但受低基数等因素影响,预计拉低2015年用电量增长的建材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降幅,将在2016年将收窄。加上受经济转型驱动的,信息消费、光伏扶贫、城镇化发展等因素也会继续拉动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

气温变化将是影响电量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在电量低速增长情况下,如果气温波动较大,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的影响程度可能达到1个百分点左右。

此外,工商业销售电价下调以及电力用户直接交易,降低了用电企业生产成本,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增加电力消费。部分地区推行电能替代既能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也能促进电力消费增长。

2015年,核电投产规模也创年度新高,发电量高速增长。全年净增核电机组600万千瓦,年底核电装机容量2608万千瓦、同比增长29.9%。“十二五”时期,核电装机容量净增1526万千瓦、年均增长19.2%。

火电装机虽有大规模投产,但发电量连续两年负增长,利用小时创1969年以来的年度最低值4329小时,同比降低410小时。全年净增火电装机7202万千瓦(其中煤电5186万千瓦),为2009年以来年度投产最多的一年,全口径发电量同比下降2.3%,已连续两年负增长。

对于2016年的电力供应形势,中电联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52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16.1亿千瓦、同比增长6.5%左右,其中水电3.3亿千瓦、核电3450万千瓦、并网风电1.5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57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36%左右。

中电联在综合平衡分析后预计,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其中,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较多,华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省份富裕,华中、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多个省份富余。

按照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2%的中值测算,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000小时左右,将继续创新低。

能源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如何消化现有过剩的电力,是中国电力行业面临的新任务。中电联建议,要严格控制电源新开工规模,合理压缩投产规模,同时提高调峰电源比重,优先开工水电和核电项目,另外还需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外送电通道建设以及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

对于目前还普遍存在的“弃风”、“弃光”、“弃水”问题,中电联表示,一方面要强化电力统一规划,真正做到各类电源之间、电源电网之间相协调,区域布局及项目与消纳市场、配套电网以及调峰电源相统筹;另一方面要调整新能源发电发展思路,风电和光伏发电发展应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鼓励中东部地区分散、分布式开发。

中电联还建议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采取综合性解决措施:一是建设跨区跨省通道,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市场;二是优化系统调度运行,提高跨省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在更大范围内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三是建立系统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或辅助服务市场,调动各类机组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积极性;四是加快实施电能替代,采取灵活电价机制等手段挖掘需求侧潜力,实现电力增供扩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