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风控能力提升30%?隐私计算如何打破数据孤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风控能力提升30%?隐私计算如何打破数据孤岛

隐私数据是波新蓝海,巨头们各树一帜,但已能预见到,未来定将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文|消金界

“未来,拥有数据不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加工、解读能力,将成为公司之间竞争的根本。”

早在创业之初,袁晔曾在商业计划书中这样写道。

市场在一步步验证他的说法。隐私计算这条赛道,从年初的只有腾讯、蚂蚁等几个独角兽企业,如今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里,已经涌入上百家公司。但挑战也接踵而至。

让数据在安全情况下自由流通

2019年的那场数据整治风波犹在眼前。

在一起套路贷涉黑案件中,有借款人因承受不住暴力催收而自杀身亡。而警方在追查的过程中发现,公民个人信息是从某知名数据公司流出的。

一时之间,所有爬虫服务被暂停,行业内人人自危。

事实上,很多数据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隐患。池子炮轰银行一案,更是直接撕开了公民个人隐私泄露的遮羞布。

另一方面,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数据服务商的合规成本进一步加大。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关于数据领域的革新已经刻不容缓。

而隐私计算的出现,恰好能够解决数据流通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

时任水木清华执行董事的袁晔是较早关注到这件事的人。早在2018年,他想要投资一家隐私计算企业。然而考察了整整一年,却没有发现一家适合投资的公司或团队。

于是,2019年8月,他决定亲自着手,成立一家隐私计算公司。和他一同创业的,还有来自PayPal、蚂蚁、挖财等公司的朋友。

“当时跟企业讲的时候,很多人听不懂什么是隐私计算。”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袁晔也曾碰过灰。

直到2019年那场数据整治风波之后,很多企业停了原有的数据合作,才让人们对他所做的事重视起来。

2019年,袁晔创办的融数联智获得英诺天使和水木清华基金的天使投资。2020年,融数联智再获千万级人民币的Pre-A轮投资。

这条赛道逐渐拥挤起来。早在2020年初,只有除了蚂蚁、腾讯、百度、同盾等巨头布局,如今,金沙江创投、万向、联想等上百个玩家都争先涌入。2020年也因此被定义为“隐私计算元年”。

使数据“可用不可见”

“我们现在接了很多家的数据,风控成本一直在叠加。”一位持牌消金风控人员向消金界表示。

在隐私计算出现之前,数据行业遵循的是“加法原则”:谁的数据维度越多、量级越大,越能提现数据的价值。

如今,这一逻辑变了。

假设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他们都想拿到对方的数据,但又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数据。现在通过隐私计算,他们不要分享白名单和黑名单,只需要分享计算结果就可以了。

隐私计算最大的特点是数据“可用但不可见”。通过隐私计算,使数据不再搬家也能进行合作。各家公司的数据依然在本地存储,想用数据的都可以看到,但是看不到铭文。

消金界了解到,融数联智服务的客户已经涵盖多个领域,其中金融行业客户占比约三分之一。而这项技术将给金融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变革。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隐私计算在营销获客领域的应用。

举个例子,客户在银行办了信用卡,同时最近有买车需求,在汽车之家浏览了相关网页,但这是银行所看不到的。通过隐私计算,金融机构能够共享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其次,通过隐私计算,也能降低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和不良资产率。

具体说来,原来银行做风控时,依据的是人行征信或芝麻分等,可调用的数据源有限,也不能对底层数据去重;而通过隐私计算,银行能够同时打通包括运营商、银联、互联网公司在内的数据,并对底层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从而有效降低逾期率,提高风控的准确性。

比如,公开信息显示,富民银行和蚂蚁摩斯安全计算平台合作,实现了多方联合风控,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模型预测效能提升25%。

通过交易环节盈利

在盈利模式上,此前有公司想将其做成软件产品卖给企业。而袁晔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我们则是软件和硬件芯片相结合的方案,这个芯片就是PPU(Privacy Protecting Unit隐私保护芯片)。”袁晔表示,他想要做的,是联结几十甚至上千家公司的数据,包括和其他做隐私计算的公司合作,进而实现分布式数据库。

不同于传统公司靠卖软件和卖数据赚钱,袁晔表示,他们的软件是开源的,在使用环节不收费。平台的盈利主要在交易环节,比如,一个数据卖给银行,数据公司收取5元钱,如今融数联智将从这5元中收取10%的交易手续费。

“这套网络最多只能有两个,理想状态下只能有一个,”袁晔想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打造真正的“数据互联网”。

要实现这一目的并非易事。首先从数据提供商出发,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把数据拿出来共享。

“就像今天也有很多人不使用微信,我们无法强迫用户去做什么,我们只和有意愿开放、以及已经和蚂蚁接触过的客户合作,”对于这一点,袁晔并不担心。他认为,经过了过去的种种隐私泄露事件,数据领域得到了市场的教育。

此外,在隐私计算领域,中国目前走在世界的前沿。虽然实施前景广阔,也有可能孵化出“万亿级独角兽”,但随之而来的,是背后可能存在过度营销问题以及不期而至的政策风险。

就像百融云创在招股书中提及的,其面临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及用户对数据隐私及保护的态度所带来的挑战;实际上或被指控未能遵守数据隐私及保护的法律法规,可能对其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倘其日后无法继续拓展数据获取渠道,其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这一问题,在隐私计算领域同样存在。

最后,从理论上说,真正的“数据互联网”只能有一个。如果数据互联网还有两个,就意味着依然是数据孤岛。

那么问题来了,谁将成为唯一的“数据互联网”呢?目前来看,隐私数据是波新蓝海,巨头们各树一帜,但已能预见到,未来定将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风控能力提升30%?隐私计算如何打破数据孤岛

隐私数据是波新蓝海,巨头们各树一帜,但已能预见到,未来定将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文|消金界

“未来,拥有数据不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加工、解读能力,将成为公司之间竞争的根本。”

早在创业之初,袁晔曾在商业计划书中这样写道。

市场在一步步验证他的说法。隐私计算这条赛道,从年初的只有腾讯、蚂蚁等几个独角兽企业,如今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里,已经涌入上百家公司。但挑战也接踵而至。

让数据在安全情况下自由流通

2019年的那场数据整治风波犹在眼前。

在一起套路贷涉黑案件中,有借款人因承受不住暴力催收而自杀身亡。而警方在追查的过程中发现,公民个人信息是从某知名数据公司流出的。

一时之间,所有爬虫服务被暂停,行业内人人自危。

事实上,很多数据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隐患。池子炮轰银行一案,更是直接撕开了公民个人隐私泄露的遮羞布。

另一方面,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数据服务商的合规成本进一步加大。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关于数据领域的革新已经刻不容缓。

而隐私计算的出现,恰好能够解决数据流通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

时任水木清华执行董事的袁晔是较早关注到这件事的人。早在2018年,他想要投资一家隐私计算企业。然而考察了整整一年,却没有发现一家适合投资的公司或团队。

于是,2019年8月,他决定亲自着手,成立一家隐私计算公司。和他一同创业的,还有来自PayPal、蚂蚁、挖财等公司的朋友。

“当时跟企业讲的时候,很多人听不懂什么是隐私计算。”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袁晔也曾碰过灰。

直到2019年那场数据整治风波之后,很多企业停了原有的数据合作,才让人们对他所做的事重视起来。

2019年,袁晔创办的融数联智获得英诺天使和水木清华基金的天使投资。2020年,融数联智再获千万级人民币的Pre-A轮投资。

这条赛道逐渐拥挤起来。早在2020年初,只有除了蚂蚁、腾讯、百度、同盾等巨头布局,如今,金沙江创投、万向、联想等上百个玩家都争先涌入。2020年也因此被定义为“隐私计算元年”。

使数据“可用不可见”

“我们现在接了很多家的数据,风控成本一直在叠加。”一位持牌消金风控人员向消金界表示。

在隐私计算出现之前,数据行业遵循的是“加法原则”:谁的数据维度越多、量级越大,越能提现数据的价值。

如今,这一逻辑变了。

假设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他们都想拿到对方的数据,但又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数据。现在通过隐私计算,他们不要分享白名单和黑名单,只需要分享计算结果就可以了。

隐私计算最大的特点是数据“可用但不可见”。通过隐私计算,使数据不再搬家也能进行合作。各家公司的数据依然在本地存储,想用数据的都可以看到,但是看不到铭文。

消金界了解到,融数联智服务的客户已经涵盖多个领域,其中金融行业客户占比约三分之一。而这项技术将给金融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变革。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隐私计算在营销获客领域的应用。

举个例子,客户在银行办了信用卡,同时最近有买车需求,在汽车之家浏览了相关网页,但这是银行所看不到的。通过隐私计算,金融机构能够共享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其次,通过隐私计算,也能降低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和不良资产率。

具体说来,原来银行做风控时,依据的是人行征信或芝麻分等,可调用的数据源有限,也不能对底层数据去重;而通过隐私计算,银行能够同时打通包括运营商、银联、互联网公司在内的数据,并对底层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从而有效降低逾期率,提高风控的准确性。

比如,公开信息显示,富民银行和蚂蚁摩斯安全计算平台合作,实现了多方联合风控,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模型预测效能提升25%。

通过交易环节盈利

在盈利模式上,此前有公司想将其做成软件产品卖给企业。而袁晔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我们则是软件和硬件芯片相结合的方案,这个芯片就是PPU(Privacy Protecting Unit隐私保护芯片)。”袁晔表示,他想要做的,是联结几十甚至上千家公司的数据,包括和其他做隐私计算的公司合作,进而实现分布式数据库。

不同于传统公司靠卖软件和卖数据赚钱,袁晔表示,他们的软件是开源的,在使用环节不收费。平台的盈利主要在交易环节,比如,一个数据卖给银行,数据公司收取5元钱,如今融数联智将从这5元中收取10%的交易手续费。

“这套网络最多只能有两个,理想状态下只能有一个,”袁晔想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打造真正的“数据互联网”。

要实现这一目的并非易事。首先从数据提供商出发,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把数据拿出来共享。

“就像今天也有很多人不使用微信,我们无法强迫用户去做什么,我们只和有意愿开放、以及已经和蚂蚁接触过的客户合作,”对于这一点,袁晔并不担心。他认为,经过了过去的种种隐私泄露事件,数据领域得到了市场的教育。

此外,在隐私计算领域,中国目前走在世界的前沿。虽然实施前景广阔,也有可能孵化出“万亿级独角兽”,但随之而来的,是背后可能存在过度营销问题以及不期而至的政策风险。

就像百融云创在招股书中提及的,其面临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及用户对数据隐私及保护的态度所带来的挑战;实际上或被指控未能遵守数据隐私及保护的法律法规,可能对其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倘其日后无法继续拓展数据获取渠道,其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这一问题,在隐私计算领域同样存在。

最后,从理论上说,真正的“数据互联网”只能有一个。如果数据互联网还有两个,就意味着依然是数据孤岛。

那么问题来了,谁将成为唯一的“数据互联网”呢?目前来看,隐私数据是波新蓝海,巨头们各树一帜,但已能预见到,未来定将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