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宏观经济报告】避免财政政策主导调结构 应提高财政赤字水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宏观经济报告】避免财政政策主导调结构 应提高财政赤字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7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年第一季度)》。报告认为,政策层面需要在推进去产能的过程中避免过快的去杠杆,需要政府部门加杠杆,即提高财政赤字水平。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年(第一季度)”于2月27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年(第一季度)”于2月27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挑战与思考》。

上述报告称,当下,经济新常态业已出现的特征以及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开放战略,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提出了调整要求。报告提出:

首先,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增长和就业目标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而宏观经济短期稳定性的重要性相对上升。

其次,物价稳定性和金融稳定性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凸显。

第三,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从生产导向和长期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和短期导向,应该更多地通过消费渠道去影响宏观经济的动态平衡。

第四,财政政策因其具有很强的结构效应和市场扭曲效应,应该避免直接介入甚至主导结构调整过程,而是针对市场化结构调整路径必然出现的短期阵痛;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性问题应该更多地依靠货币政策手段,并且货币政策操作要从以非市场化的数量型工具为主转向以价格型工具为主。

曹远征在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增长和就业目标,宏观政策调控主要针对出口和投资,通过鼓励出口增长来拉动投资增长,或者直接推动投资增长。

报告建议,为了更有效地刺激出口增长和投资增长,政策层面倾向于替代市场机制或扭曲市场机制,在政策组合中往往是以非市场化的、具有结构效应的财政政策为主导,作为辅助性的货币政策也是以非市场化的数量型工具为主。

但报告进一步建议,财政政策应该减少对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路径的直接介入,更多地针对结构调整期必然出现的短期阵痛,为社会福利提供托底;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性的实现应该更多地依靠货币政策。

报告还认为,目前,我国短期中最大的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来自去产能与去杠杆的交互作用。所以,政策层面需要在推进去产能的过程中避免过快的去杠杆,需要政府部门加杠杆,即提高财政赤字水平。

报告认为,在我国财政赤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这具有可行性。关键问题是,如何操作才能不对中长期调整过程形成干扰和阻碍?

报告提出,一个可行的突破口是通过转变国债发行模式和方式,推动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和大开放。报告进一步认为,这具有以5点积极意义:

首先,这能够为财政赤字提供可持续依赖的融资模式。

其次,这有助于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手段的操作效率和传导效率。

第三,有助于解决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币种结构失衡问题及其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制约。

第四,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作为国际范围内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资产的地位,以此打破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平价关系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

第五,为我国吸引和管理非FDI私人资本流动创造了最关键的条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宏观经济报告】避免财政政策主导调结构 应提高财政赤字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7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年第一季度)》。报告认为,政策层面需要在推进去产能的过程中避免过快的去杠杆,需要政府部门加杠杆,即提高财政赤字水平。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年(第一季度)”于2月27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年(第一季度)”于2月27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挑战与思考》。

上述报告称,当下,经济新常态业已出现的特征以及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开放战略,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提出了调整要求。报告提出:

首先,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增长和就业目标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而宏观经济短期稳定性的重要性相对上升。

其次,物价稳定性和金融稳定性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凸显。

第三,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从生产导向和长期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和短期导向,应该更多地通过消费渠道去影响宏观经济的动态平衡。

第四,财政政策因其具有很强的结构效应和市场扭曲效应,应该避免直接介入甚至主导结构调整过程,而是针对市场化结构调整路径必然出现的短期阵痛;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性问题应该更多地依靠货币政策手段,并且货币政策操作要从以非市场化的数量型工具为主转向以价格型工具为主。

曹远征在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增长和就业目标,宏观政策调控主要针对出口和投资,通过鼓励出口增长来拉动投资增长,或者直接推动投资增长。

报告建议,为了更有效地刺激出口增长和投资增长,政策层面倾向于替代市场机制或扭曲市场机制,在政策组合中往往是以非市场化的、具有结构效应的财政政策为主导,作为辅助性的货币政策也是以非市场化的数量型工具为主。

但报告进一步建议,财政政策应该减少对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路径的直接介入,更多地针对结构调整期必然出现的短期阵痛,为社会福利提供托底;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性的实现应该更多地依靠货币政策。

报告还认为,目前,我国短期中最大的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来自去产能与去杠杆的交互作用。所以,政策层面需要在推进去产能的过程中避免过快的去杠杆,需要政府部门加杠杆,即提高财政赤字水平。

报告认为,在我国财政赤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这具有可行性。关键问题是,如何操作才能不对中长期调整过程形成干扰和阻碍?

报告提出,一个可行的突破口是通过转变国债发行模式和方式,推动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和大开放。报告进一步认为,这具有以5点积极意义:

首先,这能够为财政赤字提供可持续依赖的融资模式。

其次,这有助于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手段的操作效率和传导效率。

第三,有助于解决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币种结构失衡问题及其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制约。

第四,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作为国际范围内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资产的地位,以此打破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平价关系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

第五,为我国吸引和管理非FDI私人资本流动创造了最关键的条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