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两会观察 ⑪|青岛西海岸新区:“四张名片”上描绘的中国自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两会观察 ⑪|青岛西海岸新区:“四张名片”上描绘的中国自信

青岛西海岸新区奏响“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的新乐章。

文 | 陈明一

几乎每一座城市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IP,但,这只是一个静止虚无的概念。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谋划驱动,城市IP只会存在于人的意识表层之中,呼之即来,转瞬即逝,长此以往,不免有泛滥之嫌。

1月1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擦靓四张名片”成为新区工作总体思路的重要一环,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曾几何时,西海岸新区的“四张名片”已成为青岛在国际舞台亮相的代表作。尤其,2020年夏,当第3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冲破疫情阴霾,在西海岸如期举办,万众齐聚举杯畅饮的影像,被社交软件传至世界,引来无数国外网友的艳羡。这是中国抗疫成果最好的展示,更是中国自信最美丽的传递。

2020年,西海岸新区面对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举办了一系列重大节庆会展活动,奏响了“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的新乐章。

时至今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四张名片”已经以多种经济业态紧密渗入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作为西海岸新区“十二大攻坚战”之一,“擦靓四张名片”成为扩大新区美誉度、提升新区软实力与竞争力、助力新区时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其代表的不仅是一座城市加速融入“双循环”的魄力,更是中国激发经济新活力的一次完美展示。

解读,正当时。

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美景。图片来源:李伟/摄

文旅的国际爆款,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世界级的电影制作基地,给中外电影从业者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一起合作拍摄制作影片的机会,青岛已经成为一个绝佳的地方。”这是美国电影协会亚洲区主席迈克•埃利斯的一番话,而“世界级的电影制作基地”即青岛东方影都,位于山东省“1+N”影视基地(园区)布局的核心——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据闻,一年来,这里有数十个剧组入驻,“一棚难求”。

从《长城》开启中国重工业电影的尝试,到《流浪地球》以当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姿态,引领中国科幻电影的正式起航,再到如今“一棚难求”,并非出于巧合,这是基于对新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之都”青岛优势的共识。

漫步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这里有国际一流的影视硬件设施,2018年,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落成启用,建有40个高科技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和全方位的数字影音中心,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1万平米标准化摄影棚、世界唯一的室内外一体化水下制作中心,大剧院、电影博物馆、酒店群等影视会展设施配套开放。

中国电影产业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但是中国电影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电影工业基本没有建立起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放映完整的工业化体系,而在“硬件”的电影重工业领域起步更晚,高科技影棚建设、先进拍摄设备的使用、数字化后期制作成了中国电影的短板,而纵观青岛东方影都的体量,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拍摄需求。

“2018年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这里举办,“2020青岛影视博览会”20家企业和机构正式入驻,总投资额达151亿元,向49家影视企业兑现扶持资金1970多万元,举办4场“灵山湾影视创投会”,吸引42个影视剧组和16家投资公司参与,签约落地影视剧组和项目共30个……

然而,以领先的技术设施和服务为核心的影视产业的基底,还不足以描摹位于西海岸的这片影视功能新区的发展“野心”,青岛西海岸正在创制以影视为依托的文旅产业交融的跨界“爆款”。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文化、智慧科技、休闲旅游三大板块的聚合初见端倪:其中包括影视文化、科技体验、海岛度假、海上运动四大内容交融的全域旅游综合体,也包括即将建成的海洋公园等一批影视旅游大项目,以及打造山东省最大的影视时尚消费集聚区的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化与旅游两大行政机构重组,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传统行业的界限,推动了产业的融合。而这一融合也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交融,更是跨越一二三产业界域的联动。

谁又能想到,处于青岛远郊的藏马山会成为国家知名的旅游景区,而今又成为影视外景地。藏马山影视外景地一期已经交付使用,“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影视产业互动发展格局加速形成,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建设世界级影视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对山东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产生重要影响。

青岛东方影都珊瑚贝桥。图片来源:苗宗喜/摄

“名片”落地生根,以音乐打开“双招双引”通道

青岛凤凰音乐节虽然仅举办了两届,但2019年首届青岛凤凰音乐节,其票房收入就在当年全国举办的30多个同类音乐节中排名第二,迈出时尚青岛建设的第一步,也为西海岸新区打造“音乐之岛”开辟了新局面。

去年,西海岸新区在凤凰之声大剧院周边精心打造了国内首屈可指的凤凰音乐广场,使场地扩大到了20万平方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了为期2天的2020青岛凤凰音乐节,不但提振了消费活力,拉动了经济复苏,取得艺人阵容、社会影响力全国第一、票房总收入全国第二佳绩。借助音乐节带动效应,周边5公里范围内客房入住率达100%,啤酒城周边餐饮商户两天实现营业收入过千万元。一场音乐荟萃、文化交流的国际艺术盛会,凤凰音乐节跻身全国一线行列,成为岛城首个城市音乐节IP,缔造业界“凤凰现象”。

事实上,青岛凤凰音乐节只是西海岸新区“一节、两院、三校、多产业”发展思路的一环,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快“音乐之岛”建设,“一节”“两院”不断通过节庆与演出打出知名度,“三校”“多产业”双招双引纷至。环环相扣,最终目的还是不断提升城市音乐品质和发展内涵,助推时尚经济发展。

“两院”,即凤凰之声大剧院与星光岛大剧院“两院”作为文化活动重要载体,与市场接轨,坚持良性互动,错位发展。其中,凤凰之声大剧院突出专业化音乐演绎功能,坚持品牌化、高品位发展,大力引进“名人、名团、名剧”,打造青岛演绎文化新地标。近年来,已吸引众多国际一流艺术家加盟,举办了交响音乐会、芭蕾等200多场文化活动,成为青岛地区最具热度的音乐打卡地之一。

与凤凰之声大剧院不同,星光岛大剧院依托东方影都,以“影视+音乐”为重点推动特色化提升。这是全球唯一一座同时具备杜比全景声系统和电子可变混响系统的剧院,可满足各类歌剧、交响乐团、综艺演出及音乐会等演出需求。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2019年,新区第一所音乐学校——西海岸音乐学校挂牌成立;青岛耶胡迪·梅纽因学校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奠基,填补了青岛无专业音乐院校空白;山东艺术学院电影艺术产学研基地在新区奠基,由电影学院、现代音乐学院组成,建成后将加速推动新区影视音乐全产业链发展。这些国内外知名音乐学校接连落地,汇聚产、学、研、教等音乐产业要素,使综合性现代音乐产业体系日渐成型,“音乐之岛”的国际名片愈发熠熠生辉。

在不断推进国内外知名音乐专科院校的签约落户的同时,新区还积极创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青岛西海岸园区,以时尚为主题,推进音乐与校园、旅游、5G、影视、展赛等产业跨界融合,打造“一标杆、两中心、五平台”,使之成为引领全国的音乐产业发展承载区、音乐文化消费核心区、“音乐+”产业融合示范区。

强化音乐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引进国内音乐领军企业,聚力形成上下游相互呼应、各环节要素相互支撑的新区综合性现代音乐产业体系。

凤凰之声大剧院、图片来源:孟君韬/摄

节庆的实质,一种可探索的经济模式

121.88万入园人次、4.57亿次线上曝光量、啤酒展交会达成意向成交额3.16亿元……如前文所言海外网友艳羡的目光,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国规模最大的节庆活动,青岛国际啤酒节走红。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实际行动宣示了战胜疫情、全面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中国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的“西海岸样本”传播开来。

是夜,当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化身“城市会客厅”,啤酒节已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平台。自2015年,青岛国际啤酒节搬到西海岸新区以来,其品牌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2019年,由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代表发起,四大国际啤酒节在金沙滩啤酒城实现了历史性“牵手”,打造国际交流平台,促成多方互动,实现互利共赢。

一场疫情在增设阻碍的同时,倒逼找寻新的发展模式。有学者认为,“去年,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突破了节会范畴,各种经济模式参与进来,这些都是后疫情时期,有关提振经济的有益探索。”确实,于变局中开新局,需要理智与勇气。当纠结一场节会引发问题而止步不前,倒不如探索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处处多宝。

“线上+线下”的办节模式,啤酒城专门设立了网红带货直播间,邀请了全国知名直播达人,推介西海岸名优特产和啤酒节特色商品。啤酒节官方淘宝店网红直播带货到访观众600万人次,“西游记”网红主播营销覆盖1200万人次,带货成效明显。首届无锋炫石粉丝文化节,超过70位主播、UP主、博主将直播间搬进啤酒城,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过百万,人气热度值过亿。

当西海岸新区范围内的100多家品牌餐饮酒店联手打起了“啤酒节牌”,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将啤酒城内的狂欢氛围传递到店内。你会感叹“一城带万店、一城带万户”的绝妙。

青岛西海岸新区巧用“借力”,充分利用啤酒节这一平台组织了20余场经贸会展活动。其中,2020青岛国际啤酒产品展交会,集中展示了30余家企业的啤酒全产业链产品,达成意向成交额3.16亿元。此外,新区整合多家特色景区景点和品质酒店,组合推出“金沙滩啤酒城+景区/酒店”和“景区+景区/酒店”等19套“啤酒节+”特惠联票,有力带动了全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啤酒城夜色

与城市同行,“双循环”战略强有力的催化剂

泱泱西海岸,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2020年,总投资6700亿元的1915个项目开工建设,省、市级重大项目数量全市第一。有人说西海岸占据了区域政策的利好,不仅有国家级新区身份,更有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山东省对外开放桥头堡、青岛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海洋经济的大趋势及海洋强国与“双循环”战略驱动下,发挥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贸易口岸优势和开放优势,抢抓青岛后峰会时代的历史性机遇,西海岸新区正在建设一座国际海洋名城。“会展之滨”顺势成为西海岸新区积极融入“双循环”战略的一个催化剂。

事实上,西海岸新区一直结合造船、海洋工程、家电电子、智能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策划组织海洋科技展、家电及消费电子展、海事防务展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高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展会,为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打造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高端平台。

去年,会展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或者说面对严重不利窘境,整个会展服务产业链条断裂。有数据显示,从去年初疫情防控开始至七月,西海岸新区8家规上会展企业,累计营收6979.4万元,同比降幅接近50%,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对此,西海岸新区制定出台了新区疫情期间帮扶企业发展政策,将会展奖励扶持在已有政策标准基础上上浮20%;对新纳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以及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经营模式的会展企业、会展人才培养等进行额外扶持。针对会展企业经营困难,新区加快会展奖励审核进程,比原定时间大幅提前向企业兑现扶持资金1479.26万元,及时为企业解困。

为保证疫情缓解后快速重启会展产业,西海岸新区创新会展营销推介模式,积极开展线上招展活动,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组展商联系洽谈,千方百计引进与新区重点优势产业需求相配套的会展项目,成功引进世界职业教育展览会、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等品牌项目。中国医药原料药展是去年疫情缓解以来,首个举办的全国品牌性专业大展,在全国会展界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至9月21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举办时,采取了“线下+线上”办会模式,国内嘉宾采用传统线下方式,国外嘉宾采用线上录播方式,共设置1个主论坛,国际海洋治理高端论坛、国际海藻与健康产业论坛、东亚海洋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东亚港口联盟大会等4个分论坛,引进总投资451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及12名高层次人才或团队,这在全球抗疫的情形下,实为难得。

不得不说,突破节庆概念,青岛西海岸新区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加速拉动内循环,激发了经济新活力,全方位展示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双招双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举办65项重点会展活动,搭建服务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经贸交流,助推新区高质量发展。“一节一特色,一会一品牌”,打造独有国际名片,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打造城市文化IP。我们也希望青岛西海岸新区能创造更多自信中国的爆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两会观察 ⑪|青岛西海岸新区:“四张名片”上描绘的中国自信

青岛西海岸新区奏响“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的新乐章。

文 | 陈明一

几乎每一座城市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IP,但,这只是一个静止虚无的概念。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谋划驱动,城市IP只会存在于人的意识表层之中,呼之即来,转瞬即逝,长此以往,不免有泛滥之嫌。

1月1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擦靓四张名片”成为新区工作总体思路的重要一环,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曾几何时,西海岸新区的“四张名片”已成为青岛在国际舞台亮相的代表作。尤其,2020年夏,当第3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冲破疫情阴霾,在西海岸如期举办,万众齐聚举杯畅饮的影像,被社交软件传至世界,引来无数国外网友的艳羡。这是中国抗疫成果最好的展示,更是中国自信最美丽的传递。

2020年,西海岸新区面对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举办了一系列重大节庆会展活动,奏响了“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的新乐章。

时至今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四张名片”已经以多种经济业态紧密渗入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作为西海岸新区“十二大攻坚战”之一,“擦靓四张名片”成为扩大新区美誉度、提升新区软实力与竞争力、助力新区时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其代表的不仅是一座城市加速融入“双循环”的魄力,更是中国激发经济新活力的一次完美展示。

解读,正当时。

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美景。图片来源:李伟/摄

文旅的国际爆款,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世界级的电影制作基地,给中外电影从业者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一起合作拍摄制作影片的机会,青岛已经成为一个绝佳的地方。”这是美国电影协会亚洲区主席迈克•埃利斯的一番话,而“世界级的电影制作基地”即青岛东方影都,位于山东省“1+N”影视基地(园区)布局的核心——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据闻,一年来,这里有数十个剧组入驻,“一棚难求”。

从《长城》开启中国重工业电影的尝试,到《流浪地球》以当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姿态,引领中国科幻电影的正式起航,再到如今“一棚难求”,并非出于巧合,这是基于对新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之都”青岛优势的共识。

漫步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这里有国际一流的影视硬件设施,2018年,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落成启用,建有40个高科技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和全方位的数字影音中心,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1万平米标准化摄影棚、世界唯一的室内外一体化水下制作中心,大剧院、电影博物馆、酒店群等影视会展设施配套开放。

中国电影产业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但是中国电影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电影工业基本没有建立起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放映完整的工业化体系,而在“硬件”的电影重工业领域起步更晚,高科技影棚建设、先进拍摄设备的使用、数字化后期制作成了中国电影的短板,而纵观青岛东方影都的体量,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拍摄需求。

“2018年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这里举办,“2020青岛影视博览会”20家企业和机构正式入驻,总投资额达151亿元,向49家影视企业兑现扶持资金1970多万元,举办4场“灵山湾影视创投会”,吸引42个影视剧组和16家投资公司参与,签约落地影视剧组和项目共30个……

然而,以领先的技术设施和服务为核心的影视产业的基底,还不足以描摹位于西海岸的这片影视功能新区的发展“野心”,青岛西海岸正在创制以影视为依托的文旅产业交融的跨界“爆款”。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文化、智慧科技、休闲旅游三大板块的聚合初见端倪:其中包括影视文化、科技体验、海岛度假、海上运动四大内容交融的全域旅游综合体,也包括即将建成的海洋公园等一批影视旅游大项目,以及打造山东省最大的影视时尚消费集聚区的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化与旅游两大行政机构重组,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传统行业的界限,推动了产业的融合。而这一融合也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交融,更是跨越一二三产业界域的联动。

谁又能想到,处于青岛远郊的藏马山会成为国家知名的旅游景区,而今又成为影视外景地。藏马山影视外景地一期已经交付使用,“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影视产业互动发展格局加速形成,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建设世界级影视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对山东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产生重要影响。

青岛东方影都珊瑚贝桥。图片来源:苗宗喜/摄

“名片”落地生根,以音乐打开“双招双引”通道

青岛凤凰音乐节虽然仅举办了两届,但2019年首届青岛凤凰音乐节,其票房收入就在当年全国举办的30多个同类音乐节中排名第二,迈出时尚青岛建设的第一步,也为西海岸新区打造“音乐之岛”开辟了新局面。

去年,西海岸新区在凤凰之声大剧院周边精心打造了国内首屈可指的凤凰音乐广场,使场地扩大到了20万平方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了为期2天的2020青岛凤凰音乐节,不但提振了消费活力,拉动了经济复苏,取得艺人阵容、社会影响力全国第一、票房总收入全国第二佳绩。借助音乐节带动效应,周边5公里范围内客房入住率达100%,啤酒城周边餐饮商户两天实现营业收入过千万元。一场音乐荟萃、文化交流的国际艺术盛会,凤凰音乐节跻身全国一线行列,成为岛城首个城市音乐节IP,缔造业界“凤凰现象”。

事实上,青岛凤凰音乐节只是西海岸新区“一节、两院、三校、多产业”发展思路的一环,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快“音乐之岛”建设,“一节”“两院”不断通过节庆与演出打出知名度,“三校”“多产业”双招双引纷至。环环相扣,最终目的还是不断提升城市音乐品质和发展内涵,助推时尚经济发展。

“两院”,即凤凰之声大剧院与星光岛大剧院“两院”作为文化活动重要载体,与市场接轨,坚持良性互动,错位发展。其中,凤凰之声大剧院突出专业化音乐演绎功能,坚持品牌化、高品位发展,大力引进“名人、名团、名剧”,打造青岛演绎文化新地标。近年来,已吸引众多国际一流艺术家加盟,举办了交响音乐会、芭蕾等200多场文化活动,成为青岛地区最具热度的音乐打卡地之一。

与凤凰之声大剧院不同,星光岛大剧院依托东方影都,以“影视+音乐”为重点推动特色化提升。这是全球唯一一座同时具备杜比全景声系统和电子可变混响系统的剧院,可满足各类歌剧、交响乐团、综艺演出及音乐会等演出需求。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2019年,新区第一所音乐学校——西海岸音乐学校挂牌成立;青岛耶胡迪·梅纽因学校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奠基,填补了青岛无专业音乐院校空白;山东艺术学院电影艺术产学研基地在新区奠基,由电影学院、现代音乐学院组成,建成后将加速推动新区影视音乐全产业链发展。这些国内外知名音乐学校接连落地,汇聚产、学、研、教等音乐产业要素,使综合性现代音乐产业体系日渐成型,“音乐之岛”的国际名片愈发熠熠生辉。

在不断推进国内外知名音乐专科院校的签约落户的同时,新区还积极创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青岛西海岸园区,以时尚为主题,推进音乐与校园、旅游、5G、影视、展赛等产业跨界融合,打造“一标杆、两中心、五平台”,使之成为引领全国的音乐产业发展承载区、音乐文化消费核心区、“音乐+”产业融合示范区。

强化音乐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引进国内音乐领军企业,聚力形成上下游相互呼应、各环节要素相互支撑的新区综合性现代音乐产业体系。

凤凰之声大剧院、图片来源:孟君韬/摄

节庆的实质,一种可探索的经济模式

121.88万入园人次、4.57亿次线上曝光量、啤酒展交会达成意向成交额3.16亿元……如前文所言海外网友艳羡的目光,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国规模最大的节庆活动,青岛国际啤酒节走红。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实际行动宣示了战胜疫情、全面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中国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的“西海岸样本”传播开来。

是夜,当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化身“城市会客厅”,啤酒节已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平台。自2015年,青岛国际啤酒节搬到西海岸新区以来,其品牌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2019年,由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代表发起,四大国际啤酒节在金沙滩啤酒城实现了历史性“牵手”,打造国际交流平台,促成多方互动,实现互利共赢。

一场疫情在增设阻碍的同时,倒逼找寻新的发展模式。有学者认为,“去年,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突破了节会范畴,各种经济模式参与进来,这些都是后疫情时期,有关提振经济的有益探索。”确实,于变局中开新局,需要理智与勇气。当纠结一场节会引发问题而止步不前,倒不如探索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处处多宝。

“线上+线下”的办节模式,啤酒城专门设立了网红带货直播间,邀请了全国知名直播达人,推介西海岸名优特产和啤酒节特色商品。啤酒节官方淘宝店网红直播带货到访观众600万人次,“西游记”网红主播营销覆盖1200万人次,带货成效明显。首届无锋炫石粉丝文化节,超过70位主播、UP主、博主将直播间搬进啤酒城,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过百万,人气热度值过亿。

当西海岸新区范围内的100多家品牌餐饮酒店联手打起了“啤酒节牌”,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将啤酒城内的狂欢氛围传递到店内。你会感叹“一城带万店、一城带万户”的绝妙。

青岛西海岸新区巧用“借力”,充分利用啤酒节这一平台组织了20余场经贸会展活动。其中,2020青岛国际啤酒产品展交会,集中展示了30余家企业的啤酒全产业链产品,达成意向成交额3.16亿元。此外,新区整合多家特色景区景点和品质酒店,组合推出“金沙滩啤酒城+景区/酒店”和“景区+景区/酒店”等19套“啤酒节+”特惠联票,有力带动了全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啤酒城夜色

与城市同行,“双循环”战略强有力的催化剂

泱泱西海岸,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2020年,总投资6700亿元的1915个项目开工建设,省、市级重大项目数量全市第一。有人说西海岸占据了区域政策的利好,不仅有国家级新区身份,更有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山东省对外开放桥头堡、青岛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海洋经济的大趋势及海洋强国与“双循环”战略驱动下,发挥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贸易口岸优势和开放优势,抢抓青岛后峰会时代的历史性机遇,西海岸新区正在建设一座国际海洋名城。“会展之滨”顺势成为西海岸新区积极融入“双循环”战略的一个催化剂。

事实上,西海岸新区一直结合造船、海洋工程、家电电子、智能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策划组织海洋科技展、家电及消费电子展、海事防务展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高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展会,为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打造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高端平台。

去年,会展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或者说面对严重不利窘境,整个会展服务产业链条断裂。有数据显示,从去年初疫情防控开始至七月,西海岸新区8家规上会展企业,累计营收6979.4万元,同比降幅接近50%,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对此,西海岸新区制定出台了新区疫情期间帮扶企业发展政策,将会展奖励扶持在已有政策标准基础上上浮20%;对新纳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以及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经营模式的会展企业、会展人才培养等进行额外扶持。针对会展企业经营困难,新区加快会展奖励审核进程,比原定时间大幅提前向企业兑现扶持资金1479.26万元,及时为企业解困。

为保证疫情缓解后快速重启会展产业,西海岸新区创新会展营销推介模式,积极开展线上招展活动,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组展商联系洽谈,千方百计引进与新区重点优势产业需求相配套的会展项目,成功引进世界职业教育展览会、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等品牌项目。中国医药原料药展是去年疫情缓解以来,首个举办的全国品牌性专业大展,在全国会展界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至9月21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举办时,采取了“线下+线上”办会模式,国内嘉宾采用传统线下方式,国外嘉宾采用线上录播方式,共设置1个主论坛,国际海洋治理高端论坛、国际海藻与健康产业论坛、东亚海洋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东亚港口联盟大会等4个分论坛,引进总投资451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及12名高层次人才或团队,这在全球抗疫的情形下,实为难得。

不得不说,突破节庆概念,青岛西海岸新区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加速拉动内循环,激发了经济新活力,全方位展示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双招双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举办65项重点会展活动,搭建服务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经贸交流,助推新区高质量发展。“一节一特色,一会一品牌”,打造独有国际名片,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打造城市文化IP。我们也希望青岛西海岸新区能创造更多自信中国的爆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