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年1500亿元,解密上海5G+工业互联网计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年1500亿元,解密上海5G+工业互联网计划

工业互联网正是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第一个落点。

文|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挨踢妹

图源:Pixabay

30秒快读

1、2019年,行业人士普遍认为,5G+工业互联网的成熟落地,至少还有5年时间,因为技术和标准都不成熟。

2、2020年,疫情大变局加速了工业互联网的成熟,上海实施“工赋上海”2020—2022年三年行动计划(下简称上海新三年计划),收官之年核心产业规模将从800亿元提升到1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三年翻番。对这座百年工业城市来说,工业互联网正是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第一个落点。

01、三年,1500亿元:上海5G+工业互联网计划

上海错过了BAT,但在BAT的高光时刻,上海潜心于底层创新突破,目标规划十分明确且执行力强。

2020年,上海首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三,仅次于纽约、伦敦,基本完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上海科创中心已形成基本框架体系,AI是重点赛道,商汤、依图等公司陆续登台。岁末年初上海又提出国际数字之都的建设计划:到2025年,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这座国际金融之都的另一重身份是百年工业城市,这并不应该成为上海前进的包袱,于是国际数字之都目标提出之前,上海早已踏上了工业互联网的赛道。

2020年6月,上海全面实施“工赋上海”2020—2022年三年行动计划(下简称上海新三年计划),这比国家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早了一年。

到2022年,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将从800亿元提升到1500亿元人民币。

上海新三年计划提出,加快建设一批与AI、5G深度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3年内打造100家无人工厂;布局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年底注册量达到4亿;发展一批工业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高端装备、船舶、航天等行业机理模型创新;夯实一批枢纽型服务设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及检验检测等功能型平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山栋明在解读上海新三年计划的发展趋势与路径时表示,上海想要在全国率先探索知识化、质量型、数字孪生的工业转型之路。“数据不用、用错,都会让它成为消耗成本的负资产,机器没有自知之明,知识才是问题的核心。”山栋明认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能像以前一样先开枪后瞄准。

上海杨浦区在滨江画了一条“工业绣带”,曾几何时,远东最大的毛条生产厂、火力发电厂、煤气厂,中国最早自来水厂、外商纱厂、机器棉纺厂等都散落于此,被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

杨浦滨江 图源:IT时报

最大规模的工业遗存如何转化?

除了改造成人们打卡的网红胜地、文创园区外,杨浦滨江还要向数字化转型。1月19日,正值上海2021工业人嘉年华系列活动尾声,杨浦区政府与上海联通共同启动了“上海(杨浦)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这是辐射周边工业转型的服务平台,也是杨浦区数字化转型的一大落脚点。

02、数字化基座,5G全连接,运营商的能力与野望

在上海浦东一片5000亩工厂园区里,5G下载速率高达1.6Gbps,时延低于10毫秒,上海联通为上海某家国内大型民机制造商实现了5G全覆盖,30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在厂区铺开,人、机器设备、物料、工装、刀量具、产品全部连接并被实时监控着,最终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20%。

最近,上海联通智能制造服务团队来到距离陆地几百公里的海上,为某石油公司海上钻井平台布设5G虚拟专网。无人值守井架平台正在逐步建成,但以前中心平台与几十公里外的周边井架的联系,仅依赖低速率、低带宽的卫星通信,无法实现真正无人的智能化管控。

图源:Pixabay

2020年,该石油公司与上海联通合作进行先导性试验研究,在其中一个重要平台建设5G网络,成熟后将其推广至海上石油平台,5G的高带宽、低时延为海上钻井平台的无人值守套上了保护罩。

为了有的放矢地发展5G+工业互联网,上海联通成立了智能制造事业部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一支百人团队服务八大行动,包括网络赋能、AI赋能、全连接工厂赋能等,核心就两点:数字化基座赋能和5G全连接工厂。

近两年,工业互联网还处于缺乏标准的阶段,准确来说,这是一个服务胜于标准化的领域,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千差万别。

如今,上海联通一系列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能够拿下飞机、船只以及钢铁、制衣等大型项目的秘诀就是服务,上海联通内部将之称为“BAT原则”,即Buy After Try,简单来说,企业可以免费咨询甚至免费试用场景,看到服务的价值再买单。

企业因此降低了决策门槛,大多数企业想要转型做工业互联网但不知怎么做,很难先瞄准再开枪。对于上海联通等运营商来说,拥有强大的的5G网络资源但该如何赋能企业转型?很难脱离场景谈服务。

咨询和试用,让双方磨出了针对痛点的解决方案。安全,对于煤炭开采、原油生产和化工企业来说是头等大事,只有先跨出数据采集的第一步,再谈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招工难、培养难、留不住是传统制造行业的“三难”,远程控制能够用机器代替人,也改善了生产工作环境。

图源:Pixabay

当然,AI机器视觉和AR、VR巡检代表未来趋势,也有直击的痛点,但是上海联通等网络服务商也坦言,标准化和数据样本还远远不足。

上海联通寻找合作伙伴的思路是明确的,为了实现3年1500亿元的产值,上海将国资国企作为工业互联网创新的主战场,还明确60%以上的国企要先行尝试向工业互联网转型。

初期,上海联通的聚焦点是大飞机、大船、钢铁等国之重器和能源行业,打造一批标杆场景和示范应用,先试后用。如今,上海联通想要建立一个更广的合作生态。

1月19日,上海联通与十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发起5G+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生态联合倡议。同时,上海联通与一批上海行业龙头企业签约。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联通还与产学研联合体签署战略合作,包括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研机构。

03、双千兆,一张网,上海迈入5G时代

是什么赋予上海这座城市更多的可能性?上海不相信BAT的故事,但它相信网络速度是一切的根基。

从千兆第一城到双千兆第一城,上海只花了一年。

如今,上海5G建设站上了全国高峰,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发展处处长黄先斌在会上明确提到,上海5G基站数量和密度在全国排首位。

上海不断自我加压,5G建设“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截至2020年7月底,上海市已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超2.5万个,5G室内小站超3.1万个,实现了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室外的5G网络连续覆盖。

图源:IT时报

上海联通能够拿到一批标杆项目,不仅仰赖于“BAT化”服务、智能制造百人团队,更仰赖于一张网。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合作一年,累计开通35万个5G站点,建成全球最大的共建共享5G网络,仅建网投资就节省600多亿元。

双方还完成了一个曾经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在共享网络下NSA向SA演进,如何保障两家运营商共计5亿的4G用户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平滑过渡,没有前车之鉴。最后双方选择基站共享的方式,即共享一个物理基站,共同接入各自的核心网。

毋庸置疑,只有在SA网络下,5G才能在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创造出更多想象空间。

在上海,一辆辆无人驾驶重载框架车在中国电信5G网络下有序地忙碌着,往返于宝钢股份上海宝山基地和毗邻长江的码头之间,将成品卷材运送到码头上。在广州白云机场落地,看不到家电、服装的广告,倒是一幅中国移动5G+工业互联网的广告映入眼帘。

不只在上海,工业互联网是中国这一制造大国转型的先机,“中国制造2025”在2020年末收获了全球最大5G网络的保驾护航。对所有通信运营商来说,工业互联网都是激发5G真正效用的最佳试验场。排版/冯诚杰

图片/IT时报 Pixabay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年1500亿元,解密上海5G+工业互联网计划

工业互联网正是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第一个落点。

文|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挨踢妹

图源:Pixabay

30秒快读

1、2019年,行业人士普遍认为,5G+工业互联网的成熟落地,至少还有5年时间,因为技术和标准都不成熟。

2、2020年,疫情大变局加速了工业互联网的成熟,上海实施“工赋上海”2020—2022年三年行动计划(下简称上海新三年计划),收官之年核心产业规模将从800亿元提升到1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三年翻番。对这座百年工业城市来说,工业互联网正是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第一个落点。

01、三年,1500亿元:上海5G+工业互联网计划

上海错过了BAT,但在BAT的高光时刻,上海潜心于底层创新突破,目标规划十分明确且执行力强。

2020年,上海首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三,仅次于纽约、伦敦,基本完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上海科创中心已形成基本框架体系,AI是重点赛道,商汤、依图等公司陆续登台。岁末年初上海又提出国际数字之都的建设计划:到2025年,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这座国际金融之都的另一重身份是百年工业城市,这并不应该成为上海前进的包袱,于是国际数字之都目标提出之前,上海早已踏上了工业互联网的赛道。

2020年6月,上海全面实施“工赋上海”2020—2022年三年行动计划(下简称上海新三年计划),这比国家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早了一年。

到2022年,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将从800亿元提升到1500亿元人民币。

上海新三年计划提出,加快建设一批与AI、5G深度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3年内打造100家无人工厂;布局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年底注册量达到4亿;发展一批工业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高端装备、船舶、航天等行业机理模型创新;夯实一批枢纽型服务设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及检验检测等功能型平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山栋明在解读上海新三年计划的发展趋势与路径时表示,上海想要在全国率先探索知识化、质量型、数字孪生的工业转型之路。“数据不用、用错,都会让它成为消耗成本的负资产,机器没有自知之明,知识才是问题的核心。”山栋明认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能像以前一样先开枪后瞄准。

上海杨浦区在滨江画了一条“工业绣带”,曾几何时,远东最大的毛条生产厂、火力发电厂、煤气厂,中国最早自来水厂、外商纱厂、机器棉纺厂等都散落于此,被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

杨浦滨江 图源:IT时报

最大规模的工业遗存如何转化?

除了改造成人们打卡的网红胜地、文创园区外,杨浦滨江还要向数字化转型。1月19日,正值上海2021工业人嘉年华系列活动尾声,杨浦区政府与上海联通共同启动了“上海(杨浦)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这是辐射周边工业转型的服务平台,也是杨浦区数字化转型的一大落脚点。

02、数字化基座,5G全连接,运营商的能力与野望

在上海浦东一片5000亩工厂园区里,5G下载速率高达1.6Gbps,时延低于10毫秒,上海联通为上海某家国内大型民机制造商实现了5G全覆盖,30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在厂区铺开,人、机器设备、物料、工装、刀量具、产品全部连接并被实时监控着,最终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20%。

最近,上海联通智能制造服务团队来到距离陆地几百公里的海上,为某石油公司海上钻井平台布设5G虚拟专网。无人值守井架平台正在逐步建成,但以前中心平台与几十公里外的周边井架的联系,仅依赖低速率、低带宽的卫星通信,无法实现真正无人的智能化管控。

图源:Pixabay

2020年,该石油公司与上海联通合作进行先导性试验研究,在其中一个重要平台建设5G网络,成熟后将其推广至海上石油平台,5G的高带宽、低时延为海上钻井平台的无人值守套上了保护罩。

为了有的放矢地发展5G+工业互联网,上海联通成立了智能制造事业部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一支百人团队服务八大行动,包括网络赋能、AI赋能、全连接工厂赋能等,核心就两点:数字化基座赋能和5G全连接工厂。

近两年,工业互联网还处于缺乏标准的阶段,准确来说,这是一个服务胜于标准化的领域,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千差万别。

如今,上海联通一系列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能够拿下飞机、船只以及钢铁、制衣等大型项目的秘诀就是服务,上海联通内部将之称为“BAT原则”,即Buy After Try,简单来说,企业可以免费咨询甚至免费试用场景,看到服务的价值再买单。

企业因此降低了决策门槛,大多数企业想要转型做工业互联网但不知怎么做,很难先瞄准再开枪。对于上海联通等运营商来说,拥有强大的的5G网络资源但该如何赋能企业转型?很难脱离场景谈服务。

咨询和试用,让双方磨出了针对痛点的解决方案。安全,对于煤炭开采、原油生产和化工企业来说是头等大事,只有先跨出数据采集的第一步,再谈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招工难、培养难、留不住是传统制造行业的“三难”,远程控制能够用机器代替人,也改善了生产工作环境。

图源:Pixabay

当然,AI机器视觉和AR、VR巡检代表未来趋势,也有直击的痛点,但是上海联通等网络服务商也坦言,标准化和数据样本还远远不足。

上海联通寻找合作伙伴的思路是明确的,为了实现3年1500亿元的产值,上海将国资国企作为工业互联网创新的主战场,还明确60%以上的国企要先行尝试向工业互联网转型。

初期,上海联通的聚焦点是大飞机、大船、钢铁等国之重器和能源行业,打造一批标杆场景和示范应用,先试后用。如今,上海联通想要建立一个更广的合作生态。

1月19日,上海联通与十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发起5G+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生态联合倡议。同时,上海联通与一批上海行业龙头企业签约。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联通还与产学研联合体签署战略合作,包括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研机构。

03、双千兆,一张网,上海迈入5G时代

是什么赋予上海这座城市更多的可能性?上海不相信BAT的故事,但它相信网络速度是一切的根基。

从千兆第一城到双千兆第一城,上海只花了一年。

如今,上海5G建设站上了全国高峰,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发展处处长黄先斌在会上明确提到,上海5G基站数量和密度在全国排首位。

上海不断自我加压,5G建设“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截至2020年7月底,上海市已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超2.5万个,5G室内小站超3.1万个,实现了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室外的5G网络连续覆盖。

图源:IT时报

上海联通能够拿到一批标杆项目,不仅仰赖于“BAT化”服务、智能制造百人团队,更仰赖于一张网。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合作一年,累计开通35万个5G站点,建成全球最大的共建共享5G网络,仅建网投资就节省600多亿元。

双方还完成了一个曾经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在共享网络下NSA向SA演进,如何保障两家运营商共计5亿的4G用户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平滑过渡,没有前车之鉴。最后双方选择基站共享的方式,即共享一个物理基站,共同接入各自的核心网。

毋庸置疑,只有在SA网络下,5G才能在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创造出更多想象空间。

在上海,一辆辆无人驾驶重载框架车在中国电信5G网络下有序地忙碌着,往返于宝钢股份上海宝山基地和毗邻长江的码头之间,将成品卷材运送到码头上。在广州白云机场落地,看不到家电、服装的广告,倒是一幅中国移动5G+工业互联网的广告映入眼帘。

不只在上海,工业互联网是中国这一制造大国转型的先机,“中国制造2025”在2020年末收获了全球最大5G网络的保驾护航。对所有通信运营商来说,工业互联网都是激发5G真正效用的最佳试验场。排版/冯诚杰

图片/IT时报 Pixabay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