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M2、贷款、社融增速全线放缓,货币宽松退出方向明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M2、贷款、社融增速全线放缓,货币宽松退出方向明确

央行发布的3月金融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3%,较上月放缓1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宏观组报道

一边是经济学家在热烈讨论美联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另一边中国央行已经走在退出宽松的道路上。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M2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创去年3月以来最低;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3%,较上月放缓1个百分点。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1.8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1.63万亿元。

“相对于去年,货币宽松总体是退出的,信用投放回归正常状况。但与往年相比,信用变化是平稳的,因此政策退出也是平稳的退出。”国盛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界面新闻表示。

他指出,去年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是非常规状态,特别是去年3月是疫情之后货币政策发力时期,因而形成高基数,导致今年3月份社融出现明显收缩。但如果与2019年同期相比,依然会看到信贷、社融继续保持同比多增状态。

从部门结构看,社融大幅放缓主要在于政府部门,居民和企业融资仍较强。

政府端,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6584亿元,同比少9197亿元。这符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降低政府杠杆率的要求。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报告,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了23.3个百分点至270.1%,增幅为2010年以来最大。其中,政府部门杠杆率增幅达7.1个百分点,高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5.5个百分点的增幅,也高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5.8个百分点的增幅,达到有杠杆率数据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居民端,一季度贷款增加2.5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98万亿元,同比多增7200亿元,较2019年同期多增6000亿元。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年初楼市出现一波较热行情,房贷需求强劲。

企业端,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35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47万亿元,同比多增1.43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多增1.9万亿元。这可能和制造业投资增加有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7.3%。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对界面新闻表示,尽管3月份的金融扩张有所收缩,但一季度总体金融数据依然处于超市场预期的扩张状态,这背后是中国及全球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增加。

陶金表示,在经济复苏持续、工业部门局部出现过热隐患、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在边际上进一步回归中性的必要性变大。

中泰证券分析师杨畅也认为,如果实体经济进一步修复,那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之前的国务院常务会对于货币政策这块定调也是比较清晰的,就是社融的规模要跟实体经济相匹配。”

中外经济学家普遍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8%以上。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2021年经济将增长8.4%,世界银行的预测为8.1%。

据中金公司透露,4月9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测称,今年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19%,全年GDP同比增速或达9%左右。

彭文生今年2月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表文章指出,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是先紧后松,背后的逻辑是债务问题。“长远来看,在去杠杆的大趋势下,货币和信用的‘跷跷板’关系是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思考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维度。”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今年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此前多次强调,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

不过,今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新闻通稿中删除了“急转弯”的表述,引发了市场对政策方向是否发生变化的猜测。

对此,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周一在发布会上表示,央行要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M2、贷款、社融增速全线放缓,货币宽松退出方向明确

央行发布的3月金融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3%,较上月放缓1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宏观组报道

一边是经济学家在热烈讨论美联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另一边中国央行已经走在退出宽松的道路上。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M2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创去年3月以来最低;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3%,较上月放缓1个百分点。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1.8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1.63万亿元。

“相对于去年,货币宽松总体是退出的,信用投放回归正常状况。但与往年相比,信用变化是平稳的,因此政策退出也是平稳的退出。”国盛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界面新闻表示。

他指出,去年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是非常规状态,特别是去年3月是疫情之后货币政策发力时期,因而形成高基数,导致今年3月份社融出现明显收缩。但如果与2019年同期相比,依然会看到信贷、社融继续保持同比多增状态。

从部门结构看,社融大幅放缓主要在于政府部门,居民和企业融资仍较强。

政府端,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6584亿元,同比少9197亿元。这符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降低政府杠杆率的要求。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报告,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了23.3个百分点至270.1%,增幅为2010年以来最大。其中,政府部门杠杆率增幅达7.1个百分点,高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5.5个百分点的增幅,也高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5.8个百分点的增幅,达到有杠杆率数据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居民端,一季度贷款增加2.5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98万亿元,同比多增7200亿元,较2019年同期多增6000亿元。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年初楼市出现一波较热行情,房贷需求强劲。

企业端,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35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47万亿元,同比多增1.43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多增1.9万亿元。这可能和制造业投资增加有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7.3%。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对界面新闻表示,尽管3月份的金融扩张有所收缩,但一季度总体金融数据依然处于超市场预期的扩张状态,这背后是中国及全球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增加。

陶金表示,在经济复苏持续、工业部门局部出现过热隐患、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在边际上进一步回归中性的必要性变大。

中泰证券分析师杨畅也认为,如果实体经济进一步修复,那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之前的国务院常务会对于货币政策这块定调也是比较清晰的,就是社融的规模要跟实体经济相匹配。”

中外经济学家普遍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8%以上。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2021年经济将增长8.4%,世界银行的预测为8.1%。

据中金公司透露,4月9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测称,今年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19%,全年GDP同比增速或达9%左右。

彭文生今年2月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表文章指出,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是先紧后松,背后的逻辑是债务问题。“长远来看,在去杠杆的大趋势下,货币和信用的‘跷跷板’关系是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思考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维度。”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今年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此前多次强调,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

不过,今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新闻通稿中删除了“急转弯”的表述,引发了市场对政策方向是否发生变化的猜测。

对此,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周一在发布会上表示,央行要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