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消费复苏带动4月CPI继续上行,大宗商品涨价致PPI创三年半新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消费复苏带动4月CPI继续上行,大宗商品涨价致PPI创三年半新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较3月回升0.5个百分点,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涨幅较3月加快2.4个百分点,创2017年11月来新高。

2021年4月4日,湖北武汉,正值清明假期,长江轮渡上,乘客挤满了轮渡二层的观景台。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二发布数据称,4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较3月回升0.5个百分点,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涨幅较3月加快2.4个百分点,创2017年11月来新高。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1.0%,PPI同比上涨6.5%。

对于CPI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回升,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界面新闻表示,翘尾因素是主要原因。此外,尽管近期食品价格走弱,但服务类价格在服务消费需求改善和清明假期因素影响下逐步回暖,对CPI产生一定抬升作用。

国家统计局在新闻稿中指出,同比来看,4月食品价格下降0.7%,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1.4%,降幅比上月扩大3.0个百分点。受疫情防控较好以及清明假期因素影响,非食品价格中的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9%和1.3%,其中,飞机票、汽油价格分别上涨26.9%、20.1%。

此外,统计局指出,在4月份CPI0.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而上月为-0.6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预计二季度CPI将继续走高,均值超过1%。他指出,除了翘尾因素和服务类价格上涨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给国内部分消费品带来涨价效应。不过由于我国产业链完整、供给充足以及需求端仍处于恢复过程,上游价格上涨对下游的传导较为有限。

相比之下,“二季度PPI连六破七的概率较高。”伍超明说,一方面,翘尾因素在5、6月处于全年高位,另一方面,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和疫苗接种提速叠加影响下,二季度国内外需求有望共振,PPI新涨价因素可能增多。

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也对界面新闻表示,未来两个月,基数效应叠加大宗商品价格环比快速增长,PPI同比会继续快速攀升,预计今年PPI同比涨幅最高可在7%以上。

他表示,因为价格上涨原因以输入性和上游限产为主,并非内需驱动,同时终端消费价格并不强,因而货币政策暂时不会进行应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消费复苏带动4月CPI继续上行,大宗商品涨价致PPI创三年半新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较3月回升0.5个百分点,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涨幅较3月加快2.4个百分点,创2017年11月来新高。

2021年4月4日,湖北武汉,正值清明假期,长江轮渡上,乘客挤满了轮渡二层的观景台。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二发布数据称,4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较3月回升0.5个百分点,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涨幅较3月加快2.4个百分点,创2017年11月来新高。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1.0%,PPI同比上涨6.5%。

对于CPI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回升,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界面新闻表示,翘尾因素是主要原因。此外,尽管近期食品价格走弱,但服务类价格在服务消费需求改善和清明假期因素影响下逐步回暖,对CPI产生一定抬升作用。

国家统计局在新闻稿中指出,同比来看,4月食品价格下降0.7%,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1.4%,降幅比上月扩大3.0个百分点。受疫情防控较好以及清明假期因素影响,非食品价格中的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9%和1.3%,其中,飞机票、汽油价格分别上涨26.9%、20.1%。

此外,统计局指出,在4月份CPI0.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而上月为-0.6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预计二季度CPI将继续走高,均值超过1%。他指出,除了翘尾因素和服务类价格上涨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给国内部分消费品带来涨价效应。不过由于我国产业链完整、供给充足以及需求端仍处于恢复过程,上游价格上涨对下游的传导较为有限。

相比之下,“二季度PPI连六破七的概率较高。”伍超明说,一方面,翘尾因素在5、6月处于全年高位,另一方面,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和疫苗接种提速叠加影响下,二季度国内外需求有望共振,PPI新涨价因素可能增多。

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也对界面新闻表示,未来两个月,基数效应叠加大宗商品价格环比快速增长,PPI同比会继续快速攀升,预计今年PPI同比涨幅最高可在7%以上。

他表示,因为价格上涨原因以输入性和上游限产为主,并非内需驱动,同时终端消费价格并不强,因而货币政策暂时不会进行应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