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聚“才”引智,以盛会召开见证新材料发展的“威海力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聚“才”引智,以盛会召开见证新材料发展的“威海力量”

7月27日,新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暨2021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正式启幕,聚焦新材料产业,威海邀请大众共同见证城市发展的“新”力量。

走过6年,如今的“英创会”已经成为威海的招引人才做客的高端名片:参会专家累计2000余位,达成合作400余项,作为汇聚高端智力资源的国际性人才交流盛会,这里作为海内外人才走进威海、扎根威海的桥梁纽带,为威海深化高质量双招双引、推动高端智力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专业化且具有凝聚力的平台。

新材料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产业,也是威海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拳头产业。7月27日,以“新材料、新动能、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暨2021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正式启幕,聚焦新材料产业,威海邀请大众共同见证城市发展的“新”力量。

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共商威海新材料发展

去年10月,威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明确重点打造的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和海洋食品等10条优质产业链之外,威海为这十条优质产业链的发展定下了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培育打造过千亿元产业链1个、过500亿元产业链1个、过300亿元产业链4个、过100亿元产业链2个、过50亿元产业链2个。

人才是产业的支撑。近年来,威海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强引擎,与广大人才一同共享机遇、共赢未来,形成了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而盛会的召开,则更好地为威海在短时间内高效集中了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仁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任露泉等10位院士、28家高校院所代表和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约110余人参会,通过促进专家人才与企业项目积极对接、深度合作,推动威海新材料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新生,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柏青分别致辞。市领导张海波、刘升勤、杨丽出席大会开幕式,张海波致欢迎辞。

作为科研机构代表,张清杰在致辞中感谢威海致力于产学研合作作出的不懈努力。他表示,一直以来,武汉理工大学与威海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去年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落地荣成,双方在船舶设计与修造、海洋工程装备、智慧港口等领域展开了密切合作,开启了校地共建、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下一步,武汉理工大学将充分发挥威海研究院的作用,在新材料、生物应用材料、海洋新材料等领域与威海企业展开交流,深化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威海新材料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陈克龙在致辞中说,威海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早、特色明显。工信部将积极支持威海立足优势和产业特色,打造新材料集聚集群发展高地,在政策引导、项目安排、平台建设等方面与山东、威海积极对接。建议威海在统筹长远谋划、培育产业生态、延长产业链、强化创新能力、促进开放合作上下功夫,早日建成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制造强国建设高地、人民美好生活高地。

王新生在致辞中说,在当前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之下,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山东新材料产业的突破发展,迫切需要发挥院士和专家学者的创新引领作用,迫切需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迫切需要发挥大院大所、咨询管理机构等平台的资源集聚优势。相信,本次大会将搭建起高能级的交流合作平台,链接集聚更多创新要素,助推山东新材料发展再上新台阶。

企业代表熊柏青介绍了有研集团落户山东和威海后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情况,他表示,投资山东、投资威海,是有研集团做强做优做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布局,也是受威海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决心鼓舞作出的选择。有研集团愿与院士专家和企业家们一起,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升有色金属材料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海波在致辞中分享了碳纤维材料、膜材料和医用新材料三个产业在威海生根发展的故事。他说,威海将“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立足“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打造“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共圆“千里海岸线、一个创业梦”。

经过多年发展,威海涌现出一批新材料行业翘楚,打造了一批专业园区,构建起了“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了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当下的威海,聚才的磁场持续增强,助才的力度持续加强,爱才的名片持续擦亮。  

张海波亦在现场向企业家、人才递出了邀请函:“真诚希望大家走进威海、了解威海,与威海结缘、增缘,为精致城市建设出谋划策,为威海的产业升级、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威海将一如既往地搞好服务,让大家在威海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尽情释放创业激情,开创一番新的事业。”

6个项目协议现场签约、3家创新平台揭牌,集聚新材料领域创新要素

千里海岸线一直是威海的靓丽名片。如今,这千里海岸线不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条创新链、能圆一个创业梦。

走进这里,不仅能领略山海相间的旖旎自然风情,更能纵览威海重点发展区域、高端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感受“一条创新链”上涌动的澎湃活力,让人生出共圆“一个创业梦”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威海依托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做足产业链“双招双引”文章,建园区、创平台,全力打造产业发展的“强磁场”。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威海着力打造的七大产业集群之一,今年上半年,集群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8%,利润同比增长49.3%。光威复材、有研稀土分别成为全省碳纤维产业链、稀土产业链“链主”。

数据成为威海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的最好证明。

而科研创新一直以来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力量。据统计,2020年,威海128家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3.03亿元,实现利润37.96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2.4亿元,同比增长39.8%;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38.7%。

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8个省级创新平台,4个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家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这让威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镁合金材料及深加工、WT系列环保增塑剂、单纤单膜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使得原丝制备及碳化、大尺寸均匀细晶钨棒材、氮化硅电路基板等关键材料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威海在健全完善“1+4+N”创新平台体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需求,精准出台《威海市关于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对国外封锁及“卡脖子”技术难题领域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成为新材料领域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威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力表示:“‘揭榜挂帅’是一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模式。威海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重点人才工程——‘揭榜挂帅’机制,就是为了引导企业聚焦长远发展的卡脖子关键项目难题,从需求端入手,引导企业拿出真金白银,面向全球招才纳士,从而化解科技转化的壁垒,助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威海集中进行产业推介,发布了首批18项新材料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项目,需求总榜额高达6660万元,诚邀海内外广大优秀人才前来揭榜,与威海企业共同攻关核心技术、解决科技创新难题。威海市政府及有关单位、企业与各高校院所、人才团队达成的6个项目协议现场签约。威海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有研稀土(荣成)磁性材料研究院、先进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共同体三家创新平台揭牌。

活动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作了题为《“双碳”背景下材料产业的发展路径》的主旨演讲。大会还分别举行了先进金属材料及应用论坛、先进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共同体建设研讨会和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论坛,院士专家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献智献策、共谋发展。

据了解,7月28至29日,威海还将举办“英创会”分论坛-2021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暨第十五届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讨会,推动更多领域创新要素向威海集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聚“才”引智,以盛会召开见证新材料发展的“威海力量”

7月27日,新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暨2021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正式启幕,聚焦新材料产业,威海邀请大众共同见证城市发展的“新”力量。

走过6年,如今的“英创会”已经成为威海的招引人才做客的高端名片:参会专家累计2000余位,达成合作400余项,作为汇聚高端智力资源的国际性人才交流盛会,这里作为海内外人才走进威海、扎根威海的桥梁纽带,为威海深化高质量双招双引、推动高端智力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专业化且具有凝聚力的平台。

新材料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产业,也是威海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拳头产业。7月27日,以“新材料、新动能、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暨2021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正式启幕,聚焦新材料产业,威海邀请大众共同见证城市发展的“新”力量。

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共商威海新材料发展

去年10月,威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明确重点打造的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和海洋食品等10条优质产业链之外,威海为这十条优质产业链的发展定下了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培育打造过千亿元产业链1个、过500亿元产业链1个、过300亿元产业链4个、过100亿元产业链2个、过50亿元产业链2个。

人才是产业的支撑。近年来,威海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强引擎,与广大人才一同共享机遇、共赢未来,形成了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而盛会的召开,则更好地为威海在短时间内高效集中了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仁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任露泉等10位院士、28家高校院所代表和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约110余人参会,通过促进专家人才与企业项目积极对接、深度合作,推动威海新材料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新生,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柏青分别致辞。市领导张海波、刘升勤、杨丽出席大会开幕式,张海波致欢迎辞。

作为科研机构代表,张清杰在致辞中感谢威海致力于产学研合作作出的不懈努力。他表示,一直以来,武汉理工大学与威海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去年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落地荣成,双方在船舶设计与修造、海洋工程装备、智慧港口等领域展开了密切合作,开启了校地共建、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下一步,武汉理工大学将充分发挥威海研究院的作用,在新材料、生物应用材料、海洋新材料等领域与威海企业展开交流,深化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威海新材料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陈克龙在致辞中说,威海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早、特色明显。工信部将积极支持威海立足优势和产业特色,打造新材料集聚集群发展高地,在政策引导、项目安排、平台建设等方面与山东、威海积极对接。建议威海在统筹长远谋划、培育产业生态、延长产业链、强化创新能力、促进开放合作上下功夫,早日建成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制造强国建设高地、人民美好生活高地。

王新生在致辞中说,在当前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之下,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山东新材料产业的突破发展,迫切需要发挥院士和专家学者的创新引领作用,迫切需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迫切需要发挥大院大所、咨询管理机构等平台的资源集聚优势。相信,本次大会将搭建起高能级的交流合作平台,链接集聚更多创新要素,助推山东新材料发展再上新台阶。

企业代表熊柏青介绍了有研集团落户山东和威海后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情况,他表示,投资山东、投资威海,是有研集团做强做优做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布局,也是受威海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决心鼓舞作出的选择。有研集团愿与院士专家和企业家们一起,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升有色金属材料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海波在致辞中分享了碳纤维材料、膜材料和医用新材料三个产业在威海生根发展的故事。他说,威海将“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立足“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打造“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共圆“千里海岸线、一个创业梦”。

经过多年发展,威海涌现出一批新材料行业翘楚,打造了一批专业园区,构建起了“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了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当下的威海,聚才的磁场持续增强,助才的力度持续加强,爱才的名片持续擦亮。  

张海波亦在现场向企业家、人才递出了邀请函:“真诚希望大家走进威海、了解威海,与威海结缘、增缘,为精致城市建设出谋划策,为威海的产业升级、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威海将一如既往地搞好服务,让大家在威海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尽情释放创业激情,开创一番新的事业。”

6个项目协议现场签约、3家创新平台揭牌,集聚新材料领域创新要素

千里海岸线一直是威海的靓丽名片。如今,这千里海岸线不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条创新链、能圆一个创业梦。

走进这里,不仅能领略山海相间的旖旎自然风情,更能纵览威海重点发展区域、高端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感受“一条创新链”上涌动的澎湃活力,让人生出共圆“一个创业梦”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威海依托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做足产业链“双招双引”文章,建园区、创平台,全力打造产业发展的“强磁场”。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威海着力打造的七大产业集群之一,今年上半年,集群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8%,利润同比增长49.3%。光威复材、有研稀土分别成为全省碳纤维产业链、稀土产业链“链主”。

数据成为威海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的最好证明。

而科研创新一直以来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力量。据统计,2020年,威海128家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3.03亿元,实现利润37.96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2.4亿元,同比增长39.8%;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38.7%。

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8个省级创新平台,4个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家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这让威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镁合金材料及深加工、WT系列环保增塑剂、单纤单膜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使得原丝制备及碳化、大尺寸均匀细晶钨棒材、氮化硅电路基板等关键材料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威海在健全完善“1+4+N”创新平台体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需求,精准出台《威海市关于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对国外封锁及“卡脖子”技术难题领域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成为新材料领域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威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力表示:“‘揭榜挂帅’是一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模式。威海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重点人才工程——‘揭榜挂帅’机制,就是为了引导企业聚焦长远发展的卡脖子关键项目难题,从需求端入手,引导企业拿出真金白银,面向全球招才纳士,从而化解科技转化的壁垒,助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威海集中进行产业推介,发布了首批18项新材料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项目,需求总榜额高达6660万元,诚邀海内外广大优秀人才前来揭榜,与威海企业共同攻关核心技术、解决科技创新难题。威海市政府及有关单位、企业与各高校院所、人才团队达成的6个项目协议现场签约。威海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有研稀土(荣成)磁性材料研究院、先进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共同体三家创新平台揭牌。

活动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作了题为《“双碳”背景下材料产业的发展路径》的主旨演讲。大会还分别举行了先进金属材料及应用论坛、先进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共同体建设研讨会和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论坛,院士专家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献智献策、共谋发展。

据了解,7月28至29日,威海还将举办“英创会”分论坛-2021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暨第十五届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讨会,推动更多领域创新要素向威海集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