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产手机造芯,还有场硬仗要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产手机造芯,还有场硬仗要打

未来由国产手机厂商制造的“中国芯”,能否在全球芯片中占得一席之地,也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文|金融外参

随着“缺芯”风潮席卷全球,芯片一时之间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各厂商纷纷深陷“缺芯”困局之时,一些极度依赖芯片的厂商开始争先恐后地加入“造芯”大军。数据显示,2020年1月--10月,全国新增芯片企业超过5.8万家,“造芯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造芯队伍日渐庞大,而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手机厂商的身影。继华为、小米加快芯片自研步伐后,OPPO和VIVO也先后迈入了制造“中国芯”的行列。

手机厂商备受芯片掣肘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国产手机已经逐渐成长为全球手机行业的主力军,不仅出货量屡创新高,其地位更是一路攀升,已经逐渐威胁到了苹果和三星的地位。然而,风光背后却仍然难逃芯片的掣肘。

一方面,手机厂商的发展依赖于芯片。可以说,手机的大部分特性都是来自于芯片,而芯片作为手机的“大脑”,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芯片的性能往往决定着手机的性能,也可以说芯片的研发速度决定着手机的迭代速度。毫无疑问,谁能在芯片研发上有所成就,自然也就掌握了手机的制胜密码,芯片在手机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中国手机厂商的发展同样也受制于芯片。国内手机厂商大多使用的是国外芯片制造商生产的芯片,在量产的时间、价格、供应等方面就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牵制。因此,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芯片断供的情况下,国产手机的出货量就很难得到保证。而由于国内手机厂商过度依赖“外国芯”,只能被国外技术“卡脖子”进而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总而言之,芯片升级,会使手机的性能得到有效提升;而芯片短缺,却会使手机的出货量受到一定限制,芯片对手机厂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无论是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亦或是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各大手机厂商推出自研芯片已经是势在必行。

入场造芯为哪般?

国产手机虽然在全球手机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与有着自研芯片部门的苹果、三星无法相提并论。比如,自研芯片的加持让苹果和三星一直位居榜首,而国产手机为了在全球市场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选择造芯也是情理之中。

首先,国产手机厂商之所以纷纷造芯,主要还是为了做出差异化产品,更好地向高端市场进军。手机性能与芯片密切相关,在多家手机厂商芯片逐渐趋同的情况下,自研芯片也就成了其摆脱产品同质化的关键。

其次,国产手机厂商入场造芯,也与其不愿在芯片上受制于人不无关系。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拥有足够的底气与话语权。所以为了摆脱对“外国芯”的过度依赖,改变受制于人的现状,造芯就成了国产手机厂商的必经之路。

最后,国产手机厂商涉足芯片领域,也是因为自研手机芯片能为其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如今,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各手机厂商都发布了5G机型,但多款芯片却并不具备5G性能。

而选择造芯的手机厂商一旦成功,就会使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若不加码造芯,不仅会失去产品的竞争优势,就连原本作为“现金牛”的手机业务也有可能难以保住。

从整个手机行业来看,自研芯片所带来的好处远不止如此。当国产手机真正掌握了造芯技术,不仅可以将芯片作为第二增长曲线为其带来更多利润,而且可以凭借自研芯片的核心技术巩固产业护城河。由此可见,国产手机制造“中国芯”已经是迫在眉睫,然而,高端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造芯之路道阻且长

自研芯片技术始终是各手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想要真正要做到工艺成熟甚至以此来盈利,可谓是难上加难。显然,造芯自始至终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来,造芯研发难度很大,想要短时间内打破技术壁垒存在一定困难。众所周知,造芯需要大量研发人才、巨额金钱支持和较长时间投入,但这些条件即便都得到了满足,还是要面临科研难度高、回报周期长、市场机会小、结果充满不确定性等难题。

而造芯除了技术研发难度大外,全产业链的布局更是难上加难。造芯是向上游延伸,要依托很多供应链企业和相关专利技术,而想要有所建树,上下游协同发展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即便是名声在外的高通、联发科也走了不少弯路,更何况技术经验尚浅的国产手机厂商。

二来,国产手机厂商造芯仍然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如今国内一线手机品牌悉数入场造芯,但短期内很难形成自己的优势,而没有较大差异也就拉不开太大距离,所以还是要面临激烈竞争。另外,虽然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造芯是为了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但一旦造芯技术成熟,难保这些企业不会产生向手机领域拓展的想法,所以国产手机厂商还需防止“被偷袭”。

对国内手机厂商而言,自研芯片也只是其“造芯”布局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芯片研发本身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要想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国产手机厂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未来由国产手机厂商制造的“中国芯”,能否在全球芯片中占得一席之地,也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产手机造芯,还有场硬仗要打

未来由国产手机厂商制造的“中国芯”,能否在全球芯片中占得一席之地,也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文|金融外参

随着“缺芯”风潮席卷全球,芯片一时之间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各厂商纷纷深陷“缺芯”困局之时,一些极度依赖芯片的厂商开始争先恐后地加入“造芯”大军。数据显示,2020年1月--10月,全国新增芯片企业超过5.8万家,“造芯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造芯队伍日渐庞大,而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手机厂商的身影。继华为、小米加快芯片自研步伐后,OPPO和VIVO也先后迈入了制造“中国芯”的行列。

手机厂商备受芯片掣肘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国产手机已经逐渐成长为全球手机行业的主力军,不仅出货量屡创新高,其地位更是一路攀升,已经逐渐威胁到了苹果和三星的地位。然而,风光背后却仍然难逃芯片的掣肘。

一方面,手机厂商的发展依赖于芯片。可以说,手机的大部分特性都是来自于芯片,而芯片作为手机的“大脑”,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芯片的性能往往决定着手机的性能,也可以说芯片的研发速度决定着手机的迭代速度。毫无疑问,谁能在芯片研发上有所成就,自然也就掌握了手机的制胜密码,芯片在手机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中国手机厂商的发展同样也受制于芯片。国内手机厂商大多使用的是国外芯片制造商生产的芯片,在量产的时间、价格、供应等方面就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牵制。因此,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芯片断供的情况下,国产手机的出货量就很难得到保证。而由于国内手机厂商过度依赖“外国芯”,只能被国外技术“卡脖子”进而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总而言之,芯片升级,会使手机的性能得到有效提升;而芯片短缺,却会使手机的出货量受到一定限制,芯片对手机厂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无论是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亦或是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各大手机厂商推出自研芯片已经是势在必行。

入场造芯为哪般?

国产手机虽然在全球手机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与有着自研芯片部门的苹果、三星无法相提并论。比如,自研芯片的加持让苹果和三星一直位居榜首,而国产手机为了在全球市场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选择造芯也是情理之中。

首先,国产手机厂商之所以纷纷造芯,主要还是为了做出差异化产品,更好地向高端市场进军。手机性能与芯片密切相关,在多家手机厂商芯片逐渐趋同的情况下,自研芯片也就成了其摆脱产品同质化的关键。

其次,国产手机厂商入场造芯,也与其不愿在芯片上受制于人不无关系。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拥有足够的底气与话语权。所以为了摆脱对“外国芯”的过度依赖,改变受制于人的现状,造芯就成了国产手机厂商的必经之路。

最后,国产手机厂商涉足芯片领域,也是因为自研手机芯片能为其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如今,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各手机厂商都发布了5G机型,但多款芯片却并不具备5G性能。

而选择造芯的手机厂商一旦成功,就会使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若不加码造芯,不仅会失去产品的竞争优势,就连原本作为“现金牛”的手机业务也有可能难以保住。

从整个手机行业来看,自研芯片所带来的好处远不止如此。当国产手机真正掌握了造芯技术,不仅可以将芯片作为第二增长曲线为其带来更多利润,而且可以凭借自研芯片的核心技术巩固产业护城河。由此可见,国产手机制造“中国芯”已经是迫在眉睫,然而,高端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造芯之路道阻且长

自研芯片技术始终是各手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想要真正要做到工艺成熟甚至以此来盈利,可谓是难上加难。显然,造芯自始至终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来,造芯研发难度很大,想要短时间内打破技术壁垒存在一定困难。众所周知,造芯需要大量研发人才、巨额金钱支持和较长时间投入,但这些条件即便都得到了满足,还是要面临科研难度高、回报周期长、市场机会小、结果充满不确定性等难题。

而造芯除了技术研发难度大外,全产业链的布局更是难上加难。造芯是向上游延伸,要依托很多供应链企业和相关专利技术,而想要有所建树,上下游协同发展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即便是名声在外的高通、联发科也走了不少弯路,更何况技术经验尚浅的国产手机厂商。

二来,国产手机厂商造芯仍然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如今国内一线手机品牌悉数入场造芯,但短期内很难形成自己的优势,而没有较大差异也就拉不开太大距离,所以还是要面临激烈竞争。另外,虽然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造芯是为了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但一旦造芯技术成熟,难保这些企业不会产生向手机领域拓展的想法,所以国产手机厂商还需防止“被偷袭”。

对国内手机厂商而言,自研芯片也只是其“造芯”布局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芯片研发本身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要想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国产手机厂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未来由国产手机厂商制造的“中国芯”,能否在全球芯片中占得一席之地,也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