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观察】成功狙击德尔塔,中国防控策略再次被证明有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观察】成功狙击德尔塔,中国防控策略再次被证明有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其网站首页发布报道称,“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控制住德尔塔疫情暴发的国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1年8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本土病例2例(上海1例,江苏1例),至此,本土确诊病例已持续8天维持在5例以下。武汉大学预防医学系教授于学杰告诉界面新闻,从目前新增本土病例的数量以及来源来看,我国基本控制住了由输入性德尔塔变异株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小规模暴发流行。

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多个城市相继发现境外输入性病例感染德尔塔变异毒株。5月21日,广州发现一例本土确诊病例,随后在当地出现大范围传播,这也是德尔塔变异毒株首次在我国出现社区传播。此后,云南瑞丽、江苏南京、河南郑州、以及最近上海出现的个别病例,病毒基因测序均为德尔塔变异毒株。

德尔塔最高曾致一天新增108例

新冠病毒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研究表明,德尔塔基因变体高出40%到60%。它的传染性比在英国首次发现的阿尔法变异病毒高50%,而阿尔法变异病毒的传染性已经比原始病毒株高50%。高传染性使得德尔塔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甚至在一些以前控制疫情比较好的国家都出现了暴发。

今年7月2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德尔塔变异株正在很多国家成为主要流行毒株。目前,该变种病毒已传播至132个国家和地区,并且继续在变异和进化。

一位不愿具名的传染病学专家介绍,德尔塔变异毒株具有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症状不典型、转为重症时间缩短、排毒时间延长、传染性强,防控难度大等特点。

“德尔塔的潜伏期和传代间隔都有所缩短,传代间隔过去是4、5天,现在变成了3天左右,这就加快了德尔塔病毒的传播能力。”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此前在发布会上指出,如果没有疫苗免疫来阻止它的传播,那么疫情的倍增速度会非常显著。过去每4、5、6天会增加两到三倍的病人,现在可能大概3天左右的时间就五六倍、六七倍的病人出现。

德尔塔毒株超强的传播能力在南京本轮本土疫情中有明显体现。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检出9例阳性病例,仅仅6天后,疫情已扩散至5省,传播链扩散至125人。此后,张家界的魅力湘西景区、扬州棋牌室、荆州高铁站等多个人群密集场所成为扩散点,造成了病毒的传播链大范围延长。

在新发疫情面前,各地紧急启动应急机制,采取了强力措施控制疫情传播。于学杰介绍,“针对德尔塔病毒,我国的防控措施是通过大规模核酸检测,快速发现、及时隔离病人和接触者,必要时封锁小区、城镇或城市,从而切断其传播途径。这套方法和措施在我国仍然被证明是有效的。”

德尔塔传入中国以来,8月9日,全国新增本土病例108例,达到本轮疫情的峰值,不过,仅仅7天之后,8月16日的新增本土病例就降至个位数。8月22日,全国本土疫情再次实现“零新增”,此后8月23日-26日,各地还在出现零星散发病例。

对于这种现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24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的病例多次核酸检测呈阴性,之后又出现阳性,其实非常符合新冠病毒传播的特征。她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各国疫情防控的情况以及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等明确,新冠肺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接触病毒并感染后,不会马上表现出发病状态。

此外,每个人的个体情况和免疫力不同,病毒进入体内后什么时候开始复制也是不确定的,所以感染病毒到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段称为“潜伏期”,就是1-14天,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可能会在3-7天左右表现出症状。吴凡表示,在防控工作中前几次核酸检测是阴性,后面又检测出阳性,这也是对密接者和密接的密接实施隔离管理的重要意义。

常态化防控机制仍需要继续坚持

据环球网消息,8月2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其网站首页发布报道称,“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控制住德尔塔疫情暴发的国家。”

对此,于学杰对界面新闻表示,“应对德尔塔病毒爆发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切断其传播途径,这需要通过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大规模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封锁中高风险地区等防控手段来实现,中国可以有效阻止德尔塔病毒扩散传播,这也是我们仍可以坚持对疫情‘零容忍’的原因。”

“这要从国家与个人两个视角去理解”,于学杰解释,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有能力建立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同时,能够保证防疫措施的有效执行;从个人角度来说,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绝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国家的防疫政策,并自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才能有效应对病毒爆发所造成的治理难题。

此外,于学杰认为,新冠病毒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一方面,是因为很难实现全球性群体免疫。对于德尔塔毒株,只有80%的人群产生抗体后才能达到群体免疫,而全世界目前只有23%的人接种了疫苗。另一方面,病毒是不断变异的,现有疫苗对于德尔塔毒株的有效性已经大打折扣,虽然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避免危重症,但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仍有可能继续感染。

据中新网报道,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8月23日称,广州市疾控中心联合钟南山团队以及张定梅团队,以广州市2021年5月至6月新冠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阴性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估算出国产疫苗应对德尔塔变异株的保护效果。

该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国药、科兴两种国产灭活疫苗的总体保护率达59%,对于预防中度新冠肺炎的保护效果可达到70.2%,对重症的保护效果达100%(因重症样本量较小,此结果会高估重症的保护效果)。“虽然疫苗总体保护率有所下降,但从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接种疫苗还是必要的。”于学杰表示。

由于国外疫情形势仍不明朗,国内“外防输入”压力较大。上述传染病学专家告诉界面新闻,从本轮疫情可以看出,国际机场、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医疗机构是比较容易“失守”的防线。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生疫情后,7月31日,民航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制度落实、夯实防控基础、压实各方责任三个方面提出16条具体措施。

针对院内感染,8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强化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对院内工作人员、隔离病区管理、核酸检测工作、感控监督检查等10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一位病毒学专家告诉界面新闻,这次战胜德尔塔病毒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未来可能还有其他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在目前防控机制的基础上,提高病毒检测能力是重中之重,因为一旦变异病毒通过防疫漏洞进入国内,就有可能会出现感染、变异和传播的循环。

于学杰表示,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常态化防控机制仍需要继续坚持。“在调整防控政策之前,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核酸检测能力,二是医疗资源储备,三是预测感染数量。综合考虑,在达到群体免疫之前,全面放开疫情管控也许并不合适。”他也强调,“防控政策是否应改变不是一个专家可以判断的,需要国家从总体上进行考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观察】成功狙击德尔塔,中国防控策略再次被证明有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其网站首页发布报道称,“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控制住德尔塔疫情暴发的国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1年8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本土病例2例(上海1例,江苏1例),至此,本土确诊病例已持续8天维持在5例以下。武汉大学预防医学系教授于学杰告诉界面新闻,从目前新增本土病例的数量以及来源来看,我国基本控制住了由输入性德尔塔变异株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小规模暴发流行。

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多个城市相继发现境外输入性病例感染德尔塔变异毒株。5月21日,广州发现一例本土确诊病例,随后在当地出现大范围传播,这也是德尔塔变异毒株首次在我国出现社区传播。此后,云南瑞丽、江苏南京、河南郑州、以及最近上海出现的个别病例,病毒基因测序均为德尔塔变异毒株。

德尔塔最高曾致一天新增108例

新冠病毒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研究表明,德尔塔基因变体高出40%到60%。它的传染性比在英国首次发现的阿尔法变异病毒高50%,而阿尔法变异病毒的传染性已经比原始病毒株高50%。高传染性使得德尔塔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甚至在一些以前控制疫情比较好的国家都出现了暴发。

今年7月2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德尔塔变异株正在很多国家成为主要流行毒株。目前,该变种病毒已传播至132个国家和地区,并且继续在变异和进化。

一位不愿具名的传染病学专家介绍,德尔塔变异毒株具有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症状不典型、转为重症时间缩短、排毒时间延长、传染性强,防控难度大等特点。

“德尔塔的潜伏期和传代间隔都有所缩短,传代间隔过去是4、5天,现在变成了3天左右,这就加快了德尔塔病毒的传播能力。”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此前在发布会上指出,如果没有疫苗免疫来阻止它的传播,那么疫情的倍增速度会非常显著。过去每4、5、6天会增加两到三倍的病人,现在可能大概3天左右的时间就五六倍、六七倍的病人出现。

德尔塔毒株超强的传播能力在南京本轮本土疫情中有明显体现。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检出9例阳性病例,仅仅6天后,疫情已扩散至5省,传播链扩散至125人。此后,张家界的魅力湘西景区、扬州棋牌室、荆州高铁站等多个人群密集场所成为扩散点,造成了病毒的传播链大范围延长。

在新发疫情面前,各地紧急启动应急机制,采取了强力措施控制疫情传播。于学杰介绍,“针对德尔塔病毒,我国的防控措施是通过大规模核酸检测,快速发现、及时隔离病人和接触者,必要时封锁小区、城镇或城市,从而切断其传播途径。这套方法和措施在我国仍然被证明是有效的。”

德尔塔传入中国以来,8月9日,全国新增本土病例108例,达到本轮疫情的峰值,不过,仅仅7天之后,8月16日的新增本土病例就降至个位数。8月22日,全国本土疫情再次实现“零新增”,此后8月23日-26日,各地还在出现零星散发病例。

对于这种现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24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的病例多次核酸检测呈阴性,之后又出现阳性,其实非常符合新冠病毒传播的特征。她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各国疫情防控的情况以及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等明确,新冠肺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接触病毒并感染后,不会马上表现出发病状态。

此外,每个人的个体情况和免疫力不同,病毒进入体内后什么时候开始复制也是不确定的,所以感染病毒到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段称为“潜伏期”,就是1-14天,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可能会在3-7天左右表现出症状。吴凡表示,在防控工作中前几次核酸检测是阴性,后面又检测出阳性,这也是对密接者和密接的密接实施隔离管理的重要意义。

常态化防控机制仍需要继续坚持

据环球网消息,8月2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其网站首页发布报道称,“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控制住德尔塔疫情暴发的国家。”

对此,于学杰对界面新闻表示,“应对德尔塔病毒爆发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切断其传播途径,这需要通过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大规模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封锁中高风险地区等防控手段来实现,中国可以有效阻止德尔塔病毒扩散传播,这也是我们仍可以坚持对疫情‘零容忍’的原因。”

“这要从国家与个人两个视角去理解”,于学杰解释,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有能力建立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同时,能够保证防疫措施的有效执行;从个人角度来说,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绝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国家的防疫政策,并自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才能有效应对病毒爆发所造成的治理难题。

此外,于学杰认为,新冠病毒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一方面,是因为很难实现全球性群体免疫。对于德尔塔毒株,只有80%的人群产生抗体后才能达到群体免疫,而全世界目前只有23%的人接种了疫苗。另一方面,病毒是不断变异的,现有疫苗对于德尔塔毒株的有效性已经大打折扣,虽然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避免危重症,但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仍有可能继续感染。

据中新网报道,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8月23日称,广州市疾控中心联合钟南山团队以及张定梅团队,以广州市2021年5月至6月新冠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阴性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估算出国产疫苗应对德尔塔变异株的保护效果。

该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国药、科兴两种国产灭活疫苗的总体保护率达59%,对于预防中度新冠肺炎的保护效果可达到70.2%,对重症的保护效果达100%(因重症样本量较小,此结果会高估重症的保护效果)。“虽然疫苗总体保护率有所下降,但从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接种疫苗还是必要的。”于学杰表示。

由于国外疫情形势仍不明朗,国内“外防输入”压力较大。上述传染病学专家告诉界面新闻,从本轮疫情可以看出,国际机场、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医疗机构是比较容易“失守”的防线。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生疫情后,7月31日,民航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制度落实、夯实防控基础、压实各方责任三个方面提出16条具体措施。

针对院内感染,8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强化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对院内工作人员、隔离病区管理、核酸检测工作、感控监督检查等10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一位病毒学专家告诉界面新闻,这次战胜德尔塔病毒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未来可能还有其他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在目前防控机制的基础上,提高病毒检测能力是重中之重,因为一旦变异病毒通过防疫漏洞进入国内,就有可能会出现感染、变异和传播的循环。

于学杰表示,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常态化防控机制仍需要继续坚持。“在调整防控政策之前,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核酸检测能力,二是医疗资源储备,三是预测感染数量。综合考虑,在达到群体免疫之前,全面放开疫情管控也许并不合适。”他也强调,“防控政策是否应改变不是一个专家可以判断的,需要国家从总体上进行考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