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金九银十”难抵寒流,国庆黄金周楼市低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金九银十”难抵寒流,国庆黄金周楼市低迷

国庆长假15城新房成交同比降19%,四季度楼市仍面临调整压力。

国庆长假期间,北方风雨降温齐来袭,同样遇寒的是黄金周的楼市。

延续着9月的低温态势,今年“国庆”假期楼市并未出现较热的购买情绪。据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15个重点监测城市新房成交套数为8309套,成交面积为92.4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滑19%,但与2019年基本持平。

从四个一线城市新房成交数量看,北京在国庆期间成交套数为1482套,同比涨1212%;上海新房成交套数725套,同比降46%;广州新房成交712套,同比降10%;深圳新房成交1081套,同比涨163%,另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国庆期间深圳二手房共成交4套,共计351.22平方米。

中指数据CREIS也显示,今年“国庆”期间(10月1日-7日),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33%。

一线城市成交规模并未大幅度下滑。黄金周期间,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累计成交42.19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北京市场成交量达15万平方米,而深圳市场也受供应端影响有些许回暖。 不过,这跟北京、深圳延迟网签有关,市场并没有出现同比过热。

更能体会到冷空气的是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受前期楼市调控政策影响,武汉、大连、宁波、东莞等城楼市降幅明显。

楼市降温的背后,部分开发商为了加速去化,折扣促销活动频出,例如“工抵房”、“送车位”、“返首付”、“特价房”等跑量方式。不过,这种促销活动可能也将面临调控压力,毕竟此前,已有张家口、南通、株洲、江阴、菏泽、岳阳、昆明、沈阳、唐山等地先后发布“限跌令”,以稳定房价降幅。

即使国庆期间部分城市有新盘集中入市,促销活动频出,但纵观全国各城市楼市近况,绝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受了“风寒”,实际上,今年以来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保持一定活跃度,第三季度起楼市便开始大降温。

2021年三季度,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调控政策,特别是7.22会议后,中央各部委积极表态稳市场,热点城市政策亦持续完善“打补丁”,叠加信贷环境收紧,购房者置业节奏放缓,市场预期转变,全国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63个城市中有55个城市今年9月新房成交量出现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平均达47%。其中,一线城市平均下滑幅度为49%,二线城市除西安出现小幅增长外,其余21个城市平均下滑幅度为44%,38个三四线城市中,除昆山、珠海、新乡、常熟、太仓、南平、孝感出现增长外,其余31个城市全线下滑,下滑幅度达到50%。

在销售量下滑的同时,房价也在趋于理性。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今年以来,新房价格累计涨幅为2.41%,涨幅较去年同期收窄0.05个百分点,处于近五年低位。而二手房价格变动较小,累计上涨3.49%,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1.38个百分点。

9月以来,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行,传统销售旺季“金九”褪色,价格环比涨幅明显收窄,下跌城市数量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9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6175元/平米,环比上涨0.14%,涨幅较上月收窄0.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40%。9月环比下跌的城市增加3个至33个。

同时,个别房企遭遇生存难题,项目停工、资金链吃紧、因经营困难寻找战略投资方的消息不断传出,甚至出现房企破产、甩卖资产断尾求生的现象。而从第二次集中供地遇冷,多城出现不同程度流拍也可以看出,房企拿地的热情也有所消退,扩张更为理性。

房地产行业的下行趋势备受关注,9月底,央行罕见地连续两次强调房地产“双维护“原则,即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房地产信贷额度吃紧是最近房地产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界面新闻表示,之前市场对“双维护”有所误解,认为保障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就是放水信贷放松调控。但其实并没有政策变化,仍在强调“房住不炒“原则。实际上,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荒还会持续,四季度楼市冷是趋势。

中指研究院认为,中央接连释放稳楼市信号,央行“两个维护”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各地继续大力度加码的可能性明显降低,政策微调预调的空间已打开,部分城市按揭贷款额度和放款时间、房贷利率、限签等政策均有微调的可能,以稳定市场预期。

不过,从“国庆”假期市场情绪低迷来看,稳预期政策效果仍需要时间验证。虽然部分城市存在政策微调预期,整体市场有望改善,但政策环境仍较为严格,短期市场仍有调整压力。

重点城市第一批集中供地项目即将入市,市场竞争或将更加激烈,中指研究院指出,在此背景下,房企应加大对城市市场周期及政策变化研究力度,加强竞品监控,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把握市场机会;同时,房企应持续优化产品,打造差异化、有竞争力的产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金九银十”难抵寒流,国庆黄金周楼市低迷

国庆长假15城新房成交同比降19%,四季度楼市仍面临调整压力。

国庆长假期间,北方风雨降温齐来袭,同样遇寒的是黄金周的楼市。

延续着9月的低温态势,今年“国庆”假期楼市并未出现较热的购买情绪。据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15个重点监测城市新房成交套数为8309套,成交面积为92.4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滑19%,但与2019年基本持平。

从四个一线城市新房成交数量看,北京在国庆期间成交套数为1482套,同比涨1212%;上海新房成交套数725套,同比降46%;广州新房成交712套,同比降10%;深圳新房成交1081套,同比涨163%,另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国庆期间深圳二手房共成交4套,共计351.22平方米。

中指数据CREIS也显示,今年“国庆”期间(10月1日-7日),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33%。

一线城市成交规模并未大幅度下滑。黄金周期间,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累计成交42.19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北京市场成交量达15万平方米,而深圳市场也受供应端影响有些许回暖。 不过,这跟北京、深圳延迟网签有关,市场并没有出现同比过热。

更能体会到冷空气的是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受前期楼市调控政策影响,武汉、大连、宁波、东莞等城楼市降幅明显。

楼市降温的背后,部分开发商为了加速去化,折扣促销活动频出,例如“工抵房”、“送车位”、“返首付”、“特价房”等跑量方式。不过,这种促销活动可能也将面临调控压力,毕竟此前,已有张家口、南通、株洲、江阴、菏泽、岳阳、昆明、沈阳、唐山等地先后发布“限跌令”,以稳定房价降幅。

即使国庆期间部分城市有新盘集中入市,促销活动频出,但纵观全国各城市楼市近况,绝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受了“风寒”,实际上,今年以来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保持一定活跃度,第三季度起楼市便开始大降温。

2021年三季度,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调控政策,特别是7.22会议后,中央各部委积极表态稳市场,热点城市政策亦持续完善“打补丁”,叠加信贷环境收紧,购房者置业节奏放缓,市场预期转变,全国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63个城市中有55个城市今年9月新房成交量出现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平均达47%。其中,一线城市平均下滑幅度为49%,二线城市除西安出现小幅增长外,其余21个城市平均下滑幅度为44%,38个三四线城市中,除昆山、珠海、新乡、常熟、太仓、南平、孝感出现增长外,其余31个城市全线下滑,下滑幅度达到50%。

在销售量下滑的同时,房价也在趋于理性。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今年以来,新房价格累计涨幅为2.41%,涨幅较去年同期收窄0.05个百分点,处于近五年低位。而二手房价格变动较小,累计上涨3.49%,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1.38个百分点。

9月以来,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行,传统销售旺季“金九”褪色,价格环比涨幅明显收窄,下跌城市数量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9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6175元/平米,环比上涨0.14%,涨幅较上月收窄0.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40%。9月环比下跌的城市增加3个至33个。

同时,个别房企遭遇生存难题,项目停工、资金链吃紧、因经营困难寻找战略投资方的消息不断传出,甚至出现房企破产、甩卖资产断尾求生的现象。而从第二次集中供地遇冷,多城出现不同程度流拍也可以看出,房企拿地的热情也有所消退,扩张更为理性。

房地产行业的下行趋势备受关注,9月底,央行罕见地连续两次强调房地产“双维护“原则,即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房地产信贷额度吃紧是最近房地产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界面新闻表示,之前市场对“双维护”有所误解,认为保障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就是放水信贷放松调控。但其实并没有政策变化,仍在强调“房住不炒“原则。实际上,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荒还会持续,四季度楼市冷是趋势。

中指研究院认为,中央接连释放稳楼市信号,央行“两个维护”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各地继续大力度加码的可能性明显降低,政策微调预调的空间已打开,部分城市按揭贷款额度和放款时间、房贷利率、限签等政策均有微调的可能,以稳定市场预期。

不过,从“国庆”假期市场情绪低迷来看,稳预期政策效果仍需要时间验证。虽然部分城市存在政策微调预期,整体市场有望改善,但政策环境仍较为严格,短期市场仍有调整压力。

重点城市第一批集中供地项目即将入市,市场竞争或将更加激烈,中指研究院指出,在此背景下,房企应加大对城市市场周期及政策变化研究力度,加强竞品监控,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把握市场机会;同时,房企应持续优化产品,打造差异化、有竞争力的产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