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永辉超市流血赌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永辉超市流血赌未来

在亏损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高举科技永辉的大旗,能否赌对下一个十年?

文|斑马消费  徐霁

上市11年,永辉超市第一次交出如此差劲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双降,录得亏损21.78亿元。

21年前,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从福建起步创立永辉,以生鲜为特色,在国内市场攻城拔寨,获得牛奶国际、京东、腾讯等巨头的资本加持,成为国内商超行业的优等生。

然而,随着零售行业的持续变革,公司踩空新零售,加之社区团购、会员超市等新业态的冲击,永辉超市站上了又一个十字路口。

今年以来,永辉超市整人事、调结构、降库存……在亏损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高举科技永辉的大旗,能否赌对下一个十年?

生鲜立永辉

张轩松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但是,作为福建人,他拥有与生俱来的创业精神。

他高中尚未毕业,就离开了学校走向社会,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从最底层的工地搬砖工人开始做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轩松抓住了,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经一个亲戚介绍,他接触到啤酒代理,四处借钱,盘下了这门生意。那时的啤酒代理行业,品牌多、市场竞争激烈。张轩松从服务入手,喊出“服务到家、送货上门”的口号,自己起早贪黑骑着三轮车送货。

5年之后,他通过啤酒代理,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百万。

这时的他,已不再满足于卖啤酒,看到了超市行业巨大的潜力。

1995年,永辉超市的前身“古乐微利”超市开张,主要经营日用品。用平价撬动市场,百平米的小超市一炮而红。

在此期间,张轩松入股榕城啤酒,想要通吃啤酒产销产业链。事与愿违,在大品牌的夹击之下,几乎血本无归。他只能再回去老老实实开超市。

彼时,中国超市的竞争已白热化,国际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等纷纷进军中国市场,本地超市在与巨头的厮杀中,纷纷败下阵来。

张轩松给永辉超市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以生鲜为主打,避开与巨头的正面竞争,杀出了一条血路。

早期的永辉超市,扩张速度并不快,直到2001年,还只是开了几家小超市。中期,主打生鲜的模式跑通之后快速拓店,用近十年时间,将门店总数拓展至156家,总经营面积破百万。带着这样的规模,2010年,永辉超市(601933.SH)登陆上交所。

徘徊新零售

连锁超市行业看似规模大,实际上盈利水平普遍较低,对经营者的运营能力有着极高要求。

行业竞争加剧,电商的冲击更是摧枯拉朽,线下商超一度面临行业性生存困境。曾经的行业前十新一佳、农工商超市等,快速倒下成为了牺牲品。

永辉超市自诞生之日起,练就了生鲜绝活,在差异化的赛道上,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成为了引领行业的现象级企业。

作为一家优质的投资标的,永辉超市得到了各路大资本的青睐。

2014年,牛奶国际57亿元入股永辉超市,成为了单一第一大股东。牛奶国际是全球知名的零售业企业,旗下拥有惠康、万宁、7-11等业务。双方的资本联姻,牛奶国际可以借此拓展中国市场;永辉超市除了获得资金之外,还能得到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强大的供应链支持。

牛奶国际之后,京东、腾讯相继入股永辉超市,给这家传统超市,注入了互联网的基因。

豪华股东的加持之下,永辉超市对外密集伸出资本之手,加大在全国市场的布局。

从2013年起,公司举牌中百集团,现持股29.86%,是仅次于武汉国资的第二大股东;2017年,公司入股四川的红旗连锁,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

连锁超市行业风云变幻,没有哪一种模式能长久引领市场。

2016年,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从线上反攻线下,高举新零售大旗,推出盒马鲜生,一度是阿里新零售的“一号工程”。

一时间,盒马鲜生成为了众多同行争相效仿对象。美团的掌鱼生鲜、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等遍地开花。永辉超市自然不甘落伍,顺势推出“超级物种”。

随着潮水逐渐退去,所有玩家回过头来看,这场由阿里引领的新零售,没有一个赢家。

永辉云创是永辉超市旗下新零售的运营平台,持续亏损,短时间内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2018年,永辉超市以3.94亿元,将永辉云创20%股权,转让给张轩宁,仅持股26.6%,剥离出合并报表范围。不过,2020年8月,公司又以3.8亿元,从张轩宁手中回收了这部分股权,再得云创实控权。这时的云创,仍没有实现盈利。

科技赌未来

业绩压力之下,永辉超市开始了一场大手术。

首先,是动人。今年8月6日,公司原CEO李国申请辞职,调任为旗下供应链公司董事长。李是永辉超市的创业元老之一,2001年加入公司,从普通员工开始干起,于2018年升任为首席执行官。

接替李国出任CEO的是李松峰。李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出身,曾在京东集团任职高级总监。今年1月,刚获任为永辉超市CTO。

吊诡的是,董事会上代表京东的董事廖建文,对前同事的任职投出了唯一的反对票。认为李松峰虽有技术水平,但在零售尤其是超市行业的经验和领导能力不足。

随着人事调整的到位,公司的战略由“永辉科技”变为“科技永辉”,体现出对于数字化变革的决心。

李松峰上任之后不久,即着手调整组织构架。公司延续多年的战区模式被打破,改为总部平台直管、省区总经理负责的新型组织架构,强调扁平化、年轻化和灵活性。

在内部信中,李松峰宣布,将着力把永辉超市打造成“以生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数字化零售平台”。

今年的中报和三季报中,首次出现研发费用,分别为1.01亿元和1.93亿元,对研发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

李松峰坦言,永辉现在所有的调整,都是为了下一个十年规划。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永辉超市

3.4k
  • 永辉超市(601933.SH):股东宿迁涵邦拟减持公司股份9075.03万股
  • 永辉超市:第六大股东宿迁涵邦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永辉超市流血赌未来

在亏损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高举科技永辉的大旗,能否赌对下一个十年?

文|斑马消费  徐霁

上市11年,永辉超市第一次交出如此差劲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双降,录得亏损21.78亿元。

21年前,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从福建起步创立永辉,以生鲜为特色,在国内市场攻城拔寨,获得牛奶国际、京东、腾讯等巨头的资本加持,成为国内商超行业的优等生。

然而,随着零售行业的持续变革,公司踩空新零售,加之社区团购、会员超市等新业态的冲击,永辉超市站上了又一个十字路口。

今年以来,永辉超市整人事、调结构、降库存……在亏损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高举科技永辉的大旗,能否赌对下一个十年?

生鲜立永辉

张轩松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但是,作为福建人,他拥有与生俱来的创业精神。

他高中尚未毕业,就离开了学校走向社会,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从最底层的工地搬砖工人开始做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轩松抓住了,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经一个亲戚介绍,他接触到啤酒代理,四处借钱,盘下了这门生意。那时的啤酒代理行业,品牌多、市场竞争激烈。张轩松从服务入手,喊出“服务到家、送货上门”的口号,自己起早贪黑骑着三轮车送货。

5年之后,他通过啤酒代理,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百万。

这时的他,已不再满足于卖啤酒,看到了超市行业巨大的潜力。

1995年,永辉超市的前身“古乐微利”超市开张,主要经营日用品。用平价撬动市场,百平米的小超市一炮而红。

在此期间,张轩松入股榕城啤酒,想要通吃啤酒产销产业链。事与愿违,在大品牌的夹击之下,几乎血本无归。他只能再回去老老实实开超市。

彼时,中国超市的竞争已白热化,国际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等纷纷进军中国市场,本地超市在与巨头的厮杀中,纷纷败下阵来。

张轩松给永辉超市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以生鲜为主打,避开与巨头的正面竞争,杀出了一条血路。

早期的永辉超市,扩张速度并不快,直到2001年,还只是开了几家小超市。中期,主打生鲜的模式跑通之后快速拓店,用近十年时间,将门店总数拓展至156家,总经营面积破百万。带着这样的规模,2010年,永辉超市(601933.SH)登陆上交所。

徘徊新零售

连锁超市行业看似规模大,实际上盈利水平普遍较低,对经营者的运营能力有着极高要求。

行业竞争加剧,电商的冲击更是摧枯拉朽,线下商超一度面临行业性生存困境。曾经的行业前十新一佳、农工商超市等,快速倒下成为了牺牲品。

永辉超市自诞生之日起,练就了生鲜绝活,在差异化的赛道上,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成为了引领行业的现象级企业。

作为一家优质的投资标的,永辉超市得到了各路大资本的青睐。

2014年,牛奶国际57亿元入股永辉超市,成为了单一第一大股东。牛奶国际是全球知名的零售业企业,旗下拥有惠康、万宁、7-11等业务。双方的资本联姻,牛奶国际可以借此拓展中国市场;永辉超市除了获得资金之外,还能得到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强大的供应链支持。

牛奶国际之后,京东、腾讯相继入股永辉超市,给这家传统超市,注入了互联网的基因。

豪华股东的加持之下,永辉超市对外密集伸出资本之手,加大在全国市场的布局。

从2013年起,公司举牌中百集团,现持股29.86%,是仅次于武汉国资的第二大股东;2017年,公司入股四川的红旗连锁,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

连锁超市行业风云变幻,没有哪一种模式能长久引领市场。

2016年,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从线上反攻线下,高举新零售大旗,推出盒马鲜生,一度是阿里新零售的“一号工程”。

一时间,盒马鲜生成为了众多同行争相效仿对象。美团的掌鱼生鲜、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等遍地开花。永辉超市自然不甘落伍,顺势推出“超级物种”。

随着潮水逐渐退去,所有玩家回过头来看,这场由阿里引领的新零售,没有一个赢家。

永辉云创是永辉超市旗下新零售的运营平台,持续亏损,短时间内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2018年,永辉超市以3.94亿元,将永辉云创20%股权,转让给张轩宁,仅持股26.6%,剥离出合并报表范围。不过,2020年8月,公司又以3.8亿元,从张轩宁手中回收了这部分股权,再得云创实控权。这时的云创,仍没有实现盈利。

科技赌未来

业绩压力之下,永辉超市开始了一场大手术。

首先,是动人。今年8月6日,公司原CEO李国申请辞职,调任为旗下供应链公司董事长。李是永辉超市的创业元老之一,2001年加入公司,从普通员工开始干起,于2018年升任为首席执行官。

接替李国出任CEO的是李松峰。李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出身,曾在京东集团任职高级总监。今年1月,刚获任为永辉超市CTO。

吊诡的是,董事会上代表京东的董事廖建文,对前同事的任职投出了唯一的反对票。认为李松峰虽有技术水平,但在零售尤其是超市行业的经验和领导能力不足。

随着人事调整的到位,公司的战略由“永辉科技”变为“科技永辉”,体现出对于数字化变革的决心。

李松峰上任之后不久,即着手调整组织构架。公司延续多年的战区模式被打破,改为总部平台直管、省区总经理负责的新型组织架构,强调扁平化、年轻化和灵活性。

在内部信中,李松峰宣布,将着力把永辉超市打造成“以生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数字化零售平台”。

今年的中报和三季报中,首次出现研发费用,分别为1.01亿元和1.93亿元,对研发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

李松峰坦言,永辉现在所有的调整,都是为了下一个十年规划。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