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联储Taper“靴子”落地,中国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联储Taper“靴子”落地,中国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

对于美联储Taper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师表示,中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北京时间11月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于本月晚些时开启缩减购债计划(Taper),并将在2022年6月之前结束该计划。分析师表示,美联储此举符合预期,对中国影响不大,这也对应了稍早央行所说的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导向。

根据美联储的计划,每月缩减购债规模150亿美元,其中,国债规模缩减1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缩减50亿美元。

市场对美国宣布Taper并不感到意外。美联储在9月的议息会议上就释放出相应的信号。“如果进展大致如预期,资产购买步伐将很快放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时说。

“这次Taper的节奏、持续的时间都在大家的预期之内。”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对界面新闻表示,“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的是加息……目前市场上已经提前做好明年(美联储)加息两次的准备。

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未对加息做正面回答。他说,劳动力市场仍存在阻碍,当前还不到加息的时候。他强调,缩减购债的决定并非利率政策的直接信号,在加息之前,经济环境须达到不同的、更加严格的条件。

对于美联储Taper对中国的影响,沈新凤表示,中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

“现在中国面临经济压力、疫情反复和缺煤少电,虽然在下力气去解决,但并不是很快能解决的。同时在跨周期调节的基调下,我们目前是没有条件去快速地进行紧缩政策。”她说。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考虑到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主要经济体可能的货币政策调整,人民银行做了前瞻性的政策安排,降低了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外溢冲击。下一阶段还将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稳字当头。

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研究员祁宗超也表示,Taper对国内影响不大,节奏和规模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后续要关注12月议息点阵图情况以及对于加息节奏表述的变化。

从9月公布的点阵图来看,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有9位委员预计2022年会加息,比重从6月的38.9%上升至50.0%,有17位委员预计2023年会加息,占比从72.2%上升至90.0%。6名委员预计2022年加息一次,3名委员预计2022年加息两次,超过7成的委员认为2023年至少要加息两次。

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董澄溪表示,由于中美两国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需要不同的货币政策加以配合。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先于美国复苏,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过了疫情后快速复苏的阶段,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盈利下行,需要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提振市场信心。而美国经济景气度依然较高,增速处在边际放缓的状态,通胀压力高企是美联储迫切需要应对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经常项下盈余,有能力应对美联储Taper的外溢效应,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施政的出发点始终会是国内经济的发展需求。”她说。

尽管对国内政策的影响不大,但董澄溪指出,美联储缩减购债的外溢影响依然可能会通过无风险利率的变化、美元汇率的变动以及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中介,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她表示,一方面Taper落地后,市场关注点转向美联储何时加息,而加息前景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美元资产波动性加剧,国际资本避险情绪上升。若资本从新兴市场撤出,寻求避险资产,人民币资产可能成为其“安全港”。

“另一方面,若Taper后,通胀真如鲍威尔所言,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修复而有所回落,那么例如能源等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可能有所平缓,减轻国内PPI上行压力,放缓原材料价格涨价步伐,对企业盈利有益。”她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联储Taper“靴子”落地,中国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

对于美联储Taper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师表示,中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北京时间11月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于本月晚些时开启缩减购债计划(Taper),并将在2022年6月之前结束该计划。分析师表示,美联储此举符合预期,对中国影响不大,这也对应了稍早央行所说的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导向。

根据美联储的计划,每月缩减购债规模150亿美元,其中,国债规模缩减1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缩减50亿美元。

市场对美国宣布Taper并不感到意外。美联储在9月的议息会议上就释放出相应的信号。“如果进展大致如预期,资产购买步伐将很快放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时说。

“这次Taper的节奏、持续的时间都在大家的预期之内。”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对界面新闻表示,“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的是加息……目前市场上已经提前做好明年(美联储)加息两次的准备。

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未对加息做正面回答。他说,劳动力市场仍存在阻碍,当前还不到加息的时候。他强调,缩减购债的决定并非利率政策的直接信号,在加息之前,经济环境须达到不同的、更加严格的条件。

对于美联储Taper对中国的影响,沈新凤表示,中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

“现在中国面临经济压力、疫情反复和缺煤少电,虽然在下力气去解决,但并不是很快能解决的。同时在跨周期调节的基调下,我们目前是没有条件去快速地进行紧缩政策。”她说。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考虑到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主要经济体可能的货币政策调整,人民银行做了前瞻性的政策安排,降低了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外溢冲击。下一阶段还将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稳字当头。

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研究员祁宗超也表示,Taper对国内影响不大,节奏和规模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后续要关注12月议息点阵图情况以及对于加息节奏表述的变化。

从9月公布的点阵图来看,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有9位委员预计2022年会加息,比重从6月的38.9%上升至50.0%,有17位委员预计2023年会加息,占比从72.2%上升至90.0%。6名委员预计2022年加息一次,3名委员预计2022年加息两次,超过7成的委员认为2023年至少要加息两次。

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董澄溪表示,由于中美两国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需要不同的货币政策加以配合。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先于美国复苏,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过了疫情后快速复苏的阶段,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盈利下行,需要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提振市场信心。而美国经济景气度依然较高,增速处在边际放缓的状态,通胀压力高企是美联储迫切需要应对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经常项下盈余,有能力应对美联储Taper的外溢效应,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施政的出发点始终会是国内经济的发展需求。”她说。

尽管对国内政策的影响不大,但董澄溪指出,美联储缩减购债的外溢影响依然可能会通过无风险利率的变化、美元汇率的变动以及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中介,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她表示,一方面Taper落地后,市场关注点转向美联储何时加息,而加息前景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美元资产波动性加剧,国际资本避险情绪上升。若资本从新兴市场撤出,寻求避险资产,人民币资产可能成为其“安全港”。

“另一方面,若Taper后,通胀真如鲍威尔所言,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修复而有所回落,那么例如能源等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可能有所平缓,减轻国内PPI上行压力,放缓原材料价格涨价步伐,对企业盈利有益。”她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