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理工大学 | 学习先辈精神,汲取前进力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理工大学 | 学习先辈精神,汲取前进力量

献礼建党百年,高校红色美育专题系列访谈

来源 | 中创节

前 言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散地,更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大力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校倡导红色文化艺术教育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革命传统认知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不断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实践。本期采访旨在探讨艺术类高校传承红色文化的路径,培养红色基因人才在艺术类高校美育中的作用。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百年薪火相传,独树一帜的优秀办学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本期访谈人物

陶海峰 副院长

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本期访谈内容

01 复原红色故居 传承红色基因

Q:上海理工大学创办于1998年,前身经历了数所上世纪初的工业学校的不断合并,因此有“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您能否介绍一下上海理工大学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人物、事迹和成果?

A: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沪江大学,在115年的历史中我校涌现出像李公朴、刘湛恩等众多革命先烈与红色文化。我校非常重视自己历史与红色文化的梳理与展示。

在上海理工大学湛恩大道旁,坐落着一栋红砖白窗的老建筑,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爱国志士刘湛恩曾在此居住十年之久。为守护这座意义非凡的老建筑,更是为了代代传承其血脉里宝贵的红色文化基因,上海理工大学决定将刘湛恩烈士故居复原开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再现了建筑当年的风貌。学校还精心策划组织了“热血铸丰碑”和“丹心向春晖”红色文化主题展,将故居打造成一个展示、传播学校百年红色文化的“初心之地”和“荣光之地”,为沪上高校红色育人版图再添新地标。

02 点线面相结合 强调课程思政

Q: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工科学院里的文科学院,您能否介绍一下学院在弘扬红色文化方面有过哪些尝试和举措?

A: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强调课程思政,我们学院也对思政与专业知识如何结合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总结,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以一起分享。

在专业设计课上,变填鸭式教学变为主动吸收式教学,譬如,在信息设计课程中,选取了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红军长征路线、武装起义等7个相关的主题,然后让同学去找相关的文献来阅读、按照关键词制成表格、统计相关的数据,最后再使用专业软件,将图表中的数据视觉化呈现,来反映中国近代革命的情况,同学们切身的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艰辛。

在设计理论的讲授中,将上海红色文化中的老厂房、名人故居等与党史联系,将早期共产党的人物、故事与上海红色文化中的建筑、空间、景观联系起来。

在一些实践课程中,我们利用国内的专业设计大赛平台,结合红色文化主题进行课程大作业,在实践中学习红色文化。获得了包括中创节、大广赛、乡村振兴设计大赛等国内专业大赛的等级奖。这些都是近年来,我们学院的努力。

03 利用设计思维 深挖红色文化

Q:在新的历史时期,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红色基因?您如何看待传承红色基因在艺术设计的作用?

A: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要包含三个要素:设计的情境、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艺术设计主要是要教授学生用设计思维与方法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是方法和手段。而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中最精髓的沉淀,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文脉,它会从方方面面来影响设计。

04 学习先辈精神 汲取前进力量

Q:本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的主题是“新起源”,现今历史的车轮又驶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您认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红色文化的弘扬在新一代设计人身上会呈现出什么的特点?

A: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学“四史”、学“党史”系列红色文化学习,更多是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运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社会发展的现状。这样的话,年轻一代就能够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历史使命与担当,也可以运用革命前辈们的经验、热情,积极的来面对他们的使命与担当。本届的主题“新起源”,新的起点,并不是简单的重新开始,而是螺旋式发展,是一种革新,更是一种传承。

 

来源:中创节

原标题:上海理工大学:学习先辈精神,汲取前进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理工大学 | 学习先辈精神,汲取前进力量

献礼建党百年,高校红色美育专题系列访谈

来源 | 中创节

前 言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散地,更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大力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校倡导红色文化艺术教育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革命传统认知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不断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实践。本期采访旨在探讨艺术类高校传承红色文化的路径,培养红色基因人才在艺术类高校美育中的作用。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百年薪火相传,独树一帜的优秀办学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本期访谈人物

陶海峰 副院长

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本期访谈内容

01 复原红色故居 传承红色基因

Q:上海理工大学创办于1998年,前身经历了数所上世纪初的工业学校的不断合并,因此有“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您能否介绍一下上海理工大学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人物、事迹和成果?

A: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沪江大学,在115年的历史中我校涌现出像李公朴、刘湛恩等众多革命先烈与红色文化。我校非常重视自己历史与红色文化的梳理与展示。

在上海理工大学湛恩大道旁,坐落着一栋红砖白窗的老建筑,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爱国志士刘湛恩曾在此居住十年之久。为守护这座意义非凡的老建筑,更是为了代代传承其血脉里宝贵的红色文化基因,上海理工大学决定将刘湛恩烈士故居复原开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再现了建筑当年的风貌。学校还精心策划组织了“热血铸丰碑”和“丹心向春晖”红色文化主题展,将故居打造成一个展示、传播学校百年红色文化的“初心之地”和“荣光之地”,为沪上高校红色育人版图再添新地标。

02 点线面相结合 强调课程思政

Q: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工科学院里的文科学院,您能否介绍一下学院在弘扬红色文化方面有过哪些尝试和举措?

A: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强调课程思政,我们学院也对思政与专业知识如何结合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总结,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以一起分享。

在专业设计课上,变填鸭式教学变为主动吸收式教学,譬如,在信息设计课程中,选取了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红军长征路线、武装起义等7个相关的主题,然后让同学去找相关的文献来阅读、按照关键词制成表格、统计相关的数据,最后再使用专业软件,将图表中的数据视觉化呈现,来反映中国近代革命的情况,同学们切身的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艰辛。

在设计理论的讲授中,将上海红色文化中的老厂房、名人故居等与党史联系,将早期共产党的人物、故事与上海红色文化中的建筑、空间、景观联系起来。

在一些实践课程中,我们利用国内的专业设计大赛平台,结合红色文化主题进行课程大作业,在实践中学习红色文化。获得了包括中创节、大广赛、乡村振兴设计大赛等国内专业大赛的等级奖。这些都是近年来,我们学院的努力。

03 利用设计思维 深挖红色文化

Q:在新的历史时期,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红色基因?您如何看待传承红色基因在艺术设计的作用?

A: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要包含三个要素:设计的情境、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艺术设计主要是要教授学生用设计思维与方法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是方法和手段。而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中最精髓的沉淀,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文脉,它会从方方面面来影响设计。

04 学习先辈精神 汲取前进力量

Q:本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的主题是“新起源”,现今历史的车轮又驶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您认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红色文化的弘扬在新一代设计人身上会呈现出什么的特点?

A: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学“四史”、学“党史”系列红色文化学习,更多是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运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社会发展的现状。这样的话,年轻一代就能够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历史使命与担当,也可以运用革命前辈们的经验、热情,积极的来面对他们的使命与担当。本届的主题“新起源”,新的起点,并不是简单的重新开始,而是螺旋式发展,是一种革新,更是一种传承。

 

来源:中创节

原标题:上海理工大学:学习先辈精神,汲取前进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