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1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上海共26户入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1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上海共26户入围

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其中上海共26户家庭入围。

图片来源:pexels网站

实习记者 赵珺

1128日上午,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一家先后有5人应征入伍的四代同堂军人之家赵阿文家庭,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第一对夫妻、回国后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教授伉俪刘西拉家庭,开创村民学校工作室、自编教材下村宣讲、培育了一支红色宣讲队的顾海林家庭等26户上海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家庭吧。(排名不分先后)

浦东新区

赵阿文家庭:军人之家,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88岁的赵阿文积极支持家中晚辈参军报国,家中先后有 3个儿子、1个孙子、1个孙女应征入伍,他们家也被当地居民称为“赵氏军人之家”。

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前曾是外洋捕捞大队队长的赵阿文在工作上爱岗敬业,退休后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孙后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子赵勤龙和儿媳张培仙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用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服务社区居民,2020年度夫妇俩累计志愿者时长1000多个小时。

张诚家庭:援藏扶智,为国“站岗”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妻子张诚是浦东公安分局民警,在自身工作异常忙碌的情况下,毅然支持丈夫援藏,独自承担起照顾家中老小及一切生活重任。

李擎昊在藏工作期间,担负着教育援藏攻坚突击队员的重任,特别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搭建起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连心桥”。妻子张诚放弃休息时间,积极投身公安一线。张诚一家“舍小家,顾大家”用行动克服各种困难,毅然选择在沪藏两地为祖国“站岗”!

张焱家庭:支边抗疫,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张焱,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2018年主动报名援滇,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帮扶任务。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义诊、志愿活动、垃圾分类、资助贫困学生等。丈夫响应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方针政策,被中农集团派往新加坡开拓东南亚市场。

2020年新春,张焱首批报名到抗疫一线,并一直坚守在隔离病区。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短缺,张焱和爱人通过多方努力,高价购得防疫物资,捐赠给医院、社区和湖北复工复产企业,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殷有才家庭:亲情共育,唐氏成长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20011月,“唐氏”男宝殷昊出生,还伴有肾功能不全等多项并发症。 经过家人和老师的细心照顾与教导,他不但活了下来,还成长为优秀少年。 小时候,外公殷有才只要一有空就会抱着他教说话;外婆李金年常带着他到社区中,培养他与人交往的能力;妈妈殷正芳陪伴他学街舞和钢琴,还自主创业开设麦秋寿司店,为他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殷昊是全市首个心智障碍青年支持性就业基地“梦工坊咖啡”的明星咖啡师。疫情期间,他与小伙伴们定制千余杯爱心咖啡,送至社区及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手中。

黄浦区

李守白家庭:德艺双馨,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李守白与妻子沈瑶携手创立的“守白艺术”品牌,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原创艺术、文创产业、非遗传承及策划展览等领域具有代表性,女儿李诗忆也成为了一名青年非遗传承人。为庆祝建党百年,李守白陆续创作20余幅主题作品,展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和上海的沧桑变迁和发展新貌。他还参与设计中国花博会的《盛世花开》巨型艺术装置。

他们全家热心公益,诸多艺术作品入选上海首个抗疫主题大型展览“召唤——上海市抗疫美术摄影主题展”。李守白经常会将一些创作无偿捐赠给市慈善基金会进行爱心义拍,代表作“红色文化”系列更是捐赠给中共一大会址、渔阳里等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单位。

静安区

许建文家庭:勤俭持家,慷慨捐赠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20年来,许建文一家投身公益,总计捐赠近180万元,而他们自己却居住在升平小区的老公寓里。20201月,疫情爆发,许建文第一时间委托华侨基金会向武汉捐赠2万元,用于购买防疫物资;此后又向上海邮电医院爱心医疗公益捐赠2万元,向升平居委和广大志愿者捐赠防疫物品,有力地支持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20207月,许建文又为助力云南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贡献力量。社区里因病致困的双老家庭需要帮助,他们也会立刻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朱丽家庭:医护之家,共同抗疫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我最引以为傲自己是革命者的后代”,朱丽从小听爷爷说曾祖父抗美援朝的英勇事迹,立志学习曾祖父保家为国,长大后入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征医院)一线重症科室。

2020年除夕,也是女儿一岁生日之际,朱丽与家人告别后踏上了征程,成为上海第一批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之一。由于表现突出,朱丽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火线入党。丈夫芦家奇留守在沪照顾女儿,后将女儿托付给自己的父母后主动请缨到一线发热门诊,与在武汉的妻子“并肩”作战,连续奋战四个月。

徐汇区

王宏霞家庭:维护正义,保家卫国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王宏霞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人民法官,她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瑞金市“十佳政法干警”、安徽省“涉军维权工作先进个人”、徐汇区“区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武警上海总队十佳最美军嫂,荣立上海法院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丈夫高君现任上海武警少校警官,入伍20年来,带领部队完成奥运火炬传递安保、宣城、芜湖抗洪抢险、上海世博会、进博会安保等重大任务。多次获得嘉奖及“优秀参谋”,并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为部队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刘西拉家庭:教授伉俪,奉献教育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1957年,刘西拉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81年,国家选送留学生出国,在留美期间,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结构研究奖。妻子陈陈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前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点负责人,中国电气工程学会励磁分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世纪80年代,夫妇俩拒绝了美国各大公司和实验室的邀请,双双回国。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第一对夫妻,回国后双双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任职。在刘西拉看来,作为教师,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教育出一批能为民族强盛奉献终身的学生。

长宁区

黄全龙家庭:公安世家,情系社区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黄全龙是程家桥街道王满泗桥居民区的一名普通党员,也是虹桥中园小区的业委会主任,从公安系统退休后,他的工作热情不减,勇担社会责任。

在疫情爆发时,黄全龙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支党员为主的“虹桥中园守护家园”志愿者队伍,带领大家奋战在防疫一线,妻子则做好贤内助,给予充分的温暖和支持。在小区治理中,黄全龙作为业委会主任,本着“党建引领,规范建设,破解难题”的精神,做好虹桥中园的“大家长”,在小区垃圾分类、邻里驿站建设等工作中出力、出智。

普陀区

张少伯家庭:孝老爱亲,睦邻友好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华师大四附中熊瑾和先生张少伯相濡以沫32年。生活上,相敬如宾,同舟共济;事业上,携手比肩,同心协力,营造了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20037月,熊瑾夫妇来上海发展,那时两人都快40岁,一切从头开始,没有户口,简陋狭窄的出租屋,生活工作双重挑战,他们携手面对。他们注重孩子高远追求、崇高境界的培养,不仅获市区荣誉几十次,还在大学期间从军历练,嘉奖多次。

作为双方家庭的老大,他们不忘孝敬赡养老人,营造温馨的大家庭氛围。十八年来,坚持每隔一两天问候父母,逢年过节,更是送上满满的祝福与礼物。与邻里关系友善,和睦相处,发挥职业优势,主动交流育儿体会,疏导心理问题。他们还积极参加社区、学校的各类“爱心”捐款捐物活动。

何颖家庭:结对带教,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何颖退休前是上海铁路局乘务员,师从劳模“小扁担”创始人杨怀远,先后获得共和国铁路楷模、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上海市劳模等荣誉称号。他退休不褪色,始终坚持在社区发挥着光和热。他与机关、学校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结对,传承红色基因,帮助万里社区青少年成长成才。

何颖任社区党校和普陀老年宣讲团讲师,深入社区宣讲时事政治。作为香泉居民区自治家园理事会理事,他为小区自治共治、“三驾马车”(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有效运转献计献策,亲力亲为。妻子也是个热心人,不仅主动陪护肝移植的同事,还帮其申请困难补助。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女儿在疫情期间主动取消了去北京的行程,参与所在单位的志愿服务,良好的家风滋养着和谐幸福的家庭。

虹口区

董瑞家庭:投身抗疫,接续传爱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抗疫期间,董瑞在全力投身派出所疫情防控工作之余,向上海援鄂医疗队捐赠一万余元生活物资,并在相隔千里的沪、汉两地之间拉起一条传递爱的保障线。其建起“援汉爱心接力群”,凝聚警营内外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255人,持续为上海援汉的11支医疗队送去生活必需品和食品,先后共寄送物资9批、价值40余万元,成为抗疫医疗队的编外后援团。

丈夫陈钢在此期间出谋划策,帮助解决了很多物资和运输问题,并始终是妻子的坚强后盾。疫情趋稳后,董瑞与梦工坊咖啡吧的特殊店员们携手举办数十场爱心活动。她于2020年荣立个人二等功、上海市见义有为(战疫)先进、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志愿者,并入选2020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

杨浦区

王淑皎家庭:热心公益,家风传承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王淑皎作为杨浦区公益妈妈的一员,坚持多年在社区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公益活动,潜移默化地弘扬优良家风,传承美德,树立社区新风尚。疫情期间她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社区值守,不论除夕还是休息日,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小区各个角落。

疫情时期,丈夫韩群作为医疗公司的高级培训专家,夜以继日为武汉一线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儿子韩晓瞳在校品学兼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参加美术及书法比赛屡次获奖,并跟随妈妈定期去新华医院儿科,为住院的患儿们讲故事。

徐卫东家庭:红色宣讲,家风传承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作为党团员家庭,徐卫东一家秉持家国观念,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心公益,始终把“向社会传递美好”作为生活理念。徐卫东作为“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是公益活动“走读上海”的核心志愿者,并探索创新民间的党史教育,宣讲我党在上海的斗争历史,担任了街道“四史”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讲师。

疫情爆发初期,口罩紧张,徐卫东夫妇多方联系,购买了1.2万元医用外科口罩捐赠给医院。受家庭影响,儿子徐梓闻从小热心公益。从小学开始,利用暑假时间,去贵州荔波苗寨小学参与资助和支教活动;初中阶段,徐梓闻和同学们对云南龙陵开展了扶贫调研,并发挥特长辅导长宁区特殊学校的学生开展软式曲棍球运动。

宝山区

沈骁伟家庭:警护之家,共抗疫情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沈骁伟是宝山公安分局盛桥派出所责任区警长,妻子严艳是盛桥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护士。2020年随着疫情的尘嚣日上,沈骁伟大年初二便在所内开展值班备勤工作,严艳也取消节假休息,提前上岗报到。

127日,盛桥派出所辖区地段医院通报,1名居民在居家期间不配合医护人员上门测量体温,沈骁伟到达现场时意外发现,现场的护士竟是自己的妻子。经过两人的耐心劝说,居家隔离的居民终于开门接受了体温测量,他意识到配合检测才是真正不给大家添乱,并连声向这两位耐心、负责的医护和民警致谢。测量结束后,沈骁伟与严艳互相叮嘱一声“注意安全”后,又急匆匆奔往各自的“战场”,继续守护我们的家园。

沈曙家庭:助学帮困,孝老爱亲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沈曙一家连续24年默默帮助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东安村的王晓霞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帮助她的母亲治疗乳腺疾病。在24年的过程中,沈老夫妇一直和王晓霞父母保持书信来往,给予他们精神及生活上的帮助。他的两个女儿时常给王晓霞邮寄学习材料,给予她学习上的引导。

沈家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家教,沈老在社区自治中发挥大作用,是热心公益之家;家人几乎每人都会一样乐器,小辈都是学霸,是文化之家;作为老党员热爱学习,紧跟时事,还是学习之家;每周一至周三去市区照顾90多岁的老母亲,还与本楼道独居老人结对,更是孝老爱亲之家。

闵行区

许敏家庭:航天伉俪,岗位建功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许敏夫妇相识于航天,也相爱于航天,两人都是技术线上的“一把能手”。在工作中,两人时刻铭记航天报国使命,践行以国为重、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相互支持理解,夫妻相携,共同进步。无数荣誉和光彩的背后饱含着他们的彼此理解和双方家庭多年的默默付出。

双方父母为了能让子女安心工作,轮流到上海来帮忙照顾孩子。2015年开始,他们资助了2个云南贫困儿童,经常带着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孩子树立人生的好榜样。老人通情达理,夫妇俩相互体贴,儿子聪明乖巧,一家人其乐融融。

叶冬兰家庭:孝老爱亲,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叶冬兰是家住闵行区新虹街道的一名外来媳妇,她从2006年开始十多年如一日全身心的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婆,用自己的孝道赢得社区居民的好评,也改变了很多人对外来媳妇的偏见。作为活跃在社区的“热心肠”,她于2011年组建了“爱心妈妈志愿团”,得到诸多外来媳妇的积极加入,同时也带着全家做公益。

2015年叶冬兰创办新虹晶晨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至今,爱心妈妈团从一开始的5个家庭壮大到150个家庭、323位志愿者,志愿服务总时长320390个小时。这些年她的公益事业扎根社区的同时,还遍及青海、贵州的多个贫困山区。在叶冬兰的言传身教下,一双儿女也成为了她最坚实的后盾。

嘉定区

陈宽宏家庭:宣讲红色故事,传承良好家风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陈宽宏一家人秉持着“爱国爱党、节俭家荣”的家风家训,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陈宽宏曾是中央办公厅速记员,在“中南海”红墙内工作生活十年之久,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大量的讲话。

退休后他创办“老陈故事汇”,为村民开讲“中南海”的红色故事,先后撰写红色故事40余个章节,涉及文字10万多字,开设讲座200余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红色信念。妻子封贵娣一直在背后全心全意支持他,陈老夫妇十分注重家风传承,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都自觉践行老一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

金山区

吴企忠家庭:志愿奉献,孝老爱亲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84岁高龄的吴企忠,是张堰镇政府机关退休干部,2008年获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他铭记党史党恩,热心公益。退休后的他婉拒高薪返聘,组建了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到敬老院、阳光之家等为老人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理发、量血压等服务,有时更是提供上门服务。

老伴患有髋骨关节坏死等疾病导致行动不便,高昂的医药费也给家庭增加了负担,面对病痛和困难,他们用坚强和乐观撑起了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柱”。老吴以“百善孝为先”的家风教育培养子女,子女在各自单位也是公认的先进模范;孙女则在小区居委会上班,继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来,喜添一曾孙,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松江区

李辉家庭:岗位建功,奉献社会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李辉工作之余创立上海首家法治教育工作室,出版全国首本疫情法治教育中学生读本,录制《云间讲“法”》12讲登陆学习强国平台;《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获得中组部审核,在浦东干部学院网络平台,向全国领导干部开放;为妇女干部举办维权讲座,为社工开设《民法典与社工服务》培训等;主讲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为全国人民以案说法。

丈夫杨首峰为日本京都大学工学硕士,2009年载着生态中国建设情怀回国创业,在生态环境领域精耕细作,作为父亲身正为范、引领好家风。李辉家庭和睦、共同进步,都有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全家人在疫情期间共同创作、录制、剪辑抗疫公益节目,为社会奉献家庭力量。

青浦区

费亚云家庭:双警家庭,相互扶持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费亚云是青浦公安分局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副督察长。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奖3次。妻子周敏蕾是青浦公安分局香花桥派出所户籍民警。二人于19961997年先后加入公安队伍,从相识到走进婚姻殿堂,一直并肩奉献于公安事业。

费亚云一直奋战在公安一线,加班加点是常事,今年3月份以来,为高质量完成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任务,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双休和节假日。妻子周敏蕾兼顾家庭外,工作上也积极进取,曾获嘉奖、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双警家庭”的浪漫,在于并肩作战的牵挂,用心经营着“小家”的温馨和睦,用责任守护着“大家”的平安幸福。

奉贤区

顾海林家庭:红色宣讲,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顾海林一家邻里互助、热心公益。顾海林先后开创村民学校工作室和老顾嘎讪胡平台,自编教材30余篇,下村宣讲党的政策知识,并培育了一支红色宣讲队。妻子龚月芳与姐妹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俩人主动参加疫情防控,感染了其他家庭一起加入,共克时艰。

一双子女、两个小家庭也有着不同的故事:儿子顾伟年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批业务骨干;孙女自立自强,成为了一名航空乘务员;女儿顾春妮组建了一个双教师家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女婿致力于传统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作品曾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外甥是一名多才多艺的好少年,曾荣获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优胜奖。

崇明区

朱惠琴家庭:退休夫妇,志愿奉献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家住新苑小区83号的朱惠琴夫妇的口头禅。退休后,他俩始终保持一颗“为居民热情服务的心”,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新海二村居民区第一个新苑睦邻点在他家建立,朱惠琴也自愿成为睦邻点的卫生员、联络员。

疫情面前,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放弃与家人团聚,责无旁贷担当着宣传员、测温员职责。今年,疫苗接种是一件大事,夫妻俩挨家挨户宣传免费接种条件、不厌其烦地帮助居民登记接种信息,并志愿维护居民乘坐大巴车秩序,提醒居民带好身份证等。先后荣获新海镇“生态文明家庭”“上海市优秀老年志愿者”、2020年“海上最美家庭”等称号。

市级机关

翟华家庭:全家上阵,共同抗疫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翟华家庭两位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投入战斗:翟华,作为医院防疫工作组组长,带领团队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医院平安,保障有序复工;丈夫王维俊,作为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员,仁济“尖刀班”ECMO团队队长,带领团队赴武汉雷神山医院负责开展ECMO工作;同时,翟华在沪组建康复团队,远程支援丈夫,夫妻二人合力帮助气管切开的新冠患者重获“新声”(恢复发声功能)。

此外,翟华还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上海市第一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康复工作,使患者达到康复目标,顺利出院。期间,北大在读的儿子翟润天利用所学专长为父亲编写ECMO记录程序,方便及时记录与数据分析,默默支持父母的“逆行”。全家人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小家大爱的温暖与感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1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上海共26户入围

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其中上海共26户家庭入围。

图片来源:pexels网站

实习记者 赵珺

1128日上午,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一家先后有5人应征入伍的四代同堂军人之家赵阿文家庭,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第一对夫妻、回国后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教授伉俪刘西拉家庭,开创村民学校工作室、自编教材下村宣讲、培育了一支红色宣讲队的顾海林家庭等26户上海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家庭吧。(排名不分先后)

浦东新区

赵阿文家庭:军人之家,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88岁的赵阿文积极支持家中晚辈参军报国,家中先后有 3个儿子、1个孙子、1个孙女应征入伍,他们家也被当地居民称为“赵氏军人之家”。

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前曾是外洋捕捞大队队长的赵阿文在工作上爱岗敬业,退休后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孙后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子赵勤龙和儿媳张培仙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用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服务社区居民,2020年度夫妇俩累计志愿者时长1000多个小时。

张诚家庭:援藏扶智,为国“站岗”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妻子张诚是浦东公安分局民警,在自身工作异常忙碌的情况下,毅然支持丈夫援藏,独自承担起照顾家中老小及一切生活重任。

李擎昊在藏工作期间,担负着教育援藏攻坚突击队员的重任,特别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搭建起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连心桥”。妻子张诚放弃休息时间,积极投身公安一线。张诚一家“舍小家,顾大家”用行动克服各种困难,毅然选择在沪藏两地为祖国“站岗”!

张焱家庭:支边抗疫,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张焱,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2018年主动报名援滇,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帮扶任务。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义诊、志愿活动、垃圾分类、资助贫困学生等。丈夫响应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方针政策,被中农集团派往新加坡开拓东南亚市场。

2020年新春,张焱首批报名到抗疫一线,并一直坚守在隔离病区。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短缺,张焱和爱人通过多方努力,高价购得防疫物资,捐赠给医院、社区和湖北复工复产企业,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殷有才家庭:亲情共育,唐氏成长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20011月,“唐氏”男宝殷昊出生,还伴有肾功能不全等多项并发症。 经过家人和老师的细心照顾与教导,他不但活了下来,还成长为优秀少年。 小时候,外公殷有才只要一有空就会抱着他教说话;外婆李金年常带着他到社区中,培养他与人交往的能力;妈妈殷正芳陪伴他学街舞和钢琴,还自主创业开设麦秋寿司店,为他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殷昊是全市首个心智障碍青年支持性就业基地“梦工坊咖啡”的明星咖啡师。疫情期间,他与小伙伴们定制千余杯爱心咖啡,送至社区及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手中。

黄浦区

李守白家庭:德艺双馨,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李守白与妻子沈瑶携手创立的“守白艺术”品牌,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原创艺术、文创产业、非遗传承及策划展览等领域具有代表性,女儿李诗忆也成为了一名青年非遗传承人。为庆祝建党百年,李守白陆续创作20余幅主题作品,展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和上海的沧桑变迁和发展新貌。他还参与设计中国花博会的《盛世花开》巨型艺术装置。

他们全家热心公益,诸多艺术作品入选上海首个抗疫主题大型展览“召唤——上海市抗疫美术摄影主题展”。李守白经常会将一些创作无偿捐赠给市慈善基金会进行爱心义拍,代表作“红色文化”系列更是捐赠给中共一大会址、渔阳里等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单位。

静安区

许建文家庭:勤俭持家,慷慨捐赠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20年来,许建文一家投身公益,总计捐赠近180万元,而他们自己却居住在升平小区的老公寓里。20201月,疫情爆发,许建文第一时间委托华侨基金会向武汉捐赠2万元,用于购买防疫物资;此后又向上海邮电医院爱心医疗公益捐赠2万元,向升平居委和广大志愿者捐赠防疫物品,有力地支持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20207月,许建文又为助力云南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贡献力量。社区里因病致困的双老家庭需要帮助,他们也会立刻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朱丽家庭:医护之家,共同抗疫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我最引以为傲自己是革命者的后代”,朱丽从小听爷爷说曾祖父抗美援朝的英勇事迹,立志学习曾祖父保家为国,长大后入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征医院)一线重症科室。

2020年除夕,也是女儿一岁生日之际,朱丽与家人告别后踏上了征程,成为上海第一批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之一。由于表现突出,朱丽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火线入党。丈夫芦家奇留守在沪照顾女儿,后将女儿托付给自己的父母后主动请缨到一线发热门诊,与在武汉的妻子“并肩”作战,连续奋战四个月。

徐汇区

王宏霞家庭:维护正义,保家卫国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王宏霞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人民法官,她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瑞金市“十佳政法干警”、安徽省“涉军维权工作先进个人”、徐汇区“区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武警上海总队十佳最美军嫂,荣立上海法院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丈夫高君现任上海武警少校警官,入伍20年来,带领部队完成奥运火炬传递安保、宣城、芜湖抗洪抢险、上海世博会、进博会安保等重大任务。多次获得嘉奖及“优秀参谋”,并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为部队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刘西拉家庭:教授伉俪,奉献教育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1957年,刘西拉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81年,国家选送留学生出国,在留美期间,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结构研究奖。妻子陈陈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前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点负责人,中国电气工程学会励磁分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世纪80年代,夫妇俩拒绝了美国各大公司和实验室的邀请,双双回国。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第一对夫妻,回国后双双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任职。在刘西拉看来,作为教师,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教育出一批能为民族强盛奉献终身的学生。

长宁区

黄全龙家庭:公安世家,情系社区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黄全龙是程家桥街道王满泗桥居民区的一名普通党员,也是虹桥中园小区的业委会主任,从公安系统退休后,他的工作热情不减,勇担社会责任。

在疫情爆发时,黄全龙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支党员为主的“虹桥中园守护家园”志愿者队伍,带领大家奋战在防疫一线,妻子则做好贤内助,给予充分的温暖和支持。在小区治理中,黄全龙作为业委会主任,本着“党建引领,规范建设,破解难题”的精神,做好虹桥中园的“大家长”,在小区垃圾分类、邻里驿站建设等工作中出力、出智。

普陀区

张少伯家庭:孝老爱亲,睦邻友好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华师大四附中熊瑾和先生张少伯相濡以沫32年。生活上,相敬如宾,同舟共济;事业上,携手比肩,同心协力,营造了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20037月,熊瑾夫妇来上海发展,那时两人都快40岁,一切从头开始,没有户口,简陋狭窄的出租屋,生活工作双重挑战,他们携手面对。他们注重孩子高远追求、崇高境界的培养,不仅获市区荣誉几十次,还在大学期间从军历练,嘉奖多次。

作为双方家庭的老大,他们不忘孝敬赡养老人,营造温馨的大家庭氛围。十八年来,坚持每隔一两天问候父母,逢年过节,更是送上满满的祝福与礼物。与邻里关系友善,和睦相处,发挥职业优势,主动交流育儿体会,疏导心理问题。他们还积极参加社区、学校的各类“爱心”捐款捐物活动。

何颖家庭:结对带教,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何颖退休前是上海铁路局乘务员,师从劳模“小扁担”创始人杨怀远,先后获得共和国铁路楷模、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上海市劳模等荣誉称号。他退休不褪色,始终坚持在社区发挥着光和热。他与机关、学校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结对,传承红色基因,帮助万里社区青少年成长成才。

何颖任社区党校和普陀老年宣讲团讲师,深入社区宣讲时事政治。作为香泉居民区自治家园理事会理事,他为小区自治共治、“三驾马车”(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有效运转献计献策,亲力亲为。妻子也是个热心人,不仅主动陪护肝移植的同事,还帮其申请困难补助。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女儿在疫情期间主动取消了去北京的行程,参与所在单位的志愿服务,良好的家风滋养着和谐幸福的家庭。

虹口区

董瑞家庭:投身抗疫,接续传爱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抗疫期间,董瑞在全力投身派出所疫情防控工作之余,向上海援鄂医疗队捐赠一万余元生活物资,并在相隔千里的沪、汉两地之间拉起一条传递爱的保障线。其建起“援汉爱心接力群”,凝聚警营内外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255人,持续为上海援汉的11支医疗队送去生活必需品和食品,先后共寄送物资9批、价值40余万元,成为抗疫医疗队的编外后援团。

丈夫陈钢在此期间出谋划策,帮助解决了很多物资和运输问题,并始终是妻子的坚强后盾。疫情趋稳后,董瑞与梦工坊咖啡吧的特殊店员们携手举办数十场爱心活动。她于2020年荣立个人二等功、上海市见义有为(战疫)先进、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志愿者,并入选2020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

杨浦区

王淑皎家庭:热心公益,家风传承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王淑皎作为杨浦区公益妈妈的一员,坚持多年在社区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公益活动,潜移默化地弘扬优良家风,传承美德,树立社区新风尚。疫情期间她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社区值守,不论除夕还是休息日,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小区各个角落。

疫情时期,丈夫韩群作为医疗公司的高级培训专家,夜以继日为武汉一线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儿子韩晓瞳在校品学兼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参加美术及书法比赛屡次获奖,并跟随妈妈定期去新华医院儿科,为住院的患儿们讲故事。

徐卫东家庭:红色宣讲,家风传承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作为党团员家庭,徐卫东一家秉持家国观念,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心公益,始终把“向社会传递美好”作为生活理念。徐卫东作为“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是公益活动“走读上海”的核心志愿者,并探索创新民间的党史教育,宣讲我党在上海的斗争历史,担任了街道“四史”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讲师。

疫情爆发初期,口罩紧张,徐卫东夫妇多方联系,购买了1.2万元医用外科口罩捐赠给医院。受家庭影响,儿子徐梓闻从小热心公益。从小学开始,利用暑假时间,去贵州荔波苗寨小学参与资助和支教活动;初中阶段,徐梓闻和同学们对云南龙陵开展了扶贫调研,并发挥特长辅导长宁区特殊学校的学生开展软式曲棍球运动。

宝山区

沈骁伟家庭:警护之家,共抗疫情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沈骁伟是宝山公安分局盛桥派出所责任区警长,妻子严艳是盛桥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护士。2020年随着疫情的尘嚣日上,沈骁伟大年初二便在所内开展值班备勤工作,严艳也取消节假休息,提前上岗报到。

127日,盛桥派出所辖区地段医院通报,1名居民在居家期间不配合医护人员上门测量体温,沈骁伟到达现场时意外发现,现场的护士竟是自己的妻子。经过两人的耐心劝说,居家隔离的居民终于开门接受了体温测量,他意识到配合检测才是真正不给大家添乱,并连声向这两位耐心、负责的医护和民警致谢。测量结束后,沈骁伟与严艳互相叮嘱一声“注意安全”后,又急匆匆奔往各自的“战场”,继续守护我们的家园。

沈曙家庭:助学帮困,孝老爱亲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沈曙一家连续24年默默帮助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东安村的王晓霞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帮助她的母亲治疗乳腺疾病。在24年的过程中,沈老夫妇一直和王晓霞父母保持书信来往,给予他们精神及生活上的帮助。他的两个女儿时常给王晓霞邮寄学习材料,给予她学习上的引导。

沈家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家教,沈老在社区自治中发挥大作用,是热心公益之家;家人几乎每人都会一样乐器,小辈都是学霸,是文化之家;作为老党员热爱学习,紧跟时事,还是学习之家;每周一至周三去市区照顾90多岁的老母亲,还与本楼道独居老人结对,更是孝老爱亲之家。

闵行区

许敏家庭:航天伉俪,岗位建功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许敏夫妇相识于航天,也相爱于航天,两人都是技术线上的“一把能手”。在工作中,两人时刻铭记航天报国使命,践行以国为重、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相互支持理解,夫妻相携,共同进步。无数荣誉和光彩的背后饱含着他们的彼此理解和双方家庭多年的默默付出。

双方父母为了能让子女安心工作,轮流到上海来帮忙照顾孩子。2015年开始,他们资助了2个云南贫困儿童,经常带着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孩子树立人生的好榜样。老人通情达理,夫妇俩相互体贴,儿子聪明乖巧,一家人其乐融融。

叶冬兰家庭:孝老爱亲,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叶冬兰是家住闵行区新虹街道的一名外来媳妇,她从2006年开始十多年如一日全身心的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婆,用自己的孝道赢得社区居民的好评,也改变了很多人对外来媳妇的偏见。作为活跃在社区的“热心肠”,她于2011年组建了“爱心妈妈志愿团”,得到诸多外来媳妇的积极加入,同时也带着全家做公益。

2015年叶冬兰创办新虹晶晨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至今,爱心妈妈团从一开始的5个家庭壮大到150个家庭、323位志愿者,志愿服务总时长320390个小时。这些年她的公益事业扎根社区的同时,还遍及青海、贵州的多个贫困山区。在叶冬兰的言传身教下,一双儿女也成为了她最坚实的后盾。

嘉定区

陈宽宏家庭:宣讲红色故事,传承良好家风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陈宽宏一家人秉持着“爱国爱党、节俭家荣”的家风家训,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陈宽宏曾是中央办公厅速记员,在“中南海”红墙内工作生活十年之久,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大量的讲话。

退休后他创办“老陈故事汇”,为村民开讲“中南海”的红色故事,先后撰写红色故事40余个章节,涉及文字10万多字,开设讲座200余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红色信念。妻子封贵娣一直在背后全心全意支持他,陈老夫妇十分注重家风传承,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都自觉践行老一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

金山区

吴企忠家庭:志愿奉献,孝老爱亲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84岁高龄的吴企忠,是张堰镇政府机关退休干部,2008年获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他铭记党史党恩,热心公益。退休后的他婉拒高薪返聘,组建了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到敬老院、阳光之家等为老人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理发、量血压等服务,有时更是提供上门服务。

老伴患有髋骨关节坏死等疾病导致行动不便,高昂的医药费也给家庭增加了负担,面对病痛和困难,他们用坚强和乐观撑起了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柱”。老吴以“百善孝为先”的家风教育培养子女,子女在各自单位也是公认的先进模范;孙女则在小区居委会上班,继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来,喜添一曾孙,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松江区

李辉家庭:岗位建功,奉献社会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李辉工作之余创立上海首家法治教育工作室,出版全国首本疫情法治教育中学生读本,录制《云间讲“法”》12讲登陆学习强国平台;《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获得中组部审核,在浦东干部学院网络平台,向全国领导干部开放;为妇女干部举办维权讲座,为社工开设《民法典与社工服务》培训等;主讲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为全国人民以案说法。

丈夫杨首峰为日本京都大学工学硕士,2009年载着生态中国建设情怀回国创业,在生态环境领域精耕细作,作为父亲身正为范、引领好家风。李辉家庭和睦、共同进步,都有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全家人在疫情期间共同创作、录制、剪辑抗疫公益节目,为社会奉献家庭力量。

青浦区

费亚云家庭:双警家庭,相互扶持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费亚云是青浦公安分局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副督察长。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奖3次。妻子周敏蕾是青浦公安分局香花桥派出所户籍民警。二人于19961997年先后加入公安队伍,从相识到走进婚姻殿堂,一直并肩奉献于公安事业。

费亚云一直奋战在公安一线,加班加点是常事,今年3月份以来,为高质量完成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任务,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双休和节假日。妻子周敏蕾兼顾家庭外,工作上也积极进取,曾获嘉奖、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双警家庭”的浪漫,在于并肩作战的牵挂,用心经营着“小家”的温馨和睦,用责任守护着“大家”的平安幸福。

奉贤区

顾海林家庭:红色宣讲,热心公益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顾海林一家邻里互助、热心公益。顾海林先后开创村民学校工作室和老顾嘎讪胡平台,自编教材30余篇,下村宣讲党的政策知识,并培育了一支红色宣讲队。妻子龚月芳与姐妹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俩人主动参加疫情防控,感染了其他家庭一起加入,共克时艰。

一双子女、两个小家庭也有着不同的故事:儿子顾伟年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批业务骨干;孙女自立自强,成为了一名航空乘务员;女儿顾春妮组建了一个双教师家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女婿致力于传统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作品曾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外甥是一名多才多艺的好少年,曾荣获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优胜奖。

崇明区

朱惠琴家庭:退休夫妇,志愿奉献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家住新苑小区83号的朱惠琴夫妇的口头禅。退休后,他俩始终保持一颗“为居民热情服务的心”,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新海二村居民区第一个新苑睦邻点在他家建立,朱惠琴也自愿成为睦邻点的卫生员、联络员。

疫情面前,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放弃与家人团聚,责无旁贷担当着宣传员、测温员职责。今年,疫苗接种是一件大事,夫妻俩挨家挨户宣传免费接种条件、不厌其烦地帮助居民登记接种信息,并志愿维护居民乘坐大巴车秩序,提醒居民带好身份证等。先后荣获新海镇“生态文明家庭”“上海市优秀老年志愿者”、2020年“海上最美家庭”等称号。

市级机关

翟华家庭:全家上阵,共同抗疫

图片来源:上海市妇联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翟华家庭两位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投入战斗:翟华,作为医院防疫工作组组长,带领团队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医院平安,保障有序复工;丈夫王维俊,作为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员,仁济“尖刀班”ECMO团队队长,带领团队赴武汉雷神山医院负责开展ECMO工作;同时,翟华在沪组建康复团队,远程支援丈夫,夫妻二人合力帮助气管切开的新冠患者重获“新声”(恢复发声功能)。

此外,翟华还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上海市第一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康复工作,使患者达到康复目标,顺利出院。期间,北大在读的儿子翟润天利用所学专长为父亲编写ECMO记录程序,方便及时记录与数据分析,默默支持父母的“逆行”。全家人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小家大爱的温暖与感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