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电力紧缺催生改革,明年国内市场化电力占比或增至70%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电力紧缺催生改革,明年国内市场化电力占比或增至70%

保障电力安全,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重发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勇

包括中国在内,今年全球诸多国家均遭遇了各种因素导致的“电力贫困”问题,“双碳”之路遇到了暂时性难题。

在11月30日举办的彭博新能源财经上海峰会上,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市场分析师魏汉阳表示,从需求看,国内用电量从去年的疫情低位触底反弹,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超过12%,在不考虑疫情波动因素后,两年平均有7.4%的涨幅,高于GDP的整体增幅。

在后疫情时代下,受经济恢复和出口订单的双重刺激,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复工复产迅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今年三次调整全年用电量增速预期,最新的一期供需形势报告认为,全年可以达到10%-11%的用电增速,显著高于去年底所做的6%-7%的预测。

“在四季度末的‘能耗双控’考核期,电力缺口仍可能存在。”魏汉阳表示,双控考核目标短期内也不会就此松懈,供应紧平衡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魏汉阳还表示,这次电力供应紧缺催生的改革政策,或使国内电力市场化的比例,从今年的约40%猛增到2022年的70%左右在此情况下,电力企业不再拥有过去比较稳定的政府保障电价兜底电价让利将更为困难。

1012,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内容是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今年煤价走高,致使煤电厂出现亏损。魏汉阳称,“下半年煤电板块整体亏损,部分煤电厂亏损面达到100%。电价涨价协议从10月下旬甚至11月才开始,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对此前严重的亏损进行弥补。

华润电力燃料管理部副总经理汤捷也表示,“目前期货市场反映出来的价格预期,并没有充分反映供需情况,权重非常扭曲,导致在出现煤电短缺时,电厂不愿拉高煤炭库存。”

对于未来的电价走势,汤捷认为,在短期的冬季保供措施后,需要未来的电价反映不同属性的电力,让可预测性、稳定性、清洁化体现价值,才能建立多元化的市场电价体制。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在会上表示,“能源转型特别是电力领域中,短期的挑战是要建构、协调好煤炭与电力、煤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系,否则拉闸限电等问题难以避免。”

她强调,“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必须要提到日程上,这是近期最关键的问题。”

“由于目前很多转型没有完成,机制没有建立,所以出现了不得不释放化石能源产能的反弹现象,”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在峰会上指出,“要先立后破。”

简单来讲,“立”指积极发展新能源,“破”指淘汰落后产能。

浙商证券分析指出,“先立后破”的原则在中央层面已经形成共识,但需突破产业发展与能耗指标等限制,预判这些限制政策将在年底逐渐打破,形成正向循环,逐渐缓释上游的价格压力。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再造,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光伏、风电、核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行业的投入。

与此同时,传统能源行业虽然进入存量或减量替代阶段,但在非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体系未成熟时,仍需要效率更高的设备投资,并非一关了之。

这是因为“立”与“破”之间的平衡点难以把握,这也是导致9月下旬出现电力供应不稳等现象的重要原因。

今年10月,国家矿山安监局表示,当前153处符合保供条件的煤矿,可增加产能约2.2亿吨/年以应对能源紧缺形势。

马军认为,目前还需要建立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配套规划,而不是将增量煤电的减碳压力,放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US)上。

他认为,电力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此前高耗能产业的盲目扩张。从此角度来看,如何遏制扩张和提高效率也非常重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力紧缺催生改革,明年国内市场化电力占比或增至70%

保障电力安全,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重发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勇

包括中国在内,今年全球诸多国家均遭遇了各种因素导致的“电力贫困”问题,“双碳”之路遇到了暂时性难题。

在11月30日举办的彭博新能源财经上海峰会上,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市场分析师魏汉阳表示,从需求看,国内用电量从去年的疫情低位触底反弹,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超过12%,在不考虑疫情波动因素后,两年平均有7.4%的涨幅,高于GDP的整体增幅。

在后疫情时代下,受经济恢复和出口订单的双重刺激,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复工复产迅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今年三次调整全年用电量增速预期,最新的一期供需形势报告认为,全年可以达到10%-11%的用电增速,显著高于去年底所做的6%-7%的预测。

“在四季度末的‘能耗双控’考核期,电力缺口仍可能存在。”魏汉阳表示,双控考核目标短期内也不会就此松懈,供应紧平衡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魏汉阳还表示,这次电力供应紧缺催生的改革政策,或使国内电力市场化的比例,从今年的约40%猛增到2022年的70%左右在此情况下,电力企业不再拥有过去比较稳定的政府保障电价兜底电价让利将更为困难。

1012,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内容是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今年煤价走高,致使煤电厂出现亏损。魏汉阳称,“下半年煤电板块整体亏损,部分煤电厂亏损面达到100%。电价涨价协议从10月下旬甚至11月才开始,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对此前严重的亏损进行弥补。

华润电力燃料管理部副总经理汤捷也表示,“目前期货市场反映出来的价格预期,并没有充分反映供需情况,权重非常扭曲,导致在出现煤电短缺时,电厂不愿拉高煤炭库存。”

对于未来的电价走势,汤捷认为,在短期的冬季保供措施后,需要未来的电价反映不同属性的电力,让可预测性、稳定性、清洁化体现价值,才能建立多元化的市场电价体制。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在会上表示,“能源转型特别是电力领域中,短期的挑战是要建构、协调好煤炭与电力、煤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系,否则拉闸限电等问题难以避免。”

她强调,“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必须要提到日程上,这是近期最关键的问题。”

“由于目前很多转型没有完成,机制没有建立,所以出现了不得不释放化石能源产能的反弹现象,”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在峰会上指出,“要先立后破。”

简单来讲,“立”指积极发展新能源,“破”指淘汰落后产能。

浙商证券分析指出,“先立后破”的原则在中央层面已经形成共识,但需突破产业发展与能耗指标等限制,预判这些限制政策将在年底逐渐打破,形成正向循环,逐渐缓释上游的价格压力。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再造,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光伏、风电、核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行业的投入。

与此同时,传统能源行业虽然进入存量或减量替代阶段,但在非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体系未成熟时,仍需要效率更高的设备投资,并非一关了之。

这是因为“立”与“破”之间的平衡点难以把握,这也是导致9月下旬出现电力供应不稳等现象的重要原因。

今年10月,国家矿山安监局表示,当前153处符合保供条件的煤矿,可增加产能约2.2亿吨/年以应对能源紧缺形势。

马军认为,目前还需要建立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配套规划,而不是将增量煤电的减碳压力,放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US)上。

他认为,电力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此前高耗能产业的盲目扩张。从此角度来看,如何遏制扩张和提高效率也非常重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