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碳”路新机⑥| 气候投融资,值得被看好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碳”路新机⑥| 气候投融资,值得被看好吗?

可持续发展。

文 | 你好天府 三井

8月,两起气候事件引爆了舆论场——重庆山火、四川限电。似乎在这之前,气候问题并未以如此“毁灭性”的形式被所有人关注。

高温纪录不断刷新、暴雨持续袭来,冰川消融、山洪频发……如果平常就有所了解,应该很容易观察到一个现象:近年来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几乎呈指数级增长。人类生产活动的更新与环境气候的保持本身就是天然矛盾体,其间产生的影响也自然是相互的。人类活动不断接近地球的承载阈值,而极端气候增多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也极易引发进出口贸易、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风险等连锁反应。一个积极信号是,各国对于气候治理和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日上升。

今年8月10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气候投融资首批试点名单,共有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获批,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乐观来看,这似乎为全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良机。

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 图源:生态环境部官网截图

气候,也可以投融资?

气候投融资的概念源自对气候变化投资的金融活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定义的气候投融资概念是:气候投融资是地方、国家或跨国投融资——来自公共、私人和替代性投融资来源,旨在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行动。而在国家层面,目前还未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气候投融资有系统性的定义、政策、指南、统计和公开发布的核算报告。

比气候投融资更宽泛一些的概念是绿色金融,也更为人们所熟知。顾名思义,绿色金融指代一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2016年,在中国的倡导下,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式将发展绿色金融的倡议写入公报。绿色金融亦首次列入杭州G20峰会议程,G20会议对政府通过绿色金融带动民间资本进入绿色投资领域达成全球性共识。在2017年7月德国G20峰会上,绿色金融再次受到全球关注。最近几年,全球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驶入发展快车道。据统计,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较年初增长7.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6%,仅半年时间净增加高达3.53万亿元。截至2022年3月,中国境内绿色债券余额约1.3万亿元,位居全球前列。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转型正成为各地的“必修课”。而作为绿色金融的子集,气候投融资则是比绿色金融更加具体和细分的一种投融资方向,约占到绿色金融规模的七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气候资金总需求在百万亿规模,即平均每年需要投入近3万亿元。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预测,到2060年,我国新增气候投资需求将达到139万亿元,年均约3.5万亿元。市场需求庞大,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资金只能覆盖其中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资金供给仍旧需要依靠市场机制有效撬动。基于此,气候投融资机制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并且直接刺激了相关政策的迅速完善。

2019年10月,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动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推进气候投融资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气候投融资领域的首份政策文件《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开展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这两份文件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气候投融资在地方试点和落地工作的正式启动,是中国气候投融资的重大进展。直到今年8月公布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仅用了8个月时间。

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通知 图源:生态环境部官网截图

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气候投融资最基本的特征是能够带来气候变化减缓效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或气候恢复力。从宏观角度而言,气候投融资则是一个涉及能源、环境、金融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并在整个碳中和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气候治理的框架背景下,气候投融资项目并不像传统投资那样仅仅局限于完成某个具体项目的建设,比如在规定期限内建立水电站、光伏电站,或是购买几批林业碳汇。对于气候投融资而言,真正核心的是需要借助政策工具,不断尝试绿色基金、贷款、保险等方面的创新产品,拓宽市场化运作的路径,完成气候变化大环境下的观念革新。

天府新区入选试点城市,优势为何?

要推动全国性气候投融资的成熟发展,地方无疑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一个显著事实是,在有意愿、基础好、代表性强的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有助于探索差异化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并在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可复制性的经验。不难发现,8月公布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在全国范围内具备较强代表性,并呈现出区域分布的广泛性。

据公开报道,全国第一批申报试点的有30个城市和国家级新区。自2021年起,有试点意愿的城市就已在相关政策规划中提及“气候投融资”,并开始进行气候投融资方案研究。此次入选的试点中不乏具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城区,例如全国唯一具备碳交易、碳结算和碳登记功能的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以及在海洋碳汇业务上具有天然优势的山东省西海岸新区。

而除开这些具备绿色金融发展基础的区域外,四川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也自然承担下创新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的任务,在国家给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之下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四川天府新区 图源:网络

那么,为什么是四川天府新区?

事实上,这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四川省内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最具有率先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基础条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需要聚集专业人才队伍来研究推动相关工作、高度重视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以及在不同试点地区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

从金融基础而言,四川也早已入局绿色金融赛道。如四川银行打造的引领性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新网银行加强绿色贴标、碳足迹管理、环境信息披露、气候风险识别管理,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地处清洁能源大省四川,同时背书成都市“公园城市”和四大结构调整,再加上本身的区位金融优势,在明面上,天府新区已经凑齐了试点气候投融资的大部分优势要素。

据报道,天府新区目前已建成连片绿地湿地、河湖水体、城市森林5万余亩、天府绿道1200余公里,人均公园面积达18.6平方米,生态本底优势凸显。除此之外,天府新区正着力构筑新金融产业生态圈,并建设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天府国际金融科技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足以承担气候金融新枢纽能级的提升。据统计,天府新区已落户各类持牌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148家,引入基金机构485家,管理社会资金总规模达5700亿元。

目前,获批各地气候投融资具体方案还未公布。但据公开文件显示,天府新区、兰州市等均已向社会公开招标,进行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编制。

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天府新区则提出了“立足新区、服务西南”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公园城市新范式定位。据了解,天府新区计划依托中国西部最大的创投融资中心——天府国际基金小镇,推动设立规模为10亿元的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力争到2025年天府国际基金小镇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资金规模达200亿元。

除此之外,协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亦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合作重点任务之一。与天府新区同时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域的重庆两江新区正加快推进华能两江燃机二期项目等川渝合作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与天府新区在政策互通、项目互认、智库共享等方面积极合作,联动打造成渝地区双城气候投融资示范先行区。

先试点、后推行一直是我国施行各项全国性政策的基本途径。对于目前气候投融资的发展进程而言,气候资金需求和供给矛盾依旧突出,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意识尚且薄弱,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并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考核和激励机制。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面对动辄百年一遇的高温、降水等极端天气,探索出一条具有可复制性的气候投融资发展道路,仍然能够切实发挥出“降碳”的引领和倒逼作用。

来源:“你好天府”公众号

原标题:“碳”路新机⑥ 气候投融资,值得被看好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碳”路新机⑥| 气候投融资,值得被看好吗?

可持续发展。

文 | 你好天府 三井

8月,两起气候事件引爆了舆论场——重庆山火、四川限电。似乎在这之前,气候问题并未以如此“毁灭性”的形式被所有人关注。

高温纪录不断刷新、暴雨持续袭来,冰川消融、山洪频发……如果平常就有所了解,应该很容易观察到一个现象:近年来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几乎呈指数级增长。人类生产活动的更新与环境气候的保持本身就是天然矛盾体,其间产生的影响也自然是相互的。人类活动不断接近地球的承载阈值,而极端气候增多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也极易引发进出口贸易、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风险等连锁反应。一个积极信号是,各国对于气候治理和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日上升。

今年8月10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气候投融资首批试点名单,共有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获批,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乐观来看,这似乎为全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良机。

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 图源:生态环境部官网截图

气候,也可以投融资?

气候投融资的概念源自对气候变化投资的金融活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定义的气候投融资概念是:气候投融资是地方、国家或跨国投融资——来自公共、私人和替代性投融资来源,旨在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行动。而在国家层面,目前还未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气候投融资有系统性的定义、政策、指南、统计和公开发布的核算报告。

比气候投融资更宽泛一些的概念是绿色金融,也更为人们所熟知。顾名思义,绿色金融指代一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2016年,在中国的倡导下,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式将发展绿色金融的倡议写入公报。绿色金融亦首次列入杭州G20峰会议程,G20会议对政府通过绿色金融带动民间资本进入绿色投资领域达成全球性共识。在2017年7月德国G20峰会上,绿色金融再次受到全球关注。最近几年,全球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驶入发展快车道。据统计,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较年初增长7.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6%,仅半年时间净增加高达3.53万亿元。截至2022年3月,中国境内绿色债券余额约1.3万亿元,位居全球前列。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转型正成为各地的“必修课”。而作为绿色金融的子集,气候投融资则是比绿色金融更加具体和细分的一种投融资方向,约占到绿色金融规模的七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气候资金总需求在百万亿规模,即平均每年需要投入近3万亿元。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预测,到2060年,我国新增气候投资需求将达到139万亿元,年均约3.5万亿元。市场需求庞大,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资金只能覆盖其中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资金供给仍旧需要依靠市场机制有效撬动。基于此,气候投融资机制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并且直接刺激了相关政策的迅速完善。

2019年10月,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动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推进气候投融资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气候投融资领域的首份政策文件《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开展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这两份文件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气候投融资在地方试点和落地工作的正式启动,是中国气候投融资的重大进展。直到今年8月公布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仅用了8个月时间。

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通知 图源:生态环境部官网截图

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气候投融资最基本的特征是能够带来气候变化减缓效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或气候恢复力。从宏观角度而言,气候投融资则是一个涉及能源、环境、金融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并在整个碳中和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气候治理的框架背景下,气候投融资项目并不像传统投资那样仅仅局限于完成某个具体项目的建设,比如在规定期限内建立水电站、光伏电站,或是购买几批林业碳汇。对于气候投融资而言,真正核心的是需要借助政策工具,不断尝试绿色基金、贷款、保险等方面的创新产品,拓宽市场化运作的路径,完成气候变化大环境下的观念革新。

天府新区入选试点城市,优势为何?

要推动全国性气候投融资的成熟发展,地方无疑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一个显著事实是,在有意愿、基础好、代表性强的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有助于探索差异化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并在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可复制性的经验。不难发现,8月公布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在全国范围内具备较强代表性,并呈现出区域分布的广泛性。

据公开报道,全国第一批申报试点的有30个城市和国家级新区。自2021年起,有试点意愿的城市就已在相关政策规划中提及“气候投融资”,并开始进行气候投融资方案研究。此次入选的试点中不乏具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城区,例如全国唯一具备碳交易、碳结算和碳登记功能的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以及在海洋碳汇业务上具有天然优势的山东省西海岸新区。

而除开这些具备绿色金融发展基础的区域外,四川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也自然承担下创新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的任务,在国家给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之下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四川天府新区 图源:网络

那么,为什么是四川天府新区?

事实上,这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四川省内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最具有率先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基础条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需要聚集专业人才队伍来研究推动相关工作、高度重视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以及在不同试点地区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

从金融基础而言,四川也早已入局绿色金融赛道。如四川银行打造的引领性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新网银行加强绿色贴标、碳足迹管理、环境信息披露、气候风险识别管理,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地处清洁能源大省四川,同时背书成都市“公园城市”和四大结构调整,再加上本身的区位金融优势,在明面上,天府新区已经凑齐了试点气候投融资的大部分优势要素。

据报道,天府新区目前已建成连片绿地湿地、河湖水体、城市森林5万余亩、天府绿道1200余公里,人均公园面积达18.6平方米,生态本底优势凸显。除此之外,天府新区正着力构筑新金融产业生态圈,并建设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天府国际金融科技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足以承担气候金融新枢纽能级的提升。据统计,天府新区已落户各类持牌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148家,引入基金机构485家,管理社会资金总规模达5700亿元。

目前,获批各地气候投融资具体方案还未公布。但据公开文件显示,天府新区、兰州市等均已向社会公开招标,进行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编制。

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天府新区则提出了“立足新区、服务西南”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公园城市新范式定位。据了解,天府新区计划依托中国西部最大的创投融资中心——天府国际基金小镇,推动设立规模为10亿元的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力争到2025年天府国际基金小镇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资金规模达200亿元。

除此之外,协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亦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合作重点任务之一。与天府新区同时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域的重庆两江新区正加快推进华能两江燃机二期项目等川渝合作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与天府新区在政策互通、项目互认、智库共享等方面积极合作,联动打造成渝地区双城气候投融资示范先行区。

先试点、后推行一直是我国施行各项全国性政策的基本途径。对于目前气候投融资的发展进程而言,气候资金需求和供给矛盾依旧突出,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意识尚且薄弱,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并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考核和激励机制。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面对动辄百年一遇的高温、降水等极端天气,探索出一条具有可复制性的气候投融资发展道路,仍然能够切实发挥出“降碳”的引领和倒逼作用。

来源:“你好天府”公众号

原标题:“碳”路新机⑥ 气候投融资,值得被看好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