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潮落社交金融成风口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社交金融成为了各大互联网企业发力的主要目标。社交金融是基于社交关系的网络金融行为,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解决传统金融征信、风控存在的难题,扭转信息不对称,从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在互联网企业重视社交属性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也在积极寻求社交场景下的突破。微信红包和转账中就有社交互联网金融活动。基于熟人借贷强关系的社交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万亿级别,社交金融或许将成为新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认为,互联网化的社交信用,便于信用积累和信息公开,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扩展资源空间,使社会闲散资金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熟人借贷”,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把熟人信用转化为社会信用,并对国家经济发展创造巨大价值。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徐建国指出,从实质功能讲,社交金融是将散落在民间社会的多维度的信息收集起来,运用到金融交易中,这是对传统的金融体系是有力的补充,甚至发展到足够规模,将对现有的以垄断为实质的金融体系产生挑战。

当然,任何创新模式的出现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可能还将面临各种曲折和障碍。如何在鼓励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做好监管的平衡,是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结合四部委发布的网贷监管办法,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经济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钟瑞庆认为,基于法律的逻辑,目前监管对平台的责任规定其实是相对含糊的,不存在太多硬性的要求,未来还需继续细化才能落地。同时,社交金融正在向3.0进化,在经济上具有非常巨大的扩展空间,可以预见,这个领域的成功者将会是伟大的。

主打熟人借贷的借贷宝副总裁曾军认为,大数据技术有局限性,适用于对准确度要求不太高的领域,社交金融的基础不是大数据征信。大数据的逻辑是打造一个高高在上的征信平台,去搜集跟信用相关的数据,妄图通过扩大硬盘,加快CPU,改进算法,对人的信用进行评估,是计划经济的路子,有可能是“理性的狂妄”。

“当前,“大数据征信”平台索取的数据越来越多,这些数据虽然涉及隐私,高度敏感,但是与个人信用弱相关,算法再先进,也会碰天花板。与个人信用强相关的数据(或者说知识)其实分散在社交圈里。金融的核心是对风险、信用定价,而已经形成的社交圈,本身包含大量与风险、信用强相关的知识。信用好不好,熟人知道。”曾军认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