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央行首次注销两家企业征信备案资格 向空壳平台敲响警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央行首次注销两家企业征信备案资格 向空壳平台敲响警钟

央行12月12日连发两则公告,先后注销望洲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华夏信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征信业务备案资格。此举属央行首次注销企业征信备案资格,向长期不开展业务的空壳平台敲响警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12日下午,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连发两则公告,先后注销望洲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华夏信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两家征信公司备案资格。界面新闻记者询问多家平台业内人士获悉,此举属央行首次注销企业征信备案资格。

央行公告显示,望洲征信、华夏信融均连续六个月以上未实质开展征信相关业务,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央行营业管理部于2016年12月9日决定注销备案,这意味着两家分别持有的《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证》作废。

但根据公告,两家公司未开展征信业务原因不同。华夏信融是今年8月向央行营业管理部提交停业清算的报告和注销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的申请,但望洲征信属于“失联”。今年7月,央行营业管理部在官网点名望洲征信,称无法与其取得联系,也无法查询到该公司工商登记注册信息,要求望洲征信在10个工作日内向央行营业管理部报告公司现状及相关情况说明。

对于央行首次注销企业征信牌照,中国新兴产业大数据信用服务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金电联行副总裁田京海评论称,2016年10月,央行下发了《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将过去没有明确规定的“注销”事项进行了规定。两家机构被撤销牌照的原由一样,吊销依据皆来自最新的“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二条: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后连续六个月未实质开展相关业务,可以注销其备案。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在这两家机构被撤销牌照前,在央行获得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有135家,其中北京市场占40家。谈及为何有平台连续多月未开展实质业务,田京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中国的征信市场还未形成规模,所以能够持续、稳定、成规模获得征信业务的备案企业并不多。有些企业征信机构无业务可做也是可以理解的。”

联系到支付牌照此前在市场上“一牌难求”,价格炒至数亿的状况,对于尚无业务的持牌平台,征信牌照能否仿效转让呢?

田京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支付牌照与征信牌照在核发程序上并不相同,支付牌照是审批制,而征信牌照是备案制。央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征信机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应当按新设机构的备案标准进行备案审核。

所以一方面,由于备案制的缘故,征信牌照无法转手;另一方面,其他没有牌照的企业即使通过股权变更注资具有资质的“壳公司”也无法将征信牌照延续使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此举算是向空壳平台敲响警钟,针对征信牌照的整顿或将继续。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评论称,望洲征信此次牌照被吊销并不令人意外,由于母公司问题频发,此前已被列为央行重点监管对象。

今年4月,望洲征信母公司望洲财富发布公告,自曝董事长杨卫国“失联”并向上海警方报案,称预计卷款约10亿元。随后,杨卫国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紧急告客户员工书》,声明自己并没有跑路,只是关闭通讯,来了一场“把自己放空十天”的旅行;之后在“五一”期间,望洲财富以“推进兑付工作”为名,请投资者签《请愿书》希望杨卫国取保候审。相关报道称,望洲集团未兑付的本金和利息等外债经统计约有25亿元,即使全部变卖,也无法完全覆盖逾期。

12月13日截至记者发稿,原望洲集团官网和望洲财富官网仍无法打开,望洲征信官网(www.wzcredit.net)还可以正常打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央行首次注销两家企业征信备案资格 向空壳平台敲响警钟

央行12月12日连发两则公告,先后注销望洲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华夏信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征信业务备案资格。此举属央行首次注销企业征信备案资格,向长期不开展业务的空壳平台敲响警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12日下午,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连发两则公告,先后注销望洲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华夏信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两家征信公司备案资格。界面新闻记者询问多家平台业内人士获悉,此举属央行首次注销企业征信备案资格。

央行公告显示,望洲征信、华夏信融均连续六个月以上未实质开展征信相关业务,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央行营业管理部于2016年12月9日决定注销备案,这意味着两家分别持有的《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证》作废。

但根据公告,两家公司未开展征信业务原因不同。华夏信融是今年8月向央行营业管理部提交停业清算的报告和注销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的申请,但望洲征信属于“失联”。今年7月,央行营业管理部在官网点名望洲征信,称无法与其取得联系,也无法查询到该公司工商登记注册信息,要求望洲征信在10个工作日内向央行营业管理部报告公司现状及相关情况说明。

对于央行首次注销企业征信牌照,中国新兴产业大数据信用服务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金电联行副总裁田京海评论称,2016年10月,央行下发了《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将过去没有明确规定的“注销”事项进行了规定。两家机构被撤销牌照的原由一样,吊销依据皆来自最新的“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二条: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后连续六个月未实质开展相关业务,可以注销其备案。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在这两家机构被撤销牌照前,在央行获得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有135家,其中北京市场占40家。谈及为何有平台连续多月未开展实质业务,田京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中国的征信市场还未形成规模,所以能够持续、稳定、成规模获得征信业务的备案企业并不多。有些企业征信机构无业务可做也是可以理解的。”

联系到支付牌照此前在市场上“一牌难求”,价格炒至数亿的状况,对于尚无业务的持牌平台,征信牌照能否仿效转让呢?

田京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支付牌照与征信牌照在核发程序上并不相同,支付牌照是审批制,而征信牌照是备案制。央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征信机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应当按新设机构的备案标准进行备案审核。

所以一方面,由于备案制的缘故,征信牌照无法转手;另一方面,其他没有牌照的企业即使通过股权变更注资具有资质的“壳公司”也无法将征信牌照延续使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此举算是向空壳平台敲响警钟,针对征信牌照的整顿或将继续。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评论称,望洲征信此次牌照被吊销并不令人意外,由于母公司问题频发,此前已被列为央行重点监管对象。

今年4月,望洲征信母公司望洲财富发布公告,自曝董事长杨卫国“失联”并向上海警方报案,称预计卷款约10亿元。随后,杨卫国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紧急告客户员工书》,声明自己并没有跑路,只是关闭通讯,来了一场“把自己放空十天”的旅行;之后在“五一”期间,望洲财富以“推进兑付工作”为名,请投资者签《请愿书》希望杨卫国取保候审。相关报道称,望洲集团未兑付的本金和利息等外债经统计约有25亿元,即使全部变卖,也无法完全覆盖逾期。

12月13日截至记者发稿,原望洲集团官网和望洲财富官网仍无法打开,望洲征信官网(www.wzcredit.net)还可以正常打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