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接二连三违约 中城建信用评级被调至最低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接二连三违约 中城建信用评级被调至最低档

这家曾经被看好的“央企”,现在连公司中期债息都不能如约兑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14日,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信用等级下调为最低档C档。

长期信用调低的直接原因是中城建近的两笔中期利息及本金没有如期兑付。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12月9日晚间公告称,于12月9日到期的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一笔中期票据(11中城建MTN1),截至营业日终,未收到这笔15.5亿元本金及利息的中期偿还。

中城建违约并不只这一次。根据新浪相关信息,7月22日,中城建香港子公司承认其点心债已违约。中债登11月28日公告称,中城建未按时支付中期票据(12中城建MTN1)利息。

中城建现在的违约状况在之前早有伏笔。

在中城建的官网介绍中显示,中城建主要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原为住建部所属的具有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研究院的全资企业。Wind曾把中城建描述为中央国有企业。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2015年6月发布的跟踪评级报告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为中城建的实际控制人。中信证券债券分析师胡玉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城建是住建部旗下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的孙公司,并不归国资委管,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只是社会团体。

更重要的是,4月25日的实际控制人变更后,这家被看作是央企的公司已经彻底失去了央企身份。

根据中城建4月25日公告,原控股股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所持股权由100%降至1%,99%股权由惠农投资基金持有。惠农基金则是由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工商银行、国开证券和花旗银行集团等共同出资成立的专业性基金,惠农资本是独立管理人。至此,这家“央企”变成由多家银行控股的民企。

对此,兴业证券报告称,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可能会引起业务转换和经营战略变更的问题,可能带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

中金公司报告表达了同样的担忧,称公司性质变化及投资者对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争议加强,预计其近期新增债券融资难度将明显加大,从而加剧公司流动性风险。

另外,从惠农投资基金来看,中城建也存在自身问题。惠农资本隶属于尚荣资本,微博知名财经博主曹山石曾经提到,尚荣资本管理层在处理不良资产、实施资本运作方面是强项。而无论是不良资产还是资本运作,这都预示中城建本身潜存的风险。

现在,风险正在应验。截至目前,中城建未按时支付的(12中城建MTN1)利息中期票据(12中城建MTN1)利息已足额划付至托管机构,但未支付罚息,这构成了实质性违约。于12月9日到期的(11中城建MTN1)利息中期票据,中城建也未能按期兑付,构成实质违约。不仅如此,根据彭博相关信息,对于12月9日的中期,公司还没有做好全额支付的准备。

风险远不止此。从中城建债券规模上看,根据彭博相关数据,中城建境内外存续债券达10只,待偿还余额超过180亿元,待偿还债券规模在目前存在违约的债券发行人中规模最高。

从公司债大环境上看,由于公司债的违约事件明显增加,监管层对公司债已经收紧。相关统计显示,截至7月25日,2016以来的违约债券共有38只,共计违约金额247.61亿元,占2014年至今违约总规模的65.8%,仅今年上半年的违约金额就达到2015年全年债券违约规模的两倍。

评级机构显然怀疑中城建的履约能力,联合资信不仅把中城建长期信用评级调至最低档C档,还分别对“12中城建MTN1”、“12中城建MTN2”、“15中城建MTN001”、“15中城建MTN002”、“16中城建MTN001”调至最低档。同时,中金公司也将中城建评分调至5-的最低档。

此外,对于2016年12月17日付息的“12中城建MTN2”,联合资信在12月14日的公告中称鉴于公司尚未兑付已违约证券,“12中城建MTN2”利息兑付不确定性较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接二连三违约 中城建信用评级被调至最低档

这家曾经被看好的“央企”,现在连公司中期债息都不能如约兑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14日,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信用等级下调为最低档C档。

长期信用调低的直接原因是中城建近的两笔中期利息及本金没有如期兑付。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12月9日晚间公告称,于12月9日到期的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一笔中期票据(11中城建MTN1),截至营业日终,未收到这笔15.5亿元本金及利息的中期偿还。

中城建违约并不只这一次。根据新浪相关信息,7月22日,中城建香港子公司承认其点心债已违约。中债登11月28日公告称,中城建未按时支付中期票据(12中城建MTN1)利息。

中城建现在的违约状况在之前早有伏笔。

在中城建的官网介绍中显示,中城建主要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原为住建部所属的具有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研究院的全资企业。Wind曾把中城建描述为中央国有企业。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2015年6月发布的跟踪评级报告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为中城建的实际控制人。中信证券债券分析师胡玉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城建是住建部旗下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的孙公司,并不归国资委管,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只是社会团体。

更重要的是,4月25日的实际控制人变更后,这家被看作是央企的公司已经彻底失去了央企身份。

根据中城建4月25日公告,原控股股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所持股权由100%降至1%,99%股权由惠农投资基金持有。惠农基金则是由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工商银行、国开证券和花旗银行集团等共同出资成立的专业性基金,惠农资本是独立管理人。至此,这家“央企”变成由多家银行控股的民企。

对此,兴业证券报告称,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可能会引起业务转换和经营战略变更的问题,可能带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

中金公司报告表达了同样的担忧,称公司性质变化及投资者对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争议加强,预计其近期新增债券融资难度将明显加大,从而加剧公司流动性风险。

另外,从惠农投资基金来看,中城建也存在自身问题。惠农资本隶属于尚荣资本,微博知名财经博主曹山石曾经提到,尚荣资本管理层在处理不良资产、实施资本运作方面是强项。而无论是不良资产还是资本运作,这都预示中城建本身潜存的风险。

现在,风险正在应验。截至目前,中城建未按时支付的(12中城建MTN1)利息中期票据(12中城建MTN1)利息已足额划付至托管机构,但未支付罚息,这构成了实质性违约。于12月9日到期的(11中城建MTN1)利息中期票据,中城建也未能按期兑付,构成实质违约。不仅如此,根据彭博相关信息,对于12月9日的中期,公司还没有做好全额支付的准备。

风险远不止此。从中城建债券规模上看,根据彭博相关数据,中城建境内外存续债券达10只,待偿还余额超过180亿元,待偿还债券规模在目前存在违约的债券发行人中规模最高。

从公司债大环境上看,由于公司债的违约事件明显增加,监管层对公司债已经收紧。相关统计显示,截至7月25日,2016以来的违约债券共有38只,共计违约金额247.61亿元,占2014年至今违约总规模的65.8%,仅今年上半年的违约金额就达到2015年全年债券违约规模的两倍。

评级机构显然怀疑中城建的履约能力,联合资信不仅把中城建长期信用评级调至最低档C档,还分别对“12中城建MTN1”、“12中城建MTN2”、“15中城建MTN001”、“15中城建MTN002”、“16中城建MTN001”调至最低档。同时,中金公司也将中城建评分调至5-的最低档。

此外,对于2016年12月17日付息的“12中城建MTN2”,联合资信在12月14日的公告中称鉴于公司尚未兑付已违约证券,“12中城建MTN2”利息兑付不确定性较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