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关于《罗曼蒂克消亡史》你应该知道的八件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于《罗曼蒂克消亡史》你应该知道的八件事

每一条都有助于提升你的观影体验。

在电影上映之前,《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就曾“告诫”观众“这电影至少要看三遍”。也难怪电影上映之后,评价两极分化。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直言看不懂。程耳导演在他的上一部电影《边境风云》中就展示了其导演风格,结构式叙事,即打破原有线性的故事线,用倒叙或者插叙的方式来讲故事。

另外,这还是一部迷影式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美国往事》也有人说是中国版的《教父》,甚至在这部电影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导演前辈的影子:杀戮的场面有昆汀的味道,对称式构图又像韦斯·安德森,固定镜头沿袭了小津安二郞摄影手法。

关于《罗曼蒂克消亡史》还有很多需要去解读的问题,以下就是根据程耳导演答记者问整理的内容。

1、人物解读

《罗曼蒂克消亡史》与其说是一个黑帮电影,更像是在讲述旧上海的众生相。那个年代的上海有风云人物也有讨生活的小人物。王先生(倪大红饰演)、陆先生(葛优饰演)和“二哥”张先生分别影射了上海青帮三巨头: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电影皇后吴小姐(袁泉饰演)影射了影星胡蝶,在沪语中,吴发音同胡。

在导演看来,与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相比,小人物更容易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钟欣桐饰演的姨太太小五、杜淳饰演的车夫杀手、杜江和王传君饰演的马仔、霍思燕饰演的妓女、闫妮饰演的王妈,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影片中最大的反派人物,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间谍渡部是那个特定年代里才会有的。他们从小在中国长大、生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占领中国。“其实那些看似日常很生活化的小生意,很多都是日本人的间谍机构。”

虽然电影讲述的是旧上海的故事,其实电影没有一天是在上海拍,所有场景都是在北京搭景拍的。

2、结构叙事

程耳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是徐峥和高圆圆主演的《第三个人》,从这部电影开始他已经尝试将电影的关键性线索打散,用打破时间线的方式完成整部电影的叙事。

三年前程耳的第三部作品《边境风云》得到影评人的高度赞誉,甚至被认为是“近几年最被低估的电影”。《边境风云》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可见程耳对于结构叙事的依赖与痴迷。

《罗曼蒂克消亡史》仍然是一部非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采用多线叙事,打乱时间线。程耳导演称这部电影“非常难剪”。去年十一档期跳票虽然有众多解释,其中比较有可信度的就是导演不满意剪辑,又重新去剪,耗时将近一年。

最终的成片是三段、对称式的结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日本人暗杀陆先生全家,陆先生杀死妹夫渡部的儿子。

3、摄影构图

影片是由曾两次获金马奖最佳摄影提名的杜杰掌镜,在构图上追求严格的对称,让人有“重回上海”之感。所以很多观众在看完后有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之感。

此外,摄影的镜头几乎是不动的,让观众产生一种“凝视”的感觉。导演选择了使用固定镜头,形成对称式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端庄、雅致的感觉。所有演员葛优、章子怡、袁泉、倪大红、韩庚、闫妮等等都是大特写,这是出于整体美学的考虑。

另外还需要一种宏观的视角,俯拍可以代表类似于上帝、诸神、造物主的视角。陆先生全家被日本人暗杀之后,那组对大宅子的俯拍镜头是实拍的,而且拍摄的难度很高,在棚里把机器的轨道搭在上面。导演认为这个场景悲伤至极,靠的太近也不好,还是宏观一点好。

在导演预告片的剪辑中,黑猫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它代表另一个视角。”在观众了解真相之前,猫其实已经什么都知道,这个视角可能介乎于人的视角和一些俯拍的上帝视角之间,“猫站在屋檐上,其实它看到了一切。”

4、配乐

在配乐上,《罗曼蒂克消亡史》选取了舒伯特的音乐,并且做了一些改编。此外,导演还找来王家卫导演的御用作曲家梅林茂为影片配了两首主题曲,由导演填词。第一首《带我回家》,用了两次,陆先生儿子被杀时用了一次,在日本人儿子被杀时用了第二次。第二首《带我去上海》,浅野忠信和章子怡去往苏州路上,又用了一段英文插曲,表达了章子怡饰演的小六对自由的向往。

5、情欲、暴力

写文章有草蛇灰线之法,电影作为表达的另外一种方式,也有类似铺陈伏笔的手法。比如,浅野忠信和章子怡的关系有个精心安排的伏笔。他们全家人在吃饭时,章子怡旁边刚好坐着浅野,当时子怡的手帕掉到地上,浅野就躬身捡起,还叠的非常好放在子怡旁边。其实这块手帕就是浅野忠信用它去擦身上的血迹。

影片中爱章子怡的人不止王先生,陆先生也是爱她的,浅野忠信对章子怡的感情更加复杂。浅野忠信送章子怡离开上海,半路上与章子怡发生的情欲戏份更多是临时起意。第一,装满士兵开往前线的军车刺激到了他;第二,子怡戴的耳环正好是朵樱花,所以正好是这两点刺激到他这个长期的卧底,他的内心产生了波动。

对于章子怡而言,也有一个转变。由水性杨花的小明星沦为行尸走肉的性奴。在战争阴霾之下,在那个局促的、任人宰割的空间里面,她有一种求生的本能,她所有的行为、所有动机都是因为她想求生。

在很多媒体采访当中,程耳透露自己是昆汀粉丝,影片中血腥暴力镜头可以认为是种致敬。国产电影中,暴力元素一直被审查把控的非常严格。然而,《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却充满了暴力镜头:杜江把赵宝刚推进土坑里用铁锹打死,血飞四溅,女人被砍断的玉手装在盒子里,一场猝不及防的枪战,群尸遍野,血肉模糊。

6、吃饭

杜江和王传君是多年的好友,也是杜江推荐王传君出演的马仔角色,两人在拍摄的前天晚上喝多了,早晨拍戏可能会晕,打算先填一下肚子,杜淳在来的路上就买了三个饼,摄影师在对机位,三个人就在边上吃饼,导演把这个场景拍了进去。堪称影片的神来之笔。这段吃饼的镜头也被导演剪进预告片里,用导演的解释来说,他们没有人性,所有的初衷都是为了填饱肚子、吃饭而已。导演个人非常喜欢倪大红喝粥的镜头,非常生活化、自然。

之所以在影片中呈现大量的吃饭镜头,导演在介绍中只说自己写剧本的时候,“写着写着就把吃饭的戏份写进去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意识里忘不了吃饭。《边境风云》里也有几场吃饭的戏,这大概是因为仅是吃饭就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动物性,从而能够暴露人物内在性格。其次,吃饭的场景又能够说明人们的社会属性,体现出角色的身份地位情绪,以及角色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用几个镜头就能展现出简单的人物关系,这就是“吃饭”的作用。

7、金马奖

《罗曼蒂克消亡史》今年也有报名参加金马奖,获得好评顺利进入复审阶段,但却由于种种考虑并未提交拷贝,算是主动退出了金马角逐。 程耳导演在北京电影学院求学期间就有着天才和学霸的名号,这部《罗曼蒂克消亡史》也被华谊兄弟的CEO叶宁称为“十年来最好的华语电影”。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可以说是导演一个人完成的,甚至连预告片都是导演自己剪的。在电影创作期间,导演做了五件事:写剧本、拍电影、剪片子、写小说、写歌词。

8、谢幕

一切消亡之后,陆先生过安检,脱帽,双手平举,这样的一个动作可以有很多种解读:可以理解为他的时代结束了,他放弃了,他投降了,他忏悔了,“甚至有宗教的意思。”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于《罗曼蒂克消亡史》你应该知道的八件事

每一条都有助于提升你的观影体验。

在电影上映之前,《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就曾“告诫”观众“这电影至少要看三遍”。也难怪电影上映之后,评价两极分化。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直言看不懂。程耳导演在他的上一部电影《边境风云》中就展示了其导演风格,结构式叙事,即打破原有线性的故事线,用倒叙或者插叙的方式来讲故事。

另外,这还是一部迷影式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美国往事》也有人说是中国版的《教父》,甚至在这部电影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导演前辈的影子:杀戮的场面有昆汀的味道,对称式构图又像韦斯·安德森,固定镜头沿袭了小津安二郞摄影手法。

关于《罗曼蒂克消亡史》还有很多需要去解读的问题,以下就是根据程耳导演答记者问整理的内容。

1、人物解读

《罗曼蒂克消亡史》与其说是一个黑帮电影,更像是在讲述旧上海的众生相。那个年代的上海有风云人物也有讨生活的小人物。王先生(倪大红饰演)、陆先生(葛优饰演)和“二哥”张先生分别影射了上海青帮三巨头: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电影皇后吴小姐(袁泉饰演)影射了影星胡蝶,在沪语中,吴发音同胡。

在导演看来,与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相比,小人物更容易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钟欣桐饰演的姨太太小五、杜淳饰演的车夫杀手、杜江和王传君饰演的马仔、霍思燕饰演的妓女、闫妮饰演的王妈,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影片中最大的反派人物,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间谍渡部是那个特定年代里才会有的。他们从小在中国长大、生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占领中国。“其实那些看似日常很生活化的小生意,很多都是日本人的间谍机构。”

虽然电影讲述的是旧上海的故事,其实电影没有一天是在上海拍,所有场景都是在北京搭景拍的。

2、结构叙事

程耳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是徐峥和高圆圆主演的《第三个人》,从这部电影开始他已经尝试将电影的关键性线索打散,用打破时间线的方式完成整部电影的叙事。

三年前程耳的第三部作品《边境风云》得到影评人的高度赞誉,甚至被认为是“近几年最被低估的电影”。《边境风云》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可见程耳对于结构叙事的依赖与痴迷。

《罗曼蒂克消亡史》仍然是一部非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采用多线叙事,打乱时间线。程耳导演称这部电影“非常难剪”。去年十一档期跳票虽然有众多解释,其中比较有可信度的就是导演不满意剪辑,又重新去剪,耗时将近一年。

最终的成片是三段、对称式的结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日本人暗杀陆先生全家,陆先生杀死妹夫渡部的儿子。

3、摄影构图

影片是由曾两次获金马奖最佳摄影提名的杜杰掌镜,在构图上追求严格的对称,让人有“重回上海”之感。所以很多观众在看完后有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之感。

此外,摄影的镜头几乎是不动的,让观众产生一种“凝视”的感觉。导演选择了使用固定镜头,形成对称式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端庄、雅致的感觉。所有演员葛优、章子怡、袁泉、倪大红、韩庚、闫妮等等都是大特写,这是出于整体美学的考虑。

另外还需要一种宏观的视角,俯拍可以代表类似于上帝、诸神、造物主的视角。陆先生全家被日本人暗杀之后,那组对大宅子的俯拍镜头是实拍的,而且拍摄的难度很高,在棚里把机器的轨道搭在上面。导演认为这个场景悲伤至极,靠的太近也不好,还是宏观一点好。

在导演预告片的剪辑中,黑猫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它代表另一个视角。”在观众了解真相之前,猫其实已经什么都知道,这个视角可能介乎于人的视角和一些俯拍的上帝视角之间,“猫站在屋檐上,其实它看到了一切。”

4、配乐

在配乐上,《罗曼蒂克消亡史》选取了舒伯特的音乐,并且做了一些改编。此外,导演还找来王家卫导演的御用作曲家梅林茂为影片配了两首主题曲,由导演填词。第一首《带我回家》,用了两次,陆先生儿子被杀时用了一次,在日本人儿子被杀时用了第二次。第二首《带我去上海》,浅野忠信和章子怡去往苏州路上,又用了一段英文插曲,表达了章子怡饰演的小六对自由的向往。

5、情欲、暴力

写文章有草蛇灰线之法,电影作为表达的另外一种方式,也有类似铺陈伏笔的手法。比如,浅野忠信和章子怡的关系有个精心安排的伏笔。他们全家人在吃饭时,章子怡旁边刚好坐着浅野,当时子怡的手帕掉到地上,浅野就躬身捡起,还叠的非常好放在子怡旁边。其实这块手帕就是浅野忠信用它去擦身上的血迹。

影片中爱章子怡的人不止王先生,陆先生也是爱她的,浅野忠信对章子怡的感情更加复杂。浅野忠信送章子怡离开上海,半路上与章子怡发生的情欲戏份更多是临时起意。第一,装满士兵开往前线的军车刺激到了他;第二,子怡戴的耳环正好是朵樱花,所以正好是这两点刺激到他这个长期的卧底,他的内心产生了波动。

对于章子怡而言,也有一个转变。由水性杨花的小明星沦为行尸走肉的性奴。在战争阴霾之下,在那个局促的、任人宰割的空间里面,她有一种求生的本能,她所有的行为、所有动机都是因为她想求生。

在很多媒体采访当中,程耳透露自己是昆汀粉丝,影片中血腥暴力镜头可以认为是种致敬。国产电影中,暴力元素一直被审查把控的非常严格。然而,《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却充满了暴力镜头:杜江把赵宝刚推进土坑里用铁锹打死,血飞四溅,女人被砍断的玉手装在盒子里,一场猝不及防的枪战,群尸遍野,血肉模糊。

6、吃饭

杜江和王传君是多年的好友,也是杜江推荐王传君出演的马仔角色,两人在拍摄的前天晚上喝多了,早晨拍戏可能会晕,打算先填一下肚子,杜淳在来的路上就买了三个饼,摄影师在对机位,三个人就在边上吃饼,导演把这个场景拍了进去。堪称影片的神来之笔。这段吃饼的镜头也被导演剪进预告片里,用导演的解释来说,他们没有人性,所有的初衷都是为了填饱肚子、吃饭而已。导演个人非常喜欢倪大红喝粥的镜头,非常生活化、自然。

之所以在影片中呈现大量的吃饭镜头,导演在介绍中只说自己写剧本的时候,“写着写着就把吃饭的戏份写进去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意识里忘不了吃饭。《边境风云》里也有几场吃饭的戏,这大概是因为仅是吃饭就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动物性,从而能够暴露人物内在性格。其次,吃饭的场景又能够说明人们的社会属性,体现出角色的身份地位情绪,以及角色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用几个镜头就能展现出简单的人物关系,这就是“吃饭”的作用。

7、金马奖

《罗曼蒂克消亡史》今年也有报名参加金马奖,获得好评顺利进入复审阶段,但却由于种种考虑并未提交拷贝,算是主动退出了金马角逐。 程耳导演在北京电影学院求学期间就有着天才和学霸的名号,这部《罗曼蒂克消亡史》也被华谊兄弟的CEO叶宁称为“十年来最好的华语电影”。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可以说是导演一个人完成的,甚至连预告片都是导演自己剪的。在电影创作期间,导演做了五件事:写剧本、拍电影、剪片子、写小说、写歌词。

8、谢幕

一切消亡之后,陆先生过安检,脱帽,双手平举,这样的一个动作可以有很多种解读:可以理解为他的时代结束了,他放弃了,他投降了,他忏悔了,“甚至有宗教的意思。”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