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罗曼蒂克消亡史》难懂?我拿手术刀一点点剖开给你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罗曼蒂克消亡史》难懂?我拿手术刀一点点剖开给你看

带你看这部电影中有腔调的叙事和人物。

文|玉娇龙,集感性与理性于一身的天蝎座文青

自《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以来,关于这部影片听到的最多评价大概便是“有腔调”。

腔调,最早指的是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或者是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语气。现如今,“腔调”却成为了当今海派的一个热词。在上海,人们张口闭口会评价一个人说“有腔调的赖”,指的便是这人有气派、有风度、有格调、有情调。

以往,我们会评价一部电影“有风格”、“很独特”,甚至是“有逼格”,但这一次,或许是因为电影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上海、电影对白中充斥着的上海话,让我们大家不自觉的采用了“腔调”评价,最为贴合地体现出观众看完后感受到的“上海质感”。

有腔调的叙事

《罗曼蒂克消亡史》讲述了三、四十年背景下,上海各色人物命运走向的故事。正如电影片名,笼罩在上海上空的浪漫被枪火冲破,上海这座城市中的人在乱世中褪去华丽端庄的腔调,走向消亡。

同《边境风云》一样,程耳导演在这部电影中仍然没有遵循寻常叙事的手法,采用了非线性叙事以及多线交叉叙事的方式讲述整个故事。故事的呈现给人感觉碎片化、拼贴化,很多人看完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没太明白。那我们先来整理一下,假如是正常的线性叙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边境风云 (2012)

1937年,战前的上海。

a.陆先生(葛优 饰)替老板(倪大红 饰)去劝说身为名媛的大嫂小六(章子怡 饰)不要太过招摇过市,陆先生表示可以让小六替代吴小姐(袁泉 饰)出演电影。

b.小六在家庭聚会中夸夸其谈剧组中的事。聚会间隙,王妈(闫妮 饰)向陆先生推荐一个车夫杀手(杜淳 饰)。

c.小六在剧组勾搭上影帝赵先生(韩庚 饰)。小六让老板丢了面子,陆先生犹豫怎么处理,问老板要不要杀。老板称没必要为这种事杀人,把人送走,永不再回上海,之后电影再换人重拍,面子就回来了。

d.陆先生安排司机把小六和赵先生送去苏州,再从苏州坐车向北,让妹夫渡部(浅野忠信 饰)陪送一程。

e.渡部在送小六出城途中,遇见了赴往战场的士兵。身为潜伏的间谍,被勾起歹意,杀了司机和赵先生,强暴了小六,并把小六藏在日料店地下囚禁,小六成为渡部的性奴。而渡部仍在众人面前伪装为好丈夫、好弟兄,穿着长衫的上海人。

f.另一条故事线。吴小姐在片场演戏,丈夫(吕行 饰)老是演不好,被导演训斥。丈夫自觉脸上挂不住。

g.丈夫偷腥被抓走,吴小姐求陆先生帮忙。陆先生称找戴先生(影片中未出现,人物原型应该是国民党军官戴笠,后文中详述)可以解决。

h.王妈给吴小姐带话,戴先生看上了吴小姐,并带去了戴先生送的钻戒。吴小姐拒绝,王妈告诉吴小姐,戴先生已经给吴小姐丈夫安排了在外地的肥差。

i.吴小姐让丈夫不要去那个差,吴小姐丈夫不愿意。吴小姐知道了丈夫的选择,在丈夫离去后,不得不住进了戴公馆。

1940年,战时的上海。

j.陆先生警告一个商人(赵宝刚 饰)放了罢工示威的工人,商人起先佯装和自己无关,陆先生让马仔(王传君、杜江饰)带回了这位商人姨太太砍下的手,商人吓得全招。马仔把商人带出城外埋了。

k.日本人占领上海,想在上海建设银行,要和上海“三巨头”陆先生、张先生(马晓伟 饰)谈判。张先生展现出兴趣,但陆先生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

l.日本人和渡部商量要杀陆先生。日本人去陆先生家,杀了王妈。中弹后的王妈,给陆先生留信,坐在屋里死去。

m.陆先生不能善罢甘休,约日本人把事儿说清楚,陆先生把地点约在了渡部的日料店。陆先生先去,张先生后到。

n.张先生出卖了陆先生,杀了陆先生安排在日料店外的马仔。店内的陆先生和杀手(杜淳 饰)反应及时,杀了日本人,渡部佯装中弹被日本人杀死。陆先生和杀手(杜淳 饰)逃离。

o.陆先生回到家,发现儿子和妹妹都被杀死,幸在妹妹和渡部的两个儿子还活着。陆先生带着两个侄子离开去往香港,同行的还有吴小姐。

p.另一条故事线。被称为“童子鸡”的马仔(杜江 饰)因被另一位马仔(王传君 饰)护着,只中了弹,没死。去到了另一位马仔之前给他安排的妓女(霍思燕 饰)住处,在妓女家养伤,伤好了,生了感情,不愿离去。

1941年,淞沪会战后的上海。

q.渡部接到新的任务,将前往战场,离去前要杀小六,没下得去手。终于离开了囚禁室的小六想枪杀了渡部,也没下得去手。渡部去了战场,小六成为了慰安妇。

r.在香港的陆先生看到报纸张先生和日本人合作办了银行,知道当年是张先生出卖了他,派杀手(杜淳 饰)回上海杀了张先生,并致电给一直留在上海的小五。

s.小五自愿加入刺杀行动,最终牺牲。杀手(杜淳 饰)成功杀了张先生。

1944年,菲律宾

t.日本战败,渡部在菲律宾的战场上受重伤,被俘抓进战俘营。

u.陆先生带着在上海战后临时安置营中找到的小六来到菲律宾找渡部。

v.渡部不愿意被引渡出去,渡部知晓,一旦离开战俘营就会被陆先生杀死。为了逼渡部在引渡书上签字,陆先生命人杀了渡部的大儿子。渡部为了保住小儿子,同意签字。

w.小六杀了渡部。

1945年,战后的上海。

x.陆先生从上海离开去香港定居。

以上24个情节段落基本上是这部电影的全部故事。这样看下来,大体上主线故事可以总结为三大段:战前小六与影帝奸情暴露,被送出城,途中被间谍渡部强暴并囚禁;战时,日本人因陆先生拒绝合作,密谋要杀死他,陆先生被张先生出卖,侥幸逃脱去往香港,之后派人杀死张先生;战后,陆先生救出小六,去往菲律宾杀了渡部报仇,陆先生移居香港。

当我们把故事像这样顺序理完,再重新看导演在电影中的叙事呈现,或许我们就能明白,电影的“腔调感”从何而来——导演把故事打散,在不断地重复和拼接过程中,将完整的故事在观众面前呈现,故事越完整,我们越发现最开始的故事片段所展现给我们的美好、浪漫与情调正一点点消失,残酷的真相就如无情的战火,把虚伪的外表撕个粉碎。当所有的人物褪去一身腔调后,剩下的便是赤裸裸地现实与残酷。

罗曼蒂克的消亡,又何尝不是腔调的消亡。影片过半,当我们看到褪去长衫的渡部,实际是暴虐的囚禁者、是在浴室里密谋杀了自己舅哥的日本人,这个时候,腔调感便被现实冲淡,直至最后菲律宾战俘营那一声枪响下完全消亡。在上海这样一个浮生乱世之地,众多人物的命运变迁以这样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从开始的浪漫到最后的消亡,导演赋予了影片一种挥之不去的绝望与窒息感。

有腔调的人物

在《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预告片中,我们看到一位位明星演员穿着长衫、旗袍,说着上海话的念白,影片里的上海气息扑面而来,让许多有着上海情节的人充满了期待,认为这是一个讲述民国时期人物之间纠葛的故事。

实则不然。《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人物众多,它刻画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群像众生。如果说,一定要给这部影片找个主角,那么可能陆先生、小六和渡部这三位勾连起了横跨十年的开头和结尾。

葛优饰演的陆先生是一个留着平头、带着礼帽、穿着长衫的上海外来客。陆先生不怎么说上海话,只偶尔在吃饭、和家人说话的时候说上海话。对陆先生而言,说不说上海话并不是身份区别,更多是一种正式以及威严的体现,别人猜测不出他的情绪与喜好。就如开篇第一场戏那样,陆先生的不露声色和行事作风,让一个上海大哥的形象跃然。

陆先生够聪明。聪明在把所有人的关系看得清清楚楚。

陆先生够狠。狠在对敌人绝不手软。即使是亲侄子也不手软。

大家都分析,陆先生原型参考的是上海的“三巨头”之一杜月笙,确实,杜月笙一开始是给黄金荣办事,但后来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与为人,成为上海青帮中一号人物,有了自己的势力。杜月笙在战后,靠拢国名党军官戴笠,为其效劳,并主动给国名党捐献军用飞机,是为有民族气节之人,同时又不是在战乱时候给自己找立足之地的聪明之举。影片中,几次提到的那位未曾出面的“戴先生”,应该指的就是戴笠

陆先生的腔调便在于处事不惊下蕴涵的暗潮涌动,深邃难测,让人心生畏惧却又不得不信服。但即便是这样的人物,也摆脱不了命运,终是不得不离开上海,独自一人移居外乡。

章子怡饰演的小六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角色。打一开头小六在饭桌上调侃自己戏的命运就好似已经说出了自己的一生:她或许最终没有死,她的结局会是怎样,谁也不知道。小六不同于别的名媛或是大家闺秀,她充满了欲望,她是一匹张狂的鬃马,但即便是这样的女人,在面对凌辱时却无力反抗。从害怕到屈从到麻木,直到最后枪杀渡部渡的时候,小六眼角第一次留下了泪。有的人解读这是小六的柔情,在我看来,更像是小六从乱世中挣脱出的苏醒。

小六的腔调是充满忧伤的,是上海风情的悲剧消解,是纸醉金迷散去的哀怨惆怅。

浅野忠信饰演的渡部或许是全剧最关键的转折。开头吃着点心称自己是上海人的渡部是那样的和善,像极了顾家的上海男人,但一个镜头切换,穿着和服的渡部在日料馆中切着生鱼片。给猫喂食的渡部依然看上去可亲,直到我们发现他早在几年前就囚禁了小六、一直以来是个善于攻计的间谍,才发现,这个表面上的上海男人也有狠毒的一面。

但渡部终究是狠不过陆先生。本可以杀了陆先生的他,因为心疼自己的两个儿子,放走了陆先生;本应该掐死小六的他,最后一刻送了手;为了自己的儿子,渡部终于还是走出了战俘营,即便知道自己面临的是死亡。

渡部虽然是个日本人,却因为太久隐藏在上海人的外衣下,而有了上海人的腔调。受伤的渡部说,他从未想过战争会结束,而现在,他只想找到他的两个儿子,带他们回横滨,那里有房,有地。

如果不是战争,渡部应该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

除了这三位,管家王妈、车夫杀手、吴小姐等这些人身上的上海腔调更令人玩味。

喜欢打趣下人、在推荐人时候巧言辞令、即使临死前也不忘写信安排好事情的王妈,是那个时代上海人家独特的一类人,他们的身上最能承载那个时代的忠实精神。

  不问话、只做事的车夫杀手则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规矩。

身为明星的吴小姐在从香港转移到重庆时,对上海菜的怀念,是乱世下最真实的思乡情感。

在这里还有一个影史八卦,影片中的吴小姐原型是当时的电影皇后胡蝶。当时,国名党军官戴笠确实是看上了胡蝶,并希望其成为自己夫人。戴笠为了支开胡蝶的丈夫潘有声,当年确实为其安排了在云南运输部门的官差。战乱时候,胡蝶没有人投靠,自然只能依靠戴笠。但是,戴笠当年追胡蝶并不是像影片中那样“无理抢占”,虽说使了计策,但还是较为温和有理,胡蝶丈夫潘有声也不是演员,而是一位商人。

影片应该是参考了部分原型,在此基础上虚构的人物和人物关系,为的还是凸显“罗曼蒂克消亡”的主题:吴小姐与丈夫之间的感情不敌现实,丈夫的懦弱与无能,时代的动荡与混乱,终让这段婚姻消亡。

战争开始时,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还像往常一样端着身架,吃点心、喝茶,演戏、聊八卦,仿佛打仗只是报纸上的事情。然而,操持着的上海腔调终还是敌不过无情的战火,人们不得不褪去长衫,脱下礼帽,面对现实。影片英文名被译为“浪费的时间”,不知道这究竟是导演对上海腔调丢失的惋惜还是对上海腔调存在的讽刺。

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最有魅力却又最为哀伤的时期。战前的上海,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上海的空气中弥漫着时尚气息;战后的上海,满目疮痍,淞沪会战毁损的不仅是城市的建筑、街景,更是销毁了城市的文化和灵魂。

有人问我推不推荐这部电影,老实说,我不知道。我只能说这真的是一部有腔调的作品,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电影。乱世下的众生,每一个人那么独特却又那么渺小,随着时代的洪流,流离失所,逝去,消亡。

 

 

来源:文慧园路三号

原标题:《罗曼蒂克消亡史》难懂?我拿手术刀一点点剖开给你看

最新更新时间:12/22 22:4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罗曼蒂克消亡史》难懂?我拿手术刀一点点剖开给你看

带你看这部电影中有腔调的叙事和人物。

文|玉娇龙,集感性与理性于一身的天蝎座文青

自《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以来,关于这部影片听到的最多评价大概便是“有腔调”。

腔调,最早指的是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或者是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语气。现如今,“腔调”却成为了当今海派的一个热词。在上海,人们张口闭口会评价一个人说“有腔调的赖”,指的便是这人有气派、有风度、有格调、有情调。

以往,我们会评价一部电影“有风格”、“很独特”,甚至是“有逼格”,但这一次,或许是因为电影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上海、电影对白中充斥着的上海话,让我们大家不自觉的采用了“腔调”评价,最为贴合地体现出观众看完后感受到的“上海质感”。

有腔调的叙事

《罗曼蒂克消亡史》讲述了三、四十年背景下,上海各色人物命运走向的故事。正如电影片名,笼罩在上海上空的浪漫被枪火冲破,上海这座城市中的人在乱世中褪去华丽端庄的腔调,走向消亡。

同《边境风云》一样,程耳导演在这部电影中仍然没有遵循寻常叙事的手法,采用了非线性叙事以及多线交叉叙事的方式讲述整个故事。故事的呈现给人感觉碎片化、拼贴化,很多人看完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没太明白。那我们先来整理一下,假如是正常的线性叙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边境风云 (2012)

1937年,战前的上海。

a.陆先生(葛优 饰)替老板(倪大红 饰)去劝说身为名媛的大嫂小六(章子怡 饰)不要太过招摇过市,陆先生表示可以让小六替代吴小姐(袁泉 饰)出演电影。

b.小六在家庭聚会中夸夸其谈剧组中的事。聚会间隙,王妈(闫妮 饰)向陆先生推荐一个车夫杀手(杜淳 饰)。

c.小六在剧组勾搭上影帝赵先生(韩庚 饰)。小六让老板丢了面子,陆先生犹豫怎么处理,问老板要不要杀。老板称没必要为这种事杀人,把人送走,永不再回上海,之后电影再换人重拍,面子就回来了。

d.陆先生安排司机把小六和赵先生送去苏州,再从苏州坐车向北,让妹夫渡部(浅野忠信 饰)陪送一程。

e.渡部在送小六出城途中,遇见了赴往战场的士兵。身为潜伏的间谍,被勾起歹意,杀了司机和赵先生,强暴了小六,并把小六藏在日料店地下囚禁,小六成为渡部的性奴。而渡部仍在众人面前伪装为好丈夫、好弟兄,穿着长衫的上海人。

f.另一条故事线。吴小姐在片场演戏,丈夫(吕行 饰)老是演不好,被导演训斥。丈夫自觉脸上挂不住。

g.丈夫偷腥被抓走,吴小姐求陆先生帮忙。陆先生称找戴先生(影片中未出现,人物原型应该是国民党军官戴笠,后文中详述)可以解决。

h.王妈给吴小姐带话,戴先生看上了吴小姐,并带去了戴先生送的钻戒。吴小姐拒绝,王妈告诉吴小姐,戴先生已经给吴小姐丈夫安排了在外地的肥差。

i.吴小姐让丈夫不要去那个差,吴小姐丈夫不愿意。吴小姐知道了丈夫的选择,在丈夫离去后,不得不住进了戴公馆。

1940年,战时的上海。

j.陆先生警告一个商人(赵宝刚 饰)放了罢工示威的工人,商人起先佯装和自己无关,陆先生让马仔(王传君、杜江饰)带回了这位商人姨太太砍下的手,商人吓得全招。马仔把商人带出城外埋了。

k.日本人占领上海,想在上海建设银行,要和上海“三巨头”陆先生、张先生(马晓伟 饰)谈判。张先生展现出兴趣,但陆先生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

l.日本人和渡部商量要杀陆先生。日本人去陆先生家,杀了王妈。中弹后的王妈,给陆先生留信,坐在屋里死去。

m.陆先生不能善罢甘休,约日本人把事儿说清楚,陆先生把地点约在了渡部的日料店。陆先生先去,张先生后到。

n.张先生出卖了陆先生,杀了陆先生安排在日料店外的马仔。店内的陆先生和杀手(杜淳 饰)反应及时,杀了日本人,渡部佯装中弹被日本人杀死。陆先生和杀手(杜淳 饰)逃离。

o.陆先生回到家,发现儿子和妹妹都被杀死,幸在妹妹和渡部的两个儿子还活着。陆先生带着两个侄子离开去往香港,同行的还有吴小姐。

p.另一条故事线。被称为“童子鸡”的马仔(杜江 饰)因被另一位马仔(王传君 饰)护着,只中了弹,没死。去到了另一位马仔之前给他安排的妓女(霍思燕 饰)住处,在妓女家养伤,伤好了,生了感情,不愿离去。

1941年,淞沪会战后的上海。

q.渡部接到新的任务,将前往战场,离去前要杀小六,没下得去手。终于离开了囚禁室的小六想枪杀了渡部,也没下得去手。渡部去了战场,小六成为了慰安妇。

r.在香港的陆先生看到报纸张先生和日本人合作办了银行,知道当年是张先生出卖了他,派杀手(杜淳 饰)回上海杀了张先生,并致电给一直留在上海的小五。

s.小五自愿加入刺杀行动,最终牺牲。杀手(杜淳 饰)成功杀了张先生。

1944年,菲律宾

t.日本战败,渡部在菲律宾的战场上受重伤,被俘抓进战俘营。

u.陆先生带着在上海战后临时安置营中找到的小六来到菲律宾找渡部。

v.渡部不愿意被引渡出去,渡部知晓,一旦离开战俘营就会被陆先生杀死。为了逼渡部在引渡书上签字,陆先生命人杀了渡部的大儿子。渡部为了保住小儿子,同意签字。

w.小六杀了渡部。

1945年,战后的上海。

x.陆先生从上海离开去香港定居。

以上24个情节段落基本上是这部电影的全部故事。这样看下来,大体上主线故事可以总结为三大段:战前小六与影帝奸情暴露,被送出城,途中被间谍渡部强暴并囚禁;战时,日本人因陆先生拒绝合作,密谋要杀死他,陆先生被张先生出卖,侥幸逃脱去往香港,之后派人杀死张先生;战后,陆先生救出小六,去往菲律宾杀了渡部报仇,陆先生移居香港。

当我们把故事像这样顺序理完,再重新看导演在电影中的叙事呈现,或许我们就能明白,电影的“腔调感”从何而来——导演把故事打散,在不断地重复和拼接过程中,将完整的故事在观众面前呈现,故事越完整,我们越发现最开始的故事片段所展现给我们的美好、浪漫与情调正一点点消失,残酷的真相就如无情的战火,把虚伪的外表撕个粉碎。当所有的人物褪去一身腔调后,剩下的便是赤裸裸地现实与残酷。

罗曼蒂克的消亡,又何尝不是腔调的消亡。影片过半,当我们看到褪去长衫的渡部,实际是暴虐的囚禁者、是在浴室里密谋杀了自己舅哥的日本人,这个时候,腔调感便被现实冲淡,直至最后菲律宾战俘营那一声枪响下完全消亡。在上海这样一个浮生乱世之地,众多人物的命运变迁以这样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从开始的浪漫到最后的消亡,导演赋予了影片一种挥之不去的绝望与窒息感。

有腔调的人物

在《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预告片中,我们看到一位位明星演员穿着长衫、旗袍,说着上海话的念白,影片里的上海气息扑面而来,让许多有着上海情节的人充满了期待,认为这是一个讲述民国时期人物之间纠葛的故事。

实则不然。《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人物众多,它刻画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群像众生。如果说,一定要给这部影片找个主角,那么可能陆先生、小六和渡部这三位勾连起了横跨十年的开头和结尾。

葛优饰演的陆先生是一个留着平头、带着礼帽、穿着长衫的上海外来客。陆先生不怎么说上海话,只偶尔在吃饭、和家人说话的时候说上海话。对陆先生而言,说不说上海话并不是身份区别,更多是一种正式以及威严的体现,别人猜测不出他的情绪与喜好。就如开篇第一场戏那样,陆先生的不露声色和行事作风,让一个上海大哥的形象跃然。

陆先生够聪明。聪明在把所有人的关系看得清清楚楚。

陆先生够狠。狠在对敌人绝不手软。即使是亲侄子也不手软。

大家都分析,陆先生原型参考的是上海的“三巨头”之一杜月笙,确实,杜月笙一开始是给黄金荣办事,但后来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与为人,成为上海青帮中一号人物,有了自己的势力。杜月笙在战后,靠拢国名党军官戴笠,为其效劳,并主动给国名党捐献军用飞机,是为有民族气节之人,同时又不是在战乱时候给自己找立足之地的聪明之举。影片中,几次提到的那位未曾出面的“戴先生”,应该指的就是戴笠

陆先生的腔调便在于处事不惊下蕴涵的暗潮涌动,深邃难测,让人心生畏惧却又不得不信服。但即便是这样的人物,也摆脱不了命运,终是不得不离开上海,独自一人移居外乡。

章子怡饰演的小六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角色。打一开头小六在饭桌上调侃自己戏的命运就好似已经说出了自己的一生:她或许最终没有死,她的结局会是怎样,谁也不知道。小六不同于别的名媛或是大家闺秀,她充满了欲望,她是一匹张狂的鬃马,但即便是这样的女人,在面对凌辱时却无力反抗。从害怕到屈从到麻木,直到最后枪杀渡部渡的时候,小六眼角第一次留下了泪。有的人解读这是小六的柔情,在我看来,更像是小六从乱世中挣脱出的苏醒。

小六的腔调是充满忧伤的,是上海风情的悲剧消解,是纸醉金迷散去的哀怨惆怅。

浅野忠信饰演的渡部或许是全剧最关键的转折。开头吃着点心称自己是上海人的渡部是那样的和善,像极了顾家的上海男人,但一个镜头切换,穿着和服的渡部在日料馆中切着生鱼片。给猫喂食的渡部依然看上去可亲,直到我们发现他早在几年前就囚禁了小六、一直以来是个善于攻计的间谍,才发现,这个表面上的上海男人也有狠毒的一面。

但渡部终究是狠不过陆先生。本可以杀了陆先生的他,因为心疼自己的两个儿子,放走了陆先生;本应该掐死小六的他,最后一刻送了手;为了自己的儿子,渡部终于还是走出了战俘营,即便知道自己面临的是死亡。

渡部虽然是个日本人,却因为太久隐藏在上海人的外衣下,而有了上海人的腔调。受伤的渡部说,他从未想过战争会结束,而现在,他只想找到他的两个儿子,带他们回横滨,那里有房,有地。

如果不是战争,渡部应该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

除了这三位,管家王妈、车夫杀手、吴小姐等这些人身上的上海腔调更令人玩味。

喜欢打趣下人、在推荐人时候巧言辞令、即使临死前也不忘写信安排好事情的王妈,是那个时代上海人家独特的一类人,他们的身上最能承载那个时代的忠实精神。

  不问话、只做事的车夫杀手则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规矩。

身为明星的吴小姐在从香港转移到重庆时,对上海菜的怀念,是乱世下最真实的思乡情感。

在这里还有一个影史八卦,影片中的吴小姐原型是当时的电影皇后胡蝶。当时,国名党军官戴笠确实是看上了胡蝶,并希望其成为自己夫人。戴笠为了支开胡蝶的丈夫潘有声,当年确实为其安排了在云南运输部门的官差。战乱时候,胡蝶没有人投靠,自然只能依靠戴笠。但是,戴笠当年追胡蝶并不是像影片中那样“无理抢占”,虽说使了计策,但还是较为温和有理,胡蝶丈夫潘有声也不是演员,而是一位商人。

影片应该是参考了部分原型,在此基础上虚构的人物和人物关系,为的还是凸显“罗曼蒂克消亡”的主题:吴小姐与丈夫之间的感情不敌现实,丈夫的懦弱与无能,时代的动荡与混乱,终让这段婚姻消亡。

战争开始时,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还像往常一样端着身架,吃点心、喝茶,演戏、聊八卦,仿佛打仗只是报纸上的事情。然而,操持着的上海腔调终还是敌不过无情的战火,人们不得不褪去长衫,脱下礼帽,面对现实。影片英文名被译为“浪费的时间”,不知道这究竟是导演对上海腔调丢失的惋惜还是对上海腔调存在的讽刺。

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最有魅力却又最为哀伤的时期。战前的上海,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上海的空气中弥漫着时尚气息;战后的上海,满目疮痍,淞沪会战毁损的不仅是城市的建筑、街景,更是销毁了城市的文化和灵魂。

有人问我推不推荐这部电影,老实说,我不知道。我只能说这真的是一部有腔调的作品,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电影。乱世下的众生,每一个人那么独特却又那么渺小,随着时代的洪流,流离失所,逝去,消亡。

 

 

来源:文慧园路三号

原标题:《罗曼蒂克消亡史》难懂?我拿手术刀一点点剖开给你看

最新更新时间:12/22 22:4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