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万里街道全力推进“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乡镇”创建工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万里街道全力推进“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乡镇”创建工作

在万里街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里,“普法微课堂”新一期的加梯常见法律问题如约而至;街道司法所有专人值守,为居民答疑解惑;居委会里,法律顾问定期走进社区,为需要法律咨询的居民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家门口法律服务;司法所所长担任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普法:“妈妈肚子里的胎儿是否有继承权?”“要回走失的宠物猫是否要给补偿费用?”……在万里,人人树立法律意识,公共法律服务融入社区,法治氛围越来越浓。

 

作为入选世界城市日《上海手册》城市更新的社区典范、全球生态活力社区的样板街道,近年来,万里街道依托“法治为城市赋能”理念,以政务公开为抓手,以群众关切为导向,架好社区居民“连心桥”,常态化开展政府开放系列活动,拓展政民互动渠道,积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法治建设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乡镇”创建工作,将法治作为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金钥匙”,法治保障之下,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和谐图景在万里徐徐展开。

 

创新司法介入 搭建便民“连心桥”

 

“马法官,您说得我们心服口服,这件事情就这么解决。”家住万里名轩小区的居民王某,因琐事与邻居发生矛盾,就在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想要诉诸法庭之际,居民区的“法官进社区”项目向他们发出邀请,请他们到居委会进行调解。“法官进社区”,是依托区法院法官、社区退休法官组成的专业力量下沉社区,跨前化解小矛盾、小纠纷。在社区退休法官的专业分析的研判和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

 

法律咨询

 

作为万里街道法治便民服务第一环,“法官进社区”送宣传普法入社区、校园,提供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现场调解等各种服务,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零距离了解最新、最专业的法律知识,让法官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一步。

 

此外,街道还打造便民服务第二环-开设社区法庭。通过搭建合议厅和移动法庭团队下沉社区办案,高效服务居民。“家门口”的庭审不仅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成为社区居民学法、知法的课堂。

 

良好的法治保障,是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稳定器”。居民楼加装电梯是重大“民心工程”,更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香泉路居民区、凯旋公寓居民区等小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辖区内较大的老旧小区,“悬空老人”的下楼梦成为街道首要考虑的民生工程之一。对于加梯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不理解、一些纠纷矛盾等,街道积极回应,结合实际,引入法律顾问智囊团,帮助解答疑虑、化解纷争。开辟出一条“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法治护航、多元参与”的加梯工作新路径。

 

万里街道还进一步推进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企业调解、媒体调解、信访化解等相衔接、全覆盖,从“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提升了社会矛盾化解的效率、质量和公信力。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以“心防工程”筑就社会风险自我防范机制的基层治理新路子,不断完善、夯实“万里无忧·心理健康互助大联盟”建设,《从“心”入手 万里无忧——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以“心防工程”建设打造和谐韧性社区》参选全国“枫桥经验”工作法评选。

 

全方位关爱 为城市新居民建安心驿站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被吸引到万里街道辖区打拼发展,他们的特点是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差异大、需求多元,如何更好地管理、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这对靠谱解纷中心的解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靠谱解纷中心工作人员在走访一家“快递驿站”时了解到,一名快递小哥租用电瓶车的押金被某物流公司从工资里扣除后,快递小哥无法接受,物流也是“有理有据”,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小哥申请了劳动仲裁。靠谱解纷中心通过进一步了解实情后,随即与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中心合力调解下,双方表示可以协商解决问题。最终,物流公司支付快递小哥600元作为补偿,对方表示认可该调解结果,当即撤销了劳动仲裁。该案例虽然事情很小,但正是靠谱解纷中心加强基层走访,主动出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于萌芽状态的真实工作场景。

 

“啥也没干,就罚了200多块钱,我真的很郁闷。”在中心内开展的情绪沙龙上,快递小哥张龙向心理老师诉苦:早上送餐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餐食洒了,还收到客户投诉,被扣罚工资。在心理老师的疏导下,张龙解开了心结。

 

普法宣传“零距离” 厚植法治意识

 

“各位居民都是爱鸟人士,这里提醒大家,养鸟要谨慎。”在交暨居民区活动室,社区民警正在为居民科普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民警讲述了岚灵花鸟市场内销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红喉歌鸲”的案例,提醒喜欢养鸟的居民,一定要看清品种在入手,不要识鸟不清,触碰法律红线。

 

普法讲座

 

在万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不断深入居民区,成为社区的日常。万里街道以宪法宣传周为年度普法大事,以年度重点工作为普法乐章,不断创新形式。在民法典主题宣传中,创新设计了《喵星人遇上民法典》普法游戏小程序,以“游戏+普法”模式助力民法典宣传,让居民在游戏中学习民法典知识,更好地利用法律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在“12·4”国家宪法日和普陀区宪法宣传周,街道宣传活动进社区、进片区、进园区、进校园,多元化、广覆盖。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楼宇的过程中,万里街道还拍摄“青少年交通法规宣传”短视频,开设“我是小公民,法律保护我”等主题讲座,让普法宣传深入青少年心中。同时,街道微信公众号上,“普法微课堂”一期一题,围绕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开展普法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推进法治建设示范创建

 

万里街道还进一步提升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能级,推动公益家庭法律顾问项目向家庭的延伸,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普惠、便捷的法律服务新模式。街道还集聚一批专业律师,普法之外,与困难家庭结对,提供24小时的一对一法律援助,把法治宣传送入千家万户。通过律师们“定时+及时,线上+线下”的工作模式,面对面开展法律服务,为居民解疑释惑、排忧解难,还让更多家庭知法、懂法,学会用法来解决矛盾纠纷。

 

万里街道将进一步以法治之力润心田、破难题、促发展,不断累积着具有辖区特色、可供复制的法治示范街镇创建经验,持续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走深走实,为生态社区建设注入更多内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万里街道全力推进“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乡镇”创建工作

在万里街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里,“普法微课堂”新一期的加梯常见法律问题如约而至;街道司法所有专人值守,为居民答疑解惑;居委会里,法律顾问定期走进社区,为需要法律咨询的居民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家门口法律服务;司法所所长担任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普法:“妈妈肚子里的胎儿是否有继承权?”“要回走失的宠物猫是否要给补偿费用?”……在万里,人人树立法律意识,公共法律服务融入社区,法治氛围越来越浓。

 

作为入选世界城市日《上海手册》城市更新的社区典范、全球生态活力社区的样板街道,近年来,万里街道依托“法治为城市赋能”理念,以政务公开为抓手,以群众关切为导向,架好社区居民“连心桥”,常态化开展政府开放系列活动,拓展政民互动渠道,积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法治建设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乡镇”创建工作,将法治作为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金钥匙”,法治保障之下,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和谐图景在万里徐徐展开。

 

创新司法介入 搭建便民“连心桥”

 

“马法官,您说得我们心服口服,这件事情就这么解决。”家住万里名轩小区的居民王某,因琐事与邻居发生矛盾,就在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想要诉诸法庭之际,居民区的“法官进社区”项目向他们发出邀请,请他们到居委会进行调解。“法官进社区”,是依托区法院法官、社区退休法官组成的专业力量下沉社区,跨前化解小矛盾、小纠纷。在社区退休法官的专业分析的研判和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

 

法律咨询

 

作为万里街道法治便民服务第一环,“法官进社区”送宣传普法入社区、校园,提供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现场调解等各种服务,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零距离了解最新、最专业的法律知识,让法官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一步。

 

此外,街道还打造便民服务第二环-开设社区法庭。通过搭建合议厅和移动法庭团队下沉社区办案,高效服务居民。“家门口”的庭审不仅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成为社区居民学法、知法的课堂。

 

良好的法治保障,是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稳定器”。居民楼加装电梯是重大“民心工程”,更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香泉路居民区、凯旋公寓居民区等小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辖区内较大的老旧小区,“悬空老人”的下楼梦成为街道首要考虑的民生工程之一。对于加梯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不理解、一些纠纷矛盾等,街道积极回应,结合实际,引入法律顾问智囊团,帮助解答疑虑、化解纷争。开辟出一条“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法治护航、多元参与”的加梯工作新路径。

 

万里街道还进一步推进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企业调解、媒体调解、信访化解等相衔接、全覆盖,从“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提升了社会矛盾化解的效率、质量和公信力。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以“心防工程”筑就社会风险自我防范机制的基层治理新路子,不断完善、夯实“万里无忧·心理健康互助大联盟”建设,《从“心”入手 万里无忧——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以“心防工程”建设打造和谐韧性社区》参选全国“枫桥经验”工作法评选。

 

全方位关爱 为城市新居民建安心驿站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被吸引到万里街道辖区打拼发展,他们的特点是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差异大、需求多元,如何更好地管理、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这对靠谱解纷中心的解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靠谱解纷中心工作人员在走访一家“快递驿站”时了解到,一名快递小哥租用电瓶车的押金被某物流公司从工资里扣除后,快递小哥无法接受,物流也是“有理有据”,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小哥申请了劳动仲裁。靠谱解纷中心通过进一步了解实情后,随即与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中心合力调解下,双方表示可以协商解决问题。最终,物流公司支付快递小哥600元作为补偿,对方表示认可该调解结果,当即撤销了劳动仲裁。该案例虽然事情很小,但正是靠谱解纷中心加强基层走访,主动出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于萌芽状态的真实工作场景。

 

“啥也没干,就罚了200多块钱,我真的很郁闷。”在中心内开展的情绪沙龙上,快递小哥张龙向心理老师诉苦:早上送餐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餐食洒了,还收到客户投诉,被扣罚工资。在心理老师的疏导下,张龙解开了心结。

 

普法宣传“零距离” 厚植法治意识

 

“各位居民都是爱鸟人士,这里提醒大家,养鸟要谨慎。”在交暨居民区活动室,社区民警正在为居民科普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民警讲述了岚灵花鸟市场内销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红喉歌鸲”的案例,提醒喜欢养鸟的居民,一定要看清品种在入手,不要识鸟不清,触碰法律红线。

 

普法讲座

 

在万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不断深入居民区,成为社区的日常。万里街道以宪法宣传周为年度普法大事,以年度重点工作为普法乐章,不断创新形式。在民法典主题宣传中,创新设计了《喵星人遇上民法典》普法游戏小程序,以“游戏+普法”模式助力民法典宣传,让居民在游戏中学习民法典知识,更好地利用法律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在“12·4”国家宪法日和普陀区宪法宣传周,街道宣传活动进社区、进片区、进园区、进校园,多元化、广覆盖。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楼宇的过程中,万里街道还拍摄“青少年交通法规宣传”短视频,开设“我是小公民,法律保护我”等主题讲座,让普法宣传深入青少年心中。同时,街道微信公众号上,“普法微课堂”一期一题,围绕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开展普法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推进法治建设示范创建

 

万里街道还进一步提升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能级,推动公益家庭法律顾问项目向家庭的延伸,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普惠、便捷的法律服务新模式。街道还集聚一批专业律师,普法之外,与困难家庭结对,提供24小时的一对一法律援助,把法治宣传送入千家万户。通过律师们“定时+及时,线上+线下”的工作模式,面对面开展法律服务,为居民解疑释惑、排忧解难,还让更多家庭知法、懂法,学会用法来解决矛盾纠纷。

 

万里街道将进一步以法治之力润心田、破难题、促发展,不断累积着具有辖区特色、可供复制的法治示范街镇创建经验,持续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走深走实,为生态社区建设注入更多内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