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6中国电影成绩单:457亿票房13亿观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6中国电影成绩单:457亿票房13亿观影

2016年,注定是中国电影“重要而不平凡”的一年。

31日晚,新华社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获得了中国电影的年终“成绩单”。

——在票房和观影数据方面: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

国产电影票房为266.63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8.33%;

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3.72亿,同比增长8.89%;

全年票房过亿影片84部,其中国产电影43部。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38.09%。

——在电影生产方面:

2016年我国共生产电影故事片772部、动画电影49部、科教电影67部、纪录电影32部、特种电影24部,总计944部;

故事影片数量和影片总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54%和6.31%。

——在影院建设方面:

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

新增银幕9552块;

目前中国银幕总数已达41179块,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

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交出的这份年终答卷?

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电影局相关负责人,从“收获”和“挑战”两方面进行了“自我点评”。

先谈收获——

“面对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电影创作体系和投资结构发生改变、电影创作年度周期性特征呈现、消费心理变化、互联网发展迅猛等多重因素,中国电影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在激烈竞争中显现出应有的实力。”

“电影银幕数超过美国,证明市场活跃度仍在扩大;电影产量稳中有增,展现出电影生产力活跃高涨;电影创作格局更加丰富,类型样式更趋均衡;电影票价在下降中渐趋合理,观影人次再创新高,电影文化对人民群众的惠及更加普遍;电影票房在2015年的高位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巩固了电影从业者的信心,呈现出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性特征。”

再说挑战——

“2016年,中国电影也迎接着诸多挑战,承受着各种压力。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和观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给中国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巩固和强化影院观影的基本文化消费方式,给中国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艺术标准和工业标准;急剧扩大的市场规模,需要不断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手段;规模化、优质化、梯队化的电影人才结构有待形成等,都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2016年中国电影,在人们的关注中走向“剧终”,崭新的一页也即将掀开。电影局负责人发表“年终感言”:“稳健增长不是目标,长足进步才是目的。要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电影仍有巨大的艺术进步空间和产业发展潜力,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也倍感任重道远。我们将紧扣质量是生命线、发展是硬道理这一重要课题,不断深化改革,破除困难,与广大电影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力量一起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记者手记】“罗曼蒂克”不会消亡

回望2016年的中国电影,作为影迷的你,准备打出几星?

栉风沐雨走过百年后,中国电影在2016年经历了“波浪式起伏”,终于在“众声喧哗”中交上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自2003年起一直保持平均35%的市场增长率,去年票房达440亿元。今年票房随仍高于去年,但涨幅明显放缓,低于业界预期。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先热后冷”的局面:春节档依靠《美人鱼》等影片的强力拉动,票房同比增长67%,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而之后的暑期档、中秋档、国庆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是由票补减少、互联网对影院观众形成分流等因素造成,但究其内因,是国产电影目前的质量水平与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尚存差距。与此同时,观影人次首次突破13亿,银幕数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说明中国电影发展活力犹在,未来依然可期。

2016年在电影的世界里,“乱象”丛生,“杂音”未消——

年初,电影《叶问3》等涉嫌票房造假受调查,揭开电影市场乱象冰山一角。有统计表明,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一成被“偷走”。电影盗版发展成黑色产业链,“偷懒瞒报”和“虚报注水”为市场良性发展蒙上阴影。

年中,《百鸟朝凤》出品人为增加排片“惊天一跪”,暴露了艺术电影的尴尬处境。塑造健康的电影生态,必然包含对艺术风格多样性、创新性的探索和追求。在今年长春电影节达成“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改变是新课题,团结是凝聚力”四点共识后,中国第一个艺术院线联盟成立。“3000块银幕动态放映艺术电影”的目标,让人们在这个冬天,感受到些许春的气息。

岁末,“影评之争”引发连锁反应,围绕中国电影,资本、言论,评价标准和质量水准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关系得以被重新审视。一方面,“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恶意差评”和“封口费”“红包影评”的客观存在,不论损害的是哪方利益,浇灭的都是拥抱电影的一片热忱;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应欢迎并鼓励更多理性的声音,要勇于对“烂片”说“不”,也要为“精品”叫好,唯有重视批评、接受鞭策,才能不断向“高峰”攀登。

电影市场的“波浪式起伏”和“众声喧哗”,未尝不是中国电影走向理性发展的契机。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双重作用下,历经风雨的中国电影面临百年来最复杂也最关键的发展期。值得欣慰的是,酝酿已久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将于明年3月起正式施行;同时,2017年将是“电影质量促进年”和“电影市场规范年”,质量能否更上层楼,市场能否更趋规范,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铁还需自身硬,吹尽狂沙始到金。有人说,2016年中国电影进入“中场休息”,不论是调整反思还是蓄势待发,人们对好电影的期盼不变,初心不改。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之下,2016年光影世界的大幕已徐徐落下。告别过去,奔向未来,相信电影的“罗曼蒂克”不会消亡,在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华丽转身中,带给我们更多美好与精彩。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457亿票房,13亿观影!独家发布中国电影成绩单

最新更新时间:01/01 09:4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电影

  • 主投电影《第二十条》带来“开门红”,光线传媒预计分得超4亿元营收
  • 《飞驰人生2》《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预售票房破六千万,春节档背后上市公司都有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6中国电影成绩单:457亿票房13亿观影

2016年,注定是中国电影“重要而不平凡”的一年。

31日晚,新华社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获得了中国电影的年终“成绩单”。

——在票房和观影数据方面: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

国产电影票房为266.63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8.33%;

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3.72亿,同比增长8.89%;

全年票房过亿影片84部,其中国产电影43部。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38.09%。

——在电影生产方面:

2016年我国共生产电影故事片772部、动画电影49部、科教电影67部、纪录电影32部、特种电影24部,总计944部;

故事影片数量和影片总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54%和6.31%。

——在影院建设方面:

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

新增银幕9552块;

目前中国银幕总数已达41179块,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

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交出的这份年终答卷?

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电影局相关负责人,从“收获”和“挑战”两方面进行了“自我点评”。

先谈收获——

“面对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电影创作体系和投资结构发生改变、电影创作年度周期性特征呈现、消费心理变化、互联网发展迅猛等多重因素,中国电影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在激烈竞争中显现出应有的实力。”

“电影银幕数超过美国,证明市场活跃度仍在扩大;电影产量稳中有增,展现出电影生产力活跃高涨;电影创作格局更加丰富,类型样式更趋均衡;电影票价在下降中渐趋合理,观影人次再创新高,电影文化对人民群众的惠及更加普遍;电影票房在2015年的高位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巩固了电影从业者的信心,呈现出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性特征。”

再说挑战——

“2016年,中国电影也迎接着诸多挑战,承受着各种压力。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和观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给中国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巩固和强化影院观影的基本文化消费方式,给中国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艺术标准和工业标准;急剧扩大的市场规模,需要不断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手段;规模化、优质化、梯队化的电影人才结构有待形成等,都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2016年中国电影,在人们的关注中走向“剧终”,崭新的一页也即将掀开。电影局负责人发表“年终感言”:“稳健增长不是目标,长足进步才是目的。要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电影仍有巨大的艺术进步空间和产业发展潜力,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也倍感任重道远。我们将紧扣质量是生命线、发展是硬道理这一重要课题,不断深化改革,破除困难,与广大电影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力量一起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记者手记】“罗曼蒂克”不会消亡

回望2016年的中国电影,作为影迷的你,准备打出几星?

栉风沐雨走过百年后,中国电影在2016年经历了“波浪式起伏”,终于在“众声喧哗”中交上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自2003年起一直保持平均35%的市场增长率,去年票房达440亿元。今年票房随仍高于去年,但涨幅明显放缓,低于业界预期。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先热后冷”的局面:春节档依靠《美人鱼》等影片的强力拉动,票房同比增长67%,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而之后的暑期档、中秋档、国庆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是由票补减少、互联网对影院观众形成分流等因素造成,但究其内因,是国产电影目前的质量水平与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尚存差距。与此同时,观影人次首次突破13亿,银幕数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说明中国电影发展活力犹在,未来依然可期。

2016年在电影的世界里,“乱象”丛生,“杂音”未消——

年初,电影《叶问3》等涉嫌票房造假受调查,揭开电影市场乱象冰山一角。有统计表明,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一成被“偷走”。电影盗版发展成黑色产业链,“偷懒瞒报”和“虚报注水”为市场良性发展蒙上阴影。

年中,《百鸟朝凤》出品人为增加排片“惊天一跪”,暴露了艺术电影的尴尬处境。塑造健康的电影生态,必然包含对艺术风格多样性、创新性的探索和追求。在今年长春电影节达成“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改变是新课题,团结是凝聚力”四点共识后,中国第一个艺术院线联盟成立。“3000块银幕动态放映艺术电影”的目标,让人们在这个冬天,感受到些许春的气息。

岁末,“影评之争”引发连锁反应,围绕中国电影,资本、言论,评价标准和质量水准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关系得以被重新审视。一方面,“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恶意差评”和“封口费”“红包影评”的客观存在,不论损害的是哪方利益,浇灭的都是拥抱电影的一片热忱;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应欢迎并鼓励更多理性的声音,要勇于对“烂片”说“不”,也要为“精品”叫好,唯有重视批评、接受鞭策,才能不断向“高峰”攀登。

电影市场的“波浪式起伏”和“众声喧哗”,未尝不是中国电影走向理性发展的契机。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双重作用下,历经风雨的中国电影面临百年来最复杂也最关键的发展期。值得欣慰的是,酝酿已久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将于明年3月起正式施行;同时,2017年将是“电影质量促进年”和“电影市场规范年”,质量能否更上层楼,市场能否更趋规范,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铁还需自身硬,吹尽狂沙始到金。有人说,2016年中国电影进入“中场休息”,不论是调整反思还是蓄势待发,人们对好电影的期盼不变,初心不改。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之下,2016年光影世界的大幕已徐徐落下。告别过去,奔向未来,相信电影的“罗曼蒂克”不会消亡,在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华丽转身中,带给我们更多美好与精彩。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457亿票房,13亿观影!独家发布中国电影成绩单

最新更新时间:01/01 09:4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