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国打算给金融科技公司发银行牌照 纽约金管局却说“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国打算给金融科技公司发银行牌照 纽约金管局却说“不”

美国联邦政府对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管理,动了谁的奶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究竟要不要给金融科技公司发放银行牌照?美国货币监理署(The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和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The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下称纽约金管局)近日在这一问题上争执不休。

继去年12月美国货币监理署发文称,考虑成立和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对金融科技公司进行管理后,1月17日,该政策遭到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负责人Maria T. Vullo的公开反对。

去年12月2日,美国货币监理署发布《探索向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该文件明确指出将考虑为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Special Purpose National Bank Charters),取得牌照的机构将接受与全体持有联邦牌照的机构相同的在安全稳健、公平准入和公平对待消费者等方面的高标准要求。

其中提到,“特殊目的国民银行”必须至少经营三项核心银行业务中的一项:吸收存款、支付或发放贷款。这也意味着美国著名的金融科技公司,如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以及在线支付公司Stripe、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等都将在牌照监管之列。

对此,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负责人Maria T. Vullo则在向美国货币监理署发表的公开信中列举多个理由进行反对。

他表示,首先,这个全新的联邦监管项目将危及到州内监管权威和自主性,会造成极大的监管不确定性。他还严厉指出,国家级牌照会催生“大而不倒”的机构,仅仅少数科技巨头有资格获取国家牌照不符合公众利益,规模也可能引发规避规则的意愿和能力。

另外,美国货币监理署的做法会导致监管套利,若授予金融科技公司牌照,会导致这些公司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相对宽松的地区聚集,再把大量危险的高利率贷款产品引入十分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其他州;以及以牺牲小企业来助长大机构的发牌提案,可能会遏制而非鼓励创新和小公司的发展等。

美国货币监理署和纽约金管局,看起来实力并不对称的这两家金融监管机构展开尖锐交锋,也与美国现存金融体制有很大关系。

美国的金融监管实行机构型监管和功能型监管相结合的“双重多头”监管体制,“双重”是指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均有金融监管权力,“多头”是指有多个部门负有监管职责。

高声反对美国货币监理署的纽约金管局属于地方性金融监管机构,但在联邦体制下的美国,其并不需要向联邦政府机构负责。作为金融之都纽约的地方监管部门,纽约金管局在对比特币、P2P平台以及网络安全等新领域的监管走在前列。

美国货币监理署根据美国1863年的《货币法》成立,隶属美国财政部,是美国联邦注册银行(即国民银行)的监管机构。美国货币监理署作为美国联邦注册银行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美国一半的银行业资产,其在金融监管机构中地位大致相当于中国的“银监会”。

该新规可能影响到的其他利益相关方,也在文件发布后纷纷对该政策进行表态。

以纽约金管局为代表的州一级监管者认为,发放牌照的新规会让金融科技公司直接处于联邦的监管之下,从此借贷和转账行为不需要州政府的批准,并指出各州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比联邦政府更严格,新规很容易被高利贷公司利用来进行监管套利。

传统金融机构则视自己为“被动了奶酪”的一方。老牌金融机构多表示,如果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成为银行,传统大型银行将处于技术劣势,而美国中小银行则更担心出现同等级别的新竞争者。

金融科技的新贵们则无疑获得了最大利好,有了独立的牌照,能使自身从与银行的合作中独立出来,提供了更开放的环境,同时也有了国家级的信用背书。

1月15日,美国货币监理署意见收集截止后,“是否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管理金融科技公司”的提案仍将在货币监理署经历长达数月的内部审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国打算给金融科技公司发银行牌照 纽约金管局却说“不”

美国联邦政府对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管理,动了谁的奶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究竟要不要给金融科技公司发放银行牌照?美国货币监理署(The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和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The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下称纽约金管局)近日在这一问题上争执不休。

继去年12月美国货币监理署发文称,考虑成立和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对金融科技公司进行管理后,1月17日,该政策遭到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负责人Maria T. Vullo的公开反对。

去年12月2日,美国货币监理署发布《探索向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该文件明确指出将考虑为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Special Purpose National Bank Charters),取得牌照的机构将接受与全体持有联邦牌照的机构相同的在安全稳健、公平准入和公平对待消费者等方面的高标准要求。

其中提到,“特殊目的国民银行”必须至少经营三项核心银行业务中的一项:吸收存款、支付或发放贷款。这也意味着美国著名的金融科技公司,如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以及在线支付公司Stripe、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等都将在牌照监管之列。

对此,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负责人Maria T. Vullo则在向美国货币监理署发表的公开信中列举多个理由进行反对。

他表示,首先,这个全新的联邦监管项目将危及到州内监管权威和自主性,会造成极大的监管不确定性。他还严厉指出,国家级牌照会催生“大而不倒”的机构,仅仅少数科技巨头有资格获取国家牌照不符合公众利益,规模也可能引发规避规则的意愿和能力。

另外,美国货币监理署的做法会导致监管套利,若授予金融科技公司牌照,会导致这些公司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相对宽松的地区聚集,再把大量危险的高利率贷款产品引入十分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其他州;以及以牺牲小企业来助长大机构的发牌提案,可能会遏制而非鼓励创新和小公司的发展等。

美国货币监理署和纽约金管局,看起来实力并不对称的这两家金融监管机构展开尖锐交锋,也与美国现存金融体制有很大关系。

美国的金融监管实行机构型监管和功能型监管相结合的“双重多头”监管体制,“双重”是指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均有金融监管权力,“多头”是指有多个部门负有监管职责。

高声反对美国货币监理署的纽约金管局属于地方性金融监管机构,但在联邦体制下的美国,其并不需要向联邦政府机构负责。作为金融之都纽约的地方监管部门,纽约金管局在对比特币、P2P平台以及网络安全等新领域的监管走在前列。

美国货币监理署根据美国1863年的《货币法》成立,隶属美国财政部,是美国联邦注册银行(即国民银行)的监管机构。美国货币监理署作为美国联邦注册银行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美国一半的银行业资产,其在金融监管机构中地位大致相当于中国的“银监会”。

该新规可能影响到的其他利益相关方,也在文件发布后纷纷对该政策进行表态。

以纽约金管局为代表的州一级监管者认为,发放牌照的新规会让金融科技公司直接处于联邦的监管之下,从此借贷和转账行为不需要州政府的批准,并指出各州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比联邦政府更严格,新规很容易被高利贷公司利用来进行监管套利。

传统金融机构则视自己为“被动了奶酪”的一方。老牌金融机构多表示,如果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成为银行,传统大型银行将处于技术劣势,而美国中小银行则更担心出现同等级别的新竞争者。

金融科技的新贵们则无疑获得了最大利好,有了独立的牌照,能使自身从与银行的合作中独立出来,提供了更开放的环境,同时也有了国家级的信用背书。

1月15日,美国货币监理署意见收集截止后,“是否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管理金融科技公司”的提案仍将在货币监理署经历长达数月的内部审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