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果只想帮IBM卖服务器,腾讯可能做不好云计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果只想帮IBM卖服务器,腾讯可能做不好云计算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

作为国内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的云计算战略与布局,多少让旁观者唏嘘。

唏嘘与感慨,来自一出闹剧——“借鸡生蛋”商业选择,因过多且过重的市场包装,最终迎来了“挂羊头卖狗肉”的质疑。

事情是这样的:不久前,腾讯云宣布12月在海外的服务节点将增至14个,加上国内5个数据中心,一共拥有19个全球服务节点,服务覆盖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腾讯云号称成为了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最完善的中国互联网云服务商。

尴尬的现状是,腾讯官网上仍旧只有6个节点,新增的十多个节点根本就没有影子。腾讯云的过度包装,最终被业内人士和知乎网友同时吐槽——那些节点都是IBM的softlayer,腾讯就是做了个国内代理和二道贩子,毫无技术含量。

腾讯云计算的国际化,只是做了转售,就是成为了IBM的国内大型代理商。

将合作云主机包装成“全球基础设施最完善的中国互联网云服务商”,本无可厚非,毕竟有市场与传播的考衡。但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与IBM的“合作云主机”这个案例,或许也是腾讯云整体战略的折射。

腾讯云的选择,颇有此前联想、华为的“贸工技”与“技工贸”两条路线的历史重演,遗憾的是,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腾讯选择了联想的“贸工技”路线。

或许,对腾讯而言,先市场,再技术,是最优解,毕竟腾讯在云计算方面,是战略后发者。腾讯在云计算方面的战略投入,相比较华为、百度等国内科技公司,多少有些后知后觉。

云计算,是未来,也是国内外一众新旧IT势力的角逐赛。腾讯不能缺席。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它在云计算的战略起点,本该超越阿里、百度、华为,正是如此,市场也对腾讯的云战略,充满各种期待。

但从现实来看,腾讯似乎更倾向于做IBM和甲骨文的代理商,将自己的竞争对手锁定在了“世纪互联”或者光环新网。世纪互联代理着微软的Azure,光环新网代理着中国亚马逊,与此相对应的是腾讯运营IBM与甲骨文。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做云计算,本就有优势——全球云计算格局,有3A之说,即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以及阿里云Alibaba Cloud,三者,均为互联网公司。

以腾讯的高起点,腾讯云的竞争者本应该就是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抑或IBM,但腾讯最终选择了做IBM的代理商。

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路径依赖,腾讯云的战略之下,如果甲骨文、IBM卖得好,全面转型,进一步向“世纪互联”看齐,也未可知。放弃自主研发,固然可惜,但企业说到底,还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从腾讯历史来说,腾讯云的“贸工技”,也是腾讯公司的路径依赖。

腾讯起家,依靠QQ,而QQ,其实也是“抄袭”以色列ICQ而来的微创新,直到微信的横空出世以及“微创新”概念流行,腾讯才最终把“抄袭”的污名洗刷。但事实上,微信的成功,也是借鉴了包括WhatAPP、Talkbox、Line等产品不少的可取长处。

严格地说,腾讯便是一家“贸工技”的公司,腾讯本身就是“先市场,再技术”的成功典范,腾讯云的“贸工技”战略,又有什么不妥?

最起码的一点是,腾讯目前是中国,乃至亚洲最高市值的互联网上市公司,腾讯云不做自主研发与投入,代理IBM、甲骨文,没有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多少有些“德不配位”。

腾讯在技术与研发的投入,乃至战略高度,应该学习同在深圳的华为。

代理策略背后,意味着战略高度的迷失,古话说,“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句话十分恰当的概括了华为与联想,两家同期发展的IT公司为何有今天如此云泥之别的差距——联想与华为,最初的战略分野,便决定了今日两家公司的差异与差距:联想选择了“贸工技”,也因此形成路径依赖,即便在PC领域通过并购,做到了世界PC第一,却依旧被微软-英特尔联盟锁住喉舌,此刻,移动互联网时代,联想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与联想不同的是,华为最初选择了自主研发的道路,一路荆棘,却最终有了今时今日,中国科技公司营收最大,且IT领域技术最深厚的企业之一。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

一家一心只想着为IBM卖出更多服务器的云计算公司,是永远无法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同台较量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IBM

3.8k
  • 日本半导体制造商Rapidus成立美国子公司,在硅谷开设办事处
  • IBM股价创20多年来最大盘中涨幅,公司对2024年做出乐观预期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果只想帮IBM卖服务器,腾讯可能做不好云计算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

作为国内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的云计算战略与布局,多少让旁观者唏嘘。

唏嘘与感慨,来自一出闹剧——“借鸡生蛋”商业选择,因过多且过重的市场包装,最终迎来了“挂羊头卖狗肉”的质疑。

事情是这样的:不久前,腾讯云宣布12月在海外的服务节点将增至14个,加上国内5个数据中心,一共拥有19个全球服务节点,服务覆盖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腾讯云号称成为了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最完善的中国互联网云服务商。

尴尬的现状是,腾讯官网上仍旧只有6个节点,新增的十多个节点根本就没有影子。腾讯云的过度包装,最终被业内人士和知乎网友同时吐槽——那些节点都是IBM的softlayer,腾讯就是做了个国内代理和二道贩子,毫无技术含量。

腾讯云计算的国际化,只是做了转售,就是成为了IBM的国内大型代理商。

将合作云主机包装成“全球基础设施最完善的中国互联网云服务商”,本无可厚非,毕竟有市场与传播的考衡。但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与IBM的“合作云主机”这个案例,或许也是腾讯云整体战略的折射。

腾讯云的选择,颇有此前联想、华为的“贸工技”与“技工贸”两条路线的历史重演,遗憾的是,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腾讯选择了联想的“贸工技”路线。

或许,对腾讯而言,先市场,再技术,是最优解,毕竟腾讯在云计算方面,是战略后发者。腾讯在云计算方面的战略投入,相比较华为、百度等国内科技公司,多少有些后知后觉。

云计算,是未来,也是国内外一众新旧IT势力的角逐赛。腾讯不能缺席。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它在云计算的战略起点,本该超越阿里、百度、华为,正是如此,市场也对腾讯的云战略,充满各种期待。

但从现实来看,腾讯似乎更倾向于做IBM和甲骨文的代理商,将自己的竞争对手锁定在了“世纪互联”或者光环新网。世纪互联代理着微软的Azure,光环新网代理着中国亚马逊,与此相对应的是腾讯运营IBM与甲骨文。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做云计算,本就有优势——全球云计算格局,有3A之说,即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以及阿里云Alibaba Cloud,三者,均为互联网公司。

以腾讯的高起点,腾讯云的竞争者本应该就是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抑或IBM,但腾讯最终选择了做IBM的代理商。

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路径依赖,腾讯云的战略之下,如果甲骨文、IBM卖得好,全面转型,进一步向“世纪互联”看齐,也未可知。放弃自主研发,固然可惜,但企业说到底,还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从腾讯历史来说,腾讯云的“贸工技”,也是腾讯公司的路径依赖。

腾讯起家,依靠QQ,而QQ,其实也是“抄袭”以色列ICQ而来的微创新,直到微信的横空出世以及“微创新”概念流行,腾讯才最终把“抄袭”的污名洗刷。但事实上,微信的成功,也是借鉴了包括WhatAPP、Talkbox、Line等产品不少的可取长处。

严格地说,腾讯便是一家“贸工技”的公司,腾讯本身就是“先市场,再技术”的成功典范,腾讯云的“贸工技”战略,又有什么不妥?

最起码的一点是,腾讯目前是中国,乃至亚洲最高市值的互联网上市公司,腾讯云不做自主研发与投入,代理IBM、甲骨文,没有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多少有些“德不配位”。

腾讯在技术与研发的投入,乃至战略高度,应该学习同在深圳的华为。

代理策略背后,意味着战略高度的迷失,古话说,“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句话十分恰当的概括了华为与联想,两家同期发展的IT公司为何有今天如此云泥之别的差距——联想与华为,最初的战略分野,便决定了今日两家公司的差异与差距:联想选择了“贸工技”,也因此形成路径依赖,即便在PC领域通过并购,做到了世界PC第一,却依旧被微软-英特尔联盟锁住喉舌,此刻,移动互联网时代,联想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与联想不同的是,华为最初选择了自主研发的道路,一路荆棘,却最终有了今时今日,中国科技公司营收最大,且IT领域技术最深厚的企业之一。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

一家一心只想着为IBM卖出更多服务器的云计算公司,是永远无法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同台较量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