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6省份人均收入破3万西部省份差距大 学者:受客观条件影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6省份人均收入破3万西部省份差距大 学者:受客观条件影响

由于政策和环境优势,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和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实际增长6.3%,而去年中国GDP的增速为6.7%。

针对外界担心的人均收入没有跑赢经济增速,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曾表示,对于人口还在继续增长的大国来说,GDP总量增速一定会高于人均GDP的增速。6.7%是2016年GDP总量的增速,总量增速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进行比较是不匹配的,那不是同一可比口径。

他指出,应将GDP总额除以全国总人口数,得出人均GDP的增速,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对比,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在2月21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也表示,除了口径的原因,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靠投资、尤其是来自政府的基建投资拉动的,而居民从这种增长模式中获得的收入相对会少。

梳理具体数据可以发现,由于政策和环境优势,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和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有媒体统计,2016年共有6个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万大关,分别为北京、上海和浙江、天津、江苏和广东。其中,北京和上海均突破了5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居民所从事的行业都有很大关系”李实表示。

梳理国家统计局去年6月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2015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依次为金融业、信心技术、科学研究等,而这也是北京和金融中心上海的核心产业。

数据还显示,2015年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114777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2042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9410元。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单中排名末尾的几个省份中,西部省份居多。贵州、云南、青海、广西等省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居民收入也较低。例如,贵州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121元,仅为上海的27.8%,云南省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16720元。

而在能够更好反映区域经济均衡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西部省份的差距也要远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来自各省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有6个省份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万元,分别是贵州、青海、云南、西藏、陕西和宁夏,均为西部省份。而城乡差距最小的是浙江,城乡比仅为2.07,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均在28省份排名中位于前列。

一直以来,中国县域经济最发的江浙地区由于灵活的市场和高效的行政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竞争力10强的县(市)中,江浙地区占到了9个。

“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地理原因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在收入上要比民营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低很多,这是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李实在采访中对界面新闻说。

针对怎样弥合西部地区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李实表示,关键还是要提升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让农民的收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这需要政府部门更大的资金上和政策上的扶持。

梳理已经公布的信息可以发现,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已经是中国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去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包括《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内的一系列的文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一些地方政府也公布了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意见,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在专家看来,在改革“路线图”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如何打破利益藩篱,狠抓落实是关键。

“尽管中央层面出台了很多文件,但在落实上确实存在很大阻力,尤其是在中国整体经济出现下行的压力下,高层更倾向于关注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也会担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否制约经济增长,这都使改革的具体措施难以很快的落实”。

李实指出,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完善以社保、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推动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6省份人均收入破3万西部省份差距大 学者:受客观条件影响

由于政策和环境优势,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和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实际增长6.3%,而去年中国GDP的增速为6.7%。

针对外界担心的人均收入没有跑赢经济增速,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曾表示,对于人口还在继续增长的大国来说,GDP总量增速一定会高于人均GDP的增速。6.7%是2016年GDP总量的增速,总量增速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进行比较是不匹配的,那不是同一可比口径。

他指出,应将GDP总额除以全国总人口数,得出人均GDP的增速,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对比,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在2月21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也表示,除了口径的原因,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靠投资、尤其是来自政府的基建投资拉动的,而居民从这种增长模式中获得的收入相对会少。

梳理具体数据可以发现,由于政策和环境优势,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和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有媒体统计,2016年共有6个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万大关,分别为北京、上海和浙江、天津、江苏和广东。其中,北京和上海均突破了5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居民所从事的行业都有很大关系”李实表示。

梳理国家统计局去年6月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2015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依次为金融业、信心技术、科学研究等,而这也是北京和金融中心上海的核心产业。

数据还显示,2015年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114777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2042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9410元。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单中排名末尾的几个省份中,西部省份居多。贵州、云南、青海、广西等省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居民收入也较低。例如,贵州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121元,仅为上海的27.8%,云南省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16720元。

而在能够更好反映区域经济均衡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西部省份的差距也要远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来自各省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有6个省份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万元,分别是贵州、青海、云南、西藏、陕西和宁夏,均为西部省份。而城乡差距最小的是浙江,城乡比仅为2.07,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均在28省份排名中位于前列。

一直以来,中国县域经济最发的江浙地区由于灵活的市场和高效的行政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竞争力10强的县(市)中,江浙地区占到了9个。

“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地理原因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在收入上要比民营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低很多,这是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李实在采访中对界面新闻说。

针对怎样弥合西部地区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李实表示,关键还是要提升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让农民的收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这需要政府部门更大的资金上和政策上的扶持。

梳理已经公布的信息可以发现,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已经是中国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去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包括《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内的一系列的文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一些地方政府也公布了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意见,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在专家看来,在改革“路线图”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如何打破利益藩篱,狠抓落实是关键。

“尽管中央层面出台了很多文件,但在落实上确实存在很大阻力,尤其是在中国整体经济出现下行的压力下,高层更倾向于关注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也会担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否制约经济增长,这都使改革的具体措施难以很快的落实”。

李实指出,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完善以社保、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推动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