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坛公园“人脸识别厕纸机”背后的中国厕所革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天坛公园“人脸识别厕纸机”背后的中国厕所革命

“厕所和厨房都应该是最干净的地方。国人应重视厕所的建设和管理,让去肯德基上厕所变成去厕所里吃肯德基。”

2017年3月19日,北京,天坛公园公厕内的“人脸识别厕纸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公厕免费手纸频繁被过量使用,还有一些老人把整卷厕纸装包带走,北京天坛公园近日在园内公厕试点安装了六台“人脸识别厕纸机”,以限制厕纸的供应。

工作人员说,使用者站在特定识别区前通过屏幕识别人脸,机器就会自动出纸,长度约60厘米。园方表示,试点结束后,将视市民游客的反映来决定是否继续推广。

在包括国内官方媒体在内的多家报纸报道天坛公园无奈之下的这一“奇招”后,外媒也注意到了这处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正在实施的策略。

事实上,很多国外游客到中国上公厕时,最尴尬的事就是没有厕纸。一些公厕不放纸,正是因为担心被人成卷带走。

香港《南华早报》早先的一篇报道说,多年来,一些当地居民总会从公共卫生间拿走整卷厕纸带回家,近来中国内地媒体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偷拿厕纸的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20日报道说,天坛公园自2007年起开始在园内卫生间提供免费厕纸,那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厕纸被大卷带走的情况。对此,园方贴出了告示,并动用广播呼吁游客节约用纸。

大量拿取厕纸的行为,给公厕管理者带来了不小的财务负担。有时候,工作人员刚刚重新上架的厕纸,在一分钟内就又不见了,让其他内急如厕的人无纸可用。

“人脸识别厕纸机”于是应运而生。使用时,人的面部形象会被摄像头会记住,使用者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再次用纸。针对这一新科技的使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还在提供传统厕纸盒,因为不是所有游客都能接受新鲜事物。

北京当地媒体报道说,新措施似乎卓有成效,如今每日用纸量已经下降20%。但也有人反映,机器对人脸的识别速度太慢,经常需要工作人员帮助。此外,在周末的游客高峰期,还有两部厕纸机因不堪重负受损。

除此之外,《南华早报》说,摄像头需要使用者摘掉帽子和墨镜,这让一些人担心个人隐私问题。另外,人脸识别时间有时只需三秒,但有时则超过一分钟,这让本已内急的人更要着急跺脚叫苦不迭。

面对这一新事物,英国《卫报》联想到了其背后的政策。该报援引路透社去年12月的一篇报道说,中国已表示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而升级公厕就是相关计划中的优先项目之一。

按照计划,作为“十三五”2万亿旅游业投资计划的一部分,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的“厕所革命”将新建或翻新10万处公厕以提升国内旅游景点的厕所卫生水平,进而改善旅游体验。

北京之外,重庆也在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休息室”打广告。英国《卫报》报道说,重庆有一处建有户外和室内厕所并配有天井的多层大型建筑。而被称为“最牛厕所”的那里,甚至已成为一处招揽游客的景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共建有公共厕所12.6万座,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不足3座。人均数量最多的黑龙江是每万人5.13座,而北京人均只有1.53座。

中国疾控中心改水中心主任陶勇说,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厕所”,公厕干净与否直接影响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判断一座城市的健康水平,最好是去公厕走一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主任武洲说,中国公厕普遍缺乏人性化设计,干净、卫生和私密是公共厕所的最低标准。中国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管理水平,还体现在缺少人性化关怀。

他说,如厕是较隐私的行为,公厕要设置隔断和门。另外,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还应准备专用坐便器,并安装扶手、设置挂衣钩等。但目前即便在中国的大城市,很多公厕仍无法达到这些基本要求。

在维护方面,武洲说,日本的中小学厕所卫生主要靠学生,而中国很少有家长让孩子打扫厕所。没有打扫过厕所的人在使用时往往很任性,不注意厕所卫生。而有了清理厕所的经历,就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厕所大规模升级改造箭在弦上。《卫报》引述《中国日报》去年的一则报道提醒人们,政府计划建立一项评级机制,对厕所进行从A到AAA的评级打分,一些新建厕所未来还可能会出现大屏幕电视、沙发、WiFi和自动提款机。

在武洲看来,厕所和厨房都应该是最干净的地方。中国人应重视厕所的建设和管理,让“去肯德基上厕所”变成“去厕所里吃肯德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天坛公园“人脸识别厕纸机”背后的中国厕所革命

“厕所和厨房都应该是最干净的地方。国人应重视厕所的建设和管理,让去肯德基上厕所变成去厕所里吃肯德基。”

2017年3月19日,北京,天坛公园公厕内的“人脸识别厕纸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公厕免费手纸频繁被过量使用,还有一些老人把整卷厕纸装包带走,北京天坛公园近日在园内公厕试点安装了六台“人脸识别厕纸机”,以限制厕纸的供应。

工作人员说,使用者站在特定识别区前通过屏幕识别人脸,机器就会自动出纸,长度约60厘米。园方表示,试点结束后,将视市民游客的反映来决定是否继续推广。

在包括国内官方媒体在内的多家报纸报道天坛公园无奈之下的这一“奇招”后,外媒也注意到了这处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正在实施的策略。

事实上,很多国外游客到中国上公厕时,最尴尬的事就是没有厕纸。一些公厕不放纸,正是因为担心被人成卷带走。

香港《南华早报》早先的一篇报道说,多年来,一些当地居民总会从公共卫生间拿走整卷厕纸带回家,近来中国内地媒体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偷拿厕纸的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20日报道说,天坛公园自2007年起开始在园内卫生间提供免费厕纸,那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厕纸被大卷带走的情况。对此,园方贴出了告示,并动用广播呼吁游客节约用纸。

大量拿取厕纸的行为,给公厕管理者带来了不小的财务负担。有时候,工作人员刚刚重新上架的厕纸,在一分钟内就又不见了,让其他内急如厕的人无纸可用。

“人脸识别厕纸机”于是应运而生。使用时,人的面部形象会被摄像头会记住,使用者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再次用纸。针对这一新科技的使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还在提供传统厕纸盒,因为不是所有游客都能接受新鲜事物。

北京当地媒体报道说,新措施似乎卓有成效,如今每日用纸量已经下降20%。但也有人反映,机器对人脸的识别速度太慢,经常需要工作人员帮助。此外,在周末的游客高峰期,还有两部厕纸机因不堪重负受损。

除此之外,《南华早报》说,摄像头需要使用者摘掉帽子和墨镜,这让一些人担心个人隐私问题。另外,人脸识别时间有时只需三秒,但有时则超过一分钟,这让本已内急的人更要着急跺脚叫苦不迭。

面对这一新事物,英国《卫报》联想到了其背后的政策。该报援引路透社去年12月的一篇报道说,中国已表示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而升级公厕就是相关计划中的优先项目之一。

按照计划,作为“十三五”2万亿旅游业投资计划的一部分,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的“厕所革命”将新建或翻新10万处公厕以提升国内旅游景点的厕所卫生水平,进而改善旅游体验。

北京之外,重庆也在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休息室”打广告。英国《卫报》报道说,重庆有一处建有户外和室内厕所并配有天井的多层大型建筑。而被称为“最牛厕所”的那里,甚至已成为一处招揽游客的景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共建有公共厕所12.6万座,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不足3座。人均数量最多的黑龙江是每万人5.13座,而北京人均只有1.53座。

中国疾控中心改水中心主任陶勇说,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厕所”,公厕干净与否直接影响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判断一座城市的健康水平,最好是去公厕走一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主任武洲说,中国公厕普遍缺乏人性化设计,干净、卫生和私密是公共厕所的最低标准。中国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管理水平,还体现在缺少人性化关怀。

他说,如厕是较隐私的行为,公厕要设置隔断和门。另外,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还应准备专用坐便器,并安装扶手、设置挂衣钩等。但目前即便在中国的大城市,很多公厕仍无法达到这些基本要求。

在维护方面,武洲说,日本的中小学厕所卫生主要靠学生,而中国很少有家长让孩子打扫厕所。没有打扫过厕所的人在使用时往往很任性,不注意厕所卫生。而有了清理厕所的经历,就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厕所大规模升级改造箭在弦上。《卫报》引述《中国日报》去年的一则报道提醒人们,政府计划建立一项评级机制,对厕所进行从A到AAA的评级打分,一些新建厕所未来还可能会出现大屏幕电视、沙发、WiFi和自动提款机。

在武洲看来,厕所和厨房都应该是最干净的地方。中国人应重视厕所的建设和管理,让“去肯德基上厕所”变成“去厕所里吃肯德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