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医疗健康行业“全是泡沫”,VC的钞票反而成了创业者的“催命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医疗健康行业“全是泡沫”,VC的钞票反而成了创业者的“催命符”

Sherpaa的投资人Bryce Roberts说,在投资人的脑海里,以等同互联网公司估值而融资的健康创企,其发展速度往往也应当与互联网公司同步。从健康行业风投转变为创业者的Abhas Gupta说:“原本朝气蓬勃的健康科技公司,最后往往一团糟,因为公司发展的现实,完全不符合投资人的期望。

编者注:本文主人公为Jay Parkinson,医患沟通平台Hello Health的联合创始人,2012年创办健康科技公司Sherpaa并担任CEO。

Jay Parkinson璀璨的职业生涯始于2009年。那时,他打造了一个类似Facebook的医患沟通平台Hello Health。之后,一家发展迅猛的公司——Tumblr将他收入麾下,想为员工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也正是这次合作,让Parkinson灵光一现,创办了Sherpaa。

在Shepaa平台,Tumblr等公司的员工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和手机号码,出现任何不舒服的情况就可以联系到医生。2012年,一个全国性的电视节目介绍了Sherpaa的服务模式,称其简单又高效。很快,Sherpaa迎来了第一位资深企业高管;不到6个月后,Parkinson又从纽约挖来一位拥有人力资源工作经验的资深高管,并获得了185万美元融资。一切顺风顺水。

然而,仅仅过去不足五年,Sherpaa的投资人先后出走,只有创始人Parkinson留在原地苦苦斗争。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于许多投资人来说,在软件和服务相对落后的健康医疗领域引入新科技,从而吸引市场关注,是他们趋之若鹜的最主要原因。

2014年,健康技术——也称为“数字健康”创企的总融资额为40亿美元,总量如此之高,以致风投基金Rock Health称“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令人难以置信”。

起初,融资热潮的出现,让创业者在面对投资人时有了更多筹码,看起来似乎是好事。即使是在三年后的今天,健康医疗创始人仍然“不差钱儿”,行业投资人和硅谷投资人总是挎着鼓鼓的钱包来见他们。不过,创始人们往往更欢迎硅谷投资人,不仅因为投资金额高,也因为他们能安排更多的媒体报道,争取更多的大会发言机会。

不过,并非所有投资人都出手阔绰。许多久经沙场的健康投资人从过去几十年的经验中总结出,大部分健康科技创企永远都不能迎来与高估值科技公司相匹敌的飞速发展。在数字健康领域的融资热潮出现5年后,CB Insights的科技分析师Nikhil Krishnan说,“在健康科技行业,我们几乎没见过一起成功的创企退出市场案。该行业较为成功的公司,如ZocDoc和Oscar Health,至今还是私人企业。”

这些情况不禁促使我们思考,在健康医疗公司获得科技公司的融资后,会发生什么?在下文中,Sherpaa Health的创始人Jay Parkinson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故事。

现实很骨感

Sherpaa成立于一个完美的时间。那是2012年,健康医疗政策先后改革,潮水般的资金涌入数字健康行业,要知道,在这之前,投资人们可是看到健康创企就拔腿跑的。

Parkinson没有会见在传统健康医疗行业有经验的投资人,相反,他见了几个来自消费技术行业的投资人。当时,直觉告诉他,“我们需要外行人来帮助公司变得更好”。事实证明,这是他犯的第一个错误。

回过头来看,Parkinson把原因归结为“没有给投资人传达足够的信息”。投资人们不清楚健康医疗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不知道这一行业不仅复杂,还受到了严格的监管。

Sherpaa的投资人Bryce Roberts说,在投资人的脑海里,以等同互联网公司估值而融资的健康创企,其发展速度往往也应当与互联网公司同步。

从公司创办之初,Parkinson就常常因发展预期问题和投资人争论。他说,双方纠结的重点一般是销售。很快,Parkinson认识到,在健康医疗服务商,许多公司的HR团队哪怕一个铜板都不愿意多花。Parkinson说,公司确实在发展,尤其受“年轻、时尚”公司的欢迎,但这样的发展速度,远远不能让坐在董事位子上的投资人满意。

从健康行业风投转变为创业者的Abhas Gupta说:“原本朝气蓬勃的健康科技公司,最后往往一团糟,因为公司发展的现实,完全不符合投资人的期望。”Gupta还注意到一种现象:在融资18个月后,健康科技创企会走到一个“拐点”,必须获得额外一轮投资才能生存下去。“他们没法去市场上吸引投资,于是只能在内部加倍下注。”

和其他行业相比,健康科技公司获取用户的时间要更长。他们需要解决一些行业特有问题,比如确保自家技术符合联邦政府在隐私和安全方面的规定等等。

另一方面,健康科技创企还要面临销售周期过长的问题。一般来说,健康科技创企的销售周期为9-12个月。然而,Parkinson吐槽说,Sherpaa的投资人总是催促他招聘销售高管,稍不见效果即开除,再重新招聘。这些人事变动的时间,甚至都不能让公司足以完成一笔交易。为了保证公司的扩张能力,投资人们还要求创始人“不要插手销售过程”。

和企业科技不同,健康医疗的销售周期可能会拖得很长。对此,健康科技公司Maverick Capital Ventures的总经理Ambar Bhattacharyya表示:“我想,对于只有科技行业经验的人来说,他们看到企业产品销售永远是以几周甚至几天来算的。但是,一旦谈到以买家为中心的健康产品开发公司,这一周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

正如资深健康IT顾问Ben Rooks总结道,“医生不喜欢在软件上花钱,医院要么经常做一些不理性的决定,要么磨磨蹭蹭迟迟不能下决心。买家是很难相处的,企业客户们也不是那么好攻下的。”

随着资金抓紧消耗殆尽,Parkinson开始慌了,他害怕投资人会放弃自己的公司。Sherpaa本可以从一家战略健康医疗基金处拿到2000万美元的投资,但因为和董事会的争议,这笔交易最终泡汤。之后,公司找来了一位临时CEO,但这位CEO却在公司出售之前,不声不吭地就开掉了所有人。

最终,在意识到永远不可能出现“销售火爆”的情况后,临时CEO主动辞了职。于是,Parkinson重新雇用了大部分员工,并对公司进行了重组。

投资人对公司发展的施压,常常会导致悲惨的结局。Roberts认为,过去几年间,大型创企丑闻经常在健康科技公司(比方说Zenefits)频发不无道理。“企业要改变行为方式是要付出代价的。”比方说,为了加快临床试验过程,企业会降低隐私和安全要求,这也就让病人的信息暴露在阳光下。

给健康创企的建议

不过,难道上述问题的存在,就意味着健康科技创企应当彻底回避没有行业经验的风投吗?Parkinson和其他创始人说,不一定。

有些专家说,团队里有健康行业专家的创企,在面对投资人的时候会舒服得多。Quartet Health的Gupta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接受了谷歌风投的投资(他的投资人Krishna Yeshwant不仅是一名内科医生,也是一位创业者,现在仍然从医)。另一些专家说,任何形式的资本都是风险,因此创业者最需要做的,是让投资人在签字之前,搞清楚健康科技行业的利弊。

Roberts的公司Indie.VC采用的投资模式和一般风投公司不同——创企可以通过现金分配和划割营收来给他们提供回报。“我们认为,即是不遵循谷歌划定的创业时间线,我们仍然能发现真正优秀的企业,并从中获得高额回报。”在Roberts看来,风投这个词已经被过分粉饰,创企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一种氛围,好像一定要尽快拿到风投投资才算成功。

Parkinson终于认识到,创办一家成功企业的关键,在于独立。他说,投资人曾试图关闭公司,冲销投资,并推卸掉所有个人责任。最后,投资人给他提交了一份一页纸的文件,解除他们自己的所有责任,同时以退出董事会,交出投票权。Parkinson说,整个董事会都签了字。

现在,Parkinson有了一支比较小的团队,刚刚能够凭借营收生存下来,他们也在慢慢还公司的风投债务。“我们只会专注于那些点亮客户生活的东西,并通过这些付出来增加公司营收。”Parkinson说道,“虽然从一家受风投支持的公司转变成了自给自足的公司,但我想,这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

来源:猎云网

原标题:医疗健康行业“全是泡沫”,VC的钞票反而成了创业者的“催命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医疗健康行业“全是泡沫”,VC的钞票反而成了创业者的“催命符”

Sherpaa的投资人Bryce Roberts说,在投资人的脑海里,以等同互联网公司估值而融资的健康创企,其发展速度往往也应当与互联网公司同步。从健康行业风投转变为创业者的Abhas Gupta说:“原本朝气蓬勃的健康科技公司,最后往往一团糟,因为公司发展的现实,完全不符合投资人的期望。

编者注:本文主人公为Jay Parkinson,医患沟通平台Hello Health的联合创始人,2012年创办健康科技公司Sherpaa并担任CEO。

Jay Parkinson璀璨的职业生涯始于2009年。那时,他打造了一个类似Facebook的医患沟通平台Hello Health。之后,一家发展迅猛的公司——Tumblr将他收入麾下,想为员工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也正是这次合作,让Parkinson灵光一现,创办了Sherpaa。

在Shepaa平台,Tumblr等公司的员工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和手机号码,出现任何不舒服的情况就可以联系到医生。2012年,一个全国性的电视节目介绍了Sherpaa的服务模式,称其简单又高效。很快,Sherpaa迎来了第一位资深企业高管;不到6个月后,Parkinson又从纽约挖来一位拥有人力资源工作经验的资深高管,并获得了185万美元融资。一切顺风顺水。

然而,仅仅过去不足五年,Sherpaa的投资人先后出走,只有创始人Parkinson留在原地苦苦斗争。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于许多投资人来说,在软件和服务相对落后的健康医疗领域引入新科技,从而吸引市场关注,是他们趋之若鹜的最主要原因。

2014年,健康技术——也称为“数字健康”创企的总融资额为40亿美元,总量如此之高,以致风投基金Rock Health称“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令人难以置信”。

起初,融资热潮的出现,让创业者在面对投资人时有了更多筹码,看起来似乎是好事。即使是在三年后的今天,健康医疗创始人仍然“不差钱儿”,行业投资人和硅谷投资人总是挎着鼓鼓的钱包来见他们。不过,创始人们往往更欢迎硅谷投资人,不仅因为投资金额高,也因为他们能安排更多的媒体报道,争取更多的大会发言机会。

不过,并非所有投资人都出手阔绰。许多久经沙场的健康投资人从过去几十年的经验中总结出,大部分健康科技创企永远都不能迎来与高估值科技公司相匹敌的飞速发展。在数字健康领域的融资热潮出现5年后,CB Insights的科技分析师Nikhil Krishnan说,“在健康科技行业,我们几乎没见过一起成功的创企退出市场案。该行业较为成功的公司,如ZocDoc和Oscar Health,至今还是私人企业。”

这些情况不禁促使我们思考,在健康医疗公司获得科技公司的融资后,会发生什么?在下文中,Sherpaa Health的创始人Jay Parkinson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故事。

现实很骨感

Sherpaa成立于一个完美的时间。那是2012年,健康医疗政策先后改革,潮水般的资金涌入数字健康行业,要知道,在这之前,投资人们可是看到健康创企就拔腿跑的。

Parkinson没有会见在传统健康医疗行业有经验的投资人,相反,他见了几个来自消费技术行业的投资人。当时,直觉告诉他,“我们需要外行人来帮助公司变得更好”。事实证明,这是他犯的第一个错误。

回过头来看,Parkinson把原因归结为“没有给投资人传达足够的信息”。投资人们不清楚健康医疗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不知道这一行业不仅复杂,还受到了严格的监管。

Sherpaa的投资人Bryce Roberts说,在投资人的脑海里,以等同互联网公司估值而融资的健康创企,其发展速度往往也应当与互联网公司同步。

从公司创办之初,Parkinson就常常因发展预期问题和投资人争论。他说,双方纠结的重点一般是销售。很快,Parkinson认识到,在健康医疗服务商,许多公司的HR团队哪怕一个铜板都不愿意多花。Parkinson说,公司确实在发展,尤其受“年轻、时尚”公司的欢迎,但这样的发展速度,远远不能让坐在董事位子上的投资人满意。

从健康行业风投转变为创业者的Abhas Gupta说:“原本朝气蓬勃的健康科技公司,最后往往一团糟,因为公司发展的现实,完全不符合投资人的期望。”Gupta还注意到一种现象:在融资18个月后,健康科技创企会走到一个“拐点”,必须获得额外一轮投资才能生存下去。“他们没法去市场上吸引投资,于是只能在内部加倍下注。”

和其他行业相比,健康科技公司获取用户的时间要更长。他们需要解决一些行业特有问题,比如确保自家技术符合联邦政府在隐私和安全方面的规定等等。

另一方面,健康科技创企还要面临销售周期过长的问题。一般来说,健康科技创企的销售周期为9-12个月。然而,Parkinson吐槽说,Sherpaa的投资人总是催促他招聘销售高管,稍不见效果即开除,再重新招聘。这些人事变动的时间,甚至都不能让公司足以完成一笔交易。为了保证公司的扩张能力,投资人们还要求创始人“不要插手销售过程”。

和企业科技不同,健康医疗的销售周期可能会拖得很长。对此,健康科技公司Maverick Capital Ventures的总经理Ambar Bhattacharyya表示:“我想,对于只有科技行业经验的人来说,他们看到企业产品销售永远是以几周甚至几天来算的。但是,一旦谈到以买家为中心的健康产品开发公司,这一周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

正如资深健康IT顾问Ben Rooks总结道,“医生不喜欢在软件上花钱,医院要么经常做一些不理性的决定,要么磨磨蹭蹭迟迟不能下决心。买家是很难相处的,企业客户们也不是那么好攻下的。”

随着资金抓紧消耗殆尽,Parkinson开始慌了,他害怕投资人会放弃自己的公司。Sherpaa本可以从一家战略健康医疗基金处拿到2000万美元的投资,但因为和董事会的争议,这笔交易最终泡汤。之后,公司找来了一位临时CEO,但这位CEO却在公司出售之前,不声不吭地就开掉了所有人。

最终,在意识到永远不可能出现“销售火爆”的情况后,临时CEO主动辞了职。于是,Parkinson重新雇用了大部分员工,并对公司进行了重组。

投资人对公司发展的施压,常常会导致悲惨的结局。Roberts认为,过去几年间,大型创企丑闻经常在健康科技公司(比方说Zenefits)频发不无道理。“企业要改变行为方式是要付出代价的。”比方说,为了加快临床试验过程,企业会降低隐私和安全要求,这也就让病人的信息暴露在阳光下。

给健康创企的建议

不过,难道上述问题的存在,就意味着健康科技创企应当彻底回避没有行业经验的风投吗?Parkinson和其他创始人说,不一定。

有些专家说,团队里有健康行业专家的创企,在面对投资人的时候会舒服得多。Quartet Health的Gupta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接受了谷歌风投的投资(他的投资人Krishna Yeshwant不仅是一名内科医生,也是一位创业者,现在仍然从医)。另一些专家说,任何形式的资本都是风险,因此创业者最需要做的,是让投资人在签字之前,搞清楚健康科技行业的利弊。

Roberts的公司Indie.VC采用的投资模式和一般风投公司不同——创企可以通过现金分配和划割营收来给他们提供回报。“我们认为,即是不遵循谷歌划定的创业时间线,我们仍然能发现真正优秀的企业,并从中获得高额回报。”在Roberts看来,风投这个词已经被过分粉饰,创企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一种氛围,好像一定要尽快拿到风投投资才算成功。

Parkinson终于认识到,创办一家成功企业的关键,在于独立。他说,投资人曾试图关闭公司,冲销投资,并推卸掉所有个人责任。最后,投资人给他提交了一份一页纸的文件,解除他们自己的所有责任,同时以退出董事会,交出投票权。Parkinson说,整个董事会都签了字。

现在,Parkinson有了一支比较小的团队,刚刚能够凭借营收生存下来,他们也在慢慢还公司的风投债务。“我们只会专注于那些点亮客户生活的东西,并通过这些付出来增加公司营收。”Parkinson说道,“虽然从一家受风投支持的公司转变成了自给自足的公司,但我想,这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

来源:猎云网

原标题:医疗健康行业“全是泡沫”,VC的钞票反而成了创业者的“催命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