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刻画”视频一年了 杂志人苗炜在短视频上找到新大陆了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刻画”视频一年了 杂志人苗炜在短视频上找到新大陆了么?

置身三联书店近二十年的苗炜,事实上不是那么“互联网”的人。他身上有文人气息,推崇智识生活,做的杂志体现的是媒体精英立场。如今踏进互联网领域,作为一支短视频团队的内容“掌门人”,他认为自己与刻画彼此适应。

新媒体向传统媒体发难,传统媒体人纷纷转向内容创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15年7月,苗炜辞去《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和《新知》杂志主编职务,离开了有近二十年回忆的三联书店。他说,“现在写字没有台阶了。”之后,他与短视频“一拍即合”,成为刻画短视频团队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内容官。

来到刻画的工作室时,苗炜正在开敞空间的大长木桌上开新的项目会议。不一会儿看见他起身快步走过来,简单寒暄后他告诉同事,“去楼道抽根烟”。没几分钟,他回来坐下,少了大半的疲惫。

刻画从属于北京拇指英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背靠雅迪传媒。去年上线后,雅迪传媒给出了刻画“成本中心”的定位,因而一年的时间内刻画也没有把融资这件事提上紧急日程,甚至在盈利问题上也没有什么压力。按苗炜“苗师傅”的话来说,“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完全只是有互联网创业那样一种形态。”

作为中国本土的广告与内容传播公司,央视多档栏目的独家广告代理,雅迪传媒进入广告领域已经二十多年。在如今“内容创业热”的大环境下,雅迪也打算进入新媒体内容创业领域拓展和布局。

在这个时候成立刻画这样一个生活方式类的短视频团队,也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公司需要这样一个短视频团队形成业务补充。雅迪传媒过去大量投资过真人秀节目和影视剧,资金数额动辄几千万上亿,但这种巨额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相应可观的盈利。相较于此,做一个互联网转型的视频项目,不仅成本不高,而且完全可以作为公司自己的短视频媒体。

雅迪传媒面对上千家广告客户,如果这其中的部分企业存在短视频需求,就由刻画来满足。今年开始,刻画陆续有一些从公司来的广告客户,项目包括碧桂园、美国冰球联赛中国赛等等。有了刻画,也就没有了找外包团队的繁琐,像是内部创业或平台创业,公司手中掌握了新的战略资源。

另一方面,刻画需要“生活方式类短视频”这样一个定位来获取资源优势。雅迪传媒的很多广告和内容业务都与生活方式有关,其中美食类节目偏多,像《中国味道》《一城一味》《味觉大战》,还做过《舌尖上的中国》广告代理。所以刻画自然而然地就会以美食、旅行为话题基础,这也与公司的资源有关。

虽然刻画不用太着急盈利,但也不是没想过收入的问题。除了大家都在做的电商渠道,和一些所谓的原生广告,刻画现在也有一些新兴的合作方式。

“淘宝二楼”是目前以视频形式深度讲述商品故事,然后转化销售的一种模式。视频类平台本身缺乏内容变现的渠道,所以即便视频内容产生了强大的购买吸引力,基于消费流程的复杂性和资金账户交付的信任度等问题,平台和受众之间的O2O还是没能打通。“淘宝二楼”正好能够消除这种芥蒂,实现视频类内容的引流和变现。现在淘宝会直接从刻画采购一些短视频,或者定制部分内容,也大都是美食节目,这笔收入可以覆盖刻画的一定制作成本。

做了将近一年的成本中心,刻画今年从母公司搬了出来,同时把融资和推广都放进了工作重点。面对这个一直以来被资本颇为看好的生活方式类短视频领域,刻画也开始想要更互联网一点,做得更快更大。

而去年就走上了创业风口的短视频,尽管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但竞争之激烈有目共睹。苗师傅在过去所接受的采访中,不止一次提起刻画错过了微信公众号发展的“红利期”。另外,同质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我们也没有说一定要跟别人有什么差别,还是根据每个不同题目来做,自己最适合这个题目的方式是什么。”苗师傅并不觉得刻画需要急于脱颖而出,或者短期内必须有所成就。互联网的瞬息万变,在他眼中也至多是“挺有意思”。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倒是很有杂志时代的影子。

虽然刻画目前主要做的内容都在纪实领域,但面对庞大的IP市场,也想过要将短视频与IP融合起来。刻画预计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一个叫做《盖饭王》的系列短剧,内容依旧是生活方式相关,只不过以虚构短剧的方式呈现,变成要写剧本、画分镜头的一个事情。“看过很多美食的IP剧,《孤独的美食家》、《深夜食堂》,这些都是虚构剧,所以我们也想摸索像美食剧场一样的东西,能够有话题性或者IP的潜质,而不是说拍一个我教你做饭的美食节目。因为这种网络上非常多,我们想有一个更明晰的追求。”

除了IP,刻画也可能想做动画片。“我们想做纯知识分子的动画,看看有没有可能,”苗炜说,知识分子动画在国外有一大系列,用动画片的方式讲忧郁症、讲哲学,比如拉康。尽管还在构想中,也不妨碍让人想到《新知》曾倡导过的“智识生活”。

这么看起来,苗炜说自己“走到哪儿想到哪儿”还是挺对的。

苗炜在来到刻画之前,也算是一个短视频的忠实观众。只不过他看的不是手头上做的这类视频,而是体育比赛的短视频,射门集锦、足球精彩片段之类。事实上苗师傅90年代就在网上写过球评,差点进了互联网,没想到二十年后绕了一圈还是来了。在此之前他也没琢磨过短视频这件事,按他的说法,就是中年转行,换了个新工作而已。

在刻画,一条视频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包括选题、前采、拍摄、制作、后期、播放和推广。而苗炜最主要做的事,就是确定选题和看粗剪的片子。当然,遇到感兴趣的选题他也会凑到跟前多看两眼,像与王小波有关的题——还是逃不开文人影响。

从杂志时代转向互联网环境,尽管操持着完全不同的媒介,苗师傅也并没有觉得水土不服。在他眼里两者实际上是相通的:从整体上来说,都是讲故事。只不过视频更注重视觉元素,就算是一个人在讲他的成长经历,也要拍到他的家庭照片和生活场景。“老照片蕴含的信息是文字提供不了的,视频要捕捉这些信息。”

不一样的还有节奏。当年的《新知》,从策划到落实,前前后后也有六年,更像是制作团队拖着大环境向前走。而互联网的领域里,大环境比产品走得更快。刻画从一周三更到一周五更,转行之后,这样的节奏也最终变得像苗炜口中说的那样,“像呼吸一样自然”。

新领域还带来了其他的陌生感。在以前,杂志的篇幅能够容纳人的一生,而三五分钟的短视频,只能切取一个片段。这似乎也多出了一些虚无缥缈,“杂志印出来了是个物理形态,现在不管拍什么视频,它似乎在物理形态上不存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刻画”视频一年了 杂志人苗炜在短视频上找到新大陆了么?

置身三联书店近二十年的苗炜,事实上不是那么“互联网”的人。他身上有文人气息,推崇智识生活,做的杂志体现的是媒体精英立场。如今踏进互联网领域,作为一支短视频团队的内容“掌门人”,他认为自己与刻画彼此适应。

新媒体向传统媒体发难,传统媒体人纷纷转向内容创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15年7月,苗炜辞去《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和《新知》杂志主编职务,离开了有近二十年回忆的三联书店。他说,“现在写字没有台阶了。”之后,他与短视频“一拍即合”,成为刻画短视频团队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内容官。

来到刻画的工作室时,苗炜正在开敞空间的大长木桌上开新的项目会议。不一会儿看见他起身快步走过来,简单寒暄后他告诉同事,“去楼道抽根烟”。没几分钟,他回来坐下,少了大半的疲惫。

刻画从属于北京拇指英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背靠雅迪传媒。去年上线后,雅迪传媒给出了刻画“成本中心”的定位,因而一年的时间内刻画也没有把融资这件事提上紧急日程,甚至在盈利问题上也没有什么压力。按苗炜“苗师傅”的话来说,“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完全只是有互联网创业那样一种形态。”

作为中国本土的广告与内容传播公司,央视多档栏目的独家广告代理,雅迪传媒进入广告领域已经二十多年。在如今“内容创业热”的大环境下,雅迪也打算进入新媒体内容创业领域拓展和布局。

在这个时候成立刻画这样一个生活方式类的短视频团队,也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公司需要这样一个短视频团队形成业务补充。雅迪传媒过去大量投资过真人秀节目和影视剧,资金数额动辄几千万上亿,但这种巨额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相应可观的盈利。相较于此,做一个互联网转型的视频项目,不仅成本不高,而且完全可以作为公司自己的短视频媒体。

雅迪传媒面对上千家广告客户,如果这其中的部分企业存在短视频需求,就由刻画来满足。今年开始,刻画陆续有一些从公司来的广告客户,项目包括碧桂园、美国冰球联赛中国赛等等。有了刻画,也就没有了找外包团队的繁琐,像是内部创业或平台创业,公司手中掌握了新的战略资源。

另一方面,刻画需要“生活方式类短视频”这样一个定位来获取资源优势。雅迪传媒的很多广告和内容业务都与生活方式有关,其中美食类节目偏多,像《中国味道》《一城一味》《味觉大战》,还做过《舌尖上的中国》广告代理。所以刻画自然而然地就会以美食、旅行为话题基础,这也与公司的资源有关。

虽然刻画不用太着急盈利,但也不是没想过收入的问题。除了大家都在做的电商渠道,和一些所谓的原生广告,刻画现在也有一些新兴的合作方式。

“淘宝二楼”是目前以视频形式深度讲述商品故事,然后转化销售的一种模式。视频类平台本身缺乏内容变现的渠道,所以即便视频内容产生了强大的购买吸引力,基于消费流程的复杂性和资金账户交付的信任度等问题,平台和受众之间的O2O还是没能打通。“淘宝二楼”正好能够消除这种芥蒂,实现视频类内容的引流和变现。现在淘宝会直接从刻画采购一些短视频,或者定制部分内容,也大都是美食节目,这笔收入可以覆盖刻画的一定制作成本。

做了将近一年的成本中心,刻画今年从母公司搬了出来,同时把融资和推广都放进了工作重点。面对这个一直以来被资本颇为看好的生活方式类短视频领域,刻画也开始想要更互联网一点,做得更快更大。

而去年就走上了创业风口的短视频,尽管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但竞争之激烈有目共睹。苗师傅在过去所接受的采访中,不止一次提起刻画错过了微信公众号发展的“红利期”。另外,同质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我们也没有说一定要跟别人有什么差别,还是根据每个不同题目来做,自己最适合这个题目的方式是什么。”苗师傅并不觉得刻画需要急于脱颖而出,或者短期内必须有所成就。互联网的瞬息万变,在他眼中也至多是“挺有意思”。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倒是很有杂志时代的影子。

虽然刻画目前主要做的内容都在纪实领域,但面对庞大的IP市场,也想过要将短视频与IP融合起来。刻画预计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一个叫做《盖饭王》的系列短剧,内容依旧是生活方式相关,只不过以虚构短剧的方式呈现,变成要写剧本、画分镜头的一个事情。“看过很多美食的IP剧,《孤独的美食家》、《深夜食堂》,这些都是虚构剧,所以我们也想摸索像美食剧场一样的东西,能够有话题性或者IP的潜质,而不是说拍一个我教你做饭的美食节目。因为这种网络上非常多,我们想有一个更明晰的追求。”

除了IP,刻画也可能想做动画片。“我们想做纯知识分子的动画,看看有没有可能,”苗炜说,知识分子动画在国外有一大系列,用动画片的方式讲忧郁症、讲哲学,比如拉康。尽管还在构想中,也不妨碍让人想到《新知》曾倡导过的“智识生活”。

这么看起来,苗炜说自己“走到哪儿想到哪儿”还是挺对的。

苗炜在来到刻画之前,也算是一个短视频的忠实观众。只不过他看的不是手头上做的这类视频,而是体育比赛的短视频,射门集锦、足球精彩片段之类。事实上苗师傅90年代就在网上写过球评,差点进了互联网,没想到二十年后绕了一圈还是来了。在此之前他也没琢磨过短视频这件事,按他的说法,就是中年转行,换了个新工作而已。

在刻画,一条视频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包括选题、前采、拍摄、制作、后期、播放和推广。而苗炜最主要做的事,就是确定选题和看粗剪的片子。当然,遇到感兴趣的选题他也会凑到跟前多看两眼,像与王小波有关的题——还是逃不开文人影响。

从杂志时代转向互联网环境,尽管操持着完全不同的媒介,苗师傅也并没有觉得水土不服。在他眼里两者实际上是相通的:从整体上来说,都是讲故事。只不过视频更注重视觉元素,就算是一个人在讲他的成长经历,也要拍到他的家庭照片和生活场景。“老照片蕴含的信息是文字提供不了的,视频要捕捉这些信息。”

不一样的还有节奏。当年的《新知》,从策划到落实,前前后后也有六年,更像是制作团队拖着大环境向前走。而互联网的领域里,大环境比产品走得更快。刻画从一周三更到一周五更,转行之后,这样的节奏也最终变得像苗炜口中说的那样,“像呼吸一样自然”。

新领域还带来了其他的陌生感。在以前,杂志的篇幅能够容纳人的一生,而三五分钟的短视频,只能切取一个片段。这似乎也多出了一些虚无缥缈,“杂志印出来了是个物理形态,现在不管拍什么视频,它似乎在物理形态上不存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