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配送机器人市场化临近: Loomo Go预计三季度量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配送机器人市场化临近: Loomo Go预计三季度量产

“Loomo Go 设计即是按照量产化来进行的。” 蒲立说,实现量产后单个 Loomo Go 部署成本预计将控制在 2 万以内,这一定价是快递工人 3 月至 6 个月的薪水。Loomo Go 最终被寄望于取代短途配送人员。

美国当地时间 5 月 9 日,当 intel CEO 科再奇在手机上预订饮料后,一位机器人出现在了他的眼前。这一幕发生在美国举办的 XPONETIAL 2017 大会上,为科再奇递送饮料的机器人名叫 Loomo Go。

Loomo Go 是一款以平衡车作为机器人底盘、具备自主导航能力的自动驾驶机器人,其未来应用场景包括安防、零售、娱乐和物流。赛格威集团副总裁、Loomo Go 项目负责人蒲立 5 月 10 日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配送领域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尝试实际的落地应用。”

尽管已经联手宝马等厂商开发出自动驾驶汽车泊车机器人等产品,但截至目前 Loomo Go 仍未实现量产,蒲立预计将在三季度实现量产。设备部署成本预计将被控制在 2 万元以内,但 Loomo Go 仍在寻找合作方以实现实际应用中的加速落地。

非单纯机器人厂商

科再奇之所以在 XPONETIAL 2017 大会向外界推介 Loomo Go(中文名 “路萌”),一方面英特尔资本在 2015 年投资了 Loomo Go 所属的 Ninebot 公司。Loomo Go 项目的负责人蒲立表示,英特尔投资时,Ninebot 内部已经在孵化 Loomo Go 这一项目。

另一方面,Loomo Go 本身即搭载了英特尔的 RealSense(实感技术),以支撑 Loomo Go 获取对于外界感知的能力。此外,Loomo Go 本身搭载的也是英特尔的 CPU。简单来说,Loomo Go 是英特尔将其实感技术落地的载体。

“英特尔在机器人领域合作企业不止一家,但 Loomo Go 是其所投资机器人企业的指引项目。” 蒲立表示,在担任 Loomo Go 项目之前,蒲立曾任 Twitter 的大数据科学家,更早之前其曾参与无人机项目的研发。

Loomo Go 并非是单纯的机器人厂商,对自身定位是在 “产业中游” 扮演角色。简单来说,Loomo Go 将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元器件厂商,例如科大讯飞这样的语音交互能力的企业,集成在一起,其自身则着重产品底层算法能力建设。

在对接下游这一端,Loomo Go 相当于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软硬件机器人的模板:无论是希望打造一个停车指引机器人(例如 Loomo Go 此前和宝马的合作开发的泊车助理机器人),亦或是上述外卖配送机器人,均可以通过添加对应的设备来完成。

这也使得 Loomo Go 更类似于一个机器人平台。蒲立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基于 Loomo Go 不少厂商能够在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内,推出定制化的机器人。若将 Loomo Go 拆分成视觉感知在内的多项能力,下游开发者能够选择相应的能力。

“移动” 被蒲立视为 Loomo Go 产品的核心能力,这也使得该产品和软银投资的 Pepper 机器人形成差异化,后者更注重和人的交互能力以及娱乐性。基于移动,Loomo Go 被寄望于拓展到养老、配送、巡逻等诸多场景。

若定位短途配送,Loomo Go 在这一市场上早有 “前辈”,其中即包括了美国机器人公司 Starship Technologies,Starship 已在美国测试外卖配送。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Starship 更加依赖 GPS,以在地广人稀的美国实现区域间配送,而 Loomo Go 更加依赖视觉感知定位,其未来主要场景是在小区、商场内等,但同时会兼顾 GPS 定位能力。

Loomo Go 单个机器配备了包括鱼眼、红外在内的多个摄像头,与此同时在机器人运行过程中进行图像采集,形成自己的导航数据库,这项应用是基于已成熟的 SLAM 同步定位和建图技术搭建。

机器人市场化临近

“Loomo Go 设计即是按照量产化来进行的。” 蒲立说,实现量产后单个 Loomo Go 部署成本预计将控制在 2 万以内,这一定价是快递工人 3 月至 6 个月的薪水。Loomo Go 最终被寄望于取代短途配送人员。

蒲立告诉记者,仅仅是技术层面而言,这类配送机器人达到了足够成熟度。这得益于 AI 算法、核心零部件的进步,其实甚至有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红利。在配送机器人中必须用到的陀螺仪等设备,在过去数年中成本降低了十余倍。

据悉目前 Loomo Go 已经在同国内电商平台、物流配送公司进行接触。但蒲立并未在采访中向记者透露探讨合作的具体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自 2016 年初推出原型机以来,至今 Loomo Go 仍未推出量产版本。尽管 Loomo Go 大约收到了数千份来自开发者的申请,但公司的量产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开发者需求,因此选择仅仅和数家机构进行先行开发。

蒲立声称这一局面有可能在今年三季度发生改变,“借助 Ninebot 在国内的两家工厂,Loomo Go 将把产能提升至满足现有所有开发者需求。除了制造本身,Loomo Go 还需要针对开发者进行对接。”

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配送机器人市场化临近: Loomo Go 预计三季度量产

最新更新时间:05/11 11:2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配送机器人市场化临近: Loomo Go预计三季度量产

“Loomo Go 设计即是按照量产化来进行的。” 蒲立说,实现量产后单个 Loomo Go 部署成本预计将控制在 2 万以内,这一定价是快递工人 3 月至 6 个月的薪水。Loomo Go 最终被寄望于取代短途配送人员。

美国当地时间 5 月 9 日,当 intel CEO 科再奇在手机上预订饮料后,一位机器人出现在了他的眼前。这一幕发生在美国举办的 XPONETIAL 2017 大会上,为科再奇递送饮料的机器人名叫 Loomo Go。

Loomo Go 是一款以平衡车作为机器人底盘、具备自主导航能力的自动驾驶机器人,其未来应用场景包括安防、零售、娱乐和物流。赛格威集团副总裁、Loomo Go 项目负责人蒲立 5 月 10 日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配送领域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尝试实际的落地应用。”

尽管已经联手宝马等厂商开发出自动驾驶汽车泊车机器人等产品,但截至目前 Loomo Go 仍未实现量产,蒲立预计将在三季度实现量产。设备部署成本预计将被控制在 2 万元以内,但 Loomo Go 仍在寻找合作方以实现实际应用中的加速落地。

非单纯机器人厂商

科再奇之所以在 XPONETIAL 2017 大会向外界推介 Loomo Go(中文名 “路萌”),一方面英特尔资本在 2015 年投资了 Loomo Go 所属的 Ninebot 公司。Loomo Go 项目的负责人蒲立表示,英特尔投资时,Ninebot 内部已经在孵化 Loomo Go 这一项目。

另一方面,Loomo Go 本身即搭载了英特尔的 RealSense(实感技术),以支撑 Loomo Go 获取对于外界感知的能力。此外,Loomo Go 本身搭载的也是英特尔的 CPU。简单来说,Loomo Go 是英特尔将其实感技术落地的载体。

“英特尔在机器人领域合作企业不止一家,但 Loomo Go 是其所投资机器人企业的指引项目。” 蒲立表示,在担任 Loomo Go 项目之前,蒲立曾任 Twitter 的大数据科学家,更早之前其曾参与无人机项目的研发。

Loomo Go 并非是单纯的机器人厂商,对自身定位是在 “产业中游” 扮演角色。简单来说,Loomo Go 将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元器件厂商,例如科大讯飞这样的语音交互能力的企业,集成在一起,其自身则着重产品底层算法能力建设。

在对接下游这一端,Loomo Go 相当于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软硬件机器人的模板:无论是希望打造一个停车指引机器人(例如 Loomo Go 此前和宝马的合作开发的泊车助理机器人),亦或是上述外卖配送机器人,均可以通过添加对应的设备来完成。

这也使得 Loomo Go 更类似于一个机器人平台。蒲立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基于 Loomo Go 不少厂商能够在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内,推出定制化的机器人。若将 Loomo Go 拆分成视觉感知在内的多项能力,下游开发者能够选择相应的能力。

“移动” 被蒲立视为 Loomo Go 产品的核心能力,这也使得该产品和软银投资的 Pepper 机器人形成差异化,后者更注重和人的交互能力以及娱乐性。基于移动,Loomo Go 被寄望于拓展到养老、配送、巡逻等诸多场景。

若定位短途配送,Loomo Go 在这一市场上早有 “前辈”,其中即包括了美国机器人公司 Starship Technologies,Starship 已在美国测试外卖配送。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Starship 更加依赖 GPS,以在地广人稀的美国实现区域间配送,而 Loomo Go 更加依赖视觉感知定位,其未来主要场景是在小区、商场内等,但同时会兼顾 GPS 定位能力。

Loomo Go 单个机器配备了包括鱼眼、红外在内的多个摄像头,与此同时在机器人运行过程中进行图像采集,形成自己的导航数据库,这项应用是基于已成熟的 SLAM 同步定位和建图技术搭建。

机器人市场化临近

“Loomo Go 设计即是按照量产化来进行的。” 蒲立说,实现量产后单个 Loomo Go 部署成本预计将控制在 2 万以内,这一定价是快递工人 3 月至 6 个月的薪水。Loomo Go 最终被寄望于取代短途配送人员。

蒲立告诉记者,仅仅是技术层面而言,这类配送机器人达到了足够成熟度。这得益于 AI 算法、核心零部件的进步,其实甚至有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红利。在配送机器人中必须用到的陀螺仪等设备,在过去数年中成本降低了十余倍。

据悉目前 Loomo Go 已经在同国内电商平台、物流配送公司进行接触。但蒲立并未在采访中向记者透露探讨合作的具体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自 2016 年初推出原型机以来,至今 Loomo Go 仍未推出量产版本。尽管 Loomo Go 大约收到了数千份来自开发者的申请,但公司的量产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开发者需求,因此选择仅仅和数家机构进行先行开发。

蒲立声称这一局面有可能在今年三季度发生改变,“借助 Ninebot 在国内的两家工厂,Loomo Go 将把产能提升至满足现有所有开发者需求。除了制造本身,Loomo Go 还需要针对开发者进行对接。”

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配送机器人市场化临近: Loomo Go 预计三季度量产

最新更新时间:05/11 11:2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