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研究】人的嗅觉其实跟狗一样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研究】人的嗅觉其实跟狗一样灵

研究报告:人的嗅觉不比狗差;每周慢跑五次能让你年轻9岁;看黑白条纹可能导致偏头痛;社交媒体可致瘾,效果堪比尼古丁……

人的嗅觉不比狗差

“狗的嗅觉比人灵敏”——这个传说被当做真理传了一百多年。不过如今,有名美国研究人员站出来挑战这一说法:人的嗅觉和狗一样灵敏,同老鼠等其他哺乳动物比也一点不差!

美国罗格斯大学神经学家约翰·麦根称,一直以来的研究认为人类能够辨别出大约1万种不同气味,但实际情况是,人类能“嗅”出的气味应该接近于1万亿种。麦根说,嗅觉神经中枢仅占人脑容量的0.01%,而在鼠脑中占了将近2%的容量,但前者的绝对容量要大大高于后者,成年人大脑中嗅觉神经中枢长度可达60毫米左右,神经元数量也和其他哺乳动物差不多。人类、狗类和啮齿类动物的嗅觉总体并无优劣之分,差别在于对于某些特定气味的灵敏度。

“人的嗅觉不如狗”传说的“始作俑者”是19世纪的脑外科医生兼人类学家保罗·布罗卡。在其1879年发表的著作中,布罗卡提出,人脑中控制嗅觉的区域小于其他区域,说明人类无须像狗或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依赖嗅觉而生存。布罗卡的理论甚至影响了奥地利神经学家、心理学“精神分析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后者认为人类由于嗅觉不灵敏,更易患精神疾病。

每周慢跑五次能让你年轻9岁

美国杨伯翰大学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周坚持五次高强度运动的人生理年龄比不运动的人小9岁。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5823名成年人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这些人的染色体端粒长度和30天内的运动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什么运动都不做以及运动较少的人端粒长度明显比爱运动的人短。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作用相当于鞋带两头防止磨损的“保护帽”。随着细胞不断分裂和老化,端粒会慢慢变短。因此端粒长度被用作判断细胞衰老程度的重要标志,衰老越严重,端粒越短。这项研究中的高强度运动相当于女性一次慢跑30分钟,男性慢跑40分钟。

研究人员最终发现,一周坚持五次高强度运动的人生理衰老的程度比完全不运动的人小9岁,比做运动、但运动量不大的人小7岁。领导研究的运动科学专家拉里·塔克说:“如果你想看到减缓生理衰老的实质性不同,光是轻微运动不行,你需要定期高强度运动。”

规律作息或有助降低儿童肥胖风险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规律就寝可能有助降低儿童肥胖风险。此外,规律进餐和限制接触带屏幕的电子设备也管用。

研究人员分析了出生于2000年9月至2002年1月的近1.1万名儿童3岁时的就寝、进餐和接触电子设备时长,以及父母对孩子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中,41%经常规律就寝,47%经常规律进餐,23%看电视或玩游戏时间能控制在一天一小时以内。等到孩子们11岁时,6.2%成为肥胖儿。

研究人员发现,幼时就寝时间不规律,11岁时肥胖风险增加875。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自我调控通常得分为2分。幼时情绪自我调控能力每降低1分,11岁时肥胖风险就增加38%。研究人员还发现,做到规律就寝、进餐并被限制接触电子设备时间的孩子,情绪自我调控能力较强。

看黑白条纹可能导致偏头痛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黑白对比分明的条纹图案能引起大脑产生受损反应,导致偏头痛甚至癫痫。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测量志愿者看不同图案时的脑电波,发现看黑白条纹会触发大脑中被称为“伽马振荡”的重复性神经活动,而看蓬松云朵等其他黑白图案则不会。研究人员还发现,降低黑白条纹的对比度或者增加条纹宽度能减轻伽马振荡这种偏头痛或癫痫患者发病前出现的大脑活动。

英国《泰晤士报》援引论文作者之一多拉·埃梅斯的话报道:“我们的发现意味着设计建筑时应避免使用那种可能触发这种大脑反应的图案,以免引起不适、偏头痛或癫痫。”他说,这类图案容易引起对光敏感的癫痫患者发病,即使特别健康的人看到这类图案也会略感不适。

社交媒体可致瘾 效果堪比尼古丁

社交媒体令人上瘾的程度堪比尼古丁!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究人员让200名志愿者看印有脸书标识的图片或中性内容的图片,如一个订书机,然后让他们看一组汉字,让他们给自己看汉字时的心情打分。从打分结果看,用脸书多的志愿者看过脸书标识后看汉字的心情更好。

研究人员接着重新做这个实验,这一次让志愿者报告他们看汉字时渴望用脸书的程度是“立即就想用”,还是“要是现在能用就好了”,或是“现在不需要用脸书”。研究人员报告说,那些看脸书标识后心情好的人也是在实验第二步中看过标识后“立即就想用”的人,说明看到脸书标识与渴望使用它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网络心理学、行为和社会网络》杂志主编布伦达·维德尔霍尔德评论道,这一发现似乎与先前巧克力等食物和尼古丁等物质引起渴望感觉的研究结果一致。

美国爷爷奶奶带孩子要更新“知识库”

如今,不少老人是家中照看孙辈的“主力军”。但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一些老人还在用“老理儿”带孩子。

纽约科亨儿童医疗中心的安德鲁·埃兹曼医生调查了约700名老人后发现,61%的人认为孩子受伤后应该将伤口暴露于空气中而不是包扎起来;近四分之一的老人不知道应该让婴儿面朝上睡觉——实际上,俯卧或侧卧是造成婴儿猝死综合征的主要风险之一;四成老人认为孩子发高烧时可以洗冰水澡降温;58%的老人相信小小的烫伤可以通过敷冰块来缓解。

埃兹曼医生表示,虽然老人在养育孩子方面比新手父母更有经验,但过去二三十年里,不少“常识”发生了变化。因此,老人们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研究】人的嗅觉其实跟狗一样灵

研究报告:人的嗅觉不比狗差;每周慢跑五次能让你年轻9岁;看黑白条纹可能导致偏头痛;社交媒体可致瘾,效果堪比尼古丁……

人的嗅觉不比狗差

“狗的嗅觉比人灵敏”——这个传说被当做真理传了一百多年。不过如今,有名美国研究人员站出来挑战这一说法:人的嗅觉和狗一样灵敏,同老鼠等其他哺乳动物比也一点不差!

美国罗格斯大学神经学家约翰·麦根称,一直以来的研究认为人类能够辨别出大约1万种不同气味,但实际情况是,人类能“嗅”出的气味应该接近于1万亿种。麦根说,嗅觉神经中枢仅占人脑容量的0.01%,而在鼠脑中占了将近2%的容量,但前者的绝对容量要大大高于后者,成年人大脑中嗅觉神经中枢长度可达60毫米左右,神经元数量也和其他哺乳动物差不多。人类、狗类和啮齿类动物的嗅觉总体并无优劣之分,差别在于对于某些特定气味的灵敏度。

“人的嗅觉不如狗”传说的“始作俑者”是19世纪的脑外科医生兼人类学家保罗·布罗卡。在其1879年发表的著作中,布罗卡提出,人脑中控制嗅觉的区域小于其他区域,说明人类无须像狗或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依赖嗅觉而生存。布罗卡的理论甚至影响了奥地利神经学家、心理学“精神分析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后者认为人类由于嗅觉不灵敏,更易患精神疾病。

每周慢跑五次能让你年轻9岁

美国杨伯翰大学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周坚持五次高强度运动的人生理年龄比不运动的人小9岁。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5823名成年人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这些人的染色体端粒长度和30天内的运动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什么运动都不做以及运动较少的人端粒长度明显比爱运动的人短。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作用相当于鞋带两头防止磨损的“保护帽”。随着细胞不断分裂和老化,端粒会慢慢变短。因此端粒长度被用作判断细胞衰老程度的重要标志,衰老越严重,端粒越短。这项研究中的高强度运动相当于女性一次慢跑30分钟,男性慢跑40分钟。

研究人员最终发现,一周坚持五次高强度运动的人生理衰老的程度比完全不运动的人小9岁,比做运动、但运动量不大的人小7岁。领导研究的运动科学专家拉里·塔克说:“如果你想看到减缓生理衰老的实质性不同,光是轻微运动不行,你需要定期高强度运动。”

规律作息或有助降低儿童肥胖风险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规律就寝可能有助降低儿童肥胖风险。此外,规律进餐和限制接触带屏幕的电子设备也管用。

研究人员分析了出生于2000年9月至2002年1月的近1.1万名儿童3岁时的就寝、进餐和接触电子设备时长,以及父母对孩子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中,41%经常规律就寝,47%经常规律进餐,23%看电视或玩游戏时间能控制在一天一小时以内。等到孩子们11岁时,6.2%成为肥胖儿。

研究人员发现,幼时就寝时间不规律,11岁时肥胖风险增加875。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自我调控通常得分为2分。幼时情绪自我调控能力每降低1分,11岁时肥胖风险就增加38%。研究人员还发现,做到规律就寝、进餐并被限制接触电子设备时间的孩子,情绪自我调控能力较强。

看黑白条纹可能导致偏头痛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黑白对比分明的条纹图案能引起大脑产生受损反应,导致偏头痛甚至癫痫。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测量志愿者看不同图案时的脑电波,发现看黑白条纹会触发大脑中被称为“伽马振荡”的重复性神经活动,而看蓬松云朵等其他黑白图案则不会。研究人员还发现,降低黑白条纹的对比度或者增加条纹宽度能减轻伽马振荡这种偏头痛或癫痫患者发病前出现的大脑活动。

英国《泰晤士报》援引论文作者之一多拉·埃梅斯的话报道:“我们的发现意味着设计建筑时应避免使用那种可能触发这种大脑反应的图案,以免引起不适、偏头痛或癫痫。”他说,这类图案容易引起对光敏感的癫痫患者发病,即使特别健康的人看到这类图案也会略感不适。

社交媒体可致瘾 效果堪比尼古丁

社交媒体令人上瘾的程度堪比尼古丁!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究人员让200名志愿者看印有脸书标识的图片或中性内容的图片,如一个订书机,然后让他们看一组汉字,让他们给自己看汉字时的心情打分。从打分结果看,用脸书多的志愿者看过脸书标识后看汉字的心情更好。

研究人员接着重新做这个实验,这一次让志愿者报告他们看汉字时渴望用脸书的程度是“立即就想用”,还是“要是现在能用就好了”,或是“现在不需要用脸书”。研究人员报告说,那些看脸书标识后心情好的人也是在实验第二步中看过标识后“立即就想用”的人,说明看到脸书标识与渴望使用它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网络心理学、行为和社会网络》杂志主编布伦达·维德尔霍尔德评论道,这一发现似乎与先前巧克力等食物和尼古丁等物质引起渴望感觉的研究结果一致。

美国爷爷奶奶带孩子要更新“知识库”

如今,不少老人是家中照看孙辈的“主力军”。但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一些老人还在用“老理儿”带孩子。

纽约科亨儿童医疗中心的安德鲁·埃兹曼医生调查了约700名老人后发现,61%的人认为孩子受伤后应该将伤口暴露于空气中而不是包扎起来;近四分之一的老人不知道应该让婴儿面朝上睡觉——实际上,俯卧或侧卧是造成婴儿猝死综合征的主要风险之一;四成老人认为孩子发高烧时可以洗冰水澡降温;58%的老人相信小小的烫伤可以通过敷冰块来缓解。

埃兹曼医生表示,虽然老人在养育孩子方面比新手父母更有经验,但过去二三十年里,不少“常识”发生了变化。因此,老人们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