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已投入3800余万补助非遗,将分类制订量化评估指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已投入3800余万补助非遗,将分类制订量化评估指标

上海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3807.6万元资助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接下来将加强对中青年非遗项目后继人才的补助,完善名录和传承人体系,为不同门类、不同保护方式的项目制订不同的量化评估指标。

“面人赵”弟子须从最简单的面塑人物开始学习。摄影:界面记者 刘素楠

5月16日,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王玮表示,上海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3807.6万元资助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接下来将加强对中青年非遗项目后继人才的补助,完善名录和传承人体系,为不同门类、不同保护方式的项目制订不同的量化评估指标。

“传统工艺岌岌可危。”上海“面人赵”第二代传承人陈瑜对界面记者说道。

“北有‘泥人张’,南有‘面人赵’。”这句话的后面所说的就是海派面塑创始人赵阔明。海派面塑拥有百余年历史,与北派的古朴、厚重和豪放相比,它具有细腻、优美、精巧的特点。2008年,面人项目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赵阔明及其弟子相继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工作。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前身是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该研究所网罗了上海民间最优秀的工艺美术家在此工作和传艺,使传统美术工艺得以传承。

今年69岁的陈瑜曾在13岁时于静安区少年宫跟赵阔明学习面塑,那时她只是将面塑当做业余兴趣爱好。随后十几年的时代变迁,让她暂离了传统美术工艺行业,直至1979年,她才重回面塑行业,工作至今。

据陈瑜介绍,像她一样的“面人赵”第二代传承人仅有6人,均已白发苍苍。2011年,在博物馆的安排下,她招收了第一位也可能是最后一位弟子汤健。截至目前,该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也只有5位。即使是陈瑜自己的女儿,也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

陈瑜解释,面塑这门传统技艺靠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不太可能大规模招生。而且,招生也有一定门槛,既要具备绘画基础,也要有做手工的灵性,还要求手掌不出汗。尤其令她感到紧迫的是,面塑技艺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由60后教80后,缺少了70后一代。“时间对她(汤健)来说非常紧张,要赶快学习。”

“面人赵”第二代传承人之一陈瑜在制作面塑。摄影:界面记者 刘素楠

这也是许多传统工艺面临的共同困境。

据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毓其介绍,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曾有十余个传统工艺专业,其中瓷刻、象牙细刻、竹刻、砚刻被称为“四刻”,曾是研究所最为著名的四种传统技艺。然而,今天的博物馆只剩下砚刻尚在传承。

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启动覆盖全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颁布实施,国家明确对非遗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时至今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省批准公布了1104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形成。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批准公布了12294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传承主体的核心力量得以不断明确。我国共有3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是目前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中央财政设立了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42亿元。

上海非遗保护刻不容缓。

2016年5月1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提出每3年对非遗保护情况进行评估。上海市市文广影视局牵头,共15个政府部门参与成立市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

据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王玮介绍,上海现有国家级项目55项(单项63项)、市级项目220项、区级项目400余项;国家级传承人94名,市级传承人647名,区级传承人700余名。

他指出,2012年6月,市文广影视局、市财政局共同制订出台《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正式设立,专项资金下设“项目补助费”和“传承人补助费”,根据项目生存状态、传承人数量、项目保护单位经济状况、合理利用前景等情况,通过社会化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对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专项资金补助。专项资金设立5年来,已累计投入3807.6万元,24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次)、188名市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工作因此受益,各项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推动。与此同时,本市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专项资金配套体系也逐步形成。

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并在2016年正式推进,覆盖全国。自研培计划启动以来,上海市共有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8所院校参与其中,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两年来,上海院校共承接研培任务20期,累计培训学员805名,生源覆盖全国各地。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

王玮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将为抢救性、传承性、生产性、整体性四类项目制定分类保护规范。完善名录和传承人体系,为不同门类、不同保护方式的项目制订不同的量化评估指标。

同时,上海将推动非遗保护的社会化发展。王玮指出,上海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通过招投标、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教育单位、研究机构、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保护工作。推动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稳步运行,整合各类资源,制订行业标准,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探索成立非遗公募基金会组织,对活动和项目进行资金支持,与政府专项资金形成互补。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设立非遗专题展示传承设施,鼓励进行实物捐赠。

此外,上海市还将加强融合,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继续开展非遗进高校系列活动,面向青少年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写一批青少年教材或读物。探索在符合条件的高校设立非遗保护专业。加强文旅结合,会同旅游部门共同推出具有特色的非遗旅游线路。指导区和项目单位设计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非遗旅游纪念品。加强与经济、商业等部门合作,认定一批非遗保护展示传承基地,加强“中华老字号”企业扶持。鼓励非遗项目的合理利用,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王玮透露,在振兴传统工艺上,上海将继续做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积极利用高校资源,提高传承人群的艺术素养和市场意识。指导传承人群创设传统手工艺品牌,开展新媒体宣传和营销。探索通过大世界平台,有效融合传统元素和都市资源,激活项目内在活力,打造非遗项目展示、研发、销售、转化的平台。细化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中青年非遗项目后继人才的补助。探索税收优惠政策。

“面人赵”第三代传承人汤健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师从陈瑜。

“政府部门在非遗保护中扮演主体角色,”针对上述措施,陈毓其向界面记者表示,“希望对每个传承人和传承项目有多元的支持方式,对生存性较差的优秀传统工艺进行持续的抢救性保护。”

对于博物馆已经遗失的“三刻”技艺,他透露,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正在寻找具有顶尖技艺的传承人,争取将优秀的传统美术工艺传承下来。

目前,“面人赵”的80后传承人汤健在学艺6年之后,已小有成就:2014年,她创作的面塑作品《捣练图》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了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近期,她还将赴哈萨克斯坦世博会中国馆,进行海派面塑表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已投入3800余万补助非遗,将分类制订量化评估指标

上海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3807.6万元资助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接下来将加强对中青年非遗项目后继人才的补助,完善名录和传承人体系,为不同门类、不同保护方式的项目制订不同的量化评估指标。

“面人赵”弟子须从最简单的面塑人物开始学习。摄影:界面记者 刘素楠

5月16日,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王玮表示,上海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3807.6万元资助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接下来将加强对中青年非遗项目后继人才的补助,完善名录和传承人体系,为不同门类、不同保护方式的项目制订不同的量化评估指标。

“传统工艺岌岌可危。”上海“面人赵”第二代传承人陈瑜对界面记者说道。

“北有‘泥人张’,南有‘面人赵’。”这句话的后面所说的就是海派面塑创始人赵阔明。海派面塑拥有百余年历史,与北派的古朴、厚重和豪放相比,它具有细腻、优美、精巧的特点。2008年,面人项目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赵阔明及其弟子相继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工作。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前身是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该研究所网罗了上海民间最优秀的工艺美术家在此工作和传艺,使传统美术工艺得以传承。

今年69岁的陈瑜曾在13岁时于静安区少年宫跟赵阔明学习面塑,那时她只是将面塑当做业余兴趣爱好。随后十几年的时代变迁,让她暂离了传统美术工艺行业,直至1979年,她才重回面塑行业,工作至今。

据陈瑜介绍,像她一样的“面人赵”第二代传承人仅有6人,均已白发苍苍。2011年,在博物馆的安排下,她招收了第一位也可能是最后一位弟子汤健。截至目前,该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也只有5位。即使是陈瑜自己的女儿,也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

陈瑜解释,面塑这门传统技艺靠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不太可能大规模招生。而且,招生也有一定门槛,既要具备绘画基础,也要有做手工的灵性,还要求手掌不出汗。尤其令她感到紧迫的是,面塑技艺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由60后教80后,缺少了70后一代。“时间对她(汤健)来说非常紧张,要赶快学习。”

“面人赵”第二代传承人之一陈瑜在制作面塑。摄影:界面记者 刘素楠

这也是许多传统工艺面临的共同困境。

据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毓其介绍,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曾有十余个传统工艺专业,其中瓷刻、象牙细刻、竹刻、砚刻被称为“四刻”,曾是研究所最为著名的四种传统技艺。然而,今天的博物馆只剩下砚刻尚在传承。

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启动覆盖全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颁布实施,国家明确对非遗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时至今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省批准公布了1104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形成。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批准公布了12294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传承主体的核心力量得以不断明确。我国共有3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是目前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中央财政设立了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42亿元。

上海非遗保护刻不容缓。

2016年5月1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提出每3年对非遗保护情况进行评估。上海市市文广影视局牵头,共15个政府部门参与成立市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

据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王玮介绍,上海现有国家级项目55项(单项63项)、市级项目220项、区级项目400余项;国家级传承人94名,市级传承人647名,区级传承人700余名。

他指出,2012年6月,市文广影视局、市财政局共同制订出台《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正式设立,专项资金下设“项目补助费”和“传承人补助费”,根据项目生存状态、传承人数量、项目保护单位经济状况、合理利用前景等情况,通过社会化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对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专项资金补助。专项资金设立5年来,已累计投入3807.6万元,24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次)、188名市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工作因此受益,各项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推动。与此同时,本市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专项资金配套体系也逐步形成。

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并在2016年正式推进,覆盖全国。自研培计划启动以来,上海市共有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8所院校参与其中,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两年来,上海院校共承接研培任务20期,累计培训学员805名,生源覆盖全国各地。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

王玮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将为抢救性、传承性、生产性、整体性四类项目制定分类保护规范。完善名录和传承人体系,为不同门类、不同保护方式的项目制订不同的量化评估指标。

同时,上海将推动非遗保护的社会化发展。王玮指出,上海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通过招投标、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教育单位、研究机构、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保护工作。推动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稳步运行,整合各类资源,制订行业标准,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探索成立非遗公募基金会组织,对活动和项目进行资金支持,与政府专项资金形成互补。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设立非遗专题展示传承设施,鼓励进行实物捐赠。

此外,上海市还将加强融合,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继续开展非遗进高校系列活动,面向青少年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写一批青少年教材或读物。探索在符合条件的高校设立非遗保护专业。加强文旅结合,会同旅游部门共同推出具有特色的非遗旅游线路。指导区和项目单位设计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非遗旅游纪念品。加强与经济、商业等部门合作,认定一批非遗保护展示传承基地,加强“中华老字号”企业扶持。鼓励非遗项目的合理利用,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王玮透露,在振兴传统工艺上,上海将继续做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积极利用高校资源,提高传承人群的艺术素养和市场意识。指导传承人群创设传统手工艺品牌,开展新媒体宣传和营销。探索通过大世界平台,有效融合传统元素和都市资源,激活项目内在活力,打造非遗项目展示、研发、销售、转化的平台。细化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中青年非遗项目后继人才的补助。探索税收优惠政策。

“面人赵”第三代传承人汤健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师从陈瑜。

“政府部门在非遗保护中扮演主体角色,”针对上述措施,陈毓其向界面记者表示,“希望对每个传承人和传承项目有多元的支持方式,对生存性较差的优秀传统工艺进行持续的抢救性保护。”

对于博物馆已经遗失的“三刻”技艺,他透露,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正在寻找具有顶尖技艺的传承人,争取将优秀的传统美术工艺传承下来。

目前,“面人赵”的80后传承人汤健在学艺6年之后,已小有成就:2014年,她创作的面塑作品《捣练图》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了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近期,她还将赴哈萨克斯坦世博会中国馆,进行海派面塑表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