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银行转型要更善于科技创新,更紧密贴近客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银行转型要更善于科技创新,更紧密贴近客户

目前来看,各项数字化技术的改进、提升还很大,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空前广阔,很可能到2020年就会出现联网个人、联网汽车、联网家庭,支付、借贷、投资、数据分析、金融安全等金融行业价值链各环节或许将迎来根本性的重构,而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服务的场景模式。

所评图书:

书名:《银行转型2025》

作者:何大勇、张越、陈本强、刘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近日,我国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以大力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此举引发市场热议。

实际上,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最重要的目的是让金融监管适应互联网金融、泛金融行业高度发展,并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为推动创新创造有利环境。过去10年来,移动互联、在线社交、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纷纷涌现,并引领了一连串的金融科技创新。据统计,最近十年来,全球金融科技类企业数量激增,集中在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板块。金融科技企业的崛起,一方面很可能构成对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推进稳健发展的金融创新、创造更多红利提供了机遇。

不仅如此,目前来看,各项数字化技术的改进、提升还很大,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空前广阔,很可能到2020年就会出现联网个人、联网汽车、联网家庭,支付、借贷、投资、数据分析、金融安全等金融行业价值链各环节或许将迎来根本性的重构,而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服务的场景模式。

世界顶尖商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专家团队,在其所著的《银行转型2025》一书中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概括起来表现为:金融科技创新的动力、冲动踊跃,但由于政策和监管方式滞后,构成了显著的金融压抑。某种意义上,蚂蚁金服推出的余额宝会在短期内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被压抑的金融服务需求在长期积聚滞后形成了可观存量。金融科技创新必须注重金融安全,但并不是说不创新、拒绝创新就具有更高的安全水平,事实上,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不但可以解决金融压抑的问题,而且还将推动金融行业、泛金融行业及其他行业与监管者共同进步,让更为先进的技术投入到尽管之中。

随着金融在中国内地客户生活中的渗透程度加深,客户的金融需求日渐强劲,复杂度也在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属性和特色的客户群体,如消费中产、养老一族、城镇新兴中产阶级等。只有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才能满足客户自主获取信息并完成决策的需要。

《银行转型2025》书中指出,金融科技与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重塑银行业格局。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遵循基础设施-产品、平台-通信-渠道-介质-场景的方式,最后才抵达客户,链条长,很难保证服务水平与金融安全,更谈不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互联网思维要求实现客户与各种不同场景,在线上线下各种场景中都能得到高品质、安全的金融服务,这毫无疑问只能通过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来实现。《银行转型2025》书中还专门就金融科技创新的突破口“移动支付”、基础能力“大数据”及近来备受争议的区块链,分章进行了叙述。

《银行转型2025》由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专家团队完成,该团队约访了100多位中国银行业、泛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监管部门、高校、独立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人士,并汇集了BCG全球多个国家智库专家的智慧。全书深入分析了全球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格局及泛金融行业格局的演变趋势,探讨了中国银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转型路径,并分别就零售银行、公司银行、银行资产管理、直销银行、私人银行的转型发展前景进行了研判。

全书开篇谈到,全球银行业格局目前受到五大关键趋势影响:监管框架持续变化、数字变革日趋成熟、客户行为悄然转变、互联网金融新竞争者不断涌现、全球市场多速发展,这种情况下,银行业企业要适应竞争,一方面需要重拾传统的银行家精神,简化银行业务、重塑客户体验、重视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科技革命机遇,推行以数据为中心的策略,驱动数字化转型。书中谈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企业转型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如应当尽可能提高资本利用的有效性,要破解金融资源的双重错配(过度投向过去受到政策保护及受到银行业企业青睐的产能过剩项目、大型企业,而创新企业、新兴产业、创业企业却无法获得充足的资本供给)。

梳理美国里根政府供给侧改革、德国政府20世纪90年代供给侧管理、日本政府20世纪80世纪至本世纪初的供给侧改革等国际经验教训,可以发现,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立足点必然要选择打破金融约束,包括传统银行业企业在内的各类金融业企业,一方面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抓住数字革命机遇积极服务客户需求,进行转型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简政放权,各类金融机构要在提高治理水平和风险管控水平前提下,更加精确、科学的建立差异化定位,更好的为实体经济和广大客户服务。

《银行转型2025》书中从存量提升、增量创新、能力重塑三大方面,为银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展开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可供转化应用的政策方案。在“存量提升”部分,书作者重点讲述了银行业企业的基础业务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如何应对挑战,并顺应机遇实现业务模式的差异化和基础能力的打造,还提及了抓住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银行业存量提升的新机遇的思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作者基于深入调研分析,指出国内银行业企业“端对端”的流程管理与优化能力目前相对薄弱,“以客户为中心”缺位,亟待通过科学方法与先进技术给予改善。而在谈到公司银行转型时,书作者梳理出了关键的七大能力建设,如行业专业化和新金融解决方案能力,通过这方面能力的配备,银行可以真正做到为实体经济及新经济各行业提供开发高水平专业化服务方案,解决痛点,并由此提高营销和产品设计能力。

“增量创新”部分,主要是本文开篇谈到的金融科技创新问题;而“能力重塑”重点针对银行企业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即思维转变和组织转变,提供波士顿咨询公司长期服务全球金融业企业建立的案例库、经验库而转化的系统性方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银行转型要更善于科技创新,更紧密贴近客户

目前来看,各项数字化技术的改进、提升还很大,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空前广阔,很可能到2020年就会出现联网个人、联网汽车、联网家庭,支付、借贷、投资、数据分析、金融安全等金融行业价值链各环节或许将迎来根本性的重构,而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服务的场景模式。

所评图书:

书名:《银行转型2025》

作者:何大勇、张越、陈本强、刘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近日,我国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以大力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此举引发市场热议。

实际上,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最重要的目的是让金融监管适应互联网金融、泛金融行业高度发展,并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为推动创新创造有利环境。过去10年来,移动互联、在线社交、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纷纷涌现,并引领了一连串的金融科技创新。据统计,最近十年来,全球金融科技类企业数量激增,集中在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板块。金融科技企业的崛起,一方面很可能构成对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推进稳健发展的金融创新、创造更多红利提供了机遇。

不仅如此,目前来看,各项数字化技术的改进、提升还很大,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空前广阔,很可能到2020年就会出现联网个人、联网汽车、联网家庭,支付、借贷、投资、数据分析、金融安全等金融行业价值链各环节或许将迎来根本性的重构,而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服务的场景模式。

世界顶尖商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专家团队,在其所著的《银行转型2025》一书中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概括起来表现为:金融科技创新的动力、冲动踊跃,但由于政策和监管方式滞后,构成了显著的金融压抑。某种意义上,蚂蚁金服推出的余额宝会在短期内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被压抑的金融服务需求在长期积聚滞后形成了可观存量。金融科技创新必须注重金融安全,但并不是说不创新、拒绝创新就具有更高的安全水平,事实上,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不但可以解决金融压抑的问题,而且还将推动金融行业、泛金融行业及其他行业与监管者共同进步,让更为先进的技术投入到尽管之中。

随着金融在中国内地客户生活中的渗透程度加深,客户的金融需求日渐强劲,复杂度也在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属性和特色的客户群体,如消费中产、养老一族、城镇新兴中产阶级等。只有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才能满足客户自主获取信息并完成决策的需要。

《银行转型2025》书中指出,金融科技与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重塑银行业格局。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遵循基础设施-产品、平台-通信-渠道-介质-场景的方式,最后才抵达客户,链条长,很难保证服务水平与金融安全,更谈不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互联网思维要求实现客户与各种不同场景,在线上线下各种场景中都能得到高品质、安全的金融服务,这毫无疑问只能通过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来实现。《银行转型2025》书中还专门就金融科技创新的突破口“移动支付”、基础能力“大数据”及近来备受争议的区块链,分章进行了叙述。

《银行转型2025》由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专家团队完成,该团队约访了100多位中国银行业、泛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监管部门、高校、独立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人士,并汇集了BCG全球多个国家智库专家的智慧。全书深入分析了全球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格局及泛金融行业格局的演变趋势,探讨了中国银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转型路径,并分别就零售银行、公司银行、银行资产管理、直销银行、私人银行的转型发展前景进行了研判。

全书开篇谈到,全球银行业格局目前受到五大关键趋势影响:监管框架持续变化、数字变革日趋成熟、客户行为悄然转变、互联网金融新竞争者不断涌现、全球市场多速发展,这种情况下,银行业企业要适应竞争,一方面需要重拾传统的银行家精神,简化银行业务、重塑客户体验、重视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科技革命机遇,推行以数据为中心的策略,驱动数字化转型。书中谈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企业转型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如应当尽可能提高资本利用的有效性,要破解金融资源的双重错配(过度投向过去受到政策保护及受到银行业企业青睐的产能过剩项目、大型企业,而创新企业、新兴产业、创业企业却无法获得充足的资本供给)。

梳理美国里根政府供给侧改革、德国政府20世纪90年代供给侧管理、日本政府20世纪80世纪至本世纪初的供给侧改革等国际经验教训,可以发现,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立足点必然要选择打破金融约束,包括传统银行业企业在内的各类金融业企业,一方面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抓住数字革命机遇积极服务客户需求,进行转型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简政放权,各类金融机构要在提高治理水平和风险管控水平前提下,更加精确、科学的建立差异化定位,更好的为实体经济和广大客户服务。

《银行转型2025》书中从存量提升、增量创新、能力重塑三大方面,为银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展开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可供转化应用的政策方案。在“存量提升”部分,书作者重点讲述了银行业企业的基础业务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如何应对挑战,并顺应机遇实现业务模式的差异化和基础能力的打造,还提及了抓住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银行业存量提升的新机遇的思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作者基于深入调研分析,指出国内银行业企业“端对端”的流程管理与优化能力目前相对薄弱,“以客户为中心”缺位,亟待通过科学方法与先进技术给予改善。而在谈到公司银行转型时,书作者梳理出了关键的七大能力建设,如行业专业化和新金融解决方案能力,通过这方面能力的配备,银行可以真正做到为实体经济及新经济各行业提供开发高水平专业化服务方案,解决痛点,并由此提高营销和产品设计能力。

“增量创新”部分,主要是本文开篇谈到的金融科技创新问题;而“能力重塑”重点针对银行企业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即思维转变和组织转变,提供波士顿咨询公司长期服务全球金融业企业建立的案例库、经验库而转化的系统性方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